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陶勇的一個建議讓華野4縱增兵3萬多人,粟裕:你這個建議很好

2024-07-24歷史

華東野戰軍是以抗戰時期山東的抗日武裝,以及新四軍為基礎組建的部隊。自1947年3月其正式組建以來(原華東,華中軍區合並),他們很快便解放了山東大片土地,並取得了豫東戰役,濟南戰役等一系列勝利。

等到1948年秋季,解放軍在河南,山東和蘇北一帶的軍事成功促使蔣介石集團不得不把主力部隊部署到徐州,蚌埠一線。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也迅速組織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集結60多萬將士與之抗衡,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淮海戰役就此打響。

在淮海戰役中,華東野戰軍承擔的攻堅,阻擊任務非常繁重,因此傷亡也比較大,傷亡人數高達9.1萬人,占總傷亡人數的67%。這其中,又數戰役第一階段圍剿黃百韜兵團的戰鬥損失最大,傷亡達到了6萬多人。許多部隊因此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休整才能彌補損失,投入下一階段戰鬥。

而陶勇所帶的華野第4縱隊缺水一個例外,他透過一條相當靈活的政策,不僅成功解決了部隊減員的問題,還讓4縱在淮海大戰結束後增加了3萬多的兵力。

那麽,陶勇究竟是用了什麽樣的方法?

1,打仗不減員的陶勇

先來看看陶勇將軍是何許人也。

陶勇原名張道庸,是安徽霍邱縣人(今屬六安市),1913年,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

1929年4月,紅軍打到安徽,開辟鄂豫皖根據地,陶勇便在此時加入了革命隊伍,同時成為了共青團員,此後長期堅持遊擊戰爭,因為作戰表現出色,逐漸當上了紅11軍的一位副營長。

1932年,在紅四方面軍開辟川陜根據地的戰鬥中,陶勇在川北地區參加了應對國民黨當局鎮壓的反「三路圍攻」,「六路圍攻」戰役,成為了紅10師的一位團長。

等到紅四方面軍抵達陜北之後,他已經是紅9軍教導師的師長。

1936年紅四方面軍發起河西戰役,與馬家軍戰鬥時,陶勇又在甘肅古浪,高台,臨澤,莊都一帶和馬家軍拼死奮戰。尤其是在臨澤倪家營子戰鬥中堅持到了最後。

這一次,由於河西戰役失敗,紅四方面軍遭受了慘重損失,陶勇也被馬家軍俘虜,被先後關押在涼州,蘭州和西安一帶。直到1937年,他才被黨組織救了出來,輾轉來到陜北抗大學習,並在這一年冬季前往蘇皖地區,擔任新四軍第1支隊的副參謀長。

也正是在新四軍的這段時間裏,陳毅將其名字從張道庸改成了與「道庸」讀音相似的「陶勇」。

陶勇在抗戰期間和盧勝等人配合,在揚州,天長等地抗日,非常活躍,開辟了大片根據地,還參加了黃橋戰役,天目山戰役和車橋戰役,讓蘇中,皖東一帶日偽軍為之頭疼,其職務也變成了蘇浙軍區第3縱隊司令。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在「還都南京」和「接收」的背景下,對蘇皖地區的共產黨武裝非常在意,當時為了緩和內戰陰雲,也為了避免和國民黨優勢力量硬碰硬,陳毅,粟裕帶領的新四軍大部份都轉向山東發展,並以此為基礎,和山東的友軍部隊一同打下了後來華東野戰軍的基礎。

陶勇也在此期間參與了華野的一系列重大戰役,如萊蕪之戰,孟良崮之戰,濟南戰役等。他又先後擔任了第8縱隊和第4縱隊的司令員。

淮海戰役爆發後,陶勇的第4縱隊在戰役第一階段完成了攻占徐州運河車站,拿下邳縣等戰績,切斷了黃百韜軍團與其它國民黨部隊的聯系,黃百韜軍團隨後只能龜縮在以碾莊為中心的地帶防守。

在隨後的圍殲戰中,4縱隊又是主攻力量之一,陶勇所部不顧敵人的炮火和己方損失,始終保持著猛攻態勢,他們先是在大興莊戰鬥中開啟了黃百韜防線的突破口,隨後又強攻拿下了黃百韜總部所在的碾莊,解放了黃百韜殘部所據的尤家湖,最終完成了圍殲黃百韜兵團的目標。

在第二階段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陶勇又指揮四個縱隊,組成東路阻擊部隊,阻止國民黨軍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對雙堆集黃維兵團的增援,將敵軍牢牢擋在了防線之外,隨後又在追擊徐州敵軍的戰鬥中繳獲頗豐,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需要註意的是,華野在這一系列的戰鬥中也損失了不少戰士,減員問題一直困擾著華野。畢竟,淮海戰場上的戰鬥間隔太短,打完上一場往往沒有多久時間休整,補充就要盡快投入到下一場戰鬥,這對於部隊的人力補充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讓部隊在持續戰鬥中有充足的兵力補充,是當時華野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此,陶勇當時向華野司令部提出的辦法說來也不是那麽特殊,就是「即俘、即補、即教、即戰」。

也就是說,要把俘虜的國民黨士兵集中起來進行思想教育,然後直接補充到軍隊,經過一些訓練後立即投入戰鬥。

陶勇的建議被粟裕得知後,粟裕非常支持,他表示:「你這個建議很好,解決了部隊傷亡過大的困難」。

當時,無論是第一階段圍攻黃百韜兵團,還是第二階段圍攻黃維兵團,解放軍都俘虜了大量的國民黨士兵。

且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被俘的國民黨士兵很多都因為是蔣介石嫡系部隊出身,因此作戰素養也很不錯,將他們轉化為解放軍,可以大大節省訓練新兵的時間和成本。而且,他們還可以搭配解放軍繳獲的國民黨軍武器,不用再從後方消耗太多的武器補給。

在動員俘虜這方面,華野和當時許多友軍一樣,必定會召開大會,在宣講解放軍政策的同時,讓俘虜們訴苦,陳述在國民黨軍隊中不公正的待遇。

戰俘們大多也是普通百姓家出身,他們當然會對腐敗無能的國民黨當局不滿,解放軍對工農的友好政策顯然對他們有巨大的吸重力。

更何況,解放區當時已經普遍實行了分田分地的政策,國軍戰俘只要有正常的邏輯能力,自然知道跟著共產黨才有更好的前途。

正是透過這套辦法,陶勇的第4縱隊在戰後不但沒有減員,反而將兵力擴充了3萬多人。

不僅如此,對戰俘即俘即補的策略在其他友軍部隊也推廣開來。以至於淮海戰役結束後,華東野戰軍的兵力從戰前接近40萬人變成了戰後約55萬人,實力進一步增強。

2,從淮海到東海

淮海戰役結束後,陶勇所率4縱編成了23軍,這支部隊在隨後部署在長江北岸,準備參加渡江活動。

結果,在1949年4月20日,23軍附近的江面上卻發現了擅自闖入的英國「紫石英」號和「伴侶」號驅逐艦,這兩艘英國軍艦與解放軍發生沖突,後來又叫來了「倫敦」號和「黑天鵝」號2艘軍艦增援。

面對英國軍艦的挑釁,陶勇毫不客氣,他說「管他誰的船,擋著我們的路就不行」,堅持和英軍進行炮戰,最終打得英軍戰艦只能狼狽逃出長江。

陶勇的23軍隨後又立即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了杭州,並參與了上海戰役。

1950年,陶勇又率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擔任第9兵團副司令,在興南戰役中表現出色。

一年後的1952年,陶勇又被調回國內,擔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這支海軍很快就在日後改名為東海艦隊。

在建設海軍的事業上,陶勇態度很認真,沒有絲毫怠慢,他不僅努力學習各類相關知識,還親自到條件最艱苦的一些艦艇上與水兵共同生活,了解海軍戰士的生活。此外,他還增強了護航艦隊的力量,形成了以航空兵配合4艘主力水面艦艇護漁的力量,有效保障了沿海漁民出海的安全。

要知道,當時國民黨軍雖然已經從大陸敗退,但在沿海地區和解放軍的戰鬥,以及對大陸的襲擾還很頻繁。陶勇率領東海艦隊當時打贏了浙江海域的三次海戰,讓國民黨軍難以再對浙江沿岸進行威脅。

1954年,陶勇又配合友軍部隊參與了攻占一江山島的戰役。這一次作戰,陶勇麾下東海艦隊是必不可少的主角,承擔著奪取制海權,外圍警戒和運輸部隊登陸的重任。在戰役中,東海艦隊出動了137艘艦艇,不僅完成了配合作戰的任務,還擊沈了國民黨軍的「太平」號和「寶應」號炮艇。

此後陶勇又接連獲得了擊沈國民黨軍63號炮艇和崇武以東海戰的勝利,為保護海上安全做出來巨大貢獻,直到1967年1月他在上海去世為止。

憑借其在革命道路上一路走來的優秀表現,1955年全軍授勛時,陶勇得到了中將軍銜,獲得了實至名歸的榮譽。

參考資料:

1,2024.5.29-黨史博覽-毛澤東號召幹部下連當兵: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當了名普通兵,卻解決了許多大問題

2,2021.2.2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陶勇

3,2022.3.31-黨史博覽-開國中將,長期搭檔虎將陶勇,23軍首任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