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維送別朋友去郴州寫下一首七律,意味深長,結尾是寬慰之語

2024-05-09歷史

都說千裏送別,不舍的情誼,離別的話語更是欲語淚先流。離別充滿了傷感,離別時寬慰的話語,則最是讓人暖心了。

王維送別朋友人去郴州,寫下一詩【送楊少府貶郴州】。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裏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 我明天就要到衡山和洞庭湖那邊去,倘若遇到秋月,聽到淒厲的猿聲呢?詩人的好朋友楊少府要貶到湖南的郴州,詩人遠去送行,並且懷著深沈的情意寫下此詩。古時七世紀的湖南,氣候溫暖濕潤,瘴氣叢生,環境惡劣,很多官員被貶到這裏受苦。

秋月代表著思念,而且貶謫之路,遇見皎潔的秋月,更容易讓人心生對家鄉對親友的思念。 夜間,靜謐的夜裏,聞聽猿猴淒厲的鳴叫聲,更讓人心驚膽寒。

「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 憂愁地看著北面水涯,三湘路途遙遠,厭惡地說起楚國正是候風吹拂。頸聯繼續書寫旅途的艱辛,不得不前行的旅途,讓人憂愁,所以愁看北渚,感嘆路途遙遠。

五兩:古代候風的用具。用五兩(一說八兩)雞毛制成。許慎【淮南子註】:「綄,候風也。楚人謂之五兩也。」遙遠的路途有遇到時候風,行路艱難,旅途自然非常得艱辛。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裏出湓城」。 瘴氣彌漫著青草時經過夏口,浪花如白頭時離開湓城。此處書寫湓城白浪滔天的盛景,如果對於遊覽而言,這麽壯麗的景色,值得欣賞。然而對於一個貶謫之人,獨乘小舟,巨浪滔天,怎不讓人害怕呢?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長沙不會久留才子的,不必像賈誼一樣憑吊屈原。尾聯沒有繼續寫友人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而是用賈誼的典故來寬慰友人。

賈誼受到漢文帝賞識,很快升任太中大夫,但也因此受到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被謫為長沙王太傅,後世因此稱賈誼為賈長沙、賈太傅。

賈誼任長沙王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但很不幸,梁懷王墜馬而王,抑郁而亡,死時年僅33歲。賈誼曾在長沙憑吊過遭受貶謫的詩人屈原。

賈誼是公認的長沙才子,而且皇帝一直很重用他,遭遇貶謫也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結果。詩人用此安慰朋友,讓他相信自己雖然現在遭貶謫,但有朝一日,定能再次得到重用。

詩人最後是用賈誼的典故安慰朋友的貶謫之路不會太久,不會呆在郴州太久。

王維的這首送別之作,詩中前四句說友人旅途經過的名山大川,言說旅途的愁苦,中間想象旅途中遇到艱險,結尾用典故,予以安慰,全詩意味深長,真切地抒發對朋友的同情和寬慰。

離別之時安慰的話語,化作暖流,流淌在是遠行人的心中,這份真摯的友情也讓人感到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