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在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建立起了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這所陸軍軍官學校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黃埔軍校。
自從黃埔軍校成立後,就為中國培養輸送了大量優秀的軍事人才。這些軍事人才中,不止有後來的國民黨將領,還有大批的中共優秀軍事將領。
大革命時期,黃埔軍校前後共開辦了六期,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黃埔一期與黃埔四期。因為這兩期黃埔生素質之高,能力之強是人們的共識。
黃埔四期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我軍軍神般的人物,開國元帥——林彪。此外,如劉誌丹、曾中生、伍中豪等也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軍事人才。
然而,這些後來為人熟知的人物,在黃埔校園時卻都不及另外一人,而這個人曾是黃埔四期的第一名,也是被蔣介石認可的「天子門生」!
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卻早就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進行軍銜評定,這位優秀的黃埔畢業生資歷和功勞都足以獲得上將軍銜,然而他卻婉拒了這一軍銜。
這位高風亮節的人物,曾獲得毛主席高度評價: 「他的水平不亞於我」!
這位「水平不亞於」毛主席的人物到底是誰?他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不願當蔣介石的秘書
1904年,風雨飄搖的清帝國已經走到了即將滅亡的邊緣。這一年的八月,福建閩侯一戶姓郭的人家剛剛添了個男孩,父母給他取名叫郭可彬。
郭可彬是個命苦的孩子,因為父親郭則在他出生不久後便因病去世。為了維持生計,郭可彬的母親靠織布謀生。
因為家境實在貧寒,在郭可彬幼年時,母親姚氏忍痛將郭可彬的大姐賣給別人家當童養媳。
正是在這種窮困的日子裏,年幼的郭可彬一邊隨母親勞作,一邊找機會念書求學。
1917年,時年十三歲的郭可彬進入到私立崇實小學讀書。因為郭可彬刻苦努力,深得學校老師的喜愛,在老師的教導下,少年郭可彬練就了一手好字。
後來迫於生計,郭可彬曾在福州東北郊的菜市中擺攤寫字,掙錢補貼家用。
正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練就了郭可彬堅毅的性格,也為他後來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礎。
1923年春,從省立福州甲種農業學校輟學後,郭可彬加入了桂軍獨立旅,擔任旅部書記。次年春,改名為郭化若的郭可彬加入了國民黨,成為一名早期的國民黨黨員。
1925年秋,黃埔軍校招生,郭化若報考了黃埔軍校,並成了黃埔四期炮兵科的一員。也就是在這一年,受到共產主義思想影響的郭化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郭化若非常珍惜在黃埔軍校學習的時光,能夠有機會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知識,對於一個有誌求學而又家境貧寒的學子而言,這是非常珍貴的。
所以在黃埔期間,郭化若刻苦努力,他的軍事知識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軍事素養遠超同期。正是因為這一階段的經歷,為郭化若成為軍事理論領域的大家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郭化若在黃埔就讀期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喜歡親自檢查學員們的作業。有一次,他檢查學員作業時,發現有一本字帖與學生的作業本混在了一起。
看到這種情況,蔣介石非常惱火,便質問教官為什麽這麽粗心,把字帖和作業本都放混了。
教官開始非常疑惑,但看到蔣介石所說的「字帖」後便笑了起來,隨即向校長解釋道,這並不是字帖,而是學員郭化若的作業。因為郭化若字寫的工整漂亮,老蔣這才把其當成了字帖。
聽完解釋後,蔣介石恍然大悟,並且非常開心。
這個叫郭化若的學員對作業如此認真用心,實屬難得!這也說明,郭化若十分努力,絕對是值得培養的好學生!
為此,老蔣還專門召見了郭化若,並想讓其擔任自己的專職秘書。然而早就加入共產黨的郭化若對老蔣觀感欠佳,所以婉拒了這一職務。
大革命失敗後,郭化若與國民黨分道揚鑣,走上了一條改變自己命運,實作人生價值的解放之路!
二、毛澤東的「高參」
1927年,國民黨倒行逆施,進行清黨運動,對中國共產黨展開了大圍剿,國共合作破裂。
時年23歲的郭化若信仰堅定,他毫不動搖地跟隨周恩來等人參加了南昌起義。在起義中,郭化若身先士卒,英勇拼搏,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昌起義後,郭化若跟隨朱德余部前往閩粵贛邊境地區,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遊擊戰爭,反復周旋,一次次打破敵人的追剿,突出重圍。
從起義部隊離開後,郭化若受黨中央派遣,前往蘇聯學習。然而身在異國他鄉的郭化若始終惦記著國內的革命運動,所以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他便向黨中央打報告,要求回到國內,繼續進行革命鬥爭。
郭化若的申請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準,後來在周恩來的幫助下,他輾轉反側進入了毛澤東和朱德開辟的蘇區根據地。
毛澤東和朱德見到這個從異國他鄉回來的小夥子都非常開心,尤其是毛澤東,在同郭化若進行了一番交談後,甚是欣喜,因為郭化若展現出的優秀軍事理論素養讓毛澤東這位大戰略家極為認同。
在對紅軍當前局勢深入了解後,郭化若總結了「擾、堵、截、襲、誘、毒、捉、偵、餓、盲」十項對敵遊擊戰法。
郭化若的這十項遊擊戰法是毛澤東「十六字」遊擊戰法的延伸和具體化,豐富了毛澤東的戰術思想。
正是因為郭化若優秀的軍事素養和軍事謀略,所以他長期擔任紅一方面軍的作戰參謀,部隊的人們當時都誇他是毛澤東同誌的「軍事高參」。
在紅四軍攻打漳平時,由於當時的領導層急於求成,準備不足,所以久攻漳平不下。朱德等人對此非常著急,要求部隊一定盡快取得戰鬥的勝利。
郭化若對此戰有所思考,在分析了敵我雙方實力後,他提出了十條切實可行的策略。根據郭化若的策略,攻漳之戰取得了大勝。
朱德聽到了勝利的訊息後,放聲大笑,非常開心,並且破格提拔郭為二縱隊參謀長。
要知道,此時距離郭化若進入閩西地區才僅僅二十天,這讓他的參謀天才之名一下就響了起來。
郭化若與毛澤東之間的關系非常深厚,不僅毛澤東非常看重郭的軍事理論才略,郭對毛也是極為佩服的。
在紅四軍時,毛曾一度受到中央批判,離開部隊。 當時大敵在前,軍心不穩,郭化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因為他認為紅四軍不能少了毛委員。
很快,郭化若找到朱德,說出了想請毛澤東出山的想法。朱德其實早有此意,聽到郭化若的想法後,大為認同,隨即授意郭聯系各方指戰員致信毛澤東,請他回到紅四軍主持工作。
由此可見,郭是毛的堅定擁護者,甚至有一段時間,毛被中央內部排擠,郭也受到牽連,開除出黨。
但這並沒有動搖郭化若的堅定信仰,很快他的問題查清了,又重新獲得了平反。
三、婉拒上將軍銜
長征結束後,黨中央到達陜北,在這段時間裏,郭化若都在毛澤東身邊擔任文字編輯的秘書工作。
毛澤東曾對他調侃道, 你這個小郭,沒當成蔣介石的秘書,卻成了我毛澤東的秘書了!
在陜北站穩腳跟後,郭受到毛的指派,參與重建抗日紅軍大學的工作。後來抗戰爆發,中國的戰爭局勢眼花繚亂。
郭化若在深入思考後,便寫信向毛澤東建議,根據當前的戰爭需要,中國共產黨應該大力發展炮兵等急需兵種,以應對未來的戰爭。
中央領導對郭的建議非常重視,考慮到他具備專業的炮兵優勢,所以黨中央當即決定,由郭化若等人籌建炮兵學校。
1944年,延安炮兵學校成立,中央指派郭化若擔任首任校長。
炮兵學校雖然成立了,但是因為八路軍在炮兵方面的底子非常薄弱,所以郭化若帶領一眾教員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讓中國共產黨的炮兵學校實作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大轉變。
在長期的戰爭生涯中,郭化若繼續深化自己的軍事理論,到解放戰爭時期,他的理論水平甚至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所撰寫的很多文章,都對當時的戰爭起到指導作用,受到一眾將帥的好評。
毛澤東就曾評價道, 郭的軍事水平不亞於我!
建國後,郭化若受中央指派,先後到上海警備區和第九兵團工作,對華東和上海地區的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全軍進行大授銜,中央軍委根據郭化若的資歷和貢獻,將他的名字列入擬授上將軍銜的名單之中,毛澤東等一眾領導人對此都非常認可。
然而, 當郭聽到這件事後,立刻寫信給中央,婉拒上將的軍銜。他非常謙虛地表示,自己長期從事軍事理論研究工作,並沒有重要戰爭指揮經歷,所以配不上上將的軍銜。
郭化若的高尚品質令以往的戰友們非常感動,他的功績和資歷,大家都心知肚明,絕對配得起上將軍銜,沒想到他卻能如此高風亮節,實在令人佩服。
雖然郭化若後來只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但他的工作熱情卻十分高漲,無論在什麽工作崗位上,他都積極努力,為新中國的軍事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