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9年國慶前夕,毛主席找到周總理:放2顆原子彈,但別對外公布

2024-07-28歷史

1969年3月,距離新中國成立20周年紀念日不足7個月的時候, 曾經的盟友前蘇聯與中國反目,做出了侵入珍寶島的舉動

因著中蘇邊境線上的百萬蘇軍,國人陷入了是否會再次深陷戰火的恐慌之中。對於一個剛剛浴火重生的國家而言,如此影響無疑是相當惡劣,且必須盡快消除的。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之在大炮射程之內 」,這句話看似激進,卻是「弱國」想要外交的唯一途徑,也是「弱國」變強國的唯一方法。

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毛主席,面對國內、國際的重重壓力,最終做出了秘密決定,捍衛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國民安全。

01

大戰一觸即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與人如此,國與國亦是如此。自20世紀60年代中、蘇兩國反目交惡後,前蘇聯方面於1967年起,先後16次入侵中國珍寶島,所犯下由蘇方挑起的邊境事件4189起。

珍寶島的面積只有0.74平方公裏,前蘇聯方面的屢屢進犯,不過是為了以珍寶島為突破口大肆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面對曾經的盟友,中國方面秉持著一貫先禮後兵原則,數度對前蘇聯方面做出嚴正警告。然而,這樣的溝通對於前蘇聯方面而言實在過於溫和。

士兵、裝甲車、卡車,在一次次試探中國底線後,前蘇聯方面愈發得寸進尺,屢屢與中國邊防軍人發生戰鬥。

1968年,前蘇聯武裝更是背叛了社會主義,開始大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如此「社會帝國主義」的行徑,令中國領導人警鈴大作。

此時,無論是毛主席還是周總理都不得不接受,前蘇聯已經成為敵人的事實。

同年,由於七裏沁島流血事件的發生,中國做出了「 不鬥則已,鬥則必勝 」的決定。

在前蘇聯數度挑釁、襲擊、甚至抓走中國2名漁民,反復圍攻對中國邊防軍人下毒手後,自認占據優勢的前蘇聯方面於1969年3月2日,出動4輛軍車,約70余人再次進犯中國珍寶島,並造成我方軍人6人死、傷的嚴重後果。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經過血鬥與炮火的加持,中國成功捍衛了領土完整與國家尊嚴,將蘇軍打敗。

然而,事情並不會因為中國取得勝利而告一段落。嚴峻的國際形勢與不安分的「鄰居」,都如同烏雲一般,籠罩在每個國人的頭上。

邊境線上集結的百萬蘇軍,如同一把利刃,隨時會刺向仍未正式步入正軌的新中國。

這仗能打嗎?從雙方實力的角度而言,這仗當然是能打的。然而,從現實的角度而言,這仗卻是打不得的。

畢竟,中、蘇兩國皆為核武器大國,一旦戰爭爆發,勢必會引發劇烈動蕩。新中國不願再承受炮火的洗禮,國人也需要安穩的生活。就連國際上,也擔憂中、蘇開戰後,那無法預料的後果。

但不願戰不等於要割地賠款、息事寧人,晚清的恥辱,再不會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記錄之上。

大動幹戈固然解了一時義氣,但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智慧。

02

兩顆原子彈

1969年,這本該是新中國成立20周年的日子,本該是國人展望未來的時間。只因前蘇聯的種種舉動,國人的不安感再次襲來,新中國再次迎來了巨大挑戰。

毛主席身為國家領導人,無法不權衡利弊。畢竟,他的背後是億萬想要走向新時代的國人。再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國慶日」的分量,若是建國20周年大典遭遇敵襲,勢必會使我方氣勢大大降低。

同時,國際上群狼環伺,太多國家想要趁中國微弱之際,再次瓜分中國這一巨大的寶藏。

或許,將國慶日改期是最簡單的辦法,但這便意味著中國在氣勢上弱於了對方。這是萬萬不可的!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毛主席找到了周總理 。不能坐以待斃,亦不能主動出擊,看似已經無路可走,毛主席卻偏偏劍走偏鋒,走了一步險之又險卻又高明知己的棋。

國慶前,放兩顆原子彈吧。 」毛主席的聲音並不大,卻異常的堅定。

聽到毛主席的話,周總理眼前一亮,是了!這就是破局之法!

要知道,早在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便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既然講不通禮,那核威懾便是最好的震懾手段。

可,真的要這麽做嗎?若是因此加速了戰爭的爆發,會不會適得其反?

沒等周總理將疑慮說出口,毛主席便繼續說了下去:「 這兩顆原子彈要放,但要秘密的放。

高明,實在是高明!

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動靜可不小,那蘑菇雲是多麽標誌性的存在。不同於以往中國發射原子彈都會向國際社會宣布,這次看似低調、秘密的行動,實際上是在高調的暗示所有國家——我們向往和平,但我們不止具備一戰之力,亦能毀天滅地。

主席放心,我一定會將這個任務圓滿完成!

2顆原子彈的爆炸,不止驚動了前蘇聯,更是驚動了一直搖擺不定的美國。當中國不再對外宣布放原子彈的訊息,所有人都開始不安的揣測起中國此舉背後的深意。

曾經叫囂著要對中國核工業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前蘇聯,終於意識到,那頭沈睡的雄獅早已蘇醒,當它發出怒吼之時,國際社會都要為之抖三抖。

繼續騷擾中國邊境?率軍大舉入侵中國國土?無論何種選擇,於前蘇聯而言都並非明智之舉。

一個是看似強大,實際已然外強中幹的大國,和一個歷經風雨、重獲新生,擁有了核武器的上升型大國,優勢在哪一方,可謂是一眼明了。

前蘇聯方面清楚的感知到,一旦它們再次挑戰中國底線,他們將面對的便是一場不計後果、核武器隨時出現的大戰。

只想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利益的前蘇聯,是萬萬不會在此時去摸老虎的屁股的。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角色,也因為毛主席的這一決策,改變了之前搖擺不定的立場。

03

更上一層樓

原子彈爆炸的聲音並不動聽,兩朵蘑菇雲也並不美麗,但它們是一記重錘,落下便可一錘定音。

盡管是「秘密」發射,但美國方面還是第一時間便收到了中國發射兩枚原子彈的訊息。美國總統尼克遜在收到訊息後深刻意識到了中、蘇事態的嚴重性。

原本,美國方面的態度是更加傾向於靜觀其變和聯蘇抑中,但這2顆原子彈卻令其不得不重新做出了考量。

尼克遜已然看到了中國捍衛國土的決心與硬實力,同時,尼克遜也後知後覺的察覺到了前蘇聯的軍事圖謀。中、蘇的戰爭完全是由前蘇聯方面一手造成的,並且,其此舉不止是謀圖中國國土。

在前蘇聯與美國方面因為2顆原子彈而陷入混亂,準備改變原有計劃的同時,中國20周年國慶日也如期舉辦。

沒有敵國的幹擾,沒有戰爭的爆發,國慶日的喜樂氣氛安撫了國人不安的情緒,也清楚的令其他國家認識到,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幹擾新中國的發展與建設。

向往和平不等於沒有自保之力,核威懾的能量足夠令絕大部份勢力偃旗息鼓。

而相較於老對手前蘇聯而言,新中國似乎更能夠與美國方面友好相處,兩國的友好往來也更能夠給彼此帶來更多的利益。

尼克遜看到了新中國的軍事實力,同時也看到了毛主席的軍事、政治手腕,他的思想開始發生巨變。親近中國,這是他身為美國領導人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

當然,被稱為中美關系「鋪路人」的辛基格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1年,辛基格兩次訪華,為中美關系破冰帶來了巨大的正面作用。兩次美好的訪華之旅,促使尼克遜於1972年邁出了友好的一步,尼克遜這次訪華的歷史意義與國際影響,時至今日依然意義深遠。

如何能夠讓你的對手國家學會尊重與友好?毛主席秘密發射2顆原子彈的決策便是教科書級別的示範。「 弱國無外交 」,只有自身足夠強大,面對各種國際事件足夠遊刃有余,才能夠在國際贏得一席之地。

新中國的朋友有很多,美國的加入雖只是錦上添花,卻為新中國增添了新的轉機。

1971年10月,「2758號決議」的投票現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恢復一切合法權益。同年11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聯合國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前蘇聯再無法老眼光看待中國,曾經的冒犯如同一場笑話,屢屢進犯珍寶島成為前蘇聯做出的最錯誤的決定之一。

04

結語

自身的強大才是自保的底氣,1969年天空升空的2顆原子彈,不僅僅是震懾宵小的武器,更是保障國民發展的護盾。

能夠以和平手段位列「五常」,是因為我們的炮火射程已然足夠遠、足夠廣。

參考資料: 人民網【1969年3月2日 蘇軍侵入珍寶島我邊防部隊被迫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