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都不敢挖?德國專家核磁掃描後,發現墓中不一般

2023-12-07歷史

前言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以東3.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為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 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級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但是,秦始皇陵為何至今都不敢挖呢?是因為技術上的困難,還是因為文化上的顧慮,或者是因為墓中隱藏著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秦始皇陵的發掘史

秦始皇陵的發掘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死後不久,當時就有盜墓賊試圖侵入陵墓,但都沒有成功。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始皇陵的修建工作前後持續了39年,從秦始皇即位為秦王的當年開始(公元前247年)。

直到秦二世即位一年多後,由於戰亂的緣故才草草完工,時在公元前208年冬。

秦始皇陵內部埋藏著大量的文物和奇珍異寶,還有水銀河、流沙層、連環翻板、機關連弩、詛咒、伏火等六大機關, 以防止盜墓者的侵入。

外觀則是一座高約76米的土丘,周圍有兩重圍墻,內外各有一座門,門上有銅鑄的鷹、犀、虎等動物形象,十分壯觀。

到了近代,當時有許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對秦始皇陵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但都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發掘。

其中最有名的是193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文化部長蔣廷黻曾經派遣考古學家李濟和李炳南等人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勘察。

他們在陵墓周圍發現了大小形狀不同、內涵各具特色的陪葬坑、陪葬墓, 出土了包括秦代銅器、陶器、玉器、武器等珍貴文物。

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不穩定,以及技術和資金的限制,他們沒有對秦始皇陵本體進行發掘, 只是制定了一份保護和發掘的計劃,但沒有得到實施。

直到近現代,當時有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探測和掃描,但都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發掘。

1974年陜西省臨潼縣農民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公裏處打井時, 發現了秦代兵馬俑殘片及銅鏃、弩機。

經過考古部門的發掘和研究,發現了三個兵馬俑坑,出土了8000多件陶制的兵馬俑和銅車馬等文物,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兵馬俑坑的發現奠定了秦始皇陵被發現的基礎,透過兵馬俑周圍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學家準確確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此後,秦始皇陵園內又陸續發現了其他的陪葬坑和墓葬, 如青銅水禽坑、石鎧甲坑、百戲俑坑等。

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為研究秦代的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最近的就是2002年,德國考古學家和物理學家聯合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 試圖揭開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紗。

他們利用一種特殊的儀器,可以在不破壞土層的情況下, 探測到地下的磁場變化,從而推斷出地下的結構和物質。

最後他們對秦始皇陵的土丘和周圍的區域進行了掃描,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

秦始皇陵裏的機關

秦始皇陵裏的機關是秦始皇陵的一大特色,也是秦始皇陵的一大難題。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裏有水銀河、流沙層、連環翻板、機關連弩、詛咒、伏火等六大機關, 以防止盜墓者的侵入。

這些機關的存在,不僅增加了秦始皇陵的神秘感,也增加了秦始皇陵的危險性。

如果不小心觸發了這些機關,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對秦始皇陵的發掘,必須要有足夠的技術和謹慎。

水銀河是秦始皇陵裏最有名的機關之一,也是最難以解決的機關之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裏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象,下具地理」。

也就是說,秦始皇陵裏用水銀模擬了天上的星辰和地下的河流,構成了一個微縮的宇宙。

作用是為了保護秦始皇的靈魂,也是為了展示秦始皇的權威和榮耀。

這個機關的難點是,水銀是一種有毒的金屬,如果不加防護,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而且,水銀的流動和壓力,可能會影響土層的穩定性, 導致陵墓的坍塌。因此,對水銀河的探測和處理,需要有高超的技術和器材。

流沙層是秦始皇陵裏最危險的機關之一,也是最難以發現的機關之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裏有「以魚鱗之法, 施於上,下穿泥為流沙,盜賊至,無不陷溺」。

也就是說,秦始皇陵裏用魚鱗狀的磚瓦鋪設了地面,下面埋設了流沙,一旦有人踏入,就會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沼。

這個機關的作用是為了阻止盜墓者的進入, 也是為了保持陵墓的密封和幹燥。

破解的難點是,流沙層很難被探測到,而且一旦觸發,就會造成人員的傷亡和文物的損毀。

因此,對流沙層的發現和清除,需要有精密的儀器和方法。

連環翻板是秦始皇陵裏用石板鋪設了通道,中間設定了機關,一旦有人走過,就會觸發翻板,從而遭到刀劍或毒箭的攻擊。

這個機關的作用是為了殺死盜墓者,也是為了保護陵墓的安全。

連環翻板的設計和布置,可能非常巧妙隱蔽,而且有多重變化,很難預測和避免,因此,對連環翻板的辨識和解除,需要有智慧和勇氣。

機關連弩是秦始皇陵賴恩裝的自動發射的弩機, 一旦有人靠近,就會射出黃金制成的箭矢。

其觸發和射程,可能非常迅速,而且可能有多方向,很難躲避和抵擋。

伏火是秦始皇陵裏埋設的膏油為燃料的火器, 一旦有人接近,就會引發火災,無法撲滅。

因為膏油的儲存和點燃,可能非常隱秘,而且可能有持久的效果,很難熄滅和控制。

因此,對伏火的預防和撲救,需要有技巧和勇氣。

核磁成像

核磁成像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現象,透過磁場和射頻波,獲取物體內部結構和組成的資訊的技術。

核磁成像的優點是,可以在不破壞物體的情況下, 獲得高分辨率和高對比度的影像,適用於對各種材料和物質的探測和分析。

2002年,德國考古學家和物理學家聯合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試圖揭開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紗。

他們利用一種特殊的儀器,可以在不破壞土層的情況下, 探測到地下的磁場變化,從而推斷出地下的結構和物質。

他們對秦始皇陵的土丘和周圍的區域進行了掃描,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

發現了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秦始皇陵的土丘下, 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宮殿,占地約2.13平方公裏,高約30米,呈方形布局。

中間有一個正方形的墓室,邊長約50米,高約10米,是秦始皇的安息之所。

墓室的四周,有四個輔助的墓室,分別位於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角落, 各自有一個通道與墓室相連,可能是用來存放陪葬品或者供奉祭祀的地方。

墓室的上方,有一個穹頂,上面鑲嵌了珍珠和寶石,模擬了天空的星辰。墓室的下方,有一個水池,裏面流淌著水銀,模擬了地下的河流。

墓室的內部,有一個棺槨,裏面埋葬著秦始皇的遺體, 周圍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奇珍異寶。

墓室的入口,有一扇厚重的石門,上面刻有符咒和詛咒,阻擋著外界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