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震1994年做成大事

2024-01-27歷史

開國大將之首粟裕,他是我軍的將領中的佼佼者。在中央紅軍長征後,他毅然留在南方堅持了三年的遊擊戰,這三年的磨礪使他對軍事指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抗戰時期,他指揮的黃橋戰役、車橋戰役、天目山戰役,都是我軍為了自衛反擊而進行的戰鬥。這三次戰鬥,都在粟裕的指揮下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尤其在三次天目山戰役中,他僅指揮了幾萬人,卻展現出了驚人的謀略,讓毛主席都感到意外。

在延安,毛主席公開表示,他的眼光是完全正確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判斷。

粟裕與毛主席在解放戰爭時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雖然粟裕被授予了司令員的職位,但他並不在意名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戰鬥中。

在他的指揮下,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和上海戰役等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最終,粟裕領導的三野部隊消滅了245萬敵軍,成為我軍四大野戰軍中消滅敵人最多的一支隊伍。

毛澤東主席對粟裕寄予厚望,並任命他為解放台灣工作委員會主任。然而,就在解放台灣戰役即將開始時,韓戰爆發,使得這個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

盡管如此,粟裕依然在軍事工作中勤勉盡職,不負毛澤東主席的期望。

在韓戰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擴大戰爭,進駐北韓半島,對中國邊境地區進行轟炸,視新中國為大敵。

面對危急時刻,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中國東北地區調派部隊,命名為「東北邊防軍」,並由粟裕擔任軍隊領導人。

然而,粟裕因傷病原因未能率部入朝作戰,這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遺憾。然而,這並沒有阻礙他成為中國第一個以大將身份擔任總參謀長的人。

令人意外的是,粟裕僅僅擔任了4年的參謀長職務,便走下了「神壇」。

在1958年的一場批判會上,中央軍委在彭德懷的建議下,對粟裕等人進行了批評,認定粟裕為「壞人」,結果粟裕被解除了總參謀長職務,從此在家賦閑長達20多年。

特殊時期結束後,粟裕再次被任命為軍委常委並重新參與工作。然而,他對自己的冤案一直念念不忘,多次向上級匯報,但始終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回復。

在憂慮和病痛的折磨下,粟裕於1984年2月5日去世,享年77歲。他的夫人楚青在接下來的10年裏,一直堅持為他申訴冤案。

直到1994年2月5日,也就是粟裕去世十周年之際,她終於等到了期待已久的答復。

張震是粟裕的老部下,兩人關系親密,經過黃橋戰役、車橋戰役等戰鬥,張震對粟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佩。這些交集和了解最終為楚青帶來了粟裕的支持和肯定。

張震在抗戰勝利後擔任華中野戰軍縱隊司令員,這標誌著他終於加入了粟裕的麾下。粟裕展現出了高尚的風度,主動讓出了華中軍區司令員的職位,張鼎丞最終成為了華中軍區的領導人,而粟裕則成為了他的副手。

在此之後,張震被任命為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並奉命前往淮安匯報工作。在淮安,張震第一次見到了粟裕,這次相見對他的職業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張震原以為粟裕會是身材魁梧,做事果斷,不易親近的硬漢形象,然而真實的粟裕卻是個子不高,性格沈穩,衣著簡樸,和藹可親,完全顛覆了他的想象。

劉伯承元帥曾評價說,粟裕是我軍公認的儒將,能得到這樣的贊譽,可見其牛氣沖天。

粟裕的卓越領導力,在解放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向蘇中地區發動進攻的戰鬥中,張震部在粟裕的指揮下,取得了七戰七捷的輝煌戰績,這也是張震對粟裕戰術眼光的深深折服。

直到1948年,張震親自來到粟裕身邊工作,才真正認識到粟裕的「名將之風」,這也是張震對粟裕戰略眼光的完全理解。

1948年初,中央軍委為了解決當前局面,決定派遣粟裕將軍率領三支縱隊。張震將軍作為參謀出身,具備強大的參謀能力。

在兩年多的共事中,粟裕將軍對張震將軍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在他的全力支持下,中央軍委任命張震將軍擔任了兵團參謀長,成為粟裕將軍的得力助手。

雖然張震將軍內心充滿驚喜,但他同時也擔憂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勝任。對此,粟裕將軍笑著安慰他,並對他表示了高度的信任和尊重。

從粟裕將軍的眼神中,張震將軍看到了領導對他的信任和器重,他決定不負眾望,為知音奮鬥到底。隨後,張震將軍正式就任「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參謀長。

在他上任之初,就遇到了一個難題。

粟裕在關鍵時刻提出了一個難題,他認為部隊不應該過長江,但他知道軍令的重要性,所以他在思量再三後,還是決定將自己的想法提出。

張震是粟裕找到的第一個支持者,他向張震詳細解釋了這個決定的原因,張震深表贊同。在張震的幫助下,粟裕向軍委發出了這個決定,這一決定在歷史上被譽為毛主席看到自己的警衛連長已經成為數十萬部隊的統帥時,感慨萬千,也非常高興。

毛澤東對粟裕的電報內容高度重視,並邀請粟裕到中央駐地親自闡述自己的想法。在粟裕到來那天,毛澤東親自出門迎接,並聽取了粟裕的作戰計劃,對此深感折服。

最終,中央軍委根據粟裕的建議做出了調整,暫時不命令部隊渡過長江。由於這個決定,"東南野戰軍"這個番號在我軍歷史上很少被提及,因為粟裕沒有帶領部隊去長江,中央也就取消了這個番號。

對此,張震對粟裕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張震曾擔任華東野戰軍的副參謀長、參謀長和三野參謀長等職務,實際上在他擔任華野參謀長期間,陳士榘在外領兵作戰,他作為粟裕的得力助手,協助指揮了豫東、濟南、淮海等戰役,對作戰部署、兵力調整和後勤保障等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為革命立下了赫赫功勞,同時也是華東戰場上解放戰爭最輝煌篇章的見證者。

可以說,張震是粟裕軍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張震將軍在建國後曾擔任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等職務,與當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粟裕共事兩年。隨後,張震轉往南京軍事學院,擔任副院長等職位。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張震對此感到不解和痛心,尤其在特殊時期,粟裕因戰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保護,而張震卻未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張震與馬齡松的故事:在1967年,張震因為無法忍受折磨,他的妻子馬齡松立刻讓二兒子帶著血衣前往北京尋找老領導粟裕幫忙。

粟裕的秘書阻止了他們,但粟裕得知此事後,他狠狠批評了秘書,然後將訊息報告給了周恩來總理。周恩來總理非常關心張震,派人將他接到了軍區總醫院,使他擺脫了困境。

在養病期間,粟裕多次來電慰問張震。1975年,張震復出擔任了武漢軍區副司令員,8月下旬,他接到了粟裕的電話,立刻前往北京。

見到張震後,粟裕沒有過多客套,直接表示同意。

特殊時期結束後,張震與粟裕在軍委再度攜手合作,兩人的深厚友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加深。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張震對此十分懷念,每年在粟裕忌日,他會帶著夫人前去看望粟裕的妻子楚青,表達對粟裕的追思。

張震視粟裕為自己的好領導和好朋友,1987年粟裕80歲冥壽時,他甚至在粟裕家鄉湖南會同舉行的會議上發表了充滿思念之情的講話。

對於粟裕的「冤案」,張震一直銘記於心。

1993年,粟裕的老部下,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張震對一份報告非常關註。經過中央軍委領導人的多次研究和討論,大家一致決定在1994年2月5日,也就是粟裕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再次前往粟裕家中拜訪。

當楚青聽到這個決定後,她說:「本來文章在粟裕逝世十周年發表最好,但現在已經來不及了,要考慮時機。」

劉華清、張震兩位中央軍委副主席聯名發表文章【追憶粟裕同誌】,在1994年12月25日,這一天,粟裕冤案終於被正式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