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建文帝朱允炆的悲催,三個臭皮匠把他坑慘了

2024-07-18歷史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這句話卻在建文帝朱允炆身上不管用,因為他的三個臭皮匠坑苦了他,害他連皇帝都做不了。

朱元璋在位時,深知朝廷裏的功臣名將,都被他處理得差不多了,所以他開始物色一些新人名單作為儲備大臣。

於是他為朱允炆找到了三個人,他們分別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

這三個人其實都沒有什麽特別出眾的地方,但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讀書人,也可以說是書呆子。

首先介紹下方孝孺,他自小熟讀經書,為人稱道,但過於傲氣,他的老師是宋濂,曾被推薦過兩次給朱元璋,但都沒有任用,因為朱元璋想壓制下他的銳氣,日後若有收斂,就為朱允炆所用。

第二個是齊泰,當年朱元璋的謹身殿被雷劈了,他認為自己做壞事多了惹怒上天,於是他挑選了一批人跟他一起去禱廟祭祀,挑選條件是九年內從未犯過任何過失。

而齊泰就是符合條件的其中一位,祭祀結束後,朱元璋對齊泰印象深刻,所以對他進行了突如其來的單獨面試,面試內容是軍事方面的,但沒想到這位文人不但對答如流,還從袖子裏拿出一本自己詳細記載的軍事筆記本,遞給了朱元璋,這讓朱元璋很是驚喜,如無意外,受到重用。

第三個人是黃子澄,他是以高中會元的稱號,被選為東宮伴讀,他入宮後一直為朱允炆的伴讀,所以他們的感情深厚。

建文帝登基後,這三位儲備大臣開始受到重用,成為朱允炆身邊的智囊團。

在建文帝開始對皇叔們動手時,他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明顯他們的鬼主意不是來輔助的,而是來砸鍋的。

首先要說的是黃子澄,這個人經常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給朱允炆出謀劃策的都是餿主意。

在朱元璋忌日祭拜時,其實當時的形勢大家都清楚知道,如果朱棣上京就等於自投羅網,所以朱棣裝病不去,但派出三子前去,以此表示孝義和並無異心。

這明顯是很愚蠢的做法,這無疑就是去送人質啊,在三個兒子出門後,朱棣也醒悟過來,開始後悔。

當朱棣的三個兒子到京後,齊泰就叫朱允炆扣押他們當人質,朱允炆也同意了,沒想到書呆子黃子澄卻說什麽要以德服人,以免打草驚蛇,借此來麻痹燕王。

然後朱允炆居然聽從他的建議,放走了他們,當見到三個兒子平安歸來時,朱棣大喜!真是天助我也!

終於,這場叔侄大戰拉開了序幕,朱允炆派名將耿炳文為主帥出兵攻打燕王。對朱棣而言,耿炳文還是存在一定威脅性的,但是對於耿炳文的戰術方式,朱棣也是非常熟知的,所以也就知己知彼了。

不出所料,大戰幾個回合後,耿炳文大敗,當訊息傳回朝庭時,朱允炆大慌,而黃子澄這時又出了個餿主意,撤掉耿炳文,讓從未出過戰的李景隆當主帥,如無意外,李景隆大敗,而且還自個兒連夜逃跑。

為了挽回名聲,黃子澄又給了李景隆一次機會,沒想到李景隆是這麽一個沒氣節的人,再次戰敗後重演逃跑一幕,這讓黃子澄恨透了李景隆,恨不得拿刀砍了他。

而齊泰出的主意比黃子澄也好不了多少。在收到密報得知朱棣即將舉兵時,一向猶豫不決的他,雖做出了正確的決斷,但卻用人不善,居然命朱棣的親信——張信,讓他去逮捕朱棣。

這不是開玩笑嗎?而張信倒也沒讓吃瓜群眾失望,他跟朱棣去通風報信,背叛了朝廷。

沒辦法,當天要易主時,戰爭中總會出現些奇怪又難解釋的事情。

朱允炆眼看著自己的皇位是保不住了,他坐立不安,而此時黃子澄和齊泰又不身旁,他們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去招募新兵,現在只剩下方孝孺來幫忙出謀獻策了。

他向朱允炆提出:派出大臣外出募兵,號召天下勤王跟朱棣談判,然後割地麻痹朱棣。

這對策明顯是很不明智,因為朱棣已經順利在望,只要隨便進攻一下,江山就輕易到手,這種情況下,他還需在乎那沒一點誘惑力的條件嗎?

毫無辦法的朱允炆采用了這對策,但可惜朱棣不笨,他根本不屑一顧,明確表示,他一定要當皇帝,為避免傷及親戚朋友們,叫他們最好自己搬離宮中。

朱允炆自知情況不妙,想撤跑,但方孝孺卻說京城城門比較堅固,朱棣連濟南都攻不下,更何況京城?

但他沒想到,被貶為京城守門大將的李景隆是內奸,竟然堂而皇之為朱棣開啟城門。

最終朱棣攻下京城,成為新一代帝王。

而朱允炆卻只能坐在空無一人的大殿上悲痛欲絕,最後火燒大殿以示自己的不甘。

而智囊團三人組: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的下場都很淒慘,被滅族的滅族,處死的處死,而妻妹女等命運更慘。

朱允炆最大的失敗就是錯用了大臣,雖然他們大部份都是忠臣,但也有小部份是逆臣。

戰爭不是下棋,不但要運握籌謀,還要瞻前顧後,除了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外,還需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推斷力。實踐出真知,那些沒有實操過、只會依書照說的人,其實都是紙上談兵,毫無經驗之談。

所以,要想成就大業,守住基業,不一定需要滿腹經綸,但必須要有膽識和謀略,還要有主見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