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遺憾!94年劃給俄羅斯的地區,面積比河南還大,現在發展如何

2024-06-09歷史

很多人可能都難以置信, 在1994年,新中國成立已有40多年的時候,中國依舊有一大塊領土被迫劃給了俄羅斯。

這就是 唐努烏梁海地區 (如今稱「圖瓦共和國」), 面積比河南省還要大一點 ,甚至早在漢代時就有中國人活動的痕跡。

而這塊地區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世界第七大河葉尼塞河也流經此地, 甚至還盛產黑狐、銀狐、貂獺、灰鼠等珍貴毛皮。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地區 在脫離中國後卻混成了亞洲最窮的地區, 它的首府落後程度甚至堪比鄉村。

它究竟是如何從中國脫離的呢?又為何混成了這樣?我們還能收回麽?

神州疆土

唐努烏梁海位於蒙古國西北部, 其面積約17萬平方公裏 ,早在匈奴、鮮卑統治時期,這裏就是遊牧民族的根據地。

當時的匈奴、鮮卑雖身居邊陲, 卻也滲透了中原文明的精髓。

他們大都信奉薩滿教, 既有祭祀自然的祭祀傳統,又吸納了道教等中原宗教的元素。

薩滿教跳神祭祀場景復原

生活方式亦多元交融,既保留遊牧的粗獷本色, 又融入了一些農耕文明的影子。

政治體制則大多是一種松散聯盟,各部族之間雖時有軍事沖突, 卻也存在著某種上下等級秩序。

唐朝時期, 中央王朝才正式將唐努烏梁海地區納入版圖。

為了統一管理邊陲,唐廷 在此設定了乾坤都護府 ,轄地包括阿爾泰山以北的廣袤草原。

當時的唐努烏梁海 還不過是一個邊遠的邊疆小鎮 ,居住著少數民族的遊牧部落。

但依托中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制度優勢, 唐朝的統治還是為這片土地帶來了一段難得的穩定和發展。

幾百年之後的元代,蒙古高原文明達到全盛時期 ,唐努烏梁海地區自然也被納入了嶺北行省的版圖。

作為草原遊牧民族的發祥地 ,元代在此設有眾多行營,屯田種植、畜牧業經濟都十分發達。

雖然後來經歷了明朝、清朝高度文明與遊牧文明之間的沖突與融合, 但唐努烏梁海在明清兩朝也均被冊封為中國的領地。

不過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統, 兩朝中央對其的管控力度也略有差異。

明朝采取了更為集權的統治方式 ,先後在此設立大小六個行都司,下設眾多小小衛所;

至於清朝,則更多采取「懷柔」的做法 ,冊封當地酋長為世襲的土司,實行間接管理,但仍然堅持以中原文化為主導。

不管是直接管轄還是間接統治, 唐努烏梁海都是深深融入了中華大一統體系。

而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中央政權的大力扶持, 唐努烏梁海逐漸成為當時西北最繁華的商貿重鎮。

來自中亞和西亞的商人雲集於此, 使之成為連線中原與西域的中轉站和集散地。

珍奇異物、物品琳瑯,流通於這片熱土上, 觸目所及是一派勃勃生機。

外族窺伺

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就像一個控制亞洲內陸的樞紐。

它毗鄰外高加索地區、西伯利亞大區,又與蒙古國接壤, 從更大的層面看,它是連通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的一座橋梁。

這樣一塊戰略要地, 自古就是外族窺伺覬覦的物件

早在17世紀, 沙俄就開始了對這塊領土的入侵和覬覦。

當時正值清朝的黃金時期,中央政權雖然也駐有重兵防守, 但終究難以完全阻擋沙俄的進攻。

沙俄憑借地理位置上的優勢 ,頻頻對唐努烏梁海發動侵略。

他們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暗中支持當地酋長和遊牧部落對中央政權的反抗 ,然後趁亂滲透影響力。

比如扶植親俄派酋長, 向他們提供資金和武器裝備,暗中為他們的活動提供便利等等。

除了煽風點火, 沙俄還直接派遣大量官員和商人進駐這一地區。

他們口口聲聲是為了促進貿易和經濟往來, 實際上都是在暗中散布親俄思想,同化當地民眾。

沙俄政府還無償提供大量俄語培訓班, 以俄語教學掩蓋其真實意圖。

面對沙俄的挑釁, 清政府當時雖然一再抗議, 但終因軍事力量的不足而無可奈何。

局面到了1912年更是 一發不可收拾。

這一年 ,蒙古獨立危機引發了整個蒙疆地區的動蕩。

沙俄乘機大舉軍隊入侵 ,直撲唐努烏梁海,再次挑釁中國主權。

而沙俄也沒有就此止步, 短短幾年間,俄羅斯人就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紮根並逐漸掌控了主導權。

1914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沙俄將大部份兵力調往歐洲前線,唐努烏梁海地區的俄軍雖然仍在擴張勘界, 但局面略有緩和。

直至1917年沙俄內戰爆發,俄國統治階級被推翻, 布爾什維克政權接管了政權。

民族浩劫

沙俄從唐努烏梁海撤軍後, 當地佐領中的"投俄派"趁勢宣布"獨立",成立了"唐努圖瓦共和國"。

盡管北洋政府強硬反對, 但俄國人早已在這裏紮根並掌控了大權。

1924年,俄國簽訂了與"唐努圖瓦共和國"的"友好條約", 實際上是作為支持和認可其"獨立"地位。

同時,俄國人開始在這片土地上 實施他們的"蠶食計劃"。

首先是 全面推行文化同化政策。

他們 暴力破壞當地佛寺和薩滿教廟宇, 處決和驅逐了近千名僧侶和薩滿教徒,強行將本土信仰從社會祭祀活動中根絕。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俄國人前來傳教,並在 短短數年內修建了數十座東正教教堂。

俄國的語言文字,也以鐵腕手段強行推行, 年輕一代被迫放棄蒙古語言轉而學習俄語。

同時,俄國 還從事了人種的同化。

他們大量移民俄羅斯人,並將其安置在唐努烏梁海最富庶的城鎮, 同時將當地圖瓦人的居住區劃分隔離。

短短幾年間,圖瓦人在本土上便成為了少數族裔, 圖瓦人在自己的家園裏卻成了次等公民。

阻止不了文化和人種的同化, 無疑會導致地域和族裔認同的徹底瓦解。

幾代人下來,被俄國文化和人種所主導的唐努烏梁海, 已很難看出曾經屬於中國的任何痕跡。

1944年,在蘇俄的操縱下, 唐努圖瓦"共和國"更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並正式並入蘇聯版圖。

北洋政府雖然不斷抗議, 但面對日益強大的蘇聯已無能為力。

一塊曾經的神州領土,就此被生生割離。

從此, 唐努烏梁海地區徹底墮入蘇聯的鐵幕之中。

而在蘇聯的掌控下, 圖瓦人任何反抗和維護傳統文化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據史料記載,僅在1949-1953年 ,就有數千名圖瓦人因為參與民族獨立運動或者堅持信奉薩滿教被處決或流放。

更有甚者,蘇聯當局為了徹底鏟除薩滿教的影響, 曾屠殺了數百名薩滿教徒。

在這場持續數十年的民族浩劫中, 圖瓦人幾乎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

薩滿語言不復存在,傳統手工藝式微,服飾習俗也被徹底同化。

到20世紀70年代, 還熱衷於保留本族文化的圖瓦人屈指可數。

痛苦的選擇與割愛

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 俄羅斯作為繼承者開始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邊界問題。

在漫長曲折的談判過程中, 雙方都作出了一些讓步和妥協。

根據歷史傳承, 唐努烏梁海地區本應該屬於中國的領土範圍。

這裏不僅在明清時期長期統轄, 而且地緣文化上也與中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但是當時的中國政府還是做出了痛苦的決定,在1994年與俄羅斯簽訂的邊界協定中, 正式承認了圖瓦共和國屬於俄羅斯的版圖。

這背後的考量首先是出於現實和大局的需要。

一方面,圖瓦地區居住的主要是俄羅斯移民和少數本土民族, 對中國的歷史認同感已漸行漸遠。

自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蘇聯對該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同化政策之後, 中國在這裏的影響力已微乎其微。

即便在外交談判桌上堅持把它納入版圖,可能也難以真正掌控。

另一方面, 當時的中俄關系正處在重建的關鍵時期。

雙方都有合作共贏的強烈訴求 ,而邊界爭議只會成為摩擦的禍根。

放棄圖瓦地區雖然無疑是中國領土完整的一個傷痛,但如此折中也為了維護兩國大好的合作前景 ,避免陷入激烈的對抗和矛盾之中。

現狀困境

如今,在俄羅斯的統治下, 圖瓦共和國的處境確實令人堪憂。

這個曾經名存實亡的"自治共和國"已經幾近名存實亡, 完全淪為俄羅斯的一個邊疆棄兒。

按照當初俄方的承諾, 他們將為這裏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大量資金支持。

但事實是, 俄方並未完全信守諾言,重視程度遠低於其他地區。

作為圖瓦共和國的首府, 克孜勒城市的整體面貌也印證了這個民族的沒落和衰敗

這座城市 在基礎設施、商業娛樂等方面均一片落後, 呈現出一幅破舊簡陋的景象。

城區內分裂成俄羅斯移民區和當地居民區兩個世界, 幾乎鮮有交集。

俄羅斯移民區相對富裕繁華, 房屋樓宇修葺一新,商鋪林立,是這座城市為數不多的消費和娛樂場所。

而當地圖瓦人則大多出身貧苦家庭 ,文化程度低下,從事底層工作或幹脆遊手好閑。

兩個世界平行存在,隔閡明顯。

盡管圖瓦共和國地廣人稀,盛產大量礦藏 ,但長期被剝削性開采,使當地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城鄉發展嚴重失衡, 大量年輕勞動力只能外出務工謀生。

與此同時,俄羅斯政府實施的同化政策也在持續發酵。

如今的年輕一代圖瓦人,大多使用的是俄羅斯語言和文字, 與本族的語言文化已漸行漸遠。

在經濟貧困和文化失根的雙重壓力下, 這個曾經遊牧生活的民族正逐漸失去自我認同感。

他們被迫放棄自己的語言和信仰,完全俄羅斯化, 喪失了自我發展和振興的動力。

在被邊緣化的境遇下, 整個圖瓦族群只能止步在一潭死水之中。

可以說,當初中國割讓這片領土給俄羅斯, 是希望能讓當地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現實遠非如此,圖瓦人正在經歷著文化認同、發展機遇和生存權利的嚴重剝奪。 他們在俄羅斯統治下的命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那這片俄羅斯握在手裏卻不發展的地區, 我們還能收回麽?

前路難蔔的命運

在現有的國際格局和地緣政治版圖下, 想要重新收復這塊領土顯然已是不可能了。

這不僅需要舉國體制的決心和力量, 更需要戰略上的機遇和時機。 而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些條件都顯得遙不可及。

不過, 我們也並非完全失去了重視和挽救圖瓦人的機會。

從更長遠來看, 當地區的發展遇到突破性機遇時 ,圖瓦人有朝一日重新認識和振興自己文化傳統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比如, 如果俄羅斯在經濟上陷入長期停滯甚至衰退 ,再也無力維系其龐大的邊疆地區。

圖瓦人或許就能乘勢 擺脫俄羅斯同化政策的控制 ,重拾自身民族認同。

屆時 只要獲得適當的外部支持和援助, 圖瓦文化的振興便有了發展契機。

另一種可能性是,隨著當代科技進步和全球一體化趨勢, 圖瓦人借助現代通訊手段和網絡平台。

有機會跨越地理界限接受外來文化交流,從而重新挖掘和弘揚自身文化遺產。

一些具有長遠意識的 年輕人極有可能成為這種振興運動的中堅力量。

結語

無論是否能最終收復,都不能改變唐努烏梁海曾是神州的一部份, 承載著悠久的華夏文明烙印。

期盼有朝一日,這裏能再現生機,重拾本族文化的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