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學良失去自由54年,西安事變前的25萬東北軍,為何沒一人來救?

2024-05-09歷史

張學良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人生極為跌宕起伏的一個名人,他的父親張作霖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入主北京擔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換作古代,張學良可以稱得上太子。不過1928年的皇姑屯,張作霖被炸成重傷不治身亡,一直蟄伏於父親羽翼下的張學良匆匆上台扛起大旗。

雖然他能力不如父親,但張家經營東北多年,有很深的根基,所以早些年張學良還非常風光,東北易幟、中原大戰入關助蔣這兩件事讓他成了國民政府的重要人物。

最強盛時,張學良是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跟蔣介石結為異姓兄弟。

他手裏掌控著東三省及晉、冀、察、綏四省和平、津、青島三市,實力和威望都是國民政府中的第二人,且他高度自治,用一方土皇帝來形容都不為過。

然而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讓張學良的名望和實力都受到嚴重影響。

原來在民眾嘴裏擁護統一的英雄,變成了不抵抗的懦夫張學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背負著巨大的壓力,直到西安事變的發生,才再度得到稱贊。

對民族和國家來說,西安事變是促成了統一戰線的益事,但對張學良個人來說,這勇敢之舉使得自己被囚禁了整整54年。

張學良敢發動兵諫,仰仗的是手裏的25萬東北軍,那為什麽在張學良被囚禁的54年裏,沒有一個人前來營救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中就能找到答案。

張學良在護送老蔣回南京前曾留下一封手令:我去南京期間,東北軍交由於學忠統領,一切聽從楊虎城指揮。

他想到了自己可能無法再回來,特意做了一番安排。但事實證明,他想的還是太簡單了,東北軍實力要強過西北軍,之前兩部又沒有過密的來往,東北軍下轄的將領怎麽可能聽楊虎城的話?

軍閥部隊能維系在一起,關鍵在於軍閥本人,本人不在了,一封手令起不到任何效果。大家都是吃老張家的飯,你隨便一句話就讓我們改姓楊?憑什麽?

楊虎城麾下就6萬人,東北軍有25萬,實力如此懸殊,楊虎城是沒辦法服眾的。

至於張學良提到的於學忠,威望同樣也不夠,此人原先在北洋直系任職十年,1927年才投靠奉系,東北那些元老根本不會聽他的。

而且張學良寫這封手令時,於學忠人還在甘肅。所以,張學良的布置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一開始東北軍的人都以為張學良既然護送蔣介石去南京,有這個保命的情義在,要回來應該不難,所以就只是做好戰鬥準備,並沒有產生什麽摩擦。

然而,張學良被扣的訊息傳回後,東北軍意識到人怕是難以回來了,各種小心思也就隨之展現。

當時其內部份為兩種意見,少壯派主戰,元老派主和,誰也說服不了誰。少壯派基本都是張學良提拔起來的,彼此感情很深,願意為張家死戰;

而元老派是從北洋走過來的,明白亂世有錢有槍才是硬道理,至於跟著誰走那都不重要。說到底這兩派的核心利益不一樣,沖突在所難免。

東北軍為了防備中央軍突襲,也做出了一定的部署:51軍軍長於學忠在甘肅、67軍軍長王以哲在洛川對蘭州、平涼、鹹陽公路進行防備;

獨立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第7軍軍長馮欽哉、57軍軍長繆澂流轉到西安以東防沿隴海路經潼關向西進攻的中央軍。

如此態勢,為的是爭取談判的籌碼,能把張學良弄回來最好,弄不回來也希望透過展露的實力讓國民政府忌憚。

然而,中央軍馬上也動了真格,胡宗南部從甘肅向東移動、萬耀煌第25軍也已抵達鹹陽地區。劉峙、顧祝同兩人分別被委任為東、西路集團軍司令,各轄10個師,共同逼近西安。

這擺明了要動武,如此局勢,失去主心骨的東北軍驚慌失措,很多將領瞬間倒戈:駐守洛陽的炮兵6旅旅長黃永安將洛陽直接讓給中央軍;

第7軍軍長馮欽哉發表聲明「一不做共產黨,二不擁護小張,三不跟中央軍作戰」,隨後讓出防區,潼關直接成無主之地;

53軍軍長萬福麟不理會張學良的命令,並將準備率部去控制隴海鐵路的副軍長黃顯聲扣押;

第106師師長沈克、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西北軍警備第3旅旅長孫友仁等人更是直接致電南京投誠,中央軍基本沒打,就開赴到了西安附近。

在這種關鍵時刻,東北軍內部還發生了極其惡劣的內訌。

前面說過,少壯派是不願意妥協的,他們聽說在外領軍的諸多將領致電投降,王以哲、何柱國等元老還命令劉多荃、繆澂流等率部撤退,內心就認為那些老將出賣了東北軍。

最終在1937年2月2日,少壯派孫銘九、應德田、苗劍秋等激進分子沖進了67軍王以哲家中,將人槍殺。

一時間整個東北軍內部亂得不成樣子,還有人將矛頭指向了參與和談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幸好周總理、楊虎城等人多次陳說利害,將事情說清楚,才沒有讓事情繼續惡化下去。

不過,67軍的憤怒沒那麽平息,本在前線駐紮的官兵迅速往西安趕,直言要用孫銘九、應德田等人的頭來血祭軍長。

如此形勢,再不設法解決,就難以控制了。還能說得上話的楊虎城,無奈向中央軍妥協,西北軍、東北軍不久都接受改編。

東北軍51軍先後被調到安徽、江蘇;53軍調到河北;57軍和騎兵軍暫留陜西;67軍調到安徽;105師調到河南,各部都被打亂、互相摻沙子。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老蔣又在補充時增加了很多自己的部下,最終,就不再有純正的東北軍。

他們沒一個人能站出來統籌,各自都有小心思,且還吃著蔣介石的飯,這樣的情況,自然沒人會去冒死救張學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