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曾比粟裕官高3級的陳賡,後見面成下級,他一句暖心話令諸將佩服

2023-12-30歷史

1955年授銜大將的10位將領中,陳賡和粟裕粟裕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

圖|粟裕和陳賡

傳奇名將

陳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行列中,其經歷堪稱傳奇。

與其他開國大將相比,陳賡入黨屬最早、故事更富色彩。

1903年,陳賡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一戶殷實人家。

他出身將門,從小夢想做大英雄,豪傑式的人物。

12歲時,陳賡進入當地一所新式學校讀書。

在那裏,他接觸了新思想、新事物,開闊了眼界。

1916年,陳賡為反抗封建包辦婚姻,離家出走跑去當湘軍。

他是黃埔一期畢業生,有著「黃埔三傑」美譽。

他還救過蔣介石的命。

1922年,陳賡加入中國共產黨。

次年年底,他被黨組織派到關公陸軍講武學校。

1925年10月,蔣介石任總指揮,率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

行軍途中,蔣與陳炯明主力部隊意外遭遇,東征總指揮部陷入危險境地。

蔣介石若不是被陳賡救出,或許會陷入更危險境地。之後,陳賡接受蔣的委派,連夜疾行160裏找到接應部隊。

事後,蔣介石任命陳賡為侍從參謀,可以自由進出蔣府。

圖|陳賡

一日,陳賡在蔣介石辦公桌時,發現一本花名冊。每位共產黨員旁邊都畫了個圈,在他名字旁不僅畫了圈,還有一行字:

「此人系共產黨,不可帶兵。」

陳賡知曉了蔣介石掩藏在革命面具下的反動本質,立即找了一個理由離開了。

南昌起義時,陳賡在賀龍擔任總指揮的部隊,任營長一職。

巧合的是,粟裕也參加了南昌起義。

那時候,他在前敵總指揮葉挺部下,任起義總部的警衛班長一職。

陳賡比粟裕官大三級。

他們都在「第一槍」中留下足以自豪終生的痕跡。

雖然倆人都在一線部隊,但任務有別,並未有見面相識的機會。

南昌起義後,陳賡加入中共中央特科,深入最危險的龍潭虎穴,和敵人日夜周旋。

他還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日和解放戰爭等。

可以說,陳賡經歷過中國各個革命時期的戰爭,還參加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戰爭。

圖|陳賡

陳庚最令人佩服的幾點是,津津樂道、風趣幽默,無論身處什麽樣的環境,都樂觀瀟灑。

不管是被捕入獄身陷囹圄,還是雙腿傷殘面對敵人圍追堵截。

陳賡一直保持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必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常勝將軍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高級將領。

他一生南征北戰,屢建奇功;他多謀善斷,料敵如神。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楓木樹腳村一個富裕家庭。

他先後就讀私塾、縣模範小學和高等小學堂。

1925年,粟裕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在校期間,深受共產主義思想影響。

1926年11月,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5月,長沙「馬日事變」,反動當局通緝和共產黨有關的一切人員。

粟裕和幾位同學從校內下水道逃出常德,乘船來到南昌。

圖|粟裕

剛到南昌時,粟裕參加了葉挺任師長的國民黨第二十四師教導大隊,擔任學員班長。

6月,粟裕加入中國共產黨。

南昌起義爆發後,粟裕擔任起義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勝利完成了策應朱德領導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起義的任務。

之後,粟裕隨起義部隊南下廣州潮州。

南昌起義是粟裕和陳賡的第一個交集,只不過兩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並未見到並認識。

1929年1月,為粉碎湘贛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會剿」和建立新的根據地,紅四軍決定向贛南挺進。

2月10日,粟裕參加伏擊國民黨軍追兵的大柏地作戰。

這一仗殲滅劉士毅部兩個團大部,俘虜其團長以下800人。

之後,粟裕又先後參加反「圍剿」和眾多重要的戰役和戰鬥。

第一次反「圍剿」,粟裕率部和兄弟部隊一起,先打張輝瓚,再打譚道源。

第二次反「圍剿」,粟裕率部從富田、東固之間一直打到福建建寧。

第三次反「圍剿」,粟裕率部參加蓮塘作戰和良村作戰。

1931年,他被調任紅四軍參謀長,不久又調到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擔任連長。

圖|粟裕

1933年1月,紅十一軍成立,粟裕任參謀長,參加第四次反「圍剿」。

粟裕在毛主席和朱德的指揮下,透過戰爭實踐,學習包括積極防禦、誘敵深入及運動戰、殲滅戰等多種戰略戰術。

粟裕分析,自己跟隨毛主席、朱德同誌學習打仗所得到的的最深刻的體會,是戰爭有它自己的規律,尋找克敵制勝的辦法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戰爭內在規律。

圖|粟裕

1945年11月10日,粟裕就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下轄第六縱隊至第九縱隊,在戰略上受新四軍軍部指揮。

1946年6月,蔣介石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

為打破敵人進攻,鞏固和擴大解放區,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3萬余人發起蘇中戰役。

一個半月內連打7仗,作戰形式多樣,7戰皆勝。

其中,殲敵5萬余人,俘敵將官11名。

為統一指揮,掌握戰爭主動權,毛主席決定將華中和山東兩大野戰軍合並,明確指示陳毅領導,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給粟裕負責。

1946年12月11日,粟裕在鹽城前線剛剛結束指揮鹽南戰役,消滅國民黨5000余人。接到中央軍委電示,他立即返回部署沭陽作戰。

粟裕只身前往,並未帶部隊和參謀人員。

12月,他和陳毅會和。

粟裕和陳毅共同指揮,以24個團的優勢兵力打敵一路,於15日至18日激戰4晝夜,全殲國民黨整編第六十九師2萬余人宿遷以北地區。

莫逆之交

陳賡比粟裕年長4歲,兩人是湖南老鄉。

雖然相識晚,但兩人的緣分卻很早。

1927年8月的南昌起義,兩人都曾參與。

只不過,陳賡比剛初出茅廬的粟裕官高三級。

圖|粟裕和陳賡

南昌起義後,兩人各奔東西。

陳賡在井岡山、中央蘇區的紅軍隊伍裏跟隨朱德、毛主席學打勝仗。

粟裕先在上海跟隨周恩來主持中共特科工作,後來又到鄂豫皖蘇區徐向前麾下開始掌兵。

待兩人第一次真正見面,已經是20多年後的1947年12月。

這時的粟裕,擔任華東野戰軍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

陳賡則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麾下的第4縱隊司令員。

20年如白駒過隙,當年的班長粟裕和營長陳賡仿佛換了個兒。

陳誠成了下級,粟裕成了上級。

雖然兩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都稱得上是厲害的後起之秀。

陳毅曾對毛主席說過:

「我認為中國共產黨二十多年來創造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等先後脫穎而出,將與彭、劉、林並肩前進,前程遠大。」

這是陳毅眼中的「五虎將」,毛主席也英雄所見略同:「完全同意。」

圖|陳毅

1947年9月,從山東轉戰到中原戰場的粟裕統率華東野戰軍主力,與劉鄧、陳謝兩路大軍經略中原。

至此,粟裕開始與陳賡並肩作戰。

3個月後,粟裕敏銳發現蔣介石有集中兵力,先要進攻大別山劉鄧大軍,再轉攻其它兩路。

粟裕馬上向毛主席請戰,要和陳賡一起,長期配合劉伯承和鄧小平,打破蔣介石的意圖。

毛主席當即應允。

粟裕指揮兩路大軍,發起平漢等戰役,先後打掉蔣介石的整編3師等部4.5萬人。

粟裕和陳賡會師後,兩人如久未見面的好友一般一見如故。

陳賡說道:「真是聞名不如見面,以前光聽說粟裕如何厲害,今日一見,果然了得。」

粟裕很謙虛,只說是陳賡了不起。

其他人聽完兩人的對話,都暗中佩服陳賡的風趣和幽默。

雖然僅相處20多天,但兩人的友誼卻日漸深厚。

打掃戰場時,雙方部下都相互謙讓。

陳賡部下說道:「我們只不過是在前面擋了一下,實際功勞應該歸華野同誌。」

圖|粟裕

1951年9月,周恩來和朱德找到粟裕,要他到總部擔任副總參謀長主管作戰,他推薦了陳賡。

粟裕認為陳賡比自己更適合。

周恩來說:「主席和我們研究決定,要你到總參來工作。大家還是認為你合適。」

進入總參謀部不久,粟裕考慮要辦一所高水平軍事工程學院。

於是,他向毛主席寫了一份報告。

毛主席批準後,粟裕就在考慮合適人員。

一番躊躇思考之後,他又想到了陳賡。

彼時的陳賡還在北韓戰場。

不過,此時中美雙方已經進入和談階段,前線已無大的戰事。

粟裕便向毛主席、周恩來提議調陳賡回國。

就這樣,陳賡馬不停蹄趕回國,成為軍事工程學院第一任院長。

他沒有辜負占有的期望,雖然是白手起家,但將學院辦得初具規模。

錢學森也曾感嘆:

「在中國現有條件下,這麽短時間能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跡。」

圖|陳賡

1945年10月,粟裕擔任總參謀長後,陳賡以軍事工程學院院長之職兼任副總參謀長。

這樣一來,兩個人真的算是朝夕相處了。

尾聲

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粟裕突然遭到批評。

陳賡不懼壓力,立即站起來仗義執言。

有一份材料攻擊粟裕根本不會打仗,陳賡氣憤說道:「粟裕根本不會打仗,那麽,在中國還有誰會打仗,請他站出來,讓我見識見識。」

1961年2月,陳賡和粟裕一同在上海療養。

兩個人終於可以常聚在一起談論古今。

一個月後,陳賡撰寫書籍【作戰經驗總結】一書時,突發心臟病,不行撒手人寰。

粟裕不顧身體羸弱,踉蹌去了醫院,見老戰友最後一面。

隨後,他跟著其他人一起到機場,送老戰友最後一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侵刪!

參考文獻

陳賡與粟裕的莫逆之交

常勝將軍粟裕

傳奇名將陳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