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兒子是正國級幹部,他究竟是誰

2024-05-10歷史

縱觀中國近代百年的歷史,山陰俞氏堪稱是對中國影響尤為深遠的一個姓氏。

在這個姓氏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個人,他本人是一二九愛國運動的領導人,是共和國首任的天津市市長,同時他的祖父是魯迅先生的老師,兒子則是正國級的領導人。

那麽,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究竟是誰?他究竟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一生?他身後的家族,為何會有如此龐大的影響力?

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黃敬

這名家族背景顯赫,同時還對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名叫黃敬,他的本名叫俞啟威。

1935年,日本釀造華北事變,鼓吹華北五省自治,試圖將華北五省成為中國大地上的第二個東北。倘若蔣介石的民國政府同意了日本的無理要求,那麽華北五省將不設有一兵一卒,日寇如有一日來犯,可以跨過黃河,長驅直入,屆時整個中國北方的百姓將悉數成為亡國奴,而華夏大地也將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然而,腐朽無能的蔣家王朝卻派遣何應欽與日本方面代表進行談判,簽署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幾乎答應了日本迫使中國實行華北自治的全部要求。

蔣介石的此舉引發了當時許多愛國學生的強烈憤慨,其中就包括當時在北京大學數學系就讀的黃敬。在得知蔣介石同意簽署喪權辱國條約的協定後,黃敬率領北京大學的青年愛國學生,發起了著名的愛國運動,是為「一二九」運動。

在黃敬的演講稿中,他慷慨激昂地說道:「中國華北之大,竟然容納不下中國的一張書桌。」黃敬的這份愛國演講很快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一時間全國各地都爆發了愛國的學生運動。

黃敬領導發起的「一二九學生」運動,其產生最深遠的影響莫過於間接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1936年,當西安學生發起「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學生運動時,東北愛國將領張學良表示會給學生「一個交代」,隨後便向蔣介石建議立即停止內戰。

在多次苦勸蔣介石無果之後,張學良最終決定,聯合楊虎誠發起對蔣介石的「兵諫」,軟禁蔣介石迫使他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決定,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得知西安事變爆發後的中國共產黨大為驚訝,立即派遣周恩來、博古等人斡旋西安事變,在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後,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確立。

如果說西安事變是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實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確立的直接原因,那麽黃敬發起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就是促成西安事變爆發的導火索。可以說,黃敬當時以一名普通學生的身份,為中國的全民族抗戰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黃敬也在全國聲名鵲起。1937年2月,受到中國共產黨重視的黃敬被提拔為北平市市委書記。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黃敬輾轉天加、濟南、太原各地,為抗日奔走。

1940年,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八路軍發起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給予日軍重創。為了報復八路軍,日軍在20世紀40年代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革命根據地發起了嚴酷的大掃蕩,此時的黃敬被中國共產黨任命為冀中區黨委書記,同呂正操、程子華等率部隊,與日軍開展了反掃蕩鬥爭,保存了八路軍的有生力量。

遺憾的是,前線辛勞的革命工作讓黃敬染上重病。到1944年冬天,黃敬的身體狀況已經難以讓他繼續在前線工作下去,於是他被調往延安後方靜養。1945年,中國共產黨七大召開,黃敬參加了這次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重要的會議,從此步入中國共產黨高層。

縱觀黃敬從投身革命到抗日時期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他是憑借著一己之力,讓自己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了抗日的英雄,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然而,如果我們把歷史的目光放得更為長遠,我們會發現——黃敬的家人們,每一個人在中國近代百年的歷史發展行程中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跡。

黃敬背後的家族

黃敬背後的家族,是山陰俞氏。縱觀中國近代百年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山陰俞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家族姓氏,黃靜之所以能夠在抗日時期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與他優良的家風和家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先說黃敬的祖父俞明震,黃敬的祖父俞明震是晚清時期的秀才。在光緒年間的科舉考試中,俞明震位列清朝科舉考試前三甲,被選入翰林院任職,後被調往台灣從事地方工作。

然而,在俞明震被調往台灣工作後不久,清朝便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遺憾的是,這場戰爭中清朝慘敗。1895年,清朝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將台灣島以及其附屬島嶼悉數割讓給日本。

清朝的賣國求和行為,引發了全國民眾的強烈憤慨,尤其是台灣當地的居民不甘願就此過上亡國奴一樣的生活,於是紛紛舉兵發動起義,抗擊日本的殘暴殖民統治。當時身為台灣地方父母官的俞明震,自然也不同意清朝的賣國行為,於是在眾人的推舉之下,俞明震一度成為了台灣當地起義軍將領的領袖。

遺憾的是,由於日軍當時兵精糧足,武器要比台灣當地的抵抗軍要先進得多,同時俞明震率領的義軍並沒有受到清朝朝廷的支持,因此很快敗下陣來。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俞明震不得不率領一批台灣當地的愛國將士撤退至廈門。

然而,清朝並沒有給俞明震等這批愛國將領立足之地。因為對日本的忌憚,俞明震很快便不再被清朝重用,這讓一心報國的俞明震十分郁郁寡歡。

但是,晚年的俞明震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把自己後半生的精力投註在了教書育人上。晚年的俞明震收下了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在未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個人的本名叫做周樹人,筆名叫做魯迅。

俞明震的兒子俞大純,也就是黃敬的父親,同樣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深遠影響的人物。早年的俞大純與魯迅一起遠赴日本留學,隨後又到德國攻讀工科專業,在海外求學多年的俞大純放棄了過著優渥生活的機會,選擇回到了國內,用一腔熱血報效國家。

當時蔣介石也十分欣賞俞大純的才華,同時蔣介石也十分覬覦俞大純背後的家族勢力。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任命俞大純為隴海鐵路管理局的局長,讓他負責隴海鐵路的運輸工作。

被任命為隴海鐵路管理局局長的俞大純對蔣介石的賞識和提拔心存感激,在他的經營和管理下,隴海鐵路的運輸路線被治理得井井有條。然而,令俞大純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管理隴海鐵路的過程中,不慎得罪了當時的山東軍閥劉峙,而劉峙偏偏又是蔣介石的得力親信。

在劉峙的讒言之下,蔣介石雖然很欣賞俞大純,但最終還是罷免掉了俞大純的工作,這讓俞大純的後半生十分郁郁寡歡,最後在不得誌中去世。

縱觀黃敬的祖父、父親兩代,我們會發現:黃敬的祖父、父親兩代人都有著滿腔熱忱的報國之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黃敬才在後來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中國的革命事業當中,並且做出了一番屬於自己的貢獻。

為國一生,英年早逝

雖然黃敬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但是他的人生傳奇並沒有就此結束,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黃敬被任命為晉察冀邊區財經辦事處主任,晉察冀中央分局副書記兼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等職務,負責晉察冀地區的地方財政工作。

1946年,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在晉察冀地區工作的黃敬率領當地的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與敵人進行周旋,保存了革命部隊的有生力量。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後,黃敬被任命為華北軍區後勤司令部委員政委,負責為華北軍區的解放軍提供後勤保障工作,為解放戰爭華北戰場的一系列軍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條件基礎。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接連攻克北平、天津兩座大城市,然而如何管理大城市,確保城市內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戰火的影響,就成為了擺在當時人們面前的難題。

在當時的黨員中,大部份地方幹部雖然有過地方的治理經驗,但普遍缺乏對大城市的管理經驗。然而,黃敬卻自告奮勇地表示,自己有過在大城市多年生活的經歷,因此在管理天津這件事上,自己可能會上手更快一些。

出於對黃敬多年來工作上傑出表現的信任,黨組織最終決定委以黃敬重任,讓他來管理戰後的天津市。事實證明了黨組織的正確選擇和黃敬卓越的工作能力。

在黃敬接管天津的第一天,天津重新接通了電話,第二天,天津全市區級就通了水、電,第三天電車恢復通車。黃敬在任期間,天津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非常迅速,到1949年底,公營工業的生產就已經超過了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和日本占領時期的最高水平。

黃敬在天津市做出的一系列傑出成就,毛主席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此之後,黃敬備受黨中央和國家的重用,被調往中央人民政務院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負責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機械工業發展、科學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1956年,黃敬在中國共產黨八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1957年擔任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統籌共和國的科研工作。

遺憾的是,多年來的工作讓黃敬精神壓力倍增,最終他的身體積勞成疾。1958年2月,黃敬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享年46歲。

黃敬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卻永久傳承了下去。在他家風的耳濡目染下,他的諸多兒子中後來還出了一位正國級的領導人,為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