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致命的謠言

2024-08-09歷史

01

清乾隆十五年(1736年)農歷七月初的一天,江西贛州府,一場普通的同事聚餐。

東道主是贛州衛的千總李世璠。

參加聚餐的,有撫州守禦所千總 、南昌前衛守備、永新縣千總石、饒州府水次總漕領運千總 。

從官銜可以看出,都是些五六品的武官,大致相當於營連級。

飯局層次不高,完全沒有載入史冊的價值。

但能被歷史記錄下來,一定有它的獨特原因……

02

吃到一半的時候,幾個人都喝的有點上頭了。

撫州守禦所千總盧魯生,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份文稿:「最近鄙人得到一份孫嘉淦孫大人的奏稿,對時下的朝政見地頗為獨到,特拿來與各位大人共賞。」

其他人頓時來了興趣,紛紛圍上來。

W槽!

奏稿上居然寫了當今皇上的眾多「失德之處」,共計有「五不解」和「十大過」!

【由於這份奏稿現在已經找不到原文,無從得知到底是哪「五不解」和哪「十大過」。但從現存的只言片語中大致可以推測出,內容非常猛,尺度非常大——指責乾隆「寵信佞臣」、「好大喜功」、「枉興兵釁」、「冤殺功臣」等「大過」。】

基層幹部平常接觸不到如此勁爆的「內幕訊息」,「地命海心」的毛病就都犯了,一個個興奮異常,紛紛拿出紙筆抄了下來......而後一個個盡興而歸了。

過了幾天,廣饒九南道施廷翰,到饒州府公幹,饒州府水次總漕領運千總尹凱為了顯擺自己「訊息靈通」,去拜會老施時,帶去了抄來的奏稿,給老施「開開眼」。

老施也是一句「W槽」,趕緊也抄了一份,回家後,被管家張三發現了,趁老施不註意,也抄了一遍,然後拿去跟一幫老哥們去吹水去了。

就這樣,到這年年底,「連(江西)街上的腳夫也都是知道的」。

這時,一個江蘇人又添了新「猛料」。

03

乾隆十六年(1751年)剛過了大年初一,江蘇人楊朝章到江西撫州看望開酒店的弟弟楊賢章。

「哥,現在江西流傳一份奏稿,說...可精彩了。?」

楊朝章看了一遍,果然很過癮,但不夠「全面」,於是執筆加了2條,指責乾隆南巡「勞民傷財」、「奢侈靡費」。

原來,去年冬天,江寧(今江蘇南京)官府發出告示,說皇上將在來年春天南巡。

江寧是必經之地,為了確保鑾輿暢通,江寧城的道路要大規模擴建。

需要拆除的民房,瓦房1間賠償1兩銀子,草房1間賠償半兩銀子。

這跟白嫖有什麽區別?

搞得整個江寧城民怨沸騰。

楊朝章一番「添油加醋」之後,「孫嘉淦奏稿2.0版本」就問世了。

由於過於勁爆,二月間,江西臨江府(今江西樟樹)的江錦章,把奏稿附在家書中,寄給了湖北漢口的堂哥江華章。

江華章是幹藥材生意的,分享給了同在漢口街上做生意的一幫江西老鄉。

一幫江西商人又不斷分享給自己的生意夥伴。

就這樣,這份奏稿從江西走向了全國。

04

可能您要問:

如此「大逆不道」的文稿,這麽熱衷傳播,難道都不怕掉腦袋?

簡單解釋一下:

乾隆登基初期,感覺先帝搞文字遊戲,搞得有點過分了。

因此對文人采取了較為寬宏包容,平常民間有點兒「敏感傳聞」,一般不怎麽深究。

立立自己的人設。

就讓大家都有了一種錯覺——皇上脾氣好。

可現在的乾隆,已經不是那時候的乾隆了。

八月初五,乾隆終於從雲貴總督碩色的奏折裏知道了此事。

又怕又氣。

怕的是,這麽一份偽造的奏稿在民間流傳如此之廣,難道朕這個皇帝做得就如此不得人心嗎?

氣的是,流傳這麽久了,各省督撫都是幹什麽吃的?!成心要出朕的洋相!

查!

必須嚴查!

一場大規模追查「孫嘉淦偽奏稿」的行動在全國展開。

漢地十七省(當時寧夏尚未從甘肅分出)全部發現偽稿。

傳播人群包括商人、市民、鄉村讀書人,體制內人員,甚至國子監的太學生。

05

眼看「蓋子」越揭越大,乾隆的心態有點崩了——

自己登基以來,一不搞文字遊戲,二不橫征暴斂,三不寵信奸佞,怎麽就被罵成這樣?

偽稿裏指責的:

大小金川,這能叫「妄興兵釁」?

張廣泗統兵無方,致使大小金川戰事久拖不決,清軍屢吃敗仗,這能叫「冤殺功臣」?

朕南巡江南,一是體察民情,二是視察治河和浙東海塘工程,怎能說是和隋煬帝下揚州相提並論?

朕巡視之處,都已經免除賦稅,怎麽就「勞民傷財」了?

……

越想越不服氣,於是下旨,繼續嚴查。

05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二月,江西巡撫鄂容安報告說,經過不斷摸排,已經查出江西的偽稿源頭是撫州守禦所千總盧魯生。

盧魯生押解到京,刑部審問。

盧魯生供稱,自己的偽稿是從南昌前衛守備劉時達那得到的。

逮捕劉時達,就地審訊。

劉時達供稱,偽稿是兒子劉守樸搞來的。

再審問劉守樸,劉守樸又說偽稿是從浙江金華縣縣丞任麟書處得來的。

再抓任麟書,可此人已經病故。

線索到此徹底斷了。

06

乾隆逐漸從風暴中清醒過來,明白已經不可能查出源頭了。

但案子大張旗鼓搞了一年多,涉案人員達到四五千人。

怎麽著也得給天下人個交代。

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月十二日,乾隆下旨:

盧魯生,淩遲處死;劉時達劉守樸父子,秋後問斬。

同天又下旨:涉及傳抄偽稿的官員革除功名;百姓不再追究責任。

至此,一場讓大清國雞飛狗跳的大案宣告結束。

07

我們無法揣測最初炮製偽稿的人是出於什麽目的,熱衷於傳播偽稿的人又有沒有考慮過後果。

總之,讓乾隆感到了難堪。

孫嘉淦嚇得病情加重,很快在惶恐中去世。

更要命的是,經此一案,消失了16年的文字遊戲,再現江湖……

參考文獻:

【清史稿】、【清實錄】、【清史列傳】、【中國經濟通史(清代卷)】、【乾隆帝】、【「偽孫嘉淦奏稿案」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