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援朝三勝後下令收兵,訊息傳至毛主席和史太林,是對是錯?

2023-12-21歷史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1950年,中國人民誌願軍帶著必勝的信念奔赴北韓戰場,沒有先進的裝備,沒有海軍、空軍的支援,士兵們知道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硬仗,而他們也十分清楚,這場戰爭,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北韓戰場上橫空出世的中國人民誌願軍讓聯合國軍隊大吃一驚,三次戰役的節節勝利也讓我軍的氣勢達到了高潮。

然而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統帥彭德懷下令收兵,這一訊息甚至傳至毛主席和史太林。久經沙場的彭德懷為什麽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收兵的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

三次戰役

進入韓戰的第一戰,不論是中國人民誌願軍還是聯合國軍隊都並不知曉雙方的真實水平,也正因如此,在兩方相遇的時候,我軍通常采取試探的方式攻擊敵方,並沒有使出全力。

中國人民誌願軍采取靈活的作戰方式打亂了敵方軍隊的計劃,第一場戰役,中國人民誌願軍傷亡1萬人,聯合國軍隊傷亡1.5萬人,兩強相遇第一戰,中國就已經迎來了小高潮。

事實上這一次戰爭的勝利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在此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對中國十分不屑,而面對敵方大規模的軍隊以及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人民誌願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此次戰爭的勝利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也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樹立起了強大的信心。

在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的第三天,中國人民誌願軍再次發動了第二次戰爭。彼時北韓半島的氣候十分惡劣,中國人民誌願軍在零下三十度的氣溫之中堅守陣地。

那時候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物資準備並不充足,眾多的士兵沒有配備棉衣,在如此環境下堅持抗戰,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此次戰爭中國與聯合國軍隊都拼盡全力,雙方也一直處於火拼的狀態之中,誰也不肯投降,誰也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中國人民誌願軍憑借著堅強的意誌在40多天之後迎來了勝利,最終聯合國軍隊的3.6萬人被我軍俘虜,而其中有2.4萬人都是美國士兵。與此同時,美國的集團司令也在此次戰役中意外身亡,美國軍隊損失慘重。

此次戰役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備受打擊,他們無法繼續推進戰線,只能瘋狂後撤,退回了三八線附近。

進入北韓以來的第二次戰爭,中國就已經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所有領土,而此次戰爭也徹底挽救了韓戰的頹廢局勢,為韓戰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盡管此次戰爭中國大獲全勝,我們也面臨著極大的傷亡。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九兵團的3萬士兵皆有不同程度的凍傷,而其中4000人永遠長眠在冰天雪地之中。

在此之前,毛主席曾經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困難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然而第二次戰爭喜報頻傳,這大大超出了毛主席的預期。

為了最大程度地減輕中國的人員傷亡,毛主席一直希望雙方能夠采取和談的方式平等地解決矛盾沖突,而為了爭取和談的主動權,毛主席下令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第三次戰役。

在後勤供給不足、武器裝備極差、士兵疲憊不堪的背景之下,中國人民誌願軍依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中國人民誌願軍共殲滅敵方1.9萬人,戰線一度達到了北緯37°,我軍還在1951年1月4日占領了首都漢城,創造了新的歷史。

盡管抗美援朝的三次戰役中國都大獲全勝,但是中國人民誌願軍面臨的困境可想而知。在三次戰役大獲全勝之後,蘇聯看到了韓戰形勢的逆轉,這才開始為中國輸送大量的武器。

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之中,中國人民誌願軍拿著落後的武器裝備,憑借著小米加步槍擊敗了美國的飛機大炮,自始至終中國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得勝利。

踏上北韓戰場,中國僅僅只用了三個月時間殲滅了敵軍7萬,這樣輝煌的戰績不僅讓聯合國軍隊瞠目結舌,也讓北韓人興奮不已。

撤軍風波

三次戰役之後,韓戰的戰線已經到了北緯37°附近,在北韓人看來,中國人民誌願軍應該乘勝追擊,撤離擊敗美國軍隊,一舉收復南韓的失地。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誌願軍內部士氣大漲,眾多士兵紛紛建議繼續向南部推進戰線,像擠牙膏一樣徹底解放整個北韓半島。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抗美援朝的總指揮官彭德懷發話了,1951年1月8日,彭德懷命令部隊收兵休整,在短時間之內將不再主動發動戰爭。

按照那時候韓戰的形勢,彭德懷決定軍隊修整兩個月時間,中國人民誌願軍將在3月份再次發動戰爭。中國人民誌願軍對彭德懷的決定十分疑惑,北韓人更是氣憤不已。

在北韓的人看來,如今的聯合國軍隊節節敗退,中國人民誌願軍應該趁著大好的機會乘勝追擊。北韓希望中國繼續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將更多的聯合國軍擊敗。

北韓人甚至更加貪心,他們想要借助中國人民誌願軍之手牽制美國,消滅南韓,占領整個北韓半島,那時候的北韓將會成為唯一的王者。

在得知彭德懷做出了修整軍隊的決定之後,北韓領導人要求與彭德懷見面,他們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而今中國人民誌願軍修整這麽長的時間,所有的戰爭機遇都將喪失。盡管北韓據理力爭,彭德懷將軍始終不為所動。

被彭德懷將軍拒絕之後,北韓領導人並不甘心,他轉而與蘇聯進行對話,狠狠地批評了彭德懷這一行為。因為北韓領導人與蘇聯駐北韓大使的私交甚密,大使將彭德懷的命令添油加醋地向史太林陳述,評價彭德懷為右傾保守、按兵不動、不乘勝追擊。

不久之後,彭德懷命令中國人民誌願軍全軍休整、以及北韓領導人對彭德懷十分不滿的訊息傳回國內,驚動了毛主席。

毛主席自然知曉彭德懷勝勢收兵的考慮,他向彭德懷發了電報:中國人民誌願軍撤至仁川及漢江以北休整兩三個月 , 並擔任仁川和漢城及 "三八線" 以北的守備。 如朝方認為不必補充休整就可前進 , 則亦可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 , 並由北韓政府直接指揮。

顯而易見,毛主席同意彭德懷的政策,與此同時也在側面警告了北韓:如果北韓想要繼續進攻,讓我軍幫助他們收復南韓土地,中國人民誌願軍不再願意奉陪。如果北韓不滿意中國軍隊的安排,他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爭取。

在知曉了蘇聯內部對於彭德懷決定的態度之後,毛主席也致電史太林,他向史太林闡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休整的理由以及目前的戰爭局勢,而史太林知道如今的中國已經在北韓戰場上勢不可擋,想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從中分一杯羹,史太林只能依靠中國,依靠彭德懷。

史太林也對參與韓戰的蘇聯軍隊統帥做出批示:彭德懷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今後所有的決策都聽從彭德懷的指揮。

就這樣,中國人民誌願軍根據彭德懷的指示休整了三個月,此後一鼓作氣,拿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彭德懷的智慧

如今來看,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處於優勢的情況下宣布收兵,其實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首先,中國人民誌願軍在經歷了三次戰役之後已經疲憊不堪,如果繼續作戰,其結果也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在短短的三個月之內,中國軍隊經歷了三次搏鬥,這與中國之前的戰略慣例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此前中國軍隊一直註重休養生息,我們在經歷一場大型戰爭之後一定會立即修整一段時間,保證士兵們用最好的狀態投入到下一次的戰爭之中。

而為什麽此次韓戰中國軍隊選擇連續三次作戰呢?其實是因為中國來到北韓戰場的時候,北韓的領土已經喪失了大部份,也正因如此,中國人民誌願軍必須盡快扭轉劣勢。

中國在是否應該出兵北韓的問題上曾經猶豫了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進入北韓戰場的時候,中國人民誌願軍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此一來,戰役結束之後,軍隊無法恢復元氣便不得不再一次投入到下一場戰爭之中,不僅士兵們疲憊不堪,整個部隊的損耗也是極大的。彭德懷收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士兵們創造良好的休息條件,恢復整個軍隊的戰鬥力。

其次,三場戰役之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後勤保障方面產生了極大的漏洞。韓戰與中國軍隊之前參與的戰爭有著極大的不同,如今北韓戰場對中國人民誌願軍來說是境外作戰,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後勤補給無法及時跟上,沒有糧草以及裝備的補給,中國軍隊也處於十分不利的情況之中。

在此前的國共內戰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每一場大型的戰役都有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民帶著大量的物資前去支援,而在完全陌生且十分貧窮的北韓戰場,這樣的場面幾乎不可能發生。

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聯合國軍隊的強大威脅。那時候的美國是世界上毋庸置疑的軍事強國,他們不僅有著先進的裝備,還有無窮無盡的彈藥補給,其後備力量十分充足。

反觀中國,因為距離過長,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馳援物資原本在短時間之內無法到達。如今韓戰的戰線延長,大大小小的戰役也讓彈藥的需求量猛增,這為中國的物資補給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更為致命的是,盡管中國人民誌願軍取得了三次戰爭的壓倒性優勢,但是我們的物資補給卻是十分不穩定的。聯合國軍隊經常切斷中國的物資補給線,這也就決定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只能依靠現有的糧草和彈藥與美國進行對抗。隨著戰鬥時間的增加,這些物資是遠遠不夠的。

那時候的彭德懷顯然意識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面臨著的物資困難,按照現有的糧食和彈藥,中國只能再抵抗一個星期,如果發動一個新的戰爭,物資並沒有及時補給,中國人民誌願軍必定陷入被動的局面之中。

彭德懷的收兵決定一舉兩得。一方面在三場戰役之中連軸轉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得到了休整,另一方面我們也為中國國內的物資的補給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休整完畢之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已經做好了準備,必然勢不可擋。

最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已經將聯合國軍隊逼退到了北緯37°附近,戰爭縱深已經達到了百公裏。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進攻速度和深度堪稱傳奇,但是我方的軍隊究竟能不能持續這種輝煌,彭德懷心中十分沒底。

事實上在戰爭的過程中,彭德懷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了聯合國軍隊的主動退讓,這也就意味著對方有主動示弱,誘我方軍隊深入的可能性。

如果我軍在南下的過程中他們突然從背後偷襲,我軍慌忙應對的過程中暴露了側翼,敵方再利用海軍和空軍的優勢對中國人民誌願軍三面夾擊,我們甚至有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中國古語有言:窮寇莫追,顯然彭德懷深諳此道理。為了防止有陷阱,阻止敵人反撲,彭德懷還是決定謹慎一些,趁著優勢盡快收兵,占據有利地形,等待下一次的進攻。

事實證明,彭德懷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抗美援朝盛勢收兵,確實為戰爭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