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九年,曾在吳三桂麾下效力的將領王輔臣,選擇歸順清廷。
當王輔臣接到康熙皇帝的召見旨意時,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一步踏出,便是與過去徹底告別,踏上一條未知卻充滿挑戰的道路。
康熙帝對其陜西提督的任命,對他而言,既是榮耀,也是重托。帶著幾分忐忑,幾分期待,王輔臣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康熙皇帝在紫禁城已等候多時,得知王輔臣到來,康熙皇帝親自相迎,言語間滿是親切與關懷,元宵節前夕,康熙皇帝破例邀請王輔臣入宮,與他一同慶祝這一傳統節日。夜幕降臨,紫禁城內張燈結彩,各式各樣的花燈將夜空裝點得如詩如畫。康熙皇帝與王輔臣漫步於燈火闌珊之中君臣關系溫馨而融洽。
王輔臣臨行前,康熙皇帝再次召見王輔臣,親手將一對蟠龍豹尾槍贈予他。這對槍,是先帝遺留給康熙皇帝的珍貴遺物,每當康熙皇帝出宮,都會將其掛於馬前,以示不忘先帝之恩。如今,他將這對槍贈予王輔臣,不僅是對王輔臣忠誠與勇武的認可,更是寄托了對他鎮守平涼、穩定西北的厚望。
他對王輔臣說:「卿乃先帝之臣,朕為先帝之子。」他希望透過這對槍,讓王輔臣時刻銘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同時也讓他感受到來自皇權的信任與支持。王輔臣手捧蟠龍豹尾槍,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決心。
康熙的一番話聽得王輔臣熱血沸騰。面對此槍他愛不釋手,「豹尾槍,長一丈一尺七寸,刃長一尺五寸,冒以木,奶油繪行龍,銎鏤垂雲文,下綴朱釐,垂環懸豹尾,長三尺三寸,柄長九尺五寸,制如戟。」
康熙對王輔臣如此的「厚愛」,是許多大臣可望而不可及的,王輔臣被感動得哭得稀裏嘩啦,他普通一聲雙膝下跪拜伏於地,大聲對康熙發誓道:
「聖恩深重,臣就是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萬一,定當竭盡全力,報效皇上!」
這一幕讓人覺得這種君臣關系是真親密,真和諧,君賢臣忠!能得到皇帝如此高看的臣子,必定有其過人之處,那麽王輔臣到底有多厲害,能讓康熙帝對他如此青睞?
王輔臣出身低微,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仆傭的孩子,本姓李,山西大同人,成長於亂世,曾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由於作戰厲害,名號「活呂布」 又號「馬鷂子」,他長得像呂布, 打起仗來如鷂子捕獵「快、穩、準、狠」, 獨闖敵營如入無人之境,令敵人望而生畏。
一、王輔臣非常果敢
之前的王輔臣曾是個賭徒,大有「.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的架勢,他一夜曾輸掉六百兩。其姐夫知道後,不聽他解釋,不允許他悔過,直接拿出弓箭要射死他,結果王輔臣一躍而起,將他反殺。接著王輔臣逃亡。後來流竄到明朝大同總兵 姜瓖 麾下,認了姜瓖手下的 王進朝 做了幹爹,王進朝沒有子嗣,對王輔臣視如己出,從此王輔臣改姓王。
王輔臣一直跟隨姜瓖出生入死。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闖王進北京,王輔臣跟隨姜瓖投向李自成,當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大順軍一敗塗地,姜瓖殺掉大順將領張天琳時,姜瓖舉城投靠清兵,王輔臣也跟著降清。
不久姜瓖看滿人兵做法不合常理,就聯合三省十余支地方武裝力量進行「反清復明」,王輔臣始終追隨他,在反清復明上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二、王輔臣在作戰中戰鬥力非常強
在對清作戰中,王輔臣經常騎黃馬,身披白袍,先士卒,勇猛果敢,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於亂軍中沖突奔馳,所到之處,清軍無不聞風喪膽,望風而逃。就連阿濟格麾下的百戰精銳八旗勁旅,遇到王輔臣都紛紛躲避,都不敢與他正面交鋒「莫有攖其鋒者」,丟盔棄甲直呼:「馬鷂子至矣。」
他的勇猛滅了敵人的威風,更激勵了己方將士的士氣,使得他們在戰場上更加英勇善戰。
除了勇猛,王輔臣還具備出色的軍事才能。 他善於分析形勢,制定戰略,常常能夠出奇制勝,使清軍陷入困境,就連能征善戰的攝政王多爾袞,兩次對他親征都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阿濟格載來紅衣大炮,姜瓖在缺少支援,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被叛徒楊振威等人殺死,大同失守。
王輔臣為了保命,投降了阿濟格。
三、王輔臣的名氣深入清軍大營,憑自己的才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王輔臣的大名早就火遍清軍大營,他們對於王輔臣的勇猛很佩服,滿洲人都以認識馬鷂子為榮,都想結識他成為他的鐵桿粉絲;阿濟格因太佩服王輔臣而沒有殺他;順治帝愛惜他的才能,任命他為禦前一等侍衛,對他重賞重用,王輔臣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順治十年(1653年),王輔臣隨洪承疇出征西南,當了洪承疇的貼身侍衛,相比另一個大內派出的貼身侍衛 張大元 ,王輔臣的做法令洪承疇相當滿意。張大元自持清高,對洪承疇一種蔑視的態度,而王輔臣盡職盡責忠於職守,他陪洪承疇一塊吃苦,陪他一塊熬夜,盡心盡職地侍候並保護著洪承疇的安全,他所做的一切讓洪承疇很感動也很滿意,戰爭結束後就保舉王輔臣做了總兵官。
洪承疇
四、吳三桂不惜重金對王輔臣拉攏,他成為吳三桂的左膀右臂
吳三桂已經有了割據的野心,正在擴張自己的勢力,早就聽聞王輔臣殺敵無數勇猛過人就想拉攏王輔臣。他看中了王輔臣的為人,更看中了他的才能,就極力爭取,將他收為自己的部下。
順治十八年(1661年),王輔臣隨吳三桂深入緬甸,擒獲逃亡了16次的南明皇帝朱由榔,吳三桂將他看為寶貴人才,對王輔臣像子侄那樣重視,又像兄弟情同手足。
雲南平定後,王輔臣留鎮雲南,隸屬於吳三桂。吳三桂將他調任援剿右鎮總兵。王輔臣對吳三桂,同樣盡心盡力,竭誠竭忠。據清人劉獻廷的【廣陽雜記】中記載:
「輔臣之事平西(吳三桂),無異經略(洪承疇),而平西之待輔臣,有加於子侄,念王輔臣不去口,有美食美衣器用之絕佳者,他人不得,必賜輔臣。」
康熙三年(1664年),吳三桂推舉王輔臣被加銜左都督,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
可是,一場酒後之言,使王輔臣和吳三桂之間的關系有了些許裂痕。
那場酒局是王輔臣和吳應麒(吳三桂之子,過繼給吳三桂兄)參與的,吳應麒妒忌王輔臣,就在酒桌上找事,他戲弄王輔臣說:「你不是挺有能耐,你敢把一碗帶著蒼蠅的飯菜吃下去嗎?」
王輔臣好勝,又當著那麽多人的面,話趕話隨口來了句:「我連死人都吃過,還怕蒼蠅?就是親貴的腦髓我也敢吃!」
那麽多人都喝的醉五醉六的,錯將王輔臣的話傳開,到了吳三桂的耳朵裏完全變了味。吳三桂聽說的是:
「王輔臣說連吳三桂的腦子都敢吃,何況蒼蠅!」
吳三桂聽到自然不高興,就讓人給王輔臣帶話說:你們晚輩之間開玩笑歸開玩笑,不要把老夫也扯進去,容易讓外人看笑話。
王輔臣聽了,覺得不過一場笑話,吳三桂就如此偏袒自己侄子,心中憤懣,就花錢買通了輔政大臣,準備調到甘肅固原做提督,離開吳三桂結束寄人籬下的日子。
五、康熙帝為拉攏他,對他重用、賜予他珍貴禮物
而康熙一直註意著吳三桂的動向,他知道吳三桂有野心,早晚得反,就決定謀劃削弱吳三桂的力量。王輔臣在吳三桂那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想將王輔臣拉攏過來。當他得知王輔臣要離開吳三桂時,陜西提督正好缺空,康熙順勢將王輔臣從吳三桂那裏調出,下旨讓他升任陜西提督。陜西是戰略要地,可以說是京城的西部門戶,康熙將這麽重要的職位交給王輔臣,足見對他的看重。
面對王輔臣的離開,吳三桂很惆悵,舍不得他走,說:「王輔臣這小子花了多少錢,膽子如何這麽大呢?」
王輔臣臨行前,吳三桂一連將他送了很遠的路程仍舍不得離開,他拉著王輔臣的手流著淚說:「我知道你從不吃空餉,可是你家人口多,雲南到平涼萬裏迢迢,何堪路途艱苦?」還拿出二萬兩銀子送給他,王輔臣感激涕零。
而康熙對王輔臣的籠絡,也是用了心的,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在爭取王輔臣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吳三桂和康熙都各顯神通,最終康熙更甚一籌,爭取到了王輔臣。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康熙帝決定撤藩,三藩中吳三桂第一個反叛,湖南望風而降,湖北、四川、廣西、福建都加入反清的洪流。
康熙早就料到吳三桂要反,而且在反時會號召王輔臣、張勇等人加入反叛大軍。於是就提前給王輔臣、張勇和陜西總督 哈占 頒布特急詔諭:
「逆賊吳三桂,儻有偽劄、偽書,潛行煽惑,當曉諭官兵百姓,令其 舉首,向朝廷報告。」
果然,吳三桂反時,首先想到陜西提督 王輔臣 和甘肅提督 張勇 等舊部,以為憑他們之前的關系,只要發出一紙號令,他們二人就會積極響應。
於是吳三桂就分別寫了二封信、二道任命劄給他們二人,並囑咐王輔臣之前的心腹 汪士榮 一定要送達。
汪士榮首先去見了王輔臣。
王輔臣當時對康熙帝忠心不二,又有康熙帝的詔書在前,他接到信劄後,想都沒想就直接連同汪士榮一並交給了清廷。
康熙帝很滿意王輔臣的做法,他將汪士榮處死,並授給王輔臣三等精奇尼哈番世職,還給了王輔臣的兒子 王吉貞三等輕車都尉世襲 和 大理寺少卿 的職位。
沒接到信的 張勇 對於王輔臣的做法,心中萬馬奔騰,一萬個不滿:「你王輔臣也太自私自利了,為了自己得利,不但害了自己曾經的心腹,還將我甩到一邊,竟拿著吳三桂給我的任命劄邀功,這做法太不地道了!這筆帳我給你記著!」
為了加強對西北地區的控制,康熙派刑部尚書莫洛率兵前往陜西。「命莫洛經略陜西,拜武英殿大學士,仍管兵部,賜以敕印」。莫洛是滿人,正紅旗人,曾出任山西、陜西總督,深得當地民心,對王輔臣總是淩駕於他之上。
莫洛到陜西後,派遣各路軍南下漢中和四川廣元一帶,抵抗吳、鄭叛軍北進。王輔臣面見康熙帝,想商量怎樣平定吳三桂。康熙回復他一句:「可與經略(莫洛)面議。」
康熙帝讓王輔臣堅守平涼,與莫洛同攻四川。
六、怒殺康熙的代理人——莫洛
王輔臣從平涼趕到西安,同莫洛商量攻取之計,莫洛很不屑,他的手下一個個也對王輔臣投來輕蔑的眼神,這讓王輔臣很氣惱,對莫洛心生間隙。
當王輔臣隨莫洛征討叛軍時,莫洛給他騎兵2千,軍備明顯不足,還將王輔臣所屬固原官兵的健馬換成疲憊瘦弱的戰馬,更加激起王輔臣的不滿,他煽動部下嘩變襲劫莫洛營,用炮火將莫洛轟死。
接著,王輔臣舉起叛旗,響應吳三桂。
康熙聽到定西大將軍董額的奏報,王輔臣反了,感到很震驚。
急忙召見王輔臣的兒子王吉貞,對他說:「你父親反了!」
王吉貞差點嚇死過去,哆哆嗦嗦地說:「這,這,這事,我一點也不 知道。」
康熙明白,當前最重要的是挽回王輔臣,追究莫洛之死已毫無價值,他連忙對王吉貞說:
「你別害怕,朕知你父忠貞,不會謀反,過在莫洛,才有平涼士卒嘩變,你父從叛是不得已。你趕緊回去,宣布朕的命令,敕你父無罪。莫洛之死,罪在士卒。」
七、康熙帝對王輔臣多次招撫
康熙放回王吉貞,對王輔臣繼續招撫。
給王輔臣發去親筆信一封,想讓他回心轉意,信中對他拉近關系,滿了體諒於寬容,字裏行間沒有絲毫的責備,更沒有說他忘恩負義,康熙還保證:如果王輔臣回來,仍復提督原任,既往不咎:
「……朕召見爾子,面詢情形,愈知爾之忠誠純篤,果不負朕……朕之於爾,誼則君臣,情同父子,任寄心膂,恩重河 山。以朕之惓惓於爾,知爾之必不負朕也……行役艱辛,朕亦悉知。今變起倉卒,情非得已,朕惟加矜恤,並勿致譴。……斂戢所屬官兵,各歸隊伍,即令率領,仍還平涼原任,已往之事,概從寬宥。或經略 莫洛,別有變故,亦系兵卒一時憤激所致,並不追論,朕推心置腹,決不食言,勿心存疑畏,有負朕篤念舊勛之意。」
康熙帝一邊招撫,一邊備戰。
他下令征調鄂爾多斯蒙古兵3000多人,歸化城土默特兵700人,前往西安駐守,還派駐守京城的部份八旗兵,即刻前往西安協守。調副都統穆舒渾 、鄂善和希福率兵馳赴興安,以加強西北戰略要地,防止不測。
王輔臣接到康熙的親筆信,信中煎熬不已,感恩於康熙帝對自己昔日的恩情,率領人馬向北跪下,痛哭流涕,但是他不放心,擔心自己殺死了莫洛,又反叛,康熙帝會對他秋後算賬。
而, 這邊的吳三桂又送給了王輔臣餉銀20萬兩, 王輔臣經過短暫的掙紮,站到了吳三桂一邊,遂繼續對清發兵。
康熙命張勇、王進寶等率兵進剿,張勇早就有一筆賬要給王輔臣算,戰場上毫不留情,將王輔臣逼到平涼、固原,清軍節節勝利。
康熙一直堅持招降王輔臣。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七月,康熙又給王輔臣發去一道招降敕諭,大概內容就是如果王輔臣歸順,所有罪責一筆勾銷,官復原職。
王輔臣不放心,回奏道:「皇上念及兵民,概從赦宥,但如何安撫,天語未及。在事兵將,未免瞻顧。」意思是,他也想回去,怕朝廷將來變卦,不敢歸降。
第二年二月,康熙一邊命令圖海進攻平涼,一邊對王輔臣繼續招撫。清軍久攻不下平涼,那些八旗將領都懼怕王輔臣,一聽王輔臣指揮作戰都嚇蔫了。王輔臣面對大批的清兵,毫不在乎,他胸有成竹地說:「姑緩其死,稍遲些日子,叫他一切盡了!」。
海圖以前就認識王輔臣,對他很了解,為避免兩敗俱傷,對他采取對他圍而不攻、不戰的策略 。海圖拿下平涼城北的虎山墩,在其上面的一個山岡上,安上大炮對著城內轟擊,嚇唬叛軍,並斷其糧草。外加康熙帝的繼續感召,王輔臣宣布投降。
康熙帝一言九鼎,赦免了王輔臣等人的罪行,寬言撫慰,命王輔臣恢復原職,加太子太保銜,封靖寇將軍,令其立功贖罪,和圖海一同留鎮陜西,助剿吳三桂。他還將王輔臣的兒子王繼貞升任太仆寺卿 。
另外,康熙帝將投誠的參將 黃九疇 升任布政使,總兵 陸道清 為左都督兼太子太保,其他官員都各加一級從優升賞。叛軍感恩康熙帝,更加奮勇殺敵,以圖報效。
康熙招撫王輔臣,等於斷了吳三桂的左膀右臂,對於全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康熙對王輔臣的寬恕與招撫使許多原來投靠吳三桂的將領動了心,隨著清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吳三桂部下紛紛歸降。例如,吳的水師將領林興珠投降、吳軍水軍大將 杜輝 歸降、吳軍總兵 王度沖 等率舟師歸降。
接著康熙帝又在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全面規定,凡叛亂者,無論什麽身份,只要能真心歸順,一律免罪。凡是有獻城或者捕獲叛首的重賞。規定一發出,曾經叛變的官兵紛紛歸降,扭轉了整個西北戰局,叛軍很快被清軍擊破,耿精忠、尚之信也一個個投降。三藩被平定。
八、王輔臣的結局
在平叛戰爭的硝煙散盡後,一場針對叛將的清算行動開始了,耿精忠、馬寶等昔日驍勇善戰的將領,被淩遲處死,尚之信、吳應麟等人也未能幸免,他們都被處死。在這場殘酷的政治遊戲中,康熙帝對叛將的招撫不過是權宜之計,一旦大局已定,那些人便成為了被清洗的物件。
王輔臣自知自己的淒慘結局也快來臨了,作為一個反復叛變的亂臣賊子,怎會有好結果?他每天活在憂慮中,惶恐不安,覺得還不如自我了結,落個囫圇屍首,這樣很可能會保全家人,為此他曾經自殺過一次,但被救起,康熙帝命令圖海看護他。
王輔臣一直對自己的結局和家室老小的安危深感惶恐憂慮,有一天,他將自己新娶的夫人叫來,一陣拳打腳踢,逐出家門與她斷絕關系。
康熙二十年七月,在一次酒宴上,王輔臣請部屬們宴飲,酒過三巡,他突然將酒杯摔在地上,大聲說:「大家夥跟隨我多年,出生入死,我很慚愧沒能給過你們什麽。今天是我們訣別之日,酒後就請大家都各奔東西,自謀前程去吧,記住永遠不要提起曾是我的麾下,以免受到牽連!」說罷,將家財都分發給部下。
部屬們都遵照他的話四處散去,只有一個親兵不忍心離開他,留在賬內給他倒了碗水喝。
他看著這個親兵說:「我發放家財時,沒給你一份,你在我身邊多年,你也沒有家,以後怎麽辦呢?這個銀碗有20多兩重,你拿了它,找個婆娘好好過日子吧!」
接著王輔臣吩咐這親兵,讓他在他睡熟後,用桑皮紙噴酒,一層一層蒙住口鼻。他笑著說:「斧鉞加身,砍頭落地,不過忍片時之痛,大丈夫何所懼哉!我如死於兵械,必以畏罪自殺故連累圖海,這般窒息而死了無痕跡。你明天上報,只說我路途中患病暴斃。」那小兵下不去手,王輔臣也不再難為他。當天夜裏,王輔臣飲毒酒自盡。
因他的兒子王吉貞曾勸其父盡忠職守,剛開始康熙僅將他革職,不過康熙一直猜忌王吉貞,最終還是令人將他逮捕,秘密處死了。至於王輔臣的其他家人,康熙並沒有為難。
總結:
王輔臣有勇有謀,確有過人之處,才得到康熙帝的看重。在吳三桂的反叛中,康熙縱觀全域,意識到他和吳三桂誰能拉攏到王輔臣誰就有勝算的把握。康熙不惜一切代價拉攏王輔臣,還忍痛割愛將順治帝留給自己的一對蟠龍豹尾槍賜給王輔臣,目的就是用真情感化王輔臣。不過,王輔臣雖然講義氣,但他屢次蛇鼠兩端,自知作為叛逆者沒有好下場,又親眼看到昔日眾多的叛將被殘忍處死,就用自盡的方式結束了他「墻頭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