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缺少資金,找章士釗幫忙,杜月笙慷慨解囊

2024-05-31歷史

這幾天在看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的訪談,看到杜維善講了一件往事,很值得一提。

杜維善說,當年毛主席組織了很多湖南青年學生去法國留學,因為沒有資金,去找章士釗幫忙,章士釗和杜月笙關系很好,就去找杜月笙幫忙,杜月笙覺得各方面的人都要結交,就答應了,出了一筆錢。

毛主席借錢這件事,我之前是知道的,但不知道這筆錢是杜月笙出的。

在之前的了解中,毛主席為了給湖南學生籌款,帶著恩師楊昌濟的書信,與蔡和森一起去了上海,找章士釗幫忙。

楊昌濟在這封信中,還寫了這樣幾句話:「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巫師,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章士釗對楊昌濟非常信任,就答應了,開始利用自己的地位在上海工商界發起募捐,總共籌到了兩萬銀元,送給了毛主席。

這個恩情,毛主席一直記在心裏,直到60年代,得知章士釗生活困難,就每年送給他兩千元,一直送了10年,說這是當年還你的那兩萬銀元。

之前只知道章士釗是向上海工商界募捐的,但沒想到,連杜月笙也出了一筆錢。

不過,杜維善說的也不全面,只說章士釗找杜月笙幫忙,卻沒有提其他人,讓人以為這些錢都是杜月笙出的,這就有點「私心」了。

不管怎麽說吧,杜月笙能出錢幫助毛主席,確實也是很難得的,這也體現了杜月笙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做事風格,誰也不得罪,各方面的人都要結交。

1949年,杜月笙不想跟著蔣介石去台灣,就去了香港,據他的女兒杜美如回憶說,當年毛主席派來了兩個人,勸說杜月笙回大陸,杜月笙想了很久,最後還是覺得兩邊都不能得罪,就決定分別給毛主席和蔣介石寫一封信,給毛主席的信中說自己願意回大陸,給蔣介石的信中說自己會一直效忠蔣介石。

但沒想到的是,杜月笙的老朋友錢新之幫他寫完信後,因為喝多了酒,竟然把兩封信裝錯了信封。

可想而知,杜月笙本來還想兩邊都不得罪,結果這下好了,兩邊都得罪了,自己的路也徹底堵死了!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去世,享年63歲。

杜月笙在臨終前留下遺囑,說希望自己死後能回到上海安葬,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這個願望是很難實作的。

到了1952年10月,在生前好友的幫助下,杜月笙的家人把他的靈柩運到了台灣,暫時安葬在台北大尖山麓,等待日後有機會再送回上海。

可惜,杜月笙的這個遺願,一直到現在也沒能實作。

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杜維善多次回大陸做生意,見到了父親的一些老朋友,但是,這些人早已不復當年的風光,自然也是無能為力。

對於大陸出版的杜月笙的傳記,杜維善說:「現在市面上出了很多杜月笙的書,正史野史都有。偶爾我也會翻幾下,但沒有更多的興趣。在我看來,沒有一本書會寫出一個真正的杜月笙,父親當年在國共之間參與了很多機密事,但這些事情他不和我們家人講。證實父親的事情比較困難,牽涉到政治問題就不好寫了。至於我自己,年輕時沒有意識到要了解杜家歷史,等現在想了解了,很多重要人已經過世。」

2020年3月7日,杜維善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7歲。

另外,杜月笙有一句名言,叫「別人存銅鈿,我存交情」,意思是說,金錢總有花完的時候,只有投資在「交情」上面,才會越做越大。

很多人說,這句話就是杜月笙成功的秘訣,因為他仗義疏財,廣交朋友,人脈越來越多,自然事業也就做得越來越大了。

不過,這句話是有前提的,當你有實力的時候,怎麽做都對,大家也都會主動幫你,搶著當你的朋友,但是,當你落魄了,這些人就立刻煙消雲散了,什麽「交情」,一文錢都不值!

即使是號稱「最會做人」的杜月笙,到了晚年時,也沒有人再去幫他,那些之前跟他稱兄道弟的朋友們,也都不再把他當「朋友」了。

或許直到這個時候,杜月笙才明白了這個道理,臨終前讓孩子們把別人借的那些欠條都一把火燒掉,不要再去自取其辱了。

殘酷嗎?這就是現實,起決定作用的永遠都是「實力」,而不是所謂的「交情」。

(參考資料:【杜月笙傳】【活在別人的歷史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