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隨著電影【八佰】的橫空出世,所有人都知道了孫元良的大名。
原來在淞滬會戰中,還有這樣一位擅長臨陣脫逃的「飛將軍」。
一時間,孫元良被千夫所指,連帶采訪過孫元良後人的管虎,也成為眾矢之的。
縱觀歷史長河中,一位名人的一生何其精彩,只憑一場戰役,便將孫元良傳為笑柄,未免有些太片面了。
這位傳說中的「飛將軍」,是否真的如網友所吐槽的那樣,只知道逃跑呢?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904年,孫元良出生於四川,一個書香世家。
父親是晚清知縣孫廷榮,叔叔孫震則是川軍將領,先後參加過台兒莊戰役、太原會戰、武漢會戰,是不折不扣的抗日名將。
按理說,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孫元良吃喝不愁,完全可以過闊少爺的生活。
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自力更生」,192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國立政法大學政治系。可見,孫元良本來是想走父親的老路,進過國民政府從政的。
也是在這一年,孫中山在廣州和李大釗、譚熙鴻兩位教育界大佬,敲定了開辦黃埔軍校的事宜,並在全國範圍內,大量招聘優秀學員。
事情很快傳到孫元良耳朵中,他覺得生逢亂世,參軍毫無疑問是進入政途的最佳「捷徑」。因此,他當即放棄了政法大學的學業,轉身報考了黃埔軍校。
最終,孫元良透過了黃埔軍校的考試,順利成為黃埔一期的一名學員。
由此可見,此時期的孫元良並非只知道逃跑「繡花大枕頭」,而是真有些本事在身上。
要知道,黃埔軍校一期招生,是孫中山先生親自抓的,因此,篩選異常嚴格。
但正所謂嚴師出高徒,在孫先生的狠抓下,第一期學員的素質也是黃埔歷屆畢業生最高的,其中大部份學員,在畢業後都先後成為國共兩黨中的高層將領。
例如徐向前、左權、陳賡、宋希濂、黃維、杜聿明等,都是黃埔一期畢業生。
孫元良進入黃埔一年後,學校組織學生軍,開始東征陳炯明。
在這場戰鬥中,孫元良立下不少戰功,等到北伐開始時,他已經是一名團長,隸屬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王柏齡曾經救過蔣介石的命,是嫡系中的嫡系。
按理說,進入這樣的部隊,孫元良未來的仕途算是穩了。
只可惜,這個王柏齡不成器,打仗不行,尋花問柳倒是把好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孫元良迅速完成了從有誌青年到及時行樂的轉變。
1926年,北伐戰爭打響後,桂軍和湘軍都打的十分不錯,唯有王柏齡的部隊沒什麽建樹。
作為自己的嫡系部隊,老蔣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於是決定讓他立些軍功,給自己長長面子,地方都給他選好了,就讓他打南昌。
此時的南昌,已經在湘軍程潛的猛攻下搖搖欲墜,王柏齡只要跟著入城,就能兵不血刃的撿個大便宜,而王柏齡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怎奈何,王柏齡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進入南昌之後,二話不說,又去尋花問柳去了。
而孫元良,則在王柏齡的耳濡目染下,也養成了尋花問柳的習慣。
這導致,程潛本來想在晚上找王柏齡討論城防事宜,卻發現他根本不在軍營中,這樣的人帶出來的部隊,又怎麽可能有戰鬥力呢?
不久之後,孫傳芳部隊反攻南昌,第一軍一戰擊潰,程潛不敵,只能率領部隊撤退。在臨走時,特意讓孫元良殿後,以掩護大部隊撤退。
孫元良嘴上答應,當天晚上,他便喬裝打扮一番,連夜逃出了城。
王柏齡一看,我是軍隊主帥,你跑的比我還快,不行,我不能留在南昌城和敵人死磕,當即也打扮了一番,扔下程潛,獨自一人跑了出去。
孫元良的第一次逃跑,最終以大獲成功而告終。
2、「飛將軍」臨陣脫逃,「八佰勇士」殺身成仁
王柏齡和孫元良臨陣脫逃,這是大罪,必然要被推上刑場執行槍決。
但王柏齡是蔣介石的救命恩人,蔣不忍心殺他,但又要處理這件事,以服眾,思量再三,蔣介石決定殺雞儆猴,而孫元良,毫無疑問就是最適合當「雞」的人。
怎奈何,蔣介石有個缺點,便是任人唯親。
他選用人才,看三點,一,是否和自己是老鄉,二,是否出身黃埔,三,長相是否周正。
長相先不說,孫元良出身黃埔一期,是精銳中的精銳,祖籍又是浙江,和蔣介石是同鄉,這下,蔣介石再也不忍心殺他了,反而心生「愛才」之心。
為保住孫元良,蔣介石當即給了他一張船票,讓他到日本留學,順便避避風頭。
本以為,孫元良的軍教生涯就此結束,沒想到幾年後,蔣介石便將他召了回來,並委以重任,任命他為88師259旅旅長,並讓他參加了1932年的淞滬抗戰。
而孫元良也沒有辜負蔣介石的期待,淞滬抗戰這一仗雖然敗了,第孫元良打的相當不錯。
因此,戰後孫元良再次加官進爵,榮升為88師師長。
說起88師,隸屬蔣介石整編的60個德械師戰鬥序列,不僅人員素質、裝備是最好的,能成為德械師師長的,無一不是蔣介石的親信。
由此可見,此時蔣介石已經將孫元良完全當成了自己人。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蔣介石將德械師主力幾乎全部投入到戰場上,孫元良的88師也在其中。雖然戰士們浴血奮戰,在無論是火力還是戰鬥素養,都與敵人差了一大截,最終,淞滬會戰還是以國軍的戰敗而告終。
撤退之前,蔣介石為爭取國際支援,決定留下一個師在閘北阻敵,思量再三,這個任務最終落到了孫元良的頭上。
得知訊息後,孫元良嚇得當即給老蔣打電話,報告道:「上海以成死城,此時在防守閘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讓部隊撤出去!」
孫元良說的是大實話,但蔣介石為爭取國際支援,還是駁回了孫元良的撤退請求。
孫元良也不傻,他知道,孤軍被扔在閘北,自己這條命算是徹底交代了。
因此,他沒把部隊全都留下,而是只留下一個營,這個營便是電影【八佰】中的謝晉元部。
謝晉元知道,自己和部隊已經被放棄,但即使如此,他還是率領將士們,打出了國人不屈的脊梁,用血和汗告訴了所有人,抗戰還未結束,中國不會亡!
3、懦弱之人卻得善終
再說孫元良,帶領部隊隨著潰軍一起出了城,最終逃到了南京。
不得不說,孫元良是真的倒黴。
剛躲過四行倉庫,南京保衛戰又即將打響,而他領導的88師因為建制相對完整,也被挑中,成為守衛南京的部隊之一。
孫元良知道,南京根本守不住,因此在戰鬥打響前,他便已經做好逃跑的打算。
1937年12月7日,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僅不到一周的時間,南京便宣布淪陷,至於德械師,在紫金山一戰幾乎被全部打光,87師、88師雖然還保留番號,但絕大部份重型裝備都丟在了南京,此時的德械師,已經名存實亡。
至於孫元良,早就在日軍入城前藏了起來。
關於孫元良是如何逃出南京的,根據宋希濂的說法,在日軍進城前,他躲進了一家妓院中,拜老鴇為幹娘,這才躲過一劫,之後趁守軍松懈,喬裝打扮一番後逃出了南京。
丟下部隊,獨自逃亡,不管在哪,都是被殺頭的大罪。
但孫元良有貴人相助,在蔣介石準備將他砍了時,胡宗南等一批黃埔學生集體上書老蔣,替孫元良說情,稱其「特殊時期,丟下部隊逃跑情有可原,希望能繞他一命!」
不得不說,蔣介石耳根子就是軟,在胡宗南等人的說情下,他竟真的原諒了孫元良。
不僅沒有對他治罪,反而步步高升,到淮海戰役時期,他已經是兵團司令了。
淮海一戰,杜聿明兵敗如山倒,他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召集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長一起開會,商量下一步的行動。
在會議上,眾人一致決定,撤出徐州,保存實力,擇機再戰!
杜聿明也是這麽想的,但既然要撤退,自然要有人斷後,最終,這個任務落到了實力最弱的孫元良頭上。這下,三個人該倒黴了。
孫元良是誰?著名的「飛將軍」,得知杜聿明讓他殿後後,他早就嚇得六神無主了。
表面上答應下來,當天晚上,便主動切斷和杜聿明的聯系電台,然後指揮兵團向外圍撤退。結果路上中了我軍的埋伏,孫元良兵團全軍覆沒。
至於孫元良,不得不說他是逃跑的高手,一番喬裝打扮,竟然又逃出了我軍的搜查圈。
實在想不通,這樣貪生怕死的的人,蔣介石為什麽還留著。更讓人疑惑的是,不僅留著,還給了他一張去台灣的船票。
1949年,國軍兵敗如山倒,孫元良也跟著蔣介石一起到台灣。
入台之後,孫元良棄軍從商,生意經營的有聲有色,晚年還寫了本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在裏面,將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失敗的原因全部怪在了杜聿明頭上。
稱杜聿明優柔寡斷,沒有徹底執行國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最終枉送了大量的部隊。如果他能早日下定決心,率軍突圍,也不至於落得個全軍覆滅的下場。
這番話,可謂完全狗屁不通,完全是在替自己和蔣介石找補罷了。
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在台北去世,終年103歲,這個年紀,比張學良活的都長。
不得不讓人感嘆,真是「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