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國元帥共10人,為何這七位被合稱為四老三總?他們分別是誰?

2023-12-30歷史

開國元帥共10人,為何這七位被合稱為四老三總?他們分別是誰?

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革命歲月,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評選出了十大元帥。其中,有四位被尊稱為老總,還有三位被稱為「某總」。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軍與國民黨的一個顯著區別是沒有實行軍銜制。並非因為缺乏考慮,而是由於連續的戰爭使得我軍無暇準備。早在1939年,我軍曾試圖實行軍銜制,但在國共合作期間,因蔣介石的再次背信棄義而被擱置。直到1949年之前,我軍多次準備軍銜計劃,卻因戰爭等原因未能順利進行,直到新中國成立。

1951年,北韓戰場上的停戰談判啟動,美方派出的海軍中將喬埃的職位與我軍的鄧華副司令員相差無幾。然而,由於我軍未實行軍銜制,不便在談判中以軍銜自居。為了應對,代表團臨時將參會人員統稱為將軍或上校。雖然談判順利進行,但彭老總認識到軍銜制的必要性。在戰爭間隙,他向毛主席提出了這個想法。

毛主席早已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在當時的軍隊中,軍官的管理逐漸替代了帶兵打仗,需要一定文化和管理水平。實行軍銜制後,可以按照軍銜等級保障老兵的待遇,同時對新人產生激勵作用。

盡管授銜計劃開始仿效蘇聯模式,毛主席被評為大元帥,下設元帥、大將、少將等19級。然而,毛主席堅持不接受授銜,希望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最終,授銜儀式從元帥開始,一共18級。

十大元帥中被尊稱為老總的有朱老總、彭老總、賀老總和陳老總。他們都是耳熟能詳的著名將領,革命歷程深厚,戰功顯赫。朱老總從晚清時期開始參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經歷多次鬥爭,南昌起義後與毛主席組建紅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長征中堅持北上,成功使紅軍主力在會寧會師。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八路軍總指揮,深入敵後戰場,成功開辟了華北抗日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指揮解放戰爭趕走國民黨反動派。在資歷和威望方面,朱老總當居十大元帥之首。

彭老總,其地位僅次於朱老總,起源於湘軍,參與了北伐戰爭。在大革命失敗後,他領導部隊在平江起義中建立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並創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1930年,他擔任紅三軍團總指揮,多次成功粉碎敵軍圍攻,與紅一軍團共同保障了長征的進行。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成為八路軍副總指揮,與朱老總共同指揮華北的抗日鬥爭。解放戰爭後,他繼續與朱老總合作,擔任副總司令,指揮解放戰爭。在抗美援朝爆發後,他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在北韓戰場上展現了中國的國威,贏得了全球矚目。因此,他的名字當之無愧地排在朱德之後。

接下來是賀龍元帥,同樣受到孫中山先生的影響,憑借兩把菜刀組建了一支獨特的革命隊伍,並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軍閥混戰中的一支獨特力量。他參與討袁和護法運動,率領軍隊北伐。在湘西發動起義後,組建了紅二軍團,協同紅六軍團配合長征,並成功與其他主力軍匯合。1937年後,他在八路軍擔任120師師長,負責開創晉西北革命根據地。

抗戰勝利後,他一直在西北指揮解放戰爭。1949年,率領華北野戰軍第18兵團,協助劉鄧大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傑出貢獻。

雖然陳老總的履歷稍遜於其他幾位,但足以當得起元帥之名。他出生於20世紀初,曾是北京大學文學院的傑出學生,以儒將著稱。在軍隊中,他不僅負責軍事指揮,還兼任政治委員,是個文武雙全的巫師。

這幾位老總共同的特點是深厚的革命經歷,早在紅軍時期就擔任了軍隊的重要職務,堪稱「老總」。相較之下,「三總」則是後起之秀,他們在後來的戰鬥中逐步積累了自己的威望。

徐總是黃埔一期的優秀學員,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盡管為人老實,口音土氣,卻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向蔣介石展示了以貌取人的錯誤觀點。

紅軍初建時,雖實力尚顯薄弱,但徐向前卻以數百人的小隊伍嶄露頭角,壯大勢頭更盛。甚至在多次擊退國民黨的重兵圍剿中屢屢取勝,30歲時晉升為紅四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由師長晉升為軍區副司令,發揮卓越才幹,成為解放戰爭中總參謀長,指揮戰局。

林總同樣是南昌起義軍的一員,在葉挺的領導下踏上武裝革命之路。然而,當時他僅是一名見習排長,與徐總一樣,逐漸在後來的戰鬥中嶄露頭角。他在紅一軍團參與的著名戰役,如四渡赤水,均有著顯著的貢獻。

與眾多元帥棄文從武不同,聶總是棄工從武的特例。受到救國思潮的影響,他出國學習化工專業,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然而,在國外他意識到實業救國並不能解決危機,決定透過革命拯救中國。回國後,他在黃埔軍校任職,試圖培養軍事人才,但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

為捍衛中國革命果實,聶總多次發起起義,但由於經驗不足屢遭失敗。此後,他轉入地下戰爭,進行危機四伏的革命工作。直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他加入軍隊,開始了武裝革命歷程,展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其他元帥不相上下。

在這些元帥中,粟裕以七戰七捷的解放戰爭業績最為突出。然而,他拒絕了成為元帥的提名,主要是因為他自認條件與授銜標準不符。粟裕的謙虛態度和他在解放者戰爭前功不夠顯著的事實相結合,使他未能躋身元帥之列。

這些元帥的軍銜評定並非僅基於戰功,還綜合考慮了他們對整個軍隊的貢獻。他們是我軍締造的關鍵人物,是新中國奠基的重要人物,其功績當之無愧。在評價元帥時,不應僅從軍事能力出發,更應全面考量其對國家和軍隊的卓越貢獻。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