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丹宸永固——禁旅八旗是如何防衛京師以及皇宮安全的?

2023-12-19歷史

對於清代統治者而言,京師做為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地處京師核心位置的紫禁城更是皇帝的居所,其對京師的安全自然是萬分重視,在實作對全國的統治後,將一半以上的兵力置於京師布防,是為「禁旅八旗」,並以紫禁城為核心,構建了周圍皇城、內城、外城的保衛系統,「禁旅八旗」總體上看有 郎衛系統 兵衛系統 ,郎衛系統是由領侍衛府統領侍衛和親軍營構成,負責皇帝本人以及宮禁的安保工作,但實際參與到宮禁保衛工作的還有護軍營、前鋒營(下面提到);兵衛系統是由前鋒營、護軍營、驍騎營、步軍營—巡捕營構成,負責整個北京皇城、內城、外城的保衛任務,協作承擔宿衛、宮門啟閉、巡視等工作,安防體系各位是相當完備,下面重點來說說清代北京的禁衛問題。

清代「禁旅八旗」編制

‬紫禁城防衛

  • 人員構成
  • 紫禁城作為皇帝居所和辦公之處,其防衛主要是由領侍衛府統轄的672多人的「隨侍宿衛」和附屬於領侍衛府的1098人的親軍營負責,前鋒營和護軍營也參與宮禁宿衛。

    【欽定八旗通誌】中記載的隨侍宿衛和親軍營編制

    其中「隨侍宿衛」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保鏢,所以主打的就是要政治成分可靠,皆由滿洲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子弟構成,所謂 「國初,以八旗將士平定海內,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將之軍,爰選其子弟,命曰侍衛,用備宿衛侍從,視古羽林、虎賁、旅賁之職」 。這部份「隨侍宿衛」,看來是清朝皇帝最信任的,蒙八旗、漢軍旗皆不預其內,就連下五旗的人也不得擔任,整來整去看來上三旗才是親兒子中的親兒子。

    【聽雨叢談】

    從【欽定八旗通誌】來看,附屬於領侍衛府的親軍營的成分構成則寬松的多,大多數是由上三旗滿八旗和蒙古八旗的人員構成,部份人員是由下五旗的士兵移入,就沒有「隨侍宿衛」這麽講究。負責守衛紫禁宮的還有護軍營,亦是出身於上三旗。宮禁宿衛, 由隨侍宿衛、親軍營、上三旗護軍已經構成完整體系 本來並不需要其他隊伍來參與,但清帝又將前鋒營引入宿衛行列,其用意以前鋒營協理、監督護軍營的事務,相互制衡的意味非常明顯。 除此之外,守衛宮禁任務的還有內務府上三旗的護軍營,編制分別為1251人,他們和正身披甲人有所不同,是由滿洲世襲奴仆和外族降人共同構成。

    【欽定八旗通誌】記載的內務府三旗前鋒營、護軍營編制

    綜合看來,守衛紫禁宮的任務由領侍衛內大臣領導,兵種構成有上三旗隨侍宿衛、親軍營、上三旗護軍營、前鋒營、內務府上三旗護軍營五支。

  • 宿衛之制
  • 從【國朝宮史續編】的記載來看,紫禁宮的防衛也可以分為兩部份。為了讓讀者更好的了解,故上圖解說。

    紫禁城圖

    第一部份 :領侍衛內大臣,掌管統領侍衛親軍,在內大臣、散秩大臣的協助下履行宿衛之職,六名領侍衛內大臣分為六班,率領各班侍衛輪番入值,以輪值門戶所在位置分為內班和外班。

    紅圈位置

    內班:侍衛領班2人,署領班2人,侍衛30人值班乾清門。

    外班:散秩大臣1人,侍衛親軍10人值班中和殿;侍衛什長3人,侍衛親軍30人值班太和殿。

    第二部份 :八旗前鋒營、護軍營守衛其他各門,主要集中在紫禁城的南半部份,其主要各門守備如下:

    黃圈位置:

    景運門:值班大臣1人,司鑰長1人,主事1人,護軍校2人,傳籌護軍校1人,門筆帖式1人,閱門籍護軍6人,護軍18人,傳籌護軍9人。

    隆宗門:印務參領1人,護軍參領1人,護軍校2人,傳籌護軍校1人,門筆帖式1人,閱門籍護軍1人,護軍18人,傳籌護軍9人。

    後左門、後右門:護軍參領各1人,護軍校各2人,門筆帖式各1人,閱門籍護軍各1人,護軍各13人。

    中左門:護軍參領1人,護軍校1人,閱門籍護軍2人,護軍9人。

    中右門:前鋒參領1人,前鋒校1人,閱門籍護軍2人,前鋒9人。

    左翼門、右翼門:護軍參領各1人,護軍校各1人,閱門籍護軍各1人,護軍各9人。

    綠圈位置

    體仁閣、弘義閣、昭德門、貞度門、協和門、熙和門:護軍校各1人,護軍各9人。

    紫禁城四門(籃圈部份)

    午門(含左、右門):護軍參領1人,閱門籍護軍2人,護軍校4人,護軍26人。

    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護軍參領各1人,護軍校各2人,閱門籍護軍各2人,護軍各18人。

    並且在四門內的磴道、柵欄內各有護軍校1人,護軍9人。

    這裏僅列出部份宮殿以及重要大門的守軍,並不是全部,茲將【國朝宮史續編】所記載的布防貼出,供讀者詳細閱讀。從其記載看,執行守護任務最重的還是上三旗護軍,前鋒營參與度實在不高。

    【國朝宮史續編】

    而內務府上三旗護軍營主要承擔紫禁宮內廷北部, 其守衛的重點皇宮禦花園與神武門之間的順貞門。 皇太後居住的慈寧宮,皇宮東部的寧壽宮其也要設定宿衛。除此之外,紫禁宮內其他皇子、後妃的宮殿也都有內務府三旗護軍宿衛。

    嘉慶朝【大清會典】

    為了讓門禁制度有效的執行,清朝還有效繼承了明廷所使用的「傳籌」制度,主要由護軍負責,上文的駐守各門的「傳籌護軍」即負責此事,所謂「傳籌」,就是夜間護軍之間相互傳遞籌棒,以督察各個哨卡的值班情況。其傳籌有內、外之分。

    嘉慶朝【大清會典】記載的傳籌路線

    我根據文獻記載畫出內外紫禁城傳籌路線如下。紅線為紫禁城內傳籌,藍線為紫禁城外傳籌。除此之外還有太和門院內傳籌, 「自中左門發籌,過東大庫、西大庫、中右門,仍至中左門,凡四汛為一周,傳籌三,共以十三籌遞傳」

    紫禁城內外傳籌路線圖

    ‬皇城、內城、外城之守禦

    說完紫禁宮裏的防禦體系,再來說說整個北京的。北京城防體系的主要是由禁旅八旗的護軍營、驍騎營、步軍營兼京師巡捕五營完成的(我看一些文章只說了禁旅八旗在北京內城各旗的駐紮方位,沒說禁旅八旗各部隊的戍守任務和方式,這就有失嚴謹,他們不會是把這兩者混淆了吧)。這三支部隊人數眾多,資格老,是守衛京師的絕對主力,下面來簡單談談他們在京師城防體系中的作用。為了方便大家閱讀,上清代北京簡圖兩張。

  • 護軍營
  • 護軍營,原是天聰年間的「巴牙喇營」,營兵由滿八旗、蒙八旗抽取精銳而成,每佐領抽取護軍校1人、護軍17人,共15930人。上文提到上 三旗的護軍主要任務是宿衛宮禁,而下五旗的護軍則主要負責紫禁宮外圍的皇城。

    在午門東側的闕左門有司鑰長護軍校1人,護軍9人;闕右門護軍參領1人,護軍校1人,護軍9人;端門、天安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各有護軍參領1人,護軍校2人,護軍18人(四門在皇城北面,下圖籃圈位置)。

    【欽定八旗通誌】中的八旗方位圖

    而在紫禁城外圍,東華門、西華門外以北至北城的兩個角,為鑲白旗、鑲紅二旗護軍守衛;東華門、西華門北面中部一帶由正紅旗護軍守衛。並在周圍設16個堆汛和柵欄8座,每一堆汛、柵欄都有護軍校1人,護軍9人,下五旗護軍按日分班值守。(註:據【清會典事例】記載,紫禁城外圍在順治、康熙年間原為驍騎營駐守,雍正元年改為下五旗護軍駐守)

    雍正元年,下五旗護軍守衛紫禁城外圍的皇城

    【欽定八旗通誌】中記載的下五旗護軍防守之制

  • 步軍營兼巡捕五營
  • 步軍營則是順治初年設立的單位。在乾隆年間,其編制為步軍營官兵20281人和京師巡捕五營官兵10000人,總共30281人。此部戍守任務較重, 要負責內城和外城的防務以及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的守衛任務,還要協同下五旗護軍守衛皇城。

    看守內城九門和外城九門的步軍營士兵不僅要嚴守門禁,還要禁止周圍民戶依城墻建蓬搭席,禁止閑雜人等在近門處歇宿。 而與下三旗護軍一起防守皇城的是滿洲步軍營 ,各旗按照所劃分的地界設定堆汛、柵欄執行守禦任務,共分汛90所,列柵116處。

    步軍營皇城內防守之制

    而皇城外汛守由滿、蒙、漢八旗共同承擔,九門環繞的內城分汛625所,列柵1199座,內九門城城門設汛87所。皇城、內城每一個汛所設步軍12,每一座柵欄有步軍3人。

    以上步軍營內城防守之制

    京師巡捕營也在京師內外城設有汛所,巡捕中營防守圓明園一帶,南營防守前三門(宣武、正陽、崇文)外及南郊,北營負責防守安定、德勝門外及北郊,左營、右營分管京城東郊和西郊。共計五營二十三汛。

    京師巡捕五營防守之制

  • 驍騎營
  • 驍騎營也是清朝的基本常備軍,是天聰年間的行營馬兵,即「阿禮哈超哈」,乃禁旅八旗軍人數最多的兵種,由滿、蒙、漢佐領抽取壯丁編成,滿洲每一佐領抽取30人服役,有驍騎校1人,領催5人,驍騎20人,匠役2人;蒙古每一佐領抽取30人服役,有驍騎校1人,領催5人,驍騎20人,匠役2人;漢軍一佐領抽取48人服役,有驍騎校1人,領催5人,鳥槍驍騎42人並漢軍八旗每旗配藤牌兵100人。共38348人。人數為各軍之冠。

    驍騎營做為戍守京師的八旗基本武裝幾年,其職責基本上與步軍營相同,主要承擔內城九門和外城七門的防守任務。其 內城九門 ,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城門,崇文門、宣武門八門,以滿洲、蒙古、漢軍分值,正陽門以八旗滿洲、蒙古分值; 外城七門 ,皆派八旗漢軍按八旗方位戍守。並且驍騎營還承擔著看管京師各個倉房、守衛外藩的職責。

    驍騎營防守之制

    總體來看:紫禁城由前鋒營、上三旗護軍、隨侍宿衛、親軍營、內務府上三旗護軍戍守;皇城由下五旗護軍、步軍營戍守;內城由驍騎營、步軍營、巡捕營戍守;外城由驍騎營、步軍營、巡捕營戍守。

    京師各營防守簡圖

    前鋒營、護軍營、驍騎營、步軍營兼巡捕營承擔起了衛戍京師的大部份任務,而健銳營、火器營等編練之軍,主要承擔作戰任務,衛戍京師之任較輕。像健銳營主要負責香山靜宜園的安保工作,以及扈從巡幸之責,外派作戰才是其主要任務,再如內火器營,只在京師各衙門封印(封印信休假)後,與驍騎營、步軍營一起執行京師各門以及部份街道的守禦任務,開印辦公後即撤回。當然,當皇帝有重大出巡活動時,京師各營幾乎都要派兵防衛,確保皇帝的安全。

    嘉慶朝【大清會典】

    【清會典事例】記載的火器營防守之制

    為了更好的確保紫禁城的安全,清廷在紫禁城西北側白塔山上安裝信炮,只要接到紫禁城內的危險訊號,白塔山便向天空放炮,駐紮在京師的八旗軍必須迅速集結,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總體上說,禁旅八旗對京師的戍防制度是相當完善的,理論上可以確保京師以及紫禁宮防務的萬無一失。但隨著清廷的日益腐敗,禁旅八旗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軍紀敗壞,防衛松弛的現象。以至於在嘉慶十八年竟然出現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的糗事。事實上,早在嘉慶十年,清仁宗就發現紫禁城內侍衛親軍 「承平日久,官兵怠玩成習」 ,執勤的時候居然不披掛配發的制式裝備,嘉慶皇帝三令五申的整飭,居然在八年後還能發生被天理教教徒騎臉輸出的事件,可見真是爛完了。

    【國朝宮史續編】

    綜上所述,清廷對於北京城的防務布置層層拱衛,圍繞紫禁城建立了相當嚴密的保衛體系。但再好的制度也要由人來執行,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禁衛軍開始出現了文恬武嬉的情況,也反映出清廷積重難返的勢態。

    參照文獻:【欽定八旗通誌】、【國朝宮史續編】、嘉慶朝【大清會典】、【聽雨叢談】、【清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