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2年蕭克調北京工作,臨行前問帶不帶行李,對方:能帶的全帶上

2024-01-03歷史

前言

圖|蕭克將軍

大部份的開國將軍中,基本上都是在軍中學習的文化知識,盡管也有一些將軍,投身軍教之前就已經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能被稱為學者型的開國將軍,蕭克無疑是最拔尖的一個。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 ,蕭克將軍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小說【浴血羅霄】 ,一個戎馬半生的年輕將軍,似乎很難與小說聯系在一起,就在眾人趕到吃驚時,蕭克將軍卻對這件事看得很淡:

「我從來沒有把這件事(指文學創作)看得那麽神秘。」

斯諾的前夫人在【中國老一輩兒革命家(自傳)】中曾評價蕭克:

「像周恩來、徐向前和毛澤東等一樣,蕭克是中國人所稱的‘軍人學者’的再世。」

浴血井岡山

蕭克出生於一個清貧的書香門第。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使得蕭克年輕時便十分謙虛好學。

據蕭克將軍自己的回憶, 家中祖輩兒就是讀書人,父親兄弟五人中,有三人是讀書出身,而三伯父在叔伯兄弟中學問最高,蕭克求學時,就時常到三伯父家中去看書。

上私塾時,私塾老師對蕭克的要求十分嚴格,尤其是在書法一道上,私塾老師對蕭克提出了「四正」,即心正、身正、紙正、筆正的要求,蕭克貫徹了一生,直至耄耋之年,仍然以此來嚴格要求自己。

南昌起義兵敗潮汕後,蕭克孤身一人流落廣州,身無分文,曾在一個老先生的書攤上,鋪紙磨墨,有事人多,也以賣字為生,每天賺得幾毛錢養活自己。

圖|蕭克年輕時

1925年,蕭克將軍師範畢業後,獨身一人南下廣州,投考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該教練所後來被並入到黃埔軍校中),並參加了北伐戰爭。 北伐時期,蕭克在國民革命軍十一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深受共產主義熏陶的蕭克,於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蕭克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軍兵敗潮汕後,蕭克輾轉之下,回到了老家湖南嘉禾縣發展基層黨組織。

1928年1月初,朱德、陳毅率領的隊伍在宜昌縣領導了湘南暴動,蕭克聽聞後,也趕赴宜章縣參加暴動,暴動成功後擔任宜昌縣碕石獨立營副營長。

鑒於敵強我弱的情況,湘南農軍不得已而撤往井岡山。蕭克率領的獨立營作為湘南農軍的先頭部隊,率先與井岡山的紅軍接上了頭。

事實上為了接應湘南農軍上井岡山,毛主席親自率領隊伍,於3月下旬便已經出發,並在汝城一帶擊潰了追擊湘南農軍的敵軍。

蕭克這時也率領著獨立營一部趕到了資興縣,資興縣與汝城縣都是屬於郴州地界,兩軍實際上已經相距不遠。

圖|1931年中央蘇區江西瑞金,毛澤東是蘇維埃主席

不過因為雙方事先沒有溝通,蕭克趕到資興縣龍溪洞時,與毛主席率領的井岡山紅軍接觸,蕭克嚇了一跳,立即停在原地,並命令部下準備戰鬥,這時井岡山紅軍已經發現蕭克所部是湘南農軍,立即派人接應。

時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一連連長(有資料稱已升任第一營營長)的陳毅安與蕭克率先接頭。

知道是井岡山上來的紅軍,蕭克十分高興,立即與陳毅安一道去見毛主席。

「這是宜章碕石獨立營副營長蕭克。」

陳毅安向毛主席介紹道。

毛主席上前便與蕭克握手,饒有興趣地說:

「好啊,沒接到朱德,接到蕭克。」

蕭克整起了隊伍,一起來到毛主席跟前,看著眼前烏壓壓一群人,毛主席好奇地問了一句:

「你們有多少人槍。」

蕭克回答道:

「人數倒有600多人,槍大概只有七八十條,其他的都是梭鏢,所以叫我們梭鏢營。」

毛主席仔細看了看,果然部隊中大部份人扛得都是梭鏢:「梭鏢營?是啊,果然那麽多梭鏢。」

「揭竿而起,這就是揭竿而起啊。」

圖|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28日,朱德、毛主席率領的隊伍勝利會師,部隊被改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蕭克率領的獨立營,被改編為紅29團一部, 紅29團是當時紅四軍較有戰鬥力的一個團,全團有1600余人,蕭克在部隊中擔任一營三連連長。

這也是後來為什麽說蕭克資歷老的重要依據之一。

1928年5月10日,贛敵楊軒如指揮的兩個團自吉安開赴永新,軍報驟然而至,朱德與毛主席商量後,決定派28團、29團迎敵,29團作為前衛,當先一步趕到黃坳,尖兵班返回來報告:

「黃坳村的河灘、大路邊,三三兩兩地坐著正在休息的敵人。」

29團1營先期接敵後,對於是否率先向敵人發起進攻猶豫不決,1營營長朱舍我對蕭克說:「光是我們打過去,要是28團跟進不上怎麽辦?」蕭克卻表示反對:「早下手一分鐘就早搶一分,28團是一定趕得上的。」

朱舍我覺得蕭克說得有道理,於是指揮1營與敵交手,殲滅敵81團先頭部隊一百余人,俘虜40余人,等到朱德率領28團趕到後,聞名情況當即表揚1營,1營營長朱舍我不掩蕭克之功,坦率的說:

「當時我下不了決心,是蕭連長說要乘敵不備打過去。」

圖|蕭克

朱毛紅軍會師後,第一戰就全殲了敵人一個整團,並占領了永新縣,隨後作戰中,紅軍又在永新全殲了贛敵79團,擊斃敵團長,憑借首戰勝利,蕭克榮升29團1營營長。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同樣跟隨湘南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的林彪,此刻也只是28團1營營長。

紅28團是南昌起義部隊改編而來的,團長由王爾琢兼任,遺憾的是王爾琢在追擊叛徒過程中不幸犧牲。

朱德與毛主席商量:「28團不能一日沒有團長。」

那時主要考慮的兩個人選,就是林彪與蕭克。

毛主席問了朱老總一句: 「您覺得蕭克怎麽樣?」 朱老總思考再三,告訴毛主席: 「蕭克的文才武略都很不錯,只是蕭克一貫在29團,對28團不那麽熟悉,要麽就讓一營長 林彪 擔任吧。」

因此,林彪由28團1營營長升任28團團長,為了加強28團的戰鬥力,蕭克調回28團任2營營長,胡少海接替林彪任1營營長。

1929年1月,挺進贛南贛西時,林彪任紅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而蕭克擔任第三縱隊司令員,兩人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後來開國上將中,劉亞樓、楊成武等那時都是蕭克的部下。

王震力邀蕭克出任農墾部副部長

蕭克一生並不汲汲於名利,革命戰爭年代,蕭克做了很多貢獻,不僅僅是在戰場上,他還當過紅軍大學的校長,為黨和軍隊培養了許多人才,並在解放後擔任軍訓部長、訓練總監部長。

1955年9月,蕭克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58年反對軍事教條主義中,蕭克遭遇到了批評,賀龍、王震等上級同僚都十分關心蕭克,經常去鼓勵他,安慰他,王震還邀請蕭克,到農墾部去工作,蕭克考慮再三,決定答應下來,為了讓老戰友王震放心,蕭克拍著胸脯對他說:

「我早已下定決心從頭開始,重新幹起。」

說起來常年的軍教生涯,蕭克並不熟悉農業工作,但他從事軍隊現代化建設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蕭克認為是否可以把軍隊現代化經驗放到農業機械化中,這種想法受到了王震的高度肯定。

王震主持農墾部工作時,部門中所有人都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深入墾區開展調查研究,蕭克對這種做法也十分贊許。 他在廣東湛江橡膠墾區、海南橡膠農場先後蹲點視察,白天就和農場職工一起下地勞作,晚上還要看書,也許是農場空氣好,蕭克雖然是來回奔波,但是身體情況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僅如此,為了了解農業機械的特性,蕭克還專門拜機務科長徐文為師,學習開拖拉機,一個開國上將、農墾部副部長,居然後來自己學會了開拖拉機,機務科長徐文對蕭克這種鉆研的精神十分欽佩,逢人便說:

「蕭部長只要再學一段時間,就可以掛犁犁地了」

蕭克自己對學習開拖拉機這段生活,記憶也十分深刻,後來他深有感觸地說:

「那段時間的學習,對我主管農場機械化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圖|朱德、彭德懷、鄧小平、蕭克(右二)、彭雪楓等在山西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

1960年,蕭克將黑龍江的北大荒農場,當做主要關註的重點,並深入調查研究。

蕭克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北大荒農場的耕地面積很大,達到了1000多萬畝,但糧食單位產量卻並不高,總產量也只有5億多斤,蕭克問墾區的領導:「你們農場機械化程度那麽高,為什麽糧食產量卻那麽地。」墾區的領導如實向蕭克反應:「地太多,實在照顧不過來。」

一個轉業到農場的老幹部拉著蕭克對他說:「地裏的草長得比莊稼還多,打不下糧食。」

「草為什麽不鋤呢?」

蕭克好奇地問。

「哪裏鋤得過來呀!」老幹部告訴蕭克:「我們剛種完,就接到命令到前面去播種了。」

蕭克頓時明白了, 農場有實際難處,他們的播種指標就是1000萬畝,往往為了趕著完成播種任務,對於已完成播種的土地無法照顧,采取的是一種廣種薄收的辦法,這種辦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開墾出大片的耕地,但普遍利用率不高。

蕭克發現了這一現象,立即向上匯報,但當時許多領導人對這一問題認識並不清,一直到北大荒墾區因過分開墾出現沙化的現象,引起了警覺,這才征得上級部門的同意,將北大荒額定的指標由原來的1000萬畝縮減為750萬畝。

圖|蕭克與賀龍

土地沙化的問題不僅得到了有效的緩解,播種指標減少了面積,糧食產量卻得到了提升,不僅實作了收支平衡,而且還略有盈余。

蕭克在農墾部,不僅僅負責了農業機械化的工作,還一力推動了農場制度的改革。

在蕭克來之前,整個農墾系統虧損極為嚴重,不僅僅是一個產量低的問題,許多地方政府都將國營農場當成一塊肥肉,加上大批農民成為了農場職工後,領取職工薪金,導致開銷很大,到蕭克查賬時,農墾系統已經虧損了5億多元(後來調查中,蕭克還發現了瞞報的情況,實際虧損還要多2億)。

不僅如此,在向中央匯報後,補齊虧空以後,蕭克還發現了數例瞞報的情況,雖然數額不大,但反應的問題卻很深。

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蕭克不僅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的行程,提高生產效率,還積極推動國營農場規章制度的建設,那時有人勸蕭克:「不要碰制度建設這個棘手的問題」,擔心他的處境,但是蕭克卻並不在意:

「幹任何工作,都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是教條主義的話,我寧願再戴一次教條主義的帽子。」

也因為有蕭克的堅持,農場的情況有了根本的改善。

圖|蕭克

從1962年到1965年,全國農場從916個發展到2310個,職工隊伍從44萬擴大到了260萬,隨著耕地面積增大、農業機械化的持續推進,糧食產量也極大的增加了不少,總產量從原來的14.5億斤增長到了71.6億斤。

1965年,農墾企業實作盈利1.5億元,順利地實作了扭虧轉盈。

蕭克回北京工作,臨走時問帶不帶行李

蕭克在農墾部工作期間,走遍了全國各個農場。

盡管常年在外, 但蕭克的隨身行李非常簡單,只有少量的換洗衣物以及被褥,除此以外,大部份都是書籍,這些書中不僅僅是農業方面的,還有馬列主義的書、【史記】、【資治通鑒】等書籍。

經歷過戰爭年代,蕭克的身體情況並不是很好,周總理曾擔心他的心臟問題,想要給他配一個炊事員,蕭克對周總理的關心表示感謝,卻謝絕了帶炊事員的建議。

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蕭克都能做到生活上自給自足。自己買菜做飯,盡管那時蕭克已經年過花甲,但老驥伏櫪,蕭克依然信心十足。

在江西雲山墾殖農場居住期間,盡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蕭克卻產生了一種「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情緒,因為蕭克將軍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他的生活過的非常充實。

圖|六十年代毛主席與蕭克

從1971年5月至10月間,蕭克曾三次登頂雲山,蕭克將軍喜歡爬山,還時常對周圍人說:

「登山有很多好處,能磨煉意誌,鍛煉體質,開闊胸襟,領略大自然的風光。」

在雲山墾殖農場居住期間,蕭克將軍也和周圍居住的職工和百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72年2月上旬,時值農歷春節,蕭克接到了農場領導的通知,要他回北京去,蕭克十分納悶,還問了一句: 「要不要帶上行李。」 領導也大方地告訴他: 「能帶的全都帶上。」

蕭克十分激動,他知道這是中央要調他回北京,毛主席還沒有忘記他。

蕭克來農場時,除了衣物鋪蓋,其他的也就只有書籍,臨走時他看著滿屋子自己做的桌椅板凳等木工家具,蕭克決定全部都帶上,帶回去做個紀念,在走的那天,周圍農墾部的同事、農場職工,包括小賣部的售貨員,都趕來送別。

一向很少流淚的蕭克,也不禁激動地熱淚盈眶。

一直到後來回到北京後,雲山墾殖場的幹部群眾到北京,還時常看望蕭克,蕭克為此也囑咐身邊工作人員:

「只要是江西的人來找我,就馬上通知我。」

圖|葉劍英

回到北京後,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葉劍英找他談話,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安排蕭克到軍政大學擔任領導工作。

1977年,蕭克任軍事學院院長兼第1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80年,蕭克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

值得一提的是,蕭克將軍晚年依然筆耕不輟。

1985年,蕭克將軍從軍事學院院長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曾作詩感慨:

「既感事太多,又嘆時間少。雖老不知疲,愈老愈難了。「

從1937年開始,蕭克將軍就撰寫了【羅霄軍】,後來更名為【浴血羅霄】,前後歷時五十年,按說這本小說早該出版了,但蕭克將軍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還想再改改,但因為工作繁忙,始終難以分身,一擱置就是三十年。

一直到1988年建軍節,小說才重新整理修改並出版,一經出版,便立即在社會上引發強烈的反響。並獲得了第三屆矛盾文學榮譽獎。

圖|蕭克將軍與夫人蹇先佛

1990年,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蕭克將軍又參與發起成立了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並於當年7月出版了刊物【炎黃春秋】。

蕭克將軍一生沒有離開文化創作,他給我們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革命戰爭年代的功績,同時還有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對於這一些,我們都不該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