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公為彭德懷平反:你是對的,我錯了

2024-01-30歷史

鄧公為彭德懷平反:你是對的,我錯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1978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中,以鄧小平糊陳雲等人組成的領導班子提出了為彭德懷平反的建議。

為什麽鄧小平會這樣說呢?彭德懷的冤案和鄧小平又有什麽關系呢?不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彭德懷,這位令人們敬仰的大將軍,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彭老總」。然而,他總是自嘲自己是「放牛的」,因為他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小時候唯讀了兩年書就不得不為生活而勞作。

他挖過煤,修過堤壩,甚至給人放過牛,因此,他常常戲稱自己是「放牛的」。因為他經歷過苦難,深知底層人民的疾苦,所以當他達到參軍年齡時,他義無反顧地投軍入伍,成為湘軍的一名普通士兵。

由於他的英勇表現,他很快被提升為連長。然而,由於秘密處決了一個惡霸,他遭到了通緝,不得不改名為「彭德懷」。

雖然他的名字變了,但他的精神和決心從未改變。

1922年,彭德懷改名後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憑借優異表現畢業後成為連長,在北伐中晉升為營長、團長。然而在湘軍中,彭德懷並不滿足於現狀,他在各營中建立士兵委員會,自己也加入共產黨,將團部改為黨委會。

1928年,彭德懷帶領隊伍起義,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紅軍軍長,這一過程只用了12年,但他的革命生涯才剛剛開始。

在井岡山會師、五次反「圍剿」、長征、搶占湘江、攻克遵義、進軍陜北等一系列戰役中,彭德懷帶領紅軍在艱難困苦中取得一次次勝利。

占領吳起鎮後,毛主席贊頌他是「誰敢橫刀立馬」的英勇之將,但彭德懷並未居功,而是把「唯我彭大將軍」改為了「唯我英勇紅軍」。

真正讓彭德懷名聲大噪的,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組織的百團大戰。

1937年底,國民黨軍隊在日軍強大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七十余萬大軍面對十萬日軍不堪一擊。然而,彭德懷帶領的八路軍卻逆流而上,在日本占領區的五台山、太行山和華北平原等地展開了英勇的遊擊戰。

在數十萬老百姓的幫助下,他們成功奪回了晉察冀、晉冀豫、晉西北三塊根據地,使抗日隊伍從最初不到三萬人擴大到了十五萬多人。

1940年,日軍在多次失敗的「圍剿」後,企圖透過所謂的「囚籠」政策來抑制八路軍的活動。為了打破日軍的陰謀,彭德懷、左權、朱德等軍委領導簽署命令,開始執行破襲戰。

最初的計劃是22個團參加主要戰鬥,但隨著戰鬥的進展,竟然有103個團加入了戰鬥。

百團大戰的勝利,不僅有效震懾了華北日軍的囂張氣焰,也極大地激發了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情。解放戰爭中,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的西北野戰軍,成功挫敗了胡宗南的「滾筒」戰術,最終全殲胡宗南的部隊,解放了西北五省及新疆等地。

在美國撕毀對北韓半島的承諾,對中國邊境進行襲擾後,彭德懷掛帥率領誌願軍跨過鴨綠江,面對美國的挑釁。在中央軍委的授意下,彭德懷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讓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連連失敗。

在戰場上消滅了四萬多人,奪回了北韓的首都平壤,把美國人為首的「聯合國軍」逼退到三八線以南。盡管美國人不服氣,但在第三、四、五次戰役以及夏、秋戰役之後,他們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比戰勝日本更加有意義,它確保了國土的安全,也使世界各國認同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彭德懷已經不再是那個放牛的小夥子,他是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為了黨的事業和國家的安危沖在最前面的將軍,是共和國的元帥,此時的他已經到達了人生的巔峰時期。

彭德懷以其豁達爽朗、直言不諱的性格而為人所知,他堅韌不屈的品格也一直為人所推崇。在1929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軍事部長楊殷提出了紅軍分散突圍、各自為戰的建議,特別強調朱毛紅軍應該與主力分離。

然而,這個建議是在訊息不通暢的情況下提出的。

紅軍在經歷過「八月失敗」和「第三次圍剿」後,中央曾多次試圖與紅四軍團建立聯系,但始終未能成功。直到兩個月後,帶有錯誤指示的信件才送達紅四軍。

毛澤東和朱德對中央的指示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摒棄城市工人力量」和「畏懼農民勢力發展」這兩種想法都是錯誤的,並與彭德懷進行了交流。

彭德懷也認為中央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主張把兵力集中起來向江西進軍。 彭德懷在這事中並未直接參與,但他卻直接用自己的名義給中央寫了一封說明信,分析了紅軍之前的失敗原因以及他對未來形勢的判斷,強調「不宜分兵」。

此時,中央內部也有反對分兵的聲音,周恩來等人在重新分析了情況後,參考了彭德懷的意見,最終更改了之前的命令。

彭德懷認為,一個負責任的幹部應該敢於在重大問題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他的話啟示我們,面對問題和挑戰,我們應該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以推動問題的解決。

1958年,新中國按照第二個五年計劃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毛主席在北戴河會議上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構想。

本意雖好,但訊息在經過部份人的傳播後,卻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全國上下刮起了一股浮誇之風,一些不懂專業的人開始掌管專業領域,出現不正常的領導指揮現象。

彭德懷在湖南、甘肅、青海、陜西等地進行了深入檢查,看到成片的莊稼無人收割,數百年的古樹被砍伐煉鋼煉鐵,合作社上報的豐收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還領取貧困補助,基層幹部甚至出現了打罵百姓的情況。

這些現象層出不窮。 彭德懷將所見所感寫成報告,向中央匯報,並在隨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出靈魂拷問:「是我們看錯了,還是下面做錯了,還是大躍進根本就是錯了?」

彭德懷深知,如果這種錯誤不能及時更正,將會迅速蔓延到軍隊,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構成嚴重威脅。

彭德懷的話觸動了一些人,他們對他的觀點表示質疑。毛主席也意識到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錯誤,但堅持人民公社和大躍進運動的成果明顯。

會議後,彭德懷因為插手軍事事務而被貼上「武人憂天」的標簽,並被指責有「右傾」危險。在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再次強調全民煉鋼的意義有限,且運動速度過快,行為誇張,小資階級過於熱情,僅僅依靠「政治掛帥」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彭德懷的直言不諱無疑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運動中投下了一顆冰冷的炸彈,這引發了廣泛的關註和爭議,包括毛主席在內的許多人誤認為他是在攻擊運動和黨的路線。

黃克誠、張聞天等黨政軍的老同誌也持有同樣的觀點。由於其直率的言論,彭德懷被誤解、批判,甚至受到一些政治投機者的攻擊。

他不再擔任國防部長和軍委的工作,並受到了長期的批判。盡管他曾送出了一份8萬字的說明檔,但一些人將其視為他為自己「翻案」的「罪證」。

直到1974年因直腸癌去世,他都沒有等到恢復名譽的那一天。 然而,1977年,鄧小平再次站起來,成為第三次被打倒後恢復了黨政軍職務的人。

他上台後首先糾正了「兩個凡是」的錯誤,為「撥亂反正」鋪平了道路。盡管當時黨內外有人認識到了錯誤,但他們不敢提出反對意見或為冤假錯案伸張正義。

表面上維護了黨的形象和社會穩定,但實際上是掩蓋錯誤並為糾正錯誤設定了障礙。

在困難重重的時期,鄧小平挺身而出,肩負起了糾正錯誤的重任。他和彭德懷有著深厚的革命友誼,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兩人就一同在八路軍擔任要職。

彭德懷深信鄧小平的能力,甚至在抗美援朝勝利後推薦他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鄧小平同樣了解彭德懷的優秀品質,因此在他被打倒後,便著手為彭德懷平反。

然而,當大家都批判彭德懷時,鄧小平也曾寫過一篇文章批評他,雖然沒有上升到黨性的錯誤,但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在他剛剛復出時需要承擔風險的。

鄧小平深知看清事實比他可能面臨的風險更為重要,他曾向主席華國鋒表明,彭德懷在當時是對的,真正犯錯誤的是自己。

1978年,彭德懷的侄女彭鋼寫了一封陳述信,列舉了江青等人對彭德懷的誣陷證據,這封信由王震轉交給鄧小平。

這封信中列舉的證據和事實,使鄧小平更堅定了自己的觀點。鄧小平不怕承認錯誤,不怕挑戰過去的錯誤。當初毛主席在看【海瑞罷官】時曾表示,對彭德懷也是「被罷官」。

要推翻當初對彭德懷的決定,就意味著要承認彭德懷所說的是正確的,確認當初的運動是錯誤的。陳雲作為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非常贊同鄧小平的態度,認為不能因為保留面子而否認自己的錯誤,這是不對的,也不應該的。

正是在這些老一輩領導人的不懈努力下,彭德懷和在錯誤運動中受到錯誤對待的人們才得到了平反。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之後,鄧小平主持了彭德懷平反昭雪後的追悼大會。會上,鄧小平為彭德懷敬獻了悼詞,彭德懷的骨灰,一直安放在四川並化名為「王川」的他也被接回北京,安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中。

最後,鄧公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為我們證明了彭德懷的正直和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他受的冤屈最終得到了公正的清算。

本著作透過深入探討鄧小平同誌推動冤假錯案平反的行動力,以及彭德懷元帥冤案平反的始末,揭示了鄧小平同誌在推動中國歷史變革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