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蔡根談資治通鑒:托人辦事,事成就要兌現承諾,此為人道!

2023-12-09歷史

公元172年,熹平元年

渤海王劉悝被貶到癭陶,托中常侍王甫幫他復國,許諾酬謝五千萬。後來桓帝遺詔,允許劉悝復國。劉悝知道不是王甫的功勞,就不肯給錢。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經常與劉悝交通往來,王甫秘密調查,告訴司隸校尉段颎。冬,十月,收捕鄭颯入北寺獄,指使尚書令廉忠誣奏「鄭瘋等陰謀迎立劉悝為帝,大逆不道」。於是皇帝下詔,命冀州刺史收捕劉悝拷打,證實確有此事。皇帝嚴厲斥責劉悝,命他自殺。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舞伎二十四人,全部死在獄中。傅、相以下封國官員,全部誅殺。王甫等十二人因此立功,被封為列侯。

封國祭祀

(蔡根談解讀:這件事如果用現代職場故事來講是這樣的:你是一個大型集團的子公司總經理,有一次犯了錯,被下放到蘭州分公司做業務主管,你找到總公司辦公室主任求他幫忙,承諾如果你調回子公司任總經理,就給他酬勞500萬元。後來集團大老板重病住院,頓悟人生,想起你的好,一紙調令,你又重回子公司總經理寶座。你知道這並非辦公室主任的功勞,所以之前答應的500萬元不願意給,結果這個辦公室主任懷恨在心,串通財務總監暗暗查你的帳目,果然挖出你貪汙的證據,老板一怒之下,將你直接開除,連帶你的親信人等,全部撤職查辦,而這個辦公室主任因舉報有功,升為副總。

角色這樣一置換,相信我們看的就更清楚了,人在江湖飄,難免有低頭求人的時候,求人辦事,一旦事成,當初的承諾就要全部兌現,這個時候,你不要考慮事成到底是誰的功勞,因為你要的是事成,而不是論功行賞!

我們再詳細分析:

第一,當初你為何要求他?是因為你認為他在所求事上有足夠的影響力,有能力促成此事,他既然有能力促成此事,自然更有能力壞掉此事。你不兌現承諾,豈不要他開始壞你的事?

第二,你認為事成非他的功勞,他可不這麽想,很多人在說你壞話,他沒有說,他就認為他在幫你了,老板想到提拔你,他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就認為他幫了大忙,這種情況下你認為不是他的功勞,不兌現承諾,自然招他忌恨。本來你應該有一個盟友,結果卻成了一個仇人,這裏外相加,你的環境立馬就開始險惡起來了。

第三,你之前給過承諾,他在意識中會認為你承諾的就是他的,如今你拒絕兌現,他就會覺得你拿走了他的,這樣,他就會想辦法從你身上再拿回來,而且,他也確實能夠辦到。身處江湖中,誰又能做到真正的清白幹凈呢?你經得起查嗎?

所以,托人辦事,事成就要兌現承諾,這是人道,不可違背!)

季布一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