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二次訪蘇,向西方發表嚴厲講話,艾森豪威爾:這話就我能懂

2024-01-07歷史

毛主席二次訪蘇,向西方發表嚴厲講話,艾森豪威爾:這話就我能懂

毛主席在第二次訪蘇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對他的評價是:「毛主席是一個難以對付的人物,恐嚇、威脅對他毫無用處。」

在1957年,毛澤東受赫魯曉夫邀請前往莫斯科,參加了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大會。在這次訪蘇期間,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進行了一場關於核戰爭的激烈辯論。

面對赫魯曉夫對核戰爭爆發的擔憂和對災難不可避免的悲觀情緒,毛主席在大會上發表了一場引人深思的講話。毛主席的言辭讓整個會場陷入了長時間的沈默。赫魯曉夫震驚得半張著嘴巴,難以置信,似乎無法理解毛主席所傳達的資訊。

然而,遠在千裏之外的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卻敏銳地捕捉到了毛主席言外之意。他感嘆道:「原子彈的最大威力在於發射架上,而非飛出去之後。毛主席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物,恐嚇、威脅對他毫無用處。」

毛主席的這番話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實際上源於1956年,毛主席憑借卓越的大國戰略眼光,正確應對了赫魯曉夫全面否定史太林的【秘密報告】。這使得毛主席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迅速攀升,成為繼列寧、史太林之後的第三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

在後來,東歐各國黨內發生了爭執,分歧難解之際,他們紛紛表示:「我們先擱置問題,看看毛澤東在這方面的看法如何。」

甚至有莫斯科大學哲學博士考試規定,考生必須首先閱讀毛澤東的實踐論,否則將無資格參加考試。

那麽毛主席是如何對待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的呢?在二次訪蘇期間,他究竟發表了哪些言論?

在這個過程中,毛主席向世人展示了怎樣的偉人風采?

毛主席對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持何看法並做何回應呢?

1956年2月14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發表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即【秘密報告】。

這一報告徹底否定了史太林,要求清除在蘇聯各領域中個人崇拜的流毒和影響。

由於報告突如其來,各國代表在一開始並未理解發生了什麽,會場上一片寂靜。片刻後,代表們才意識到發生的情況,有人鼓掌,有人反對,甚至有人當場昏厥。

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蘇聯國內和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

在此之前,列寧和史太林被認為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擁有無數狂熱支持者。

然而,僅僅兩年後,赫魯曉夫直接否定了史太林的一切,這引起了廣泛的疑慮。

蘇聯國內和東歐國家的思想陷入了極大的分歧和混亂,形勢十分危急。

中國代表團迅速將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轉譯成中文並帶回北京,分別呈交給毛主席和其他相關領導。

3月17日,毛澤東與其他領導召開會議,討論了【秘密報告】的內容,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毛主席對赫魯曉夫敢於揭露個人迷信表示贊賞,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然而,他對於赫魯曉夫對史太林功過問題的草率和不全面表示擔憂和不滿。

他擔心這種言論一旦泄露,將給資產階級提供攻擊社會主義國家的嚴重借口。

毛澤東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近乎同一天,於美國時間3月16日,【紐約時報】透過秘密途徑獲取機密檔,緊接著迅速釋出了揭示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進行反史太林秘密報告的新聞。

這曝光使得共產主義陣營深陷輿論的巨大壓力之中,受到西方媒體的廣泛抨擊。

赫魯曉夫在如此被動的形勢下顯得無計可施。

毛澤東得知此訊息後,迅速召開緊急會議,著手商討應對之策。

最終會議得出結論,由於秘密報告已被泄露,將引發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中國必須準備公開表態,並在輿論場上采取適當的引導。

毛主席強調,首要任務是正面闡釋蘇共二十大揭示史太林錯誤的舉措,認為這是共產黨人勇於自我剖析、糾正錯誤的表現。毛主席堅信,錯誤難免,無論史太林犯下多麽嚴重的錯誤,他仍是傑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緊隨其後,【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兩篇文章【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對赫魯曉夫的行為進行深入解釋。

赫魯曉夫在看到中國共產黨發表的文章後,似乎找到了解困的辦法。他立即讓【真理報】進行轉載,並在黨內印刷了20萬份和100萬份,以便深入學習。

毫不誇張地說,當時正是毛主席在共產國際陣容中挽回頹勢,彌補了赫魯曉夫犯下的重大錯誤。

此後,毛主席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迅速提升,正式成為繼列寧和史太林之後的第三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

不久後,當時的蘇聯大使尤金特地拜見毛主席,詢問他對赫魯曉夫報告的看法。

毛主席與尤金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深入談話,詳細總結了史太林在蘇聯所犯的錯誤。

此外,毛主席認為自1926年起,史太林在中國革命問題上也犯下了一系列錯誤。

然而,在與尤金的交談中,毛主席強調:「史太林是傑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是傑出而忠誠的革命家。」

毛主席第二次訪蘇的經歷發生在1957年,當時赫魯曉夫邀請毛主席存取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大典,同時參加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大會。

赫魯曉夫事前與毛主席協商,期望毛主席憑借其聲望解決社會主義陣營內的思想分歧。

出於整體考慮,毛主席欣然答應。

與首次不同,這次蘇聯向毛主席表達了最高的尊敬。

在訪蘇期間,毛主席下榻於克里姆林宮內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寢宮,而其他國家領導人則入住列寧山。

各國領導齊聚一堂,赫魯曉夫隨行在毛主席身後介紹他為中國的毛澤東同誌。毛主席在每個場合都展現了東方領袖的風範,受到各國代表的敬仰。

在代表大會開始前,毛主席仍然堅持一個口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赫魯曉夫不同意,提議使用「以中國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毛主席堅決反對,雙方圍繞此問題爭論良久,最終赫魯曉夫看到毛主席態度堅定,只得同意繼續使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毛主席的拒絕背後顯然有戰略考量。

當時的中國經濟狀況較差,毛主席主張集中精力發展國內經濟。此外,如果選擇走在前面,將不可避免地面臨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並需要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

當時的中國並沒有這樣的實力,也無需虛張聲勢。毫無疑問,毛主席的決定是明智的。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察覺到一個微妙的變化:以前是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現在變成了赫魯曉夫、毛主席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在共產主義陣營內部,中國似乎與蘇聯存在某種平衡。

在訪蘇期間,毛主席與赫魯曉夫討論了可能爆發戰爭的問題。

毛主席表示,根據當前情況,美國不敢發動世界大戰,因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實力很強大。我們對戰爭的立場是反對的,其次是不畏懼。反對戰爭是毫無疑問的,而不畏懼是因為害怕也毫無用處,過度擔憂只會加劇危險。我們應該努力爭取延長和平時期。然而,我們也必須準備應對美國可能發動的戰爭,保持警惕性,盡管我們的戰略仍然是防禦性的,而不是進攻性的。

毛主席詢問赫魯曉夫對此的看法,赫魯曉夫表示同意毛主席的觀點。

雖然赫魯曉夫口頭上表示同意毛主席的觀點,實際上中蘇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尤其是在根本路線上存在明顯的分歧。

赫魯曉夫認為,我們應該與美國鬥而不破,透過和平競賽來促進社會主義的全面超越資本主義,最終取得勝利。

而毛澤東主張在鬥爭中求生存,堅持不鬥爭就無法生存的觀點。他強調,與資本主義妥協是不可取的,資產階級表現出軟弱和妥協的特性,盡管我們追求和平,但真正的和平絕對不會透過妥協和讓步來實作。

在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大會上,毛主席面對來自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以及60多個兄弟黨的代表,發表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講話。

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爭取十五年的和平。屆時,我們將無敵於全球,沒有任何國家敢於挑戰我們,世界也將迎來持久的和平。」

毛主席在講話中還提到了一種可能的情況,即那些想要發動戰爭的瘋子可能會濫用原子彈、氫彈。他強調,雖然中國目前沒有原子彈,但蘇聯擁有。他警告說,如果戰爭爆發,將導致巨大的人員傷亡。在全球27億人口中,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達到一半。毛主席指出,盡管中國希望和平,但如果帝國主義堅持戰爭,中國只能堅定地面對,戰後再進行建設。

毛主席的講話讓整個會場陷入了沈默,無一人發出聲音。

當時,蘇聯和東歐各國對於真正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感到極度害怕,因此他們沒有支持毛主席的觀點。

在中蘇決裂之前,赫魯曉夫與美國簽訂了限制核武器的協定,展示了他對於透過內耗方式拖垮美國的信念。

然而,四年後,古巴導彈危機爆發,蘇聯遺失了面子,赫魯曉夫被迫下台。

如果蘇聯當時采取更強硬的立場,美國可能因為壓力而做出更大的讓步,從而改變世界歷史的行程,國際共運的走向可能會完全不同。

至於「156工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為了獲取蘇聯的援助,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在短短的幾年內,蘇聯累計派遣上萬名專家到中國,為中國實施了150余項合作專案。這些專案覆蓋了電力、鋼鐵、煤炭、制鋁、機械、化學、造紙、有色冶金、煉油、重型機械、動力、化肥、火力發電、醫藥、軍工等多個領域,為新中國的基礎工業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起點上,若非得到蘇聯的援助,我們很難實作從零到一的突破。這種工業化的起步對於後來的改革開放具有深遠的影響,也讓我們避免了可能比印度狀況更為困難的境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毛主席訪蘇前一個月,中蘇簽訂了【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蘇聯承諾向中國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技術和科研人員。原子彈的成功研制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

這些援助主要是在赫魯曉夫時期實施的,與當時毛主席的強大影響力密不可分。這進一步彰顯了毛主席的卓越領導力和影響力。

結語:毛主席究竟有多偉大呢?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眼中的親切溫暖的形象,更是激發中國人自信和自豪感的偉大人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