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8年濟南戰役,毛主席擔心粟裕不敢真打,巧妙「空降」兩員猛將

2024-02-03歷史

「三大戰役的序幕。」

這是周恩來總理後來對1948年濟南戰役做出的評價。

此戰之前,美國和蔣介石都認為,只要我軍攻不下大城市,就無法進入戰略大決戰。

毛主席為此,在1948年這關鍵一年,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作戰指揮上,發電數百封。

全軍各戰略區指揮員幾乎同時收到了毛主席要求確立敢打前所未有大殲滅戰決心的電報。

而要解決攻克大城市的難題,從哪裏先下手,毛主席最終將目光轉向了敵人屯兵12萬把守的濟南城。

為了攻下濟南城,毛主席和戰場指揮員進行了長時間地精心策劃。

在這期間,毛主席作為軍事統帥的用人智慧可以說是得到了充分體現。

1948年7月,華東野戰軍許世友、譚震林率領的山東兵團率先攻取兗州。

得知此訊息的毛主席十分高興,因為兗州攻克,使王耀武盤踞的濟南陷入孤立狀態。

這樣,戰機就來了,如能攻下濟南,即可敲響戰略決戰的前奏,對敵人的重點防禦計劃予以沈重打擊,而我華北、華東解放區將連成一片,為以後的淮海地區殲敵創造優勢。

基於此考量,毛主席當天就給粟裕等人發電,擬令許世友、譚震林率山東兵團,休息兩星期,即向濟南發起攻擊。

另外,毛主席還提出,許譚攻濟南,可以先占機場,以兩三個星期時間完成攻城準備,然後視敵援兵情況,決定是先打援還是先攻城。如果攻城打援均無把握,則收兵休整。

很快,電報便到了粟裕手上,看著電報內容,粟裕皺緊了眉頭。

作為前線指揮員的他,深感華野非常疲勞,亟需休整,如果此刻攻打濟南,恐怕不利。

幾經考量和指揮室討論,粟裕最終給毛主席回電,直言闡述了自己的意思: 「如即以許譚一部搶占濟南機場,恐部隊本身困難,難以連續作戰……」

為此,「建議許譚與我們爭取時間休整一個月,而後協力攻打濟南,並同時打援」。

這裏,其實粟裕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當時豫東戰役剛打完,豫東戰役中,粟裕兩次先斬後奏,變換戰術,華野此戰打得艱險激烈,最終以3萬的傷亡換取了殲敵9萬余人的極大功績。

這個過程中,華野經過20天的連續作戰,如粟裕所說,已經非常疲勞。

面對敵人重兵把守,易守難攻的濟南城,僅用山東兵團,粟裕實在沒有把握,一不留神可能就會重蹈「四平攻堅戰」因為攻堅力量不如敵軍遭遇敵軍猛烈炮火攻擊的覆轍。

濟南城既已是一座孤城,遲點打也沒關系,而粟裕大將的「胃口」其實是很大的,他不僅想要攻下濟南城,還想要消滅援軍。

換句話說,「攻濟打援」,二者兼得。

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是好的,毛主席也表示了認可,但與此同時,毛主席攻打濟南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收到粟裕回電後第二天,從淩晨1時到下午1時,毛主席為濟南作戰連發四封電報。

粟裕接到毛主席的電報,反復進行了思索,進一步爭取,最終獲得了毛主席的同意,爭取到了一個月的休整時間。

1個月不到的時間後,針對「攻濟打援」,粟裕拿出了3個作戰方案。

一,以打援為主,集中兵力,截斷徐蚌鐵路,孤立徐州,於運動中首先殲滅敵邱清泉兵團,繼而擴大戰果殲擊其他兵團。

二,以攻濟為主,而對可能北援之敵邱清泉、黃百韜兩兵團,僅以必要之兵力阻擊之。

三,攻濟打援同時進行,也就是第一、第二兩個方案配合實行,並有重點地進行攻堅和打援,以達到一箭雙雕之目的。

3個方案中,不用說,粟裕更偏向第3個,並給出了執行第三個方案的建議,包括阻援打援的戰場選擇。

毛主席接到粟裕的這一長電,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思考。

原則上,毛主席也和粟裕一樣更傾向於第三種方案,不過毛主席還敏銳地指出了,三個方案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毛主席看來,三種方案不外乎三種結果,一是既攻克濟南,又殲滅大部份援敵,這也是華野所預想的;二是,既攻克濟南,又殲滅一部份但不是大部份援敵;三是,濟南既未攻克,援敵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尋戰機。

針對這三種結果,毛主席又指出,我們的目的更傾向於更穩妥的第二種結果,這可以說也是毛主席「攻濟打援」的基本思路。

此後,毛主席又要粟裕等將濟南守敵也就是王耀武部的堅守情況以及我軍攻克濟南之快慢預估整理出來,及時上報中央軍委。

這時,華野和山東兵團已經會合,全軍指揮員們在山東曲阜就此召開了會議,專門研究「攻濟打援」的問題。

會上,絕大多數指戰員都認為濟南不好打,要打下來必定十分艱苦,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短短幾天就能打下來的。

粟裕其實也這樣認為,他最終將意見匯總,給中央軍委發報,表達了擔憂。

電報中,針對所列舉了攻打濟南的一些困難,粟裕還是建議濟南戰役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攻城主要為吸引援敵,當投入更多兵力打援,第二階段,再增加兵力攻城。

毛主席收到粟裕電,第二天再回長電,耐心地闡釋了中央軍委部署用意,要求粟裕部署兵力真攻濟南,不是佯攻, 「因不真攻濟南,則援敵必不來。攻城兵力太大,則打援又失力量」

另外,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分階段建議,並示意如果援敵進得慢,而攻城進展順利,又有內應條件,則可考慮先克城,後打援;如果援敵進得快,則全力先打援,後攻城。

就此,針對「攻濟打援」的作戰部署,毛主席和粟裕的來往電報,前前後後已不下十封。

而從來往電報不難看出,毛主席心中似乎還有一塊石頭沒有落地,他擔心粟裕他們不敢真打濟南,而達不到打援的目的。

那怎麽辦?這裏就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用人智慧了。

9月,華野「空降」一員猛將,擔任攻打濟南城的主要指揮員。

這員猛將,便是許世友,在這之前,許世友因為腿傷復發,正在艾湯山養病,此前曲阜會議,許世友也沒有參加。

和粟裕的「智將」作戰風格不同,許世友可以稱得上是一員猛將。

毛主席不僅親自點將要許世友擔任攻城總指揮,甚至直接越過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直接發報給許世友,要他即可趕赴濟南前線,像中央軍委這樣越級直接發報調將,幾乎是史無前例的。

許世友接到毛主席的指令,再沒有半點心思養病了,當即趕往華東局駐地益都。

而在這裏,許世友很快便見到了昔日「不和」的老對頭王建安。

兩人同是山東老鄉,又曾是搭檔,號稱「山東雙雄」,更可以說是毛主席手下不可多得的兩員虎將。

不過早年間在延安時,許世友犯錯誤出走,被王建安揭發,盡管許世友後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還是和王建安自此翻了臉,自此一山不容二虎,兩人多年來都憋著一口氣互不理睬。

而毛主席對此看在眼裏,他沒有說把兩人直接叫來,命令他們和好,而是大智慧地要二人去自行和解。

早在調許世友奔赴濟南戰場之前,毛主席就在西柏坡專門召見了王建安,要王建安回山東去,到山東兵團,做許世友的「副手」,擔任副司令員。

至於他和許世友的過往恩怨,毛主席半個字沒提,只是對王建安道:

「你們就像演一出【失空斬】,你是副將王平,如若失了街亭,打不下濟南,先斬許世友,也要打你40軍棍,然後官降三級。」

當時話到這裏,王建安已心中明朗,他道:「請主席放心,我一定協助許世友同誌,把濟南打下來!」

領命後,王建安即奔赴濟南戰場。

等到昔日不和老對頭再聚首,大戰當前,兩人已經顧不上往日恩怨了,許世友率先打破僵局,直接擺了兩瓶山東高粱酒。

兩人一人一瓶,酒到意到,說好了,過去的事情再不提,只為齊心協力,攻下濟南。

許世友給中央軍委發了一封電報,電報末尾,他信心百倍地直言:

「打下濟南我們有最大的決心與把握,只要能擋住援敵。請令打援部隊堅決擋住援敵,以爭取時間解決濟南。」

毛主席接到許世友的電報,十分高興,當晚回電,電文開頭便是 :「你已到前方,甚慰。」

到這時,毛主席心底的一塊兒石頭也算落了地,有了許世友和王建安這兩員虎將,毛主席的擔心(擔心粟裕不敢真打)都少了許多。

華野最終確定,32萬大軍,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重點指揮18萬人打援,而攻城指揮,由許世友擔負,重點指揮14萬人。

1948年9月16日0時,濟南攻城戰正式打響。

按照毛主席和華野指揮部的先前預估,整個戰役至少20天,乃至一個月,又或者遇到最困難的情況,要做好打兩到三個月的準備。

濟南守敵將領王耀武更曾在戰前堅信,濟南外城可守半月,內城則可守一個月,所以濟南城被攻下,至少要一個半月。

結果,在毛主席親自安排的兩位虎將聯手下,我軍7天就打到了濟南內城之下。

接下來還繼續打嗎?許世友有些猶豫,畢竟他一開始收到的命令,是要20天攻下濟南,誰能想到7天就攻到了內城之下。

按照他的作戰風格,自是一鼓作氣,而沒有中途撤退的道理。

不過這畢竟是我軍作戰史上的一次大城市攻堅戰,事關重大,許世友還是決定問問一線指揮員的意見,於是他和王建安,還有譚震林,分別給各個一線指揮員打了電話。

最後,許世友做了個決定,幹脆一鼓作氣,趁夜攻進濟南內城。

9月24日,濟南攻城戰正式打響後第八天,濟南即被我軍完全占領,敵軍守將王耀武被活捉。

訊息傳出,震驚外界,甚至一度被當做是迷惑戰局的謠傳。

不光蔣介石和美國人吃驚,就連毛主席都有些意想不到。

後來也有人說,濟南攻得太快了,以致粟裕未能全殲援敵,不過毛主席當初發給許世友的電報曾直言, 「此次作戰目的,主要是奪取濟南,其次才是殲滅一部份援敵」 ,只不過在手段上,因援敵甚多,並不以多數兵力打濟南……

又或者說,毛主席其實正是熟知手下戰將的作戰風格,特意派了敢打敢戰的許世友和王建安這兩個虎將。

而許世友也沒有領悟錯毛主席的意思。

8天攻下濟南,對我軍來說,實在是意外之意。

濟南戰役勝利結束,毛主席確立的「攻濟打援」作戰方案得到了完全實作。

此後,「攻濟打援」也便演變成為了解放戰爭中的攻城打援,戰略大決戰的序幕就此拉開。

按照美媒的評價,自此之後,我軍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也沒有什麽阻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