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郭松齡率七萬精銳打到奉天城下,為何會突然崩盤?絕非運氣不好

2024-04-13歷史

郭松齡率七萬精銳打到奉天城下,為何會突然崩盤? 絕非運氣不好

北洋時期,軍閥內部的倒戈並不罕見,但在1924年到1925年期間發生的兩次重大倒戈事件引起了全國震動。

第一次倒戈發生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馮玉祥成功地背叛了直系軍閥曹錕和吳佩孚。

第二次倒戈則是奉系陸軍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郭松齡背叛了張作霖。

馮玉祥成功地倒戈,使得吳佩孚的勢力受到了嚴重破壞;而郭松齡的倒戈卻以失敗告終,導致了他和他的妻子韓淑秀的死亡,還有他的一位高級幕僚(民國時期著名人物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馮玉祥擁有自己編組的部隊。

馮玉祥的部隊由他親自培養而成。他的基幹部隊都是親自挑選出來的,每個士兵他都了如指掌。整個部隊,包括槍械和軍糧,都是由他親自管理。

他的部隊就像一個大家庭,他是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長,有時會嚴厲指揮,有時又會像大哥哥一樣與士兵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這使得馮玉祥的部隊始終團結一致,所以在決定倒戈時,根本不需要做太多解釋,官兵們都會跟隨他。而郭松齡的部隊則沒有這樣的組織和紀律。

在反奉倒戈之前,郭松齡所統領的部隊在奉軍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他掌控的六個師和其他部隊總共約有15萬人,是奉軍中的精銳力量。然而,這支精銳奉軍一直掛在張學良的名下,郭松齡只是副手,代表張家父子掌控這支部隊。

這個「代」字不可小覷,它決定了郭松齡在名義上並非這支部隊的真正主人。張作霖與張學良有著獨特的軍事理念,強調道義與恩情,善於激勵士兵,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支持。因此,奉軍士兵們認為,為張家效力就是在盡忠職守。即使有人提出反抗,對長期受過張家恩惠的奉軍士兵來說,這樣的行為仍然被視為背叛。

郭松齡最終失敗,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值得一提的是,張作霖和張學良對郭松齡的支持至關重要。在郭松齡之前,他曾跟隨過晚清的軍事人物朱慶瀾,也效忠過孫中山,但始終未能找到適合他施展才華的平台。

然而,張作霖和張學良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對於郭松齡而言,張家父子是他軍教生涯中的貴人。尤其是張學良,他對郭松齡充滿信任和欽佩。郭松齡的部隊受到張家父子的特別重視,所有訓練、晉升、行軍打仗等事務都由郭松齡負責。張作霖曾經說過,除了女人,張學良什麽都可以給郭松齡。

郭松齡在輔佐張學良期間表現出色。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其他奉軍部隊節節敗退,唯有張學良和郭松齡的部隊頂住了敵人的壓力,保持了一定的戰鬥力。

張作霖是一個知恥而後勇的領袖。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後,他開始整頓軍隊,將郭松齡的部隊作為楷模。郭松齡因此得到了張作霖的特別看重,他的兩個師後來成為奉軍中最為精銳的部隊,張作霖更是視之為奉軍的寶貴財富。

如果郭松齡能夠保持冷靜,不要過分急躁和狹隘,他的前途將遠遠超過奉系其他人。可以說,只要他全心全意輔佐張學良,等到張學良接過奉系的權力,那麽奉系幾乎就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然而,郭松齡卻無法克制自己。

第二次直奉大戰成為了郭松齡心中野心的導火索。在這場戰爭中,奉軍擊敗了直系吳佩孚,聲勢昂揚地南下,一路橫掃,甚至占領了江蘇和上海等地。

問題在於功勞與賞賜的分配上。奉系各派系的領袖,如楊宇霆、姜登選、李景林,甚至張宗昌等惡名昭著的人物,都被封為封疆大吏,掌控著一兩個省份的地盤。而唯獨郭松齡,雖然打了重要戰役,立下了大功,卻一無所獲。

如果郭松齡胸懷開闊,有遠見,對於張作霖的偏袒可以積極地理解。他所領導的奉軍精銳是奉系的中堅力量,張作霖不將他外放,實際上是另一種對他的重視;他畢竟是張學良的人,張作霖的做法既是對他的考驗,也是為了他和張學良的未來打下基礎;即使不談戰略深謀,單從功勞分配來看,就像張作霖事後所說的那樣,分贓就像家裏分配財產一樣,先分給了一些人,並不代表忽視了其他人,只要等待時機,好地盤必定會有他的一份。耐心等待,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遺憾的是,郭松齡內心並不接受這種解釋,他為自己的行為編造了一套堂皇的理由。他聲稱自己有著理想和正義抱負,反對奉系並不是為了爭權奪利,而是為了推翻腐朽的統治,打造一個嶄新的東北,一個新的奉軍。

然而,最可怕也最令人悲哀的是,野心家郭松齡自以為可以用虛偽的理想和正義掩飾自己的私心,脅迫他人,企圖將他的私利合理化為天經地義的行為。

然而,郭松齡並不具備良好的政治手腕和智慧。他的反奉行動雖然在軍事上有所成就,但在政治上卻顯得力不從心。

郭松齡反奉的借口源於他日本考察期間意外得知張作霖與日本人勾結的醜聞。他以此為借口提出脫離奉系的正義愛國主張。

然而,他所結盟的物件卻是馮玉祥和李景林這樣的人。這個三角聯盟難以代表正義,更難以形成統一而有力的力量。這無疑是一種茍合。

這對郭松齡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在這個聯盟中,只有他是孤註一擲,一旦聯盟瓦解,他就會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

事實證明,這樣的茍合聯盟是危險的。當他向奉天進發時,馮玉祥和李景林果然背叛了他。李景林扣下了郭松齡急需的六萬件棉衣,大大動搖了他的軍心。

盡管郭松齡在外表上聲稱自己秉持正義,但實際上他心裏清楚,要想擊敗張作霖,就必須一鼓作氣直撲奉天,一旦中途受挫,軍心必然渙散,大勢就會不利。

反奉之初,郭松齡需要迅速取勝,而他擅長的是正面硬打,加上手握奉軍精銳,使得張作霖陷入了困境,甚至曾經考慮火燒大帥府、下野避難。

然而,正當生死攸關之際,張作霖以誘人的條件欺騙日本人出兵相助。盡管這樣的行為令人恥辱、可悲,但這幫助他頂住了郭松齡的進攻。

這一舉動雖然不光彩,但卻挽救了張作霖的危局。

然而一旦張作霖頂住了郭松齡的進攻,局勢立即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如前所述,一旦遭遇挫折,郭松齡的部隊軍心就會動搖,士兵們或逃跑、或懈怠、或放空炮。關鍵時刻,張學良在前線沒有失職,他巧妙地打出了「吃老張家的飯,不打老張家的人」的情感牌。

為了緩解這種情緒,郭松齡緊急提出了「打倒老帥,迎接少帥」的口號,但這一舉措不僅無濟於事,反而助長了叛逆情緒,鼓動兒子反叛父親,這無疑是罪大惡極。

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郭松齡已經處於敗勢之中。

在這時,奉系的兩位老將為張作霖再次立下了汗馬功勞。得知郭松齡部隊兩翼空虛的情報後,張作相率部從右翼出擊,占領了關鍵地點,對郭松齡形成了包圍之勢;吳俊升率部從左翼出擊,燒毀了郭松齡部隊的糧草和彈藥;同時,張學良也率部從正面發起總攻。

在三面夾擊之下,郭松齡的部隊瞬間崩潰,他只能帶著妻子孤身逃命,最終在遼中縣的一個小村莊被搜捕到。

從起義到被捕,僅僅一個月的時間。

郭松齡夫婦一開始被囚於車轅上,打算押送回奉天,但途中卻被派來的人處決了。

郭松齡啊,曾經距離奉天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卻是他無法跨越的。

一切都因為人心和道義不在他這一邊,他的正義光明只是一個幻象,太脆弱,一吹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