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民國奇人,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縱橫捭闔,締造了一支抗日勁旅

2024-07-27歷史

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的西北軍分崩離析。這支曾經戰將如雲,能與中央軍抗衡的中原第一軍團樹倒猢猻散。老大馮玉祥躲進了太原的晉祠,他手下戰將不是投降了蔣介石,就是跑到天津當起了寓公。只有「五虎上將」之一的宋哲元比較慘,被楊虎城切斷了西歸的路,無家可歸。宋哲元原本想帶著隊伍東渡黃河去山西,到友軍的地盤上避避風頭。沒想到,閻錫山把事情做得很絕,他將黃河上的渡船搜羅一空,全部弄到了東岸。宋哲元見岸邊沒有渡船,就明白人家閻老西根本就不歡迎他。可不歡迎也得去,不然他和手下的弟兄們只能做蔣介石的俘虜。於是,宋哲元給閻錫山不停地發電報,希望他能看在曾經並肩作戰的情分上,拉兄弟一把。閻錫山收到電報後裝作訊號不好,始終不予回復。

走投無路的宋哲元在河邊瞎轉悠時發現了三條小船,靠著這三條小船,他帶著一隊親兵渡河到了晉南,而大部隊只能丟在對岸,等待被中央軍收編。進入山西境內,宋哲元陸陸續續收攏了一批潰兵,為了給這千把兄弟們找條出路,他決定去太原一趟,找「天下第一摳門」的閻錫山當面談一談。可越往太原走,宋哲元的心裏就越沒底,生怕事情沒辦成,還遭人奚落。走到山西飯店的時候,宋哲元決定要先見一個人,此人如果不能幫他擺脫眼下困境,那自己只能解甲歸田,去天津當寓公了。

這個人名叫蕭振瀛,是宋哲元的結義大哥。蕭振瀛在民國算得上是一個奇人,他得把兄弟遍天下,家中的結拜蘭貼幾乎等身高。人在倒黴的時候,做什麽都沒有了信心,宋哲元雖然給蕭振瀛去了信,但人家能不能來他心裏沒底。終歸交情這東西是跟現實掛鉤的,自己現在已經不是西北軍的大將了,說是喪家之犬也不為過,別人躲著自己實屬人之常情。沒想到,蕭振瀛一收到信就趕來了,見到自己的蕭大哥,宋哲元壓抑許久的委屈終於一下子發泄了出來,他拉著蕭振瀛的手眼淚流不止。過了許久他才開口說道:「大哥,我實在撐不住了,見你一面之後我就打算去天津。」

蕭振瀛見宋哲元要撂挑子走人,趕緊勸說:「明軒(宋哲元字),雖然西北軍垮了,但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咱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宋哲元搖搖頭說:「以前馮先生在的時候,大家都已經是貌合神離,現在這個局面人心更散了,要再把大家湊到一起比登天還難,至少我是沒有那個本事。不怕大哥笑話,眼下我就連見閻錫山的勇氣的都沒有,兄弟們現在無處棲身,東山再起從何談起呀?」

話剛說完,宋哲元好像意識到了什麽,激動地站起來問道:「大哥難道有辦法說動閻錫山,讓他收留我們?」蕭振瀛搖了搖頭。宋哲元見狀又一屁股坐回到了椅子上,失望地說:「那你就別再勸我了,我知道你是好意,可事已至此,還是讓我解甲歸田吧。」蕭振瀛沒有理會宋哲元的自暴自棄,而是平靜地說出了一句話:「我雖然沒有本事說動閻錫山,但我有辦法幫你重新組建一支西北軍。」說完,他翩然而去,留下宋哲元一個人在那裏目瞪口呆。

宋哲元原本以為是自己耳朵出了問題,可轉念一想,這事既然出自蕭大哥之口,說不定還真能有奇跡發生,因為蕭振瀛從來不說大話。其實,在收到宋哲元的信之後,蕭振瀛就有了以宋哲元為首,重建西北軍的初步構想。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西北軍的老兄弟們擰成一股繩。這件事看起來不難,可實施起來真的如同宋哲元所說--比登天還難。因為老西北軍的將領個個都是悍將,自恃頗高,誰也不服誰,背地裏互相掐那是常事兒。中原大戰前,這幫人還都給馮玉祥面子,表面上還算說得過去,戰敗之後,老馮的面子也都不好使了。

但蕭振瀛對此很有信心,因為西北軍將領跟他都是拜過把子的兄弟,馮玉祥的面子可能不好使,但他蕭大哥的面子,這幫人一定會給的。沒辦法,很多時候江湖義氣就是比領導權威更有凝聚力。蕭振瀛首先找到同在山西避難的張自忠。此時,西北軍殘部當中就數張自忠的建制最完整,基本沒有啥損失,一共有五千人馬。蕭振瀛找到張自忠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張自忠對於重新組建軍隊表示贊同,但是在擁戴宋哲元做帶頭大哥這件事上他有意見。張自忠認為,論能力宋哲元不如他;論實力,他現在手下的兵馬比宋哲元多好幾倍,當老大他比宋哲元更有資格。

蕭振瀛看出了張自忠的心思,他隨即說道:「大家現在都是難兄難弟,不分彼此,我在你這說話還好使不?」張自忠當即表示:「大哥說話,我言聽計從。」蕭振瀛說:「那就好,我蕭某擁戴宋哲元。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威望足以服眾;二是為人夠坦誠、仁厚。」張自忠也是個實在人,性格耿直,一下子就明白蕭大哥的意思。作為帶頭大哥的能力是其次,重要的是人要厚道,對兄弟們包容,大家才能在一起共事。道理想通了,張自忠豁然開朗,爽快地表示對蕭振瀛服從到底。

張自忠帶了一個好頭,蕭振瀛之後的工作就比較順利,散落在各地的西北軍將領紛紛響應。蕭振瀛找的最後一個人是「打虎將」趙登禹。最後找趙登禹並不因為二人關系疏遠,而是蕭振瀛原本認為說服他是最困難的。因為趙登禹此前在西北軍是師長,可是以重組後的編制來看,他只能當個旅長。沒想到,蕭振瀛在說出自己的顧慮之後,趙登禹啥意見都沒有,十分爽快地說:「怎麽幹,我聽蕭大哥你的,別說讓我當旅長,就是當個團長或營長都沒問題。」

見將人基本上都攏到了一起,蕭振瀛把兄弟們召集到一起,開了個見面會。在會上,他提議暫定編成一個軍,由宋哲元坐第一把交椅,張自忠位居第二,對此大家都沒有意見。內部意見一致,蕭振瀛便著手運作最關鍵的環節。重組軍隊不是關上門過家家,要有中央給的正式番號才有效,為此蕭振瀛決定到南京去走走門路。到了南京,蕭振瀛最想見到的人自然是蔣介石,但以他的身份要見老蔣必須要有人引薦。蕭振瀛找的引薦人是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於老是陜西人,曾擔任過陜西省主席,跟西北軍素有淵源。於老在國民黨中德高望重,他的面子蔣介石不能不給。見到蔣介石後,蕭振瀛說明來意,希望南京政府能對宋哲元部進行整編,沒想到蔣介石答應得很痛快,讓他去找軍政部長何應欽落實具體事項。

見事情辦得如此順利,蕭振瀛欣喜不已。可當他找到何應欽後,迎面一盆冷水澆了他個透心涼。何應欽說,編制之前是有的,不過眼下已經給別人了,至於新的編制什麽時候有,要等等看。蕭振瀛一下就明白了,蔣介石口頭答應只是在敷衍他,其實人家心裏壓根就不同意。等,對蕭振瀛而言簡直是一種煎熬,因為流落在山西的兄弟們正在苦苦盼著自己的好訊息;可是不等,就此回去,那就前功盡棄。進退維谷的蕭振瀛決定重新想辦法。

這一想,兩個多月就過去了,直到有一天蕭振瀛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訊息,說張學良的東北軍準備接收太原兵工廠。看到訊息後,蕭蕭振瀛眼前一亮,有了主意。透過關系,蕭振瀛得知蔣介石第二天一早要出門開會,於是他天不亮就跑到蔣介石的官邸樓下苦等。見到蔣介石後,蕭振瀛表示自己只需要三分鐘,三分鐘後立刻走人。之前蔣介石讓人家空歡喜一場,現在如果連三分鐘的時間都不給,那也太不近人情了,只得勉強答應。蕭振瀛知道成敗就在這關鍵的三分鐘內,為此他整整考慮了一夜,對蔣介石當下的心理進行了深度的揣摩。

中原大戰之後,作為贏家的蔣介石看似萬事無憂,其實上是憂心忡忡。老蔣一心想的是一統天下,雖然此戰他擊敗了馮玉祥和閻錫山,但張學良的東北軍入關讓華北的局勢更加復雜。華北一旦被東北軍完全掌控,跟東三省連成一片,勢必尾大不掉,到時候說不準張學良還會與他爭奪天下,這是老蔣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琢磨清楚了蔣介石的心病所在,蕭振瀛開口就從東北軍接收太原兵工廠的新聞說起。蔣介石一聽這事兒,神態立刻凝重起來。蕭振瀛見話說到了點子上,就繼續講:「接收兵工廠只是一個開始,隨後東北軍就會接收整個山西,山西一向是華北的核心,如果此地真的被東北軍收入囊中,那張學良的勢力必然暴增,這對於中央而言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蔣介石盯著蕭振瀛問道:「對此蕭先生可有妙計嗎?」蕭振瀛回答:「有,以晉制奉!晉軍元老溫壽泉是我的至交好友,此人曾出任過山西副都督,在晉軍將領中威望很高。我可以請他到太原策動晉軍將領抵制東北軍入晉。」聽到這裏,蔣介石面露悅色,問蕭振瀛吃過早飯沒有?此言一出,蕭振瀛知道今天自己撞大運了,回答道:「一早就來了,還沒有吃。」蔣介石隨即邀請他共進早餐。

蕭振瀛今天所說的,正是蔣介石眼下最關切的事情,為了能與其深談,他甚至將早上的會議給取消掉了。吃過早飯,蔣介石把姐夫孔祥熙找來,讓他協助蕭振瀛辦理此事。孔祥熙很快就交給了蕭振瀛兩樣法寶;兩萬元錢和一張委任他為中將參議的任命書。蕭振瀛拿著錢,隨即以中將參議的身份去找溫壽泉,結果還真把事情給辦成了。由於晉軍將領們堅決地阻撓和反對,東北軍楞是沒有踏入太原一步。

事情辦成了,蔣介石自然不會虧待蕭振瀛。等到二人再次見面時,蕭振瀛表示,只要中央肯接納我們,我們今後堅決脫離馮玉祥,為蔣總司令馬首是瞻,從而代表中央駐守華北。作為回報,蔣介石最終答應宋哲元在山西重新組建軍隊。不過,事情到此只成功了一半。蔣介石雖然點頭了,但華北理論上是少帥張學良的勢力範圍,還要得到他特許才算大功告成。

跟張學良打交道,對於蕭振瀛而言要比跟老蔣容易一些。因為蕭振瀛本身就是吉林人,曾在東北供職,與眾多東北軍將領都是至交好友,張學良身邊的大紅人萬福麟就是其中之一。從蔣介石這裏拿到特許,蕭振瀛轉身就去了天津面見張學良,在萬福麟的引薦下,他見到了炙手可熱的少帥。有了此前與蔣介石打交道的經驗教訓,蕭振瀛也給張學良來了個對癥下藥。

現在山西的問題讓張學良最為煩心。在出關助蔣之前,蔣介石就承諾山西、平津的地盤由東北軍來接管。可閻錫山在山西經營多年,樹大根深,雖然人已經兵敗下野,但陰魂不散,不論是當地的政府還是晉軍依舊聽從他的號令,別人根本無從插手。誰都知道山西富得流油,經濟實力絲毫不遜色平津,可眼瞅著到嘴的肥肉就是吃不進去,張學良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此蕭振瀛一見面就對張學良說:「副總司令,現在以宋哲元為首的西北軍舊將就在晉南,他們這些人都恨透了閻老西這個不講信用的老東西,您現在只要同意將宋哲元部收編,到時候都不用您親自出面,就可以達到監視和制約山西的作用。」張學良一聽動了心,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既然自己現在得不到山西,不如找根刺紮在那裏,也好讓閻錫山難受難受,反正軍餉和裝備都由中央出,自己何樂而不為。此時萬福麟也在一旁打邊鼓,一個勁兒地替蕭振瀛說好話,於是張學良順水推舟,將事情答應了下來。

張學良一點頭,這件事就算是大功告成,1931年1月,宋哲元的西北軍殘部被張學良收編,成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宋哲元任軍長,秦德純、劉汝明任副軍長,馮治安任三十七師師長,張自忠任三十八師師長。同年6月,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蕭振瀛為總參議。日後的一支抗日勁旅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