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8年毛主席主動卸任,朱德卻拒絕擔任國家主席:他比我更合適!

2023-12-31歷史

前言

1959年4月27日,北京懷仁堂。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在全體代表的矚目下,劉少奇同誌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一職,朱德同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其實在此之前,眾人一致想讓毛主席繼續擔任,不過毛主席說:

「去掉國家主席職務,專做黨的主席,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做一些黨所要求我做的事情。這樣對於我的身體狀況也比較適宜。」

周總理、朱副主席很理解毛主席的苦衷,因此,他們與劉少奇、鄧小平等同誌一起,合力在黨內進行勸說和解釋工作,終於讓大家達成了毛主席不再擔任國家主席的共識。

至於誰是第二任國家主席人選,毛主席並沒有推薦候選人,只是說「讓別人幹」。

後來,由第二屆人大常務委員會推舉出國家領導人候選人,名單上赫然寫著朱德二字。

朱老總是上屆國家副主席,按理說由他擔任國家主席也是順理成章的,但為何最終是由劉少奇同誌擔任呢?

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是朱老總在會議之前,主動向中央寫信,拒絕擔任國家主席一職。

一、出身行伍,力行救國之路

1886年,朱老總出生於四川的一個貧苦家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生活的壓迫下,他不到四歲就上山打豬草,撿柴火。

6歲時,在鄉族的幫助下,得以進入私塾讀書。

朱老總平日裏刻苦讀書,同時也承擔著田地裏的農活,給家裏減輕負擔。

當時,地主對佃農的壓榨十分沈重。

地主大年三十來收租,朱老總一家還不上,不得不在大過年的日子裏連夜搬家。

私塾裏,那些地主少爺也經常對他們侮辱打罵,老師不僅不理不睬,還幫著拉偏架。

這些經歷寫給年少的朱老總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幸他在私塾裏遇見了一位姓席的好老師,不僅在學習上給他極大幫助,還教會他許多人生道理。

由於學習用功,朱老總參加清政府的科舉,在20歲以前就先後過了縣試和府試。

就在他準備前往省城參加院試時,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

以往所學全部被丟進了廢紙簍,朱老總為了學習新知識,只好去新學堂重新學習。

這一場變故,使他對國家和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新學堂的學習過程中,他漸漸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生出「讀書救國」之心。

1907年,21歲「學有所成」的他,回老家擔任體育教師,試圖推行新式教育,但首先遭到家人的反對:

「你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回來幹的是什麽?」

當時縣城學校老師收入十分微薄,只能勉強生活,家人不理解,他為什麽要當老師。

不過家人的反對,他可以輕易化解,難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

朱老總雖說學習了新知識,但他不清楚在舊社會禮教制度下,人們對新式教育的抵觸程度,也低估了地方封建保守勢力的力量。

最後朱老總推行的新式教育,慘遭地方打壓,以失敗而告終。

經過這次失敗,他深刻認識到舊社會的黑暗,要想打破這黑暗,光靠「讀書」難有出路,於是朱老總轉變思想,決心投筆從戎。

1909年,朱老總考入講武堂,同年加入同盟會。

在這裏,他深受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影響,從此確立了革命救國的理念,這一年朱老總23歲。

與中國共產黨其他領導人相比,朱老總年紀較大,他比毛主席大了7歲,很早就參兵入伍,介入軍閥之間的戰爭。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跟著參加雲南響應武昌起義的「重九起義」。

此後,朱老總四處征戰。

從1916年雲南軍閥蔡鍔、唐繼堯發起對袁世凱復辟的護國戰爭;

到1917年,為反對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的護法戰爭;

戰場上都有朱老總的身影,他也從一個普通士官升任到旅長一職。

但多年的征戰,還是沒有改變國家的現狀,底層老百姓依舊在苦苦掙紮。

沸沸揚揚的革命,也不過是從一個軍閥手裏借兵攻打另一個軍閥。

朱老總對軍閥混戰的局面越發迷茫,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要的救國之路。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31歲的朱老總開始接觸共產主義理論,這給迷茫的他點亮了前路。

當時西南各系軍閥為爭奪地盤,彼此間混戰不休,地方上流寇土匪橫行。

朱老總在瀘州開展剿匪工作,之後又在昆明「自我革命」,驅趕軍閥唐繼堯。

但這些局部的舉動,放在全國來看,微不足道,終究改變不了軍閥割據的現狀。

1922年,唐繼堯率兵卷土重來,奪回昆明,無奈之下,朱老總只能逃出雲南。

無路可去的朱老總,跟著朋友來到上海。

當時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陳獨秀,正在上海開展工作,朱老總得知後,便前往拜訪。

一見到陳獨秀,朱老總便開門見山地道:

「我對貴黨仰慕已久,深知馬克思主義乃是一副救國良方,希望能加入貴黨,為拯救中華民族的事業盡一番微薄之力。」

一開始,陳獨秀聽到這話還有些興趣,可在了解到他是軍伍出身,還曾擔任滇軍的旅長後,陳獨秀直接拒絕,稱:

「共產黨是極為嚴密的組織,與國民黨不同,不是申請一下或者經人勸說就可以加入的……」

這時期的知識分子,都認為軍閥是國家混亂之源,絕大多數對軍閥沒有好感,甚至深惡痛絕,說完,他便關門送客。

朱老總上門被拒,不免有些失落。

但懷揣著救國之念的他沒有放棄,很快就調整過來,踏上了前往歐洲的航船。

歐洲是馬克思主義的發源地,他希望在那裏能夠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

二、南昌起義,保存革命火種

1922年,前往歐洲的渡輪,從上海出發,一路經過馬六甲海峽、印度、紅海……德國。

朱老總中途也下過船,四處走走看看,見識到了世界的全貌。

他看到在列強的世界殖民下,其它國家的慘狀,已過而立之年的他也認識到:

世界各國,不獨中國是悲慘的。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在德國,朱老總遇見了周恩來總理。

在他的幫助下,朱老總得以繞開陳獨秀,在歐洲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時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國內局勢風起雲湧。

朱老總一邊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一邊參加德國的革命運動。

1925年,朱老總因為參加革命運動,被柏林警察局逮捕後驅逐出境,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他輾轉到蘇聯學習軍事。

朱老總的女兒朱敏便是在此期間出生的,因為此時他已年過四旬,就給女兒小名起作四旬。

小四旬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中國內憂外患下,不推翻壓在國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徹底改造舊社會,哪裏會有什麽安心日子。

1926年,朱老總與出生不久的女兒離別,他返回國內,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之中。

當時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發動北伐戰爭之際。

朱老總發揮軍事特長,在北伐之戰中,立下了赫赫功勞。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被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所籠罩。

周恩來、賀龍、李立三等人主張以暴力革命反擊暴力革命,於是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這場起義雖然爆發的很猛烈,也很具有歷史意義,但現實的遭遇很「狼狽」。

朱老總也參加了這場起義,但起義之後,很快就遭到國民黨的大肆進攻。

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之下,起義隊伍只能撤退。

為了防止被敵人一鍋端,大家商議之後,在三河壩兵分兩路,進行戰略轉移。

由周總理等人帶領的主力部隊,前往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占領一個港口,等待蘇聯的支援。

另一部隊,則由朱老總帶領,負責留守斷後,給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經歷三天三夜的阻擊戰後,朱老總手下4000人,一下子銳減到2000人。

而前方傳來壞訊息,主力部隊在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下失敗了。

此刻,這支參加南昌起義的殘軍,不僅自身損失慘重,還跟上級失去了聯系,在敵人的包圍下,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

許多將領喪失了革命的信心,在會議上,有人提出散夥的想法,甚至還有人暗中偷偷離隊,留守的起義軍馬上就要崩潰了。

朱老總就帶著這樣的隊伍,一邊打一邊退,等到達江西天心圩時,2000多人的部隊只剩下了800多人。

團以上的軍事主官,也只剩下陳毅和王爾琢,其它人跑的一個都不剩。

面對此情此景,朱老總在天心圩召開全軍大會,他慷慨激昂地說:

「同誌們,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1917年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

「同誌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這一場大會,朱老總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感染了場上眾人,收住了軍心,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逃跑事件。

在他的帶領下,隊伍勝利登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秋收起義的部隊成功會師。

在這革命前途一片黑暗的時刻,是朱老總和毛主席化身擎天玉柱、架海金梁,為革命軍隊保留了最後火種。

其中,朱老總所率領的這800人,有相當一部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優秀人才。

井岡山會師後,有效彌補了毛主席率領的工農軍隊缺乏幹部的不足,也為後來紅軍建軍奠定基礎。

毛主席與朱老總是這支部隊無可爭議的領袖,這就是井岡山會師後,朱毛紅軍之稱的由來。

此後數十年兵戈鐵馬,這800革命火種,鑄就了朱老總「紅軍之父」的榮耀。

三、功成拒位,常懷濟民之心

1949年,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雖說新中國建立,可此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完全解放,西南和東南局部還處於戰爭狀態。

國民黨也經常透過飛機空投,對大陸進行破壞,此後又經歷抗美援朝戰爭……

好在經過全中國軍民一心的努力下,先輩們逐漸將國家完善起來,不過中國共產黨雖是執政黨,但最初國家主席一直處於空缺狀態。

直到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在參會的諸位代表表決下,毛主席以其在黨內外、國內外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和無人可比的崇高威望,眾望所歸的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家主席。

而與毛主席齊名,並列為「朱毛」的朱老總,也因為其豐功偉績,當選為副主席。

對於毛主席、朱老總這些革命先輩而言,擔任這個職位就要履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他們肩負著帶領全國人民實作富強的重任。

隨著年齡的增長,毛主席一直有想卸任的想法,但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他不得不在這個位置上堅守。

1955年時,他就曾在黨內的小會議上提出卸任主席職位,讓大家找一個人當國家主席。

平日裏,也曾多次對朱德等人說:

「去掉國家主席職務,專做黨的主席,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做一些黨所要求我做的事情。這樣對於我的身體狀況也比較適宜。」

新中國三年土改和第一個五年計劃良好實行,國家開始走上正軌。

1957年4月,毛主席向外公布,他不準備擔任下一任國家主席的想法,還請求眾人把這個訊息「刮點小風」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由於毛主席的影響力,這訊息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軒然大波!

「毛主席不當主席了,那怎麽行?」

「中國沒有毛主席,就像天上沒有太陽,他老人家不當毛主席,就像太陽不升起啊!」

「毛主席不當,誰又有資格當?」

這件事在黨內也引發激烈討論,許多人都不同意毛主席卸任,還有人直接上門勸說毛主席打消這個想法。

毛主席不僅是新中國的國家領袖,更是黨和人民的精神領袖。

但毛主席的意願,同誌們也都表示理解。

1958年12月,中央根據毛主席的意願,在八屆六中全會上作出了【同意毛澤東同誌提出的關於他不作下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候選人的建議的決定】。

毛主席卸任了,但關於第二任國家主席的人選,卻沒有推薦提名。

當時在所有人看來,毛主席卸任後,能擔任主席之位的,莫過於副主席朱老總。

不管是朱老總「紅軍之父」資歷,還是「元帥之首」的榮耀,在整個黨內,除了毛主席之外,實在少有人及。

但是當朱老總清楚眾人的想法後,他考慮一番,向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

「我提議劉少奇同誌作為國家主席候選人更為適當。」

朱老總做出如此決定,並非是不願承擔責任,而是有切實的理由。

當年他已經72歲了,比毛主席還要年長7歲。

由他接替國家主席職位不符合情理,更不利於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

因此,他拒絕了國家主席的推舉,並再三堅持舉薦劉少奇同誌。

於是,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劉少奇被推選為國家主席,而朱老總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對於朱老總來說,他和毛主席一樣,國家主席只是職務上的區別,歸根結底都是為人民服務。

在1965年的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他提出:

「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為了踐行自己的理念,朱老總不顧年事已高,長期堅持在全國奔走,堅持深入基層調查,了解感受百姓的生活狀況,並提出解決方案。

1964年時,朱老總就先後到山東、江蘇、上海等16個省視察,他的所有調查成果後來被整理成了【朱德調查研究文集】。

而在之前朱老總擔任中央紀委書記的5年多時間裏,全國共處理了近30萬起貪汙腐敗案件,其中還包括「老虎」劉青山、張子善等人。

結語

1976年,躺在病榻上的朱老總依舊不放心人民的生活,堅持要求秘書為他讀檔報紙,叮囑一定要抓經濟建設,把生產搞上去,這樣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當時李先念前來探望,處於彌留之際的他,用微弱的聲音傳述:

「我看還是要抓生產,哪有社會主義不抓生產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