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如果在落鳳坡死的人是諸葛亮,龐統能打敗司馬懿嗎?答案很明顯

2024-02-08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四位謀士:徐庶、程昱、龐統和諸葛亮。

其中程昱出場最早,其次是徐庶、諸葛亮,最後是龐統。

初始戰功之時,程昱取東阿縣,徐庶下樊城,諸葛亮和龐統手中分別握著荊州和西川。

諸葛亮曾稱龐統為「百裏之才」,龐統也的確比孔明有才。

諸葛亮劇照

他只用四個字:逆取順守,就讓劉備改變了想法。

最後,龐統重用黃忠、魏延兩位將領拿下西川。

要知道,此二人曾被諸葛亮棄之不用。

或許有人疑惑,若當年龐統在「換馬溝」未與劉備換馬,且未身死落鳳坡。

那麽,他日後能否打敗司馬懿呢?

龐統(劇照)

一、才識與孔明不相上下 短板依然十分突出

龐統,字士元,乃南郡襄陽人是也。

名士司馬德曾說:「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更加光輝些。

相比之下,龐統則成了孔明的陪襯。

確實,龐統出仕之路相當坎坷。

幾番周折之後,他終於成為劉備軍中的副軍師。

沒過多久,龐統便命喪落鳳坡。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魯肅提到:「此人樞機可並於孫、吳,謀略不減於管、樂。上曉天文、下知地理。」

與諸葛亮坎坷的身世不同,龐統是襄陽名士集團中心人物龐德公的侄兒,從小到大一直活在襄陽勢力圈內。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的隱居者,【後漢書】記載:「龐公者,襄陽人,未嘗入城府。」

此人不阿權貴,言行高風亮節。

龐德公既是襄陽龐氏的大家長,也是龐氏宗族的精神支柱。

在他的影響下,龐統自然也承襲了崇德尚禮、剛正不阿的品性。

因出身高門望族,龐統身上免不了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與童年痛失雙親的諸葛亮相比,會多一分虛華和浮躁。

諸葛亮(劇照)

雖然龐統沒有諸葛亮那般事事謹慎、深思熟慮,但其智謀確實非同凡響。

赤壁之戰中,龐統提出連環計和火攻對付曹操。

在龐統看來,「用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後可用火攻。一船著火,余船無處可逃。」

之後,他不僅贏得周瑜的信任,還被派至曹營親自實施連環計。

縱使曹操生性多疑,龐統依然取得了其信任。

最後,他不僅圓滿完成了任務,還順利救出了徐庶。

即便如此,龐統也有一些他無法改變的瑕疵。

龐統劇照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提到:「龐統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見到龐統樣貌之後,孫權有些許不快,依然平靜詢問龐統過往所學。

龐統是這樣回答的:「隨機應變,不必拘執。」

短短八個字,在孫權看來既被輕視,又將二人的距離推遠。

孫權作為獨霸一方的諸侯國之主,雖然龐統有些答非所問,但他依然沒有放棄,繼續詢問龐統:「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

其實,孫權此番詢問就是想了解龐統到底有何本事。

龐統若能將自己的連環計策講解一番,自然也能證明自己的才識和謀略。

龐統卻沒有順著孫權的思路,反而稱自己所學與周瑜大不相同,似有不想被比較之意。

周瑜之於孫權,可謂千裏馬與伯樂。

龐統初到東吳,並無任何根基,孫權更不了解他。

聽完龐統的回答,孫權如是評價:「狂士,用之何益。」

在孫權眼中,龐統只是沒有真才實學的狂徒而已。

孫權劇照

後來,龐統見劉備時,因自恃才高,更沒有拿出魯肅的舉薦信。

龐統投奔劉備,並當上耒陽縣令時,龐統心中這樣想:「玄德待我何薄。」

上任之後,龐統只是飲酒,不理政事。

沒想到張飛去視察時,龐統不過半日就處理了積壓的百余件公務。

之後,張飛向劉備推薦龐統,這時劉備才想起水鏡先生的話,並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

劉備劇照

二、出身世家有淵源 老謀深算能隱忍

再說司馬懿,其出身世家。

【晉書】有雲:「其先出自重黎,仰為趙將。」

司馬懿的先祖司馬仰是楚漢相爭時期的將領,高祖司馬鈞亦是將軍。

其祖父和其父二人則放棄軍事,專精儒學。

司馬懿從小飽讀經書,十六歲已經熟讀【春秋】和【易經】等儒家經典。

不過,他並不拘泥於儒家,還深諳道家之術。

司馬懿劇照

不僅如此,司馬懿自幼熟讀兵法,掌握了大量兵法戰策。

而司馬懿在【三國誌】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其軍事才能。

他多謀善斷,善曉兵機且運用靈活。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於禁和龐德則屯守樊北。

關羽趁下雨發動猛攻,斬龐德、降於禁。

曹操準備遷都逃走,司馬懿則認為:「於禁等非戰攻之失,離間權與劉備,樊圍自解也。可遣人勸躡其後,割江南封與權。」

最後,司馬懿一招離間之計,化解了危機。

司馬懿劇照

公元228年,孟達謀反欲歸蜀。不出兩個月,司馬懿便破新城、斬孟達。

此外,司馬懿還十分善於提拔後輩,更註重結交高官重臣。

司馬懿和龐統一樣,第一份工作也是從底層做起。

雖然他心中也有不甘,但依然在借機鍛煉本領,並伺機尋找機會。

之後,曹操為報恩,邀司馬懿和其兄長出任司空府屬官。

司馬懿的哥哥愉快接受了曹操投擲的橄欖枝。

司馬懿則臥床不起,硬生生裝病七年,繼續觀察局勢。

從這一點來看,司馬懿有著常人沒有的忍耐力。

曹操劇照

後來,在荀彧等人的推薦下,司馬懿終入仕,擔任文學掾,負責曹丕的教育工作。

直到漢中之戰,司馬懿第一次擔任軍事參謀,並跟隨曹操出征。

公元218年,司馬懿榮升軍司馬。

兩年後,曹操病逝,司馬懿才終於不再壓制自己的才華。

之後,他輔佐曹丕伐蜀滅吳,不僅終結了三國亂世,還為子孫後代打下江山。

而司馬懿在三國鼎立的征戰中,最大的對手就是諸葛亮。

與孔明的交手中,司馬懿也發現其弱點:刻板僵化、謹小慎微。

對此,司馬懿的思路就是堅守不出、避其鋒芒。

在對陣東吳方面,司馬懿早就看透其水軍強大、陸戰不足。

之後,他暗中切斷吳國購買戰馬的路線,透過削弱其騎兵的方式,擊敗東吳。

說到底,司馬懿之所以能勝諸葛亮,一靠智謀,二靠國力。

諸葛亮劇照

三、未身死落鳳坡 龐統能勝司馬懿乎

那麽,若龐統未落落鳳坡,是否就有機會勝過龐統呢?

答案顯而易見。

實戰之中,必然會有人罔顧信義、忠孝,但龐統卻善陽謀,且忠於劉備。

龐統(劇照)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和諸葛亮之間有一種微妙的對抗意識。

在雜劇【走鳳雛龐掠四郡】中,龐統與諸葛亮、龐德公、司馬徽、徐庶、孟公威、崔州和石廣元等人被稱作「江夏八駿」,而諸葛亮稱龐統為哥哥。

在其他元雜劇中,都能看出龐統是具有特殊軍事才能的人物。

而在【三國演義】中,和龐統一般擁有特殊才能的除了諸葛亮,就屬司馬懿了。

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令曰:「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得而用之。」

曹操選拔人才並不十分看重德行,反而註重才能。

也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懿進入曹魏權力中心,最終以謀逆手段鞏固了地位。

公元231年,蜀國北伐被打退之後,諸葛亮率軍退往漢中。

之後,司馬懿派張郃率軍追趕。

作為自幼熟讀兵法的司馬懿來說,自然知道「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的道理。

但是,他依然不斷催促張郃追趕。

最後,導致其中了埋伏被殺。

司馬懿劇照

【魏略】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

自此之後,軍中再無人與司馬懿抗衡。

從這一點來看,司馬懿的手段相比忠誠的龐統來說會更多,且更加肆無忌憚。

再加上曹魏國力加持,即便龐統在落鳳坡未身死,也依然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司馬懿劇照

結語

【晉書·宣帝紀】記載:「帝詐疾篤,使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帝不持杯飲,粥皆流出沾胸。」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趁曹爽集團放松警惕之際,發動政變並控制了都城。

之後,他又借太後之手除掉曹爽兄弟,收兵權、夷滅三族。

再之後,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司馬懿作為三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在用兵理論和實踐方面頗有建樹。

後世更稱其為:「善用兵,變化若神。」

而他本人也將兵書上的理論靈活運用,最終成為亂世的勝利者。

為其孫司馬炎代魏,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龐統還是諸葛亮都不會是其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