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3年,「寧夏王」帶7.5噸黃金逃去美國,晚年望著東方重復1句話

2024-02-01歷史

在閱讀本文之前,誠邀您點一個關註,既方便您參與討論,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支持!

1953年,寧夏「土皇帝」帶著7.5噸黃金逃去美國,晚年卻一直念叨著一句話。

這位寧夏「土皇帝」叫做馬鴻逵。原本馬鴻逵也算是出生忠烈世家,但是他卻並沒有繼承到先輩們的良好品格,反而投向了蔣介石,利用手中職權在寧夏為非作歹,令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1953年,跟隨蔣介石逃去寶島的馬鴻逵,看出了蔣介石想要置他於死地,於是連夜帶著7.5噸重的黃金,瞞過國民黨視線逃去了美國。抵達美國之後,馬鴻逵也過上了順心日子,只是當他步入晚年,卻時常望著大洋彼岸,念叨著一句話。

馬鴻逵晚年一直念叨的究竟是什麽話?當初他又是如何瞞過國民黨視線,逃至美國?

曾有熱血

1892年,馬鴻逵出生在甘肅河州的馬氏家族。要說起馬鴻逵的這個家族,可以說是十分不簡單。馬鴻逵的祖父是馬千齡,在在中國還是清政府當道的時候,就曾勸說族人,投降於左宗棠。

投誠後的馬千齡也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在清政府的扶持下,馬氏家族在當地的發展,可以說是越來越好,甚至還組建了赫赫有名的馬家軍。

當然,這個時候的馬將軍,軍中的信念,還是保家衛國,盡職盡忠。馬鴻逵的父親馬福祥,自幼也接受的是忠君愛國的思想,因此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馬福祥還因為保護慈禧逃亡有功,被升職去寧夏,做了督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馬家掌握了寧夏的軍事大權。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馬鴻逵自幼接受到的教育,也非一般人可比。因為家族世代從武,所以馬鴻逵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學著舞刀弄槍。家中習武氛圍濃厚,馬鴻逵深受影響,本人也十分喜歡和刀槍打交道,所以馬鴻逵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積極。

再加上馬鴻逵本人也在這方面,有著一定天賦,所以他在馬氏家族中,很快也聲名鵲起。當然,除去實際操作學習外,理論知識也很重要。因此一向表現優異的馬鴻逵,為了承擔起光耀家族的使命,也在18歲的時候,考上了甘肅陸軍學堂,進行深造。

當時,馬鴻逵考上陸軍學堂一事,還在族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讓族中眾人更加堅定認為,在清政府勢微的這個局勢下,馬鴻逵一定能光復家族榮光。

而馬鴻逵在進入陸軍學堂後,確實也帶著一腔熱血,想要好好學習,靠自己拼搏出屬於他的功績。

在那個時期,學堂裏聚集的人,大都是想著保家衛國,建功立業。馬鴻逵也深受這股思想浪潮的影響,帶著一腔熱血,參入了同盟會。

雖然馬家算是靠著清政府興盛起來,但是時移勢遷,清政府的昏庸無能,已經讓國內百姓過得苦不堪言。而馬鴻逵也並非是個死腦筋,只知道愚忠。在接觸到了新思想後,馬鴻逵也認識到要想解救百姓於水火,必須破而後立。而這也是馬鴻逵選擇參加同盟會的初衷。

在加入同盟會後,馬鴻逵也開始頻繁參與到各種推翻清政府的活動中。但是沒過多久,一次活動過程中,突然出現了大批次的清軍。對於清政府來說,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同盟會」這樣的勢力存在。

因此每當有這樣的活動時,清政府都會派出大量兵力去鎮壓。而這一次,馬鴻逵沒有逃過,被清軍抓捕進了監牢。

一般來說,清軍在抓到這些「作亂分子」後,都會采取極端手段,將他們「處理」了。但是馬鴻逵不一樣,他的身後有著強大的馬家作為支持。最終在馬鴻逵父親的四處打點下,馬鴻逵也被釋放出來。

結束牢獄之災的馬鴻逵,也被他的父親嚴厲批評教育了一頓。為了不讓馬鴻逵繼續胡鬧,其父馬福祥,也將他送去了「昭武軍」歷練。

也不知道馬鴻逵到底在牢獄經歷了什麽,這一次他沒有絲毫怨言,完全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按照父親的要求,老老實實的想著,要如何光復馬家軍的榮耀。

投向蔣介石

從原本一腔熱血的愛國少年,變成為非作歹的「馬匪頭子」,究竟是什麽促成了馬鴻逵的轉變?

馬福祥在教育馬鴻逵的時候,還擔心他這個兒子依舊倔強聽不進去話,甚至都做好了和馬鴻逵爭吵的準備,誰知道馬鴻逵這次居然一反往常,再沒有提過什麽「同盟會」,只是堅定的告訴馬福祥,他會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將馬家軍發揚光大。

聽見馬鴻逵這話後,馬福祥還楞了好久,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一向是說一不二,所以最終還是相信馬鴻逵是「醒悟」了。

事實上,馬鴻逵自從被父親馬福祥,從牢獄中撈出來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馬鴻逵去到軍中歷練後,也沒有再惹出過什麽事端,每天老老實實的進行操練,偶有空閑,也是在琢磨著如何提升馬家軍的戰力。

在這期間,馬鴻逵還真弄出了一個十分有用的舉措。

馬鴻逵在陸軍學校進修的時候,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個軍隊要想變得更加強大,除去士兵們出眾的武藝外,最重要的還是得有謀略。因此,為了培養更多有能力之人,馬鴻逵在軍中推行了「掃盲」。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大部份選擇當兵的人,其實都沒有什麽文化。而馬鴻逵的這個「掃盲」舉措,就是在軍中開設學堂,爭取讓軍中每一個人,都能夠讀書認字。

不得不說,馬鴻逵的這個舉動,在當時確實是十分前衛了。也正是因為馬鴻逵實施了這樣的舉措,也讓他從原本的軍士中,挖掘培養出來更多有能力的人,大大提升了馬家軍的作戰能力。

軍隊的整體實力提升了,那麽在與人交戰的過程中,自然也能夠提高勝率。很快,馬家軍就在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打出了威名。

北伐戰爭時,馬鴻逵跟著馮玉祥,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是到了1929年,北伐戰爭勝利後,馮玉祥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最終決定交戰。

在交戰前,原本一心跟著馮玉祥的馬鴻逵,公然表明了他不滿馮玉祥的態度。馬鴻逵這樣的態度,也給到了蔣介石可乘之機。蔣介石立刻就派人給馬鴻逵發去電報,表明只要馬鴻逵肯投向他,那麽無論是高官還是錢財,他都可以滿足馬鴻逵。

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馬鴻逵自然也心動了。當蔣介石先給到了馬鴻逵一點甜頭後,馬鴻逵也拍著胸脯保證,他一定會誓死效忠蔣介石。

就這樣,在馬鴻逵的幫助下,蔣介石大勝馮玉祥。

轉眼就到了1932年,馬鴻逵被蔣介石任命為寧夏政府主席。原本蔣介石的這一安排,是想削弱馬鴻逵的實力,畢竟馬鴻逵在投靠蔣介石的過程中,曾三次背叛過原主。這樣的行為,也讓蔣介石覺得不能安心。

因此蔣介石將馬鴻逵打發去寧夏,還只給了他兩個團的兵力。在蔣介石看來,馬鴻逵已經是枚棄子。

但是蔣介石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舉動,反而還促使了馬鴻逵的實力變得更強。因為馬家在寧夏,本就有著盤根錯節的實力。馬鴻逵一到寧夏,可以說幾乎不用怎麽耗費力氣,就能夠完全掌握寧夏的勢力。

果不其然,馬鴻逵一抵達寧夏,就迅速將自己信得過的人,委以重任。不過短短時日,寧夏政府放眼望去,全都是馬鴻逵的人,以馬鴻逵的命令為先。

得知此事的蔣介石,也是氣得鼻子不來風,但是事已至此,他已經不可能再和馬鴻逵對著幹,只能用利益去穩住馬鴻逵。

而馬鴻逵完全掌控了寧夏後,也開始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

逃亡美國

1953年,寧夏「馬匪頭子」帶著7.5噸黃金逃亡美國,晚年卻望著東方,一直說著一句話。

馬鴻逵完全掌握寧夏後,也意味著他在寧夏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幾乎是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手中握有如此大的權力,馬鴻逵自然也安心的享受起「皇帝」般的生活。馬鴻逵要求手下人,也要像古時候的「臣子」一樣,每天來參加「早朝」,報告一切事宜。然而大多數時候,馬鴻逵就只是單純的享受這個過程,絲毫不在意手下人究竟說了個啥。

當然,一個人在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後,對於金錢的欲望也會變得更加不可控。馬鴻逵就是如此。為了獲取大量的錢財,他也想出了各種名目,來向寧夏當地的老百姓們征收「賦稅」。而這些收錢的名目,多到馬鴻逵自己都不記得究竟有哪些,甚至就連上個廁所,都要交納上廁所的稅錢。

因此在當時的寧夏,也流傳著一句話:「萬物皆可上稅」。

不僅如此,馬鴻逵還對黃金有著強烈的執念,畢竟金子這種東西,無論放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都能夠換取大量的錢財。於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金子,馬鴻逵也制造了大批次的紙幣,強迫老百姓將家裏的金子,都拿出來換成紙幣。

馬鴻逵這樣的行為,老百姓自然也知道其中深意,但是又能怎麽辦呢?要是不按照馬鴻逵的要求做事,那可是小命都難保。命和錢,這兩樣東西一點都不難選擇。

甚至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馬鴻逵還假兮兮的帶頭捐錢。最終所募集到的錢財,一分一毫都沒有送去戰場,全部落在了馬鴻逵的腰包裏。瘋狂斂收錢財,也養得馬鴻逵體重直升400斤!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為了滿足他的野心,又強行發動了內戰。馬鴻逵作為蔣介石那邊的人,自然也不可能偏安一隅。因此是全力配合蔣介石和解放軍進行交戰。

1949年,國民黨敗局已定,蔣介石也帶著手下心腹逃去寶島。在這之前,馬鴻逵也找到蔣介石,抱著他的大腿,一頓哭訴,說這些年來他是多麽的不容易,如今蔣介石要走,怎麽也得帶上他一起。

蔣介石看著哭得不成樣子的馬鴻逵,是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最終看在馬鴻逵手中還捏著大量財富的份上,帶著他一起逃去了寶島。

到了寶島後,一開始蔣介石看在馬鴻逵手中錢財的份上,還是對他和顏悅色。不過這些年來,馬鴻逵的所作所為,也得罪了不少國民黨內部人員。因此在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彈劾下,蔣介石也對馬鴻逵起了殺心。

察覺到危險後的馬鴻逵,自然也知道寶島不能繼續待下去了,於是籌備著該如何逃跑。最終馬鴻逵以自己姨太太生病需要離島治療為借口,連夜帶著家眷和7.5噸黃金,逃去了美國。

到了美國後,馬鴻逵也憑借著多年收刮來的財富,買了一幢大別墅,繼續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

一開始,馬鴻逵的日子確實過得十分滋潤。畢竟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馬鴻逵積累到的財富,可能幾輩子都用不完。但是馬鴻逵一向揮霍慣了,早就對金錢沒有了概念,他也忘記了如今除去這些老本,也沒有什麽新的經濟來源,所以很快,馬鴻逵的錢財也開始見底。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為了維持豪橫的生活,馬鴻逵也只能將名下的一些房子賣掉,但這樣的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馬鴻逵到了晚年,他身邊的孩子,為了爭奪家產,鬥得你死我活,哪怕馬鴻逵已經只能坐在輪椅上,也無人過問他。孤單和淒清,組成了馬鴻逵晚年歲月,在這期間,馬鴻逵幾乎每天都會望著東方,口中念叨著:我想回去……

只是馬鴻逵曾經犯下的罪孽,也註定了他無論如何都回不去故土,只能身死他鄉。1970年1月14日,馬鴻逵因病離世,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而馬鴻逵的離世,並沒有對他的孩子家人,造成什麽打擊。相反在馬鴻逵屍骨未寒的時候,幾個孩子就已經為了爭奪家產,鬥得是你死我活。

也許在馬鴻逵的晚年,他也曾後悔後自己犯下的罪行,但是那又怎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