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忠、勇、仁、智、才,盤點史上九大最完美武將!

2024-01-14歷史

何為完美?忠、勇、仁、智、才缺一不可。對上赤誠謂之忠,像韓信、英布、安祿山這樣的不在此列;對下寬仁謂之仁,像白起、霍去病、張飛、楊素這樣的可以排除;有勇有謀,智勇雙全,上馬能治軍,下馬能管民,像諸葛亮、陳慶之、杜預、虞允文這樣上不得馬的儒將,像樊噲、李存孝、張蠔這樣純粹的莽夫也不在討論之列。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史上忠勇仁智才兼具的九大完美武將:

一、郭子儀

1、論武勇

郭子儀從小就武勇過人,「以武舉異等補左衛長史」,雖然只被封了個從九品的左衛長史,但他的等級是「異等」,可見考官對他個人武力的贊嘆。為將後,他也經常親入敵陣做正面搏殺,所以士卒愛戴,百夷敬服,才有68歲單騎退回紇的神跡。

2、論忠誠

郭子儀是史上完美人臣的代表,有「五福老人」之稱,不但封王拜相,四朝元老,李亨尊稱其為「尚父」,而且沒有兔死狗烹,壽終正寢,享85歲高齡。康熙贊他:「自漢唐以來之勛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儀為首稱。」史書更是稱他「再造王室,勛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在民間的聲望也是好得一塌糊塗。

3、論智謀

郭子儀用兵,重在戰略謀劃,能夠充分發揮手下將領的積極性,讓他們根據戰場形勢隨機應變,有點「舉重若輕」的味道。另外他作戰並不一味的逞強,比如二復長安時聯結回紇計退吐蕃等等。李亨就評價他:「器量深識,寬而有謀」。

4、論仁厚

郭子儀治軍講究寬嚴相濟,恩威並施,雖是武將出身,但也有今天部隊政委的一些特點,會做思想工作,也比較體恤部下,能與將士們打成一片。史書上提到軍士們對郭子儀是「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鹹鼓舞涕位,喜其來而悲其晚也」,是實心實意敬服郭子儀,願意跟著他幹。

另外,郭子儀謙遜大度,有容人之量,從不仗勢壓人,而且還經常替別人考慮,廣結善緣。他曾因盧杞貌醜,見面時屏退姬妾。因此,他也得到了各色人等的敬重和喜愛,很少有人視他為敵,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5、論治民

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善於從政治角度思考、處理問題,當年仆固懷恩反叛,放縱士兵劫掠,弄的並州、河東一帶民不聊生,唐朝需要選任一位既能管軍又能治民的將領,唐代宗就派了郭子儀前去,兼任河中尹,坐鎮河中府,他到任後,很快便穩定了河東的局勢,百姓紛紛從山林中歸鄉,「百姓感悅,自林中歸農」。

郭子儀一生出將入相,做過尚書令,雖然很少出任一地牧守,但他的情商、政治覺悟決定了他能當好一父母官。

二、慕容恪

1、論武勇

十八歲第一次出征就親率3000騎大破後趙石虎,斬三萬余級。25歲攻扶余國,世子慕容儁坐鎮中軍,慕容恪則率諸軍親冒矢石進擊,克扶余,俘國王玄及部眾5萬余口而還。早年的慕容恪喜歡先登陷陣斬將奪旗,史書中也經常稱贊他英勇無敵,三十歲之後這種情況才逐漸減少。

慕容恪一生驅高麗、滅冉魏、攻前秦、戰東晉,縱橫沙場數十年,未嘗一敗,有「十六國第一名將」之稱。

2、論忠誠

以慕容恪的戰功和威望,有很多機會成為權臣,但他都放棄了,特別是輔佐幼主慕容暐期間,當年慕容垂勸他殺死一同輔政的太師慕輿根,被他嚴詞拒絕,後來慕輿根誣告他謀反,他也沒發作,直到後來慕輿根想裹挾太後和幼主回龍城老家,才忍無可忍,將其殺死。史稱:「慕容恪之輔少主,成王之周公,宣帝之霍光也!」這也是他和慕容垂結局完全不一樣的根本原因。

3、論智謀

滅冉閔一役之前,魏燕交戰10次,燕兵皆敗,因此士卒多畏懼,慕容恪先是於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必敗,後又佯敗誘敵至燕騎兵最易展開的平地,待魏軍被圍後,又以鐵鎖連馬結陣,以善射者射其中軍,最終使魏軍饑疲難耐,冉閔突圍被俘。

野王之戰,慕容恪采用深溝高壘,圍城打援的計策,使呂護部傷亡慘重,後又誘使呂護突圍,而他卻早已設好埋伏,當城中銳卒突圍而出時,燕兵從側翼出擊,呂護全軍覆沒,單騎逃往滎陽。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慕容恪每戰基本上都不是單純靠武力,而是用智略,他是真正的帥才。

4、論仁厚

慕容恪是完人一個。他打仗不願犧牲士卒,即便是俘虜也不輕易殺害;他治軍嚴苛,對百姓秋毫無犯;他對待兄弟、同僚也多有愛護之舉。比如對待五弟慕容垂。

5、論治民

慕容恪官至太宰,輔佐幼主慕容暐,虛懷若谷,知人善任,整頓吏治,嚴明賞罰,從不專斷。前燕政局的穩定,多是慕容恪之功。他執掌前燕軍政時期,是前燕政治最穩定的一段時期,前燕所有的軍事行動全部獲勝,去世時,前燕據幽、冀、並、平四州之地,人口千萬,是當之無愧的北方第一強國。

三、關羽

1、論武勇

關二爺雖然沒有演義中所說的那麽誇張,但百萬軍中斬顏良足以證明他的武勇,南北朝時期但凡稱武將之勇武,輒以關張做比。

2、論忠誠

關二爺的忠義無雙是早已被證明了的。

3、論智謀

世人皆說關二爺太過自負,以至於被呂蒙白衣渡江,襲了荊州,但別忘了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龐德,攻襄樊,逼得曹操要遷都的人,可能是一單純的莽夫嗎?

4、論仁厚

關羽雖然有點「剛而自矜」,但那是對士大夫,對於士卒、底層人員,他一向善待,史書就稱他:「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與張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飛是暴而無恩,「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這也是他的家族在蜀漢滅亡後得以保全,而關羽家族卻被屠戮一空的根本原因。

5、論治民

世人往往抓住關羽失荊州這一點而不及其余,說他逼反了麋芳、士仁,但我們更應該看到,他治理荊州的成果,諸葛亮張飛等人入蜀時,帶走了大量的人才、物資和軍力,荊州力量被大振幅的削弱,但關羽僅僅治理5年,荊州的各個方面就都有了很大的起色,所以才能主動對曹魏發起進攻。

退一步說,劉備為何獨留關羽鎮守荊州,現在我們知道張飛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莽夫,他有勇有謀,情商又高,為何劉備不用他,不用趙雲、魏延,至於說什麽關羽因為地位高,劉備不想冷落了他,更禁不起推敲,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決定了劉備肯定會選一個最合適的人,我們難道比劉備更會用人嗎?

四、李靖

1、論武勇

雖然李靖不像【李靖與紅拂女】等演義小說中描述的那樣是一個絕頂高手,但他的武力值也不弱,出身官宦世家的他自幼便得到舅舅韓擒虎的親身指點,精通武藝,深諳兵法,只是一直沒有得到單獨領軍的機會,直到投靠了李淵,才「參謀軍事」,但這時他已經50歲了,「老不以筋骨為能」,所以他才不以武力顯名。

2、論忠誠

無論是對隋煬帝,還是對李淵,李靖都做到了無愧於心。

李淵在太原招兵買馬、心懷不軌時,身為大隋馬邑郡丞的李靖毅然決定前往江都,向楊廣告發,為此差點被李淵所斬。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他也未曾參與,只是口頭上表示了預設,為此淪落到淩煙閣功臣第八,在尉遲恭之後的地步。

3、論智謀

李靖的智略就不用多說了,史上最被認可的戰神,韓白李嶽,史上四大名將之一,公認的戰術大師,平蕭銑之戰和陰山之戰都是可以寫入教科書的千古名局。

4、論仁厚

李靖治軍講求賞罰分明,在軍紀面前,不僅以身作則,而且即便是權貴違反,皇帝求情也絕不妥協,言出必信,有過必罰。比如進擊吐谷渾時,利州刺史高甑生未按期到達,即便眾將求情,還是受到了李靖的重責。

另外,李靖清廉自守,從不克扣兵餉,而且與士卒同甘共苦,在行軍過程中親自背負糧食,以最下等士卒吃穿住行要求自己,對於患病的士卒,更是極盡關愛,他曾親自為患有瘡病的父子二人吸除毒膿。

5、論治民

李靖發達之後,從未擔任一地之郡守,他的治民之才也從未顯現,但是他早年卻是以才幹聞名,吏部尚書牛弘就稱贊他有「王佐之才」,左仆射楊素也曾撫著坐床對他說:「你終有一日會坐到我這個位置!」可見李靖並不是不懂治民,而是缺少表現的機會罷了。

五、灌嬰

1、論武勇

灌嬰是劉邦的騎兵將領,以驍勇敢戰著稱。

灌嬰第一次率軍參戰是在還定三秦期間,他率軍攻取櫟陽,降服塞王司馬欣,後圍章邯於廢丘;漢軍東征時,從劉邦降殷王董翳;又與曹參擊龍且於定陶,親率騎兵疾戰破之。

漢楚相持於滎陽時,灌嬰因在屢次戰役中都能驍勇拼殺是以出任騎兵統領,不久他就在滎陽東大破楚騎,絕楚軍糧道。

韓信攻齊時,灌嬰從其征,他率騎兵破齊軍於歷下,隨後又追齊相田橫至嬴博,親斬騎將一人,生得四人。

2、論忠誠

灌嬰是豐沛元從功臣之一,對劉邦極為忠誠,當韓信還在齊地猶豫是否增援滎陽時,灌嬰第一個南下彭城,趕來與劉邦會師;劉邦稱帝後,開始馬不停蹄地清除異己,每次去平叛,身邊都有車騎將軍灌嬰。

另外,灌嬰還是誅呂反正的最大功臣之一。呂雉去世後,上將軍呂祿妄圖以呂代劉,齊哀王劉襄舉兵尊王攘夷,呂祿以灌嬰為大將,率軍前往阻擊。灌嬰就臨陣倒戈,和周勃等人共同誅呂,皇權才又回到了劉氏手中。

3、論智謀

楚漢相爭中,灌嬰參與擊敗了龍且、項佗、周蘭、項聲、薛公、郯公、英布等名將,其中擊敗龍且兩次,項佗三次。可以說楚軍騎兵大半都是他率軍幹掉的,稱得上是楚軍騎兵的克星。這樣一個人,靠的絕不單單是勇猛,其智略也是相當優秀的,這也是他在平定齊地後,能夠獨領一軍揮師南下,拿下彭城,使項羽腹背受敵的原因。

4、論仁厚

灌嬰為人剛強爽直,好發酒瘋,不喜歡當面奉承人,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從不趨炎附勢,對於地位在自己之下的人,越是貧賤的,越是恭敬,越跟他們平等相待,士人因此很推重他。

對待士卒更是如此,史載他在與楚軍作戰期間,每天與士卒同食,並任由士卒取用漢王賞賜給自己的財物。同時他治軍與當年的李廣相似,以簡易不繁為原則,主張人人自便,不甚苛求,士兵都願意在他手下作戰,「卒可與之俱死」。

5、論治民

灌嬰是西漢的政壇常青樹,歷經四朝,屹立不倒。周勃罷相後,接替他為相的就是灌嬰,最後他也是死於丞相任上。

灌嬰可謂是武能上馬斬將奪旗,文能治國安邦的「完臣」。

六、段韶

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他是趙匡胤增選入武廟的23名將之一。

1、論武勇

段韶是姑臧侯段榮長子,武明皇後婁昭君外甥,自小從軍,勇敢善戰,深得高歡器重,曾隨其參與廣阿之戰、鄴城之戰、韓陵之戰;後又在邙山之戰中勇救高歡,追兵懾於其箭術,不敢再追。高歡臨終時,令其輔佐長子高澄,高澄掌權後,段韶鎮守晉陽,後率軍平定河南侯景、冀州高歸彥叛亂,擊破南梁軍。

2、論忠心

段韶是東魏高氏的姻親,對高氏甚為忠心,當年先輔高歡、高洋,又參與高演兵變,輔助高演登基,後來又成為高湛的顧命大臣,高湛死後,又參與宗戚高睿、婁定遠、元文遙等人企圖放逐佞臣和士開的行動。

段韶歷仕六朝,以忠義著稱,死後亦謚號「忠武」,這可能也是高長恭、斛律光等人受盡讒言,而他卻能夠獨善其身的原因之一。

3、論智謀

雖然段韶武力不差,但他更是一員智將,當年北周聯兵突厥入侵晉陽,段韶先是堅守不出,待其惰歸,大破之,隨後千裏追襲,直至出塞而回。與西魏的邙山之戰,他先是建議高歡改換士兵軍服,混在隊伍中指揮,後又及時識破宇文泰的陰謀,急催高歡後撤,才救了高歡一命;晉陽之役時,又是他力勸高睿據城堅守,大雪之後周人攻城不便,結果被段韶一戰而定,周軍前鋒全部被滅,後軍也潰走。

4、論仁厚

段韶為將時,視兵如長、如友,財物都分給兵士,收取的稅金也全部用來作為士卒的生活費,自己不取一絲一毫,而且每天殺牛數頭來犒勞士卒。當然他也不是一味的寬仁,對待違法亂紀的兵士則毫不留情,晉陽之役中,他就以違反「以軍事諫者死」的軍令接連處死了數十個建議撤退的軍吏,避免了軍心的動搖。

史書說他擅長計謀,善於禦眾,又建有高功,名望極高,因此深得將士愛戴,與敵交戰,人人奮勇當先。

5、論治民

段韶在東魏不僅是一位馬上將軍,更是治政的高手,他曾任並州刺史多年,史稱其「為政寬簡」,不苛察繁瑣的細節,因此甚得民心。天統三年,段韶升任左丞相,他治民理政,毫無懈怠,寬型減賦,與民生息,朝野為之一新。

史書說他外統軍教,內參朝政,有不世之功。

七、鄧羌

1、論武勇

正史中的萬人敵,曾生擒拽牛倒行的張蠔,以及雄武過孫策的姚襄。與前燕交戰時,揮舞戰矛,沖殺在前,四番出入,旁若無人,親斬數百人。【資治通鑒】載:「秦人稱鄧羌、張蠔皆萬人之敵。」

2、論忠誠

鄧羌一生仕前秦三十余年,從未起過二心,即便當年因為忠直敢諫差點被苻生殺掉,也從未想過反叛,後來跟隨苻堅亡前燕、滅代、平並州、挫敗東晉北伐,功勛卓著,也從未起驕狂之心,深受苻堅信任。

3、論智謀

擒殺姚襄時,假裝敗陣,引誘姚襄出擊,然後在三原設下伏兵,生擒姚襄;五公之亂時,領精騎七千夜襲,大敗苻柳。史稱其精通兵法,「驍勇多權略」,有「廉李之能」。

4、論仁厚

鄧羌「性鯁直不撓」,敢於犯顏直諫,「視卒如愛子」,不僅廉潔不貪,每有賞賜必全部用以犒勞士卒,與士卒共享飲食,當遇到缺水乏糧的時,更是堅決等到全軍喝足吃飽後,自己才去飲用。

5、論治民

鄧羌多次任地方官,比如在並州刺史任上,他整肅治安、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安民減賦,「所部大治,稱為良牧」,尤其是為禦史中丞時,配合王猛整肅吏治,數旬之間,處死的不法豪強多達二十余人,於是百官震恐,豪門大族畏懼謹慎,前秦境內路不拾遺,連苻堅都稱他有宰相之才。

八、辛棄疾

1、論武勇

作為史上著名的「猛將兄」,22歲旦夕殺義端和尚,得「辛青兕」之名;23歲率50勇士突入金營,擒叛徒張安國。武勇不次於當世名將。

2、論忠誠

當北宋覆滅,金人大舉南侵時,辛棄疾棄筆從戎,在家鄉聚兵抵抗金人;當備受主降派排擠、壯誌難酬時,依然積極上書論戰;當韓侂胄北伐時,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不顧年邁,毅然出任浙東安撫使,為宋廷出謀劃策;當他對北伐的輕敵冒進表示不同意見,再度被罷免時,他感嘆自己的報國無門,揮筆寫下了那首經典之作——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面對腐朽的南宋王朝,文武雙全辛棄疾也只能無奈的感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3、論智謀

著有【美芹十論】、【九議】等守戰之策,雖未被趙構采納,但不妨其智將之名。

4、論仁厚

辛棄疾在歷史上有酷吏之名,但他對普通百姓是寬厚的。他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亂,在給孝宗的報告中,就一針見血的指出,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此後,辛棄疾就認識到真正應該嚴格管理的是各級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這成了他的執政理念和處理政務的出發點。據【真西山集】記載,辛棄疾「歷威嚴,輕以文法繩下,官吏惴栗,唯恐奉教條,不逮得遣」。

相反,他對普通百姓卻非常寬厚。樓鑰所著的【攻愧集】記載,辛棄疾在做福建提點刑獄時,給犯人判罪遵從的就是寬厚原則,「比居外台,讞議從厚,閩人戶知之。」

辛棄疾之所以被人汙以酷吏之名,主要還是因為他不肯同流合汙。因為「剛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說敢做,不願迎合別人,為了成事,他不拘小節,更不理會各種各樣的潛規則。

對官吏嚴酷,對百姓寬厚,剛拙自信,敢說敢做,這就是辛棄疾。

5、論治民

辛棄疾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任上他治理荒政、整頓治安,深受百姓稱誦,稱得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九、蘇定方

1、論武勇

15歲時就表現出了猛將的潛質,隨父蘇邕領鄉兵千人討伐賊寇,「數先登陷陣」;夜襲定襄時僅率200精騎就突襲頡利牙帳;鷹娑川之戰、曳咥河之戰兩次親率精騎突擊,大敗西突厥;烏海之戰中更是親率一千騎兵突入8萬吐蕃大軍,陣斬吐蕃副相。

最難得的是,六七十歲蘇定方還能在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奔襲上千裏,若非猛將出身,底子打得好,換做其他人估計早就心臟病突發死了。

在時人眼中,蘇定方的個人武力堪比漢末的關羽和趙雲:「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邢國公蘇定方,......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

2、論忠誠

滅東突厥之戰中為李靖背鍋,被閑置二十余年,當國家有難,朝廷相召時,六十多歲的蘇定方又毅然決然的再次掛帥出征,最後拓西域、滅百濟、討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立下不世奇功,即便因為得罪張文瓘和劉仁軌被大黑特黑,尤其是自龍朔三年至總章二年,他主掌抗蕃前線之後的烏海戰役及火燒布達拉宮的豐功偉績被黑掉,他也無一絲怨言,這樣的心胸史上少有人可比。

3、論智謀

蘇定方並非一莽將,他在戰術運用方面非常強。比如曳咥河之戰,他命一萬步兵占據高地組成長槊方陣,又親率領數千勁騎占據北地,引賀魯的三萬騎兵來攻。這是以少勝多的陣地戰。

比如,平定疏勒叛亂後,蘇定方率軍西行,翻越海拔七千多米的蔥嶺,又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吉爾吉斯,一晝夜強行軍三百多裏,將毫無防備的阿悉結部擊潰。這是騎兵閃電戰。

再比如,曳咥河大敗西突厥後,賀魯以為唐軍不會追來,放下戒備去遊獵,蘇定方則拒絕了部下「俟晴而行」的建議,率領數萬唐回聯軍進至雙河,又在大雪掩護下強行軍至賀魯牙帳金牙山,俘斬數萬人。又是一次兵貴神速的千裏奔襲。

從作戰風格來看,蘇定方擅長騎兵突襲、閃電戰,是斬首戰術的大行家。

4、論仁厚

蘇定方不僅英勇蓋世,且為人正直。他幾乎常年住在軍營,與士兵同吃同住,戰鬥也是身先士卒;他善於提攜後俊,當年遇上德才兼備的裴行儉時,就感嘆「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於是傾囊相授,「盡以用兵奇術授行儉」;在恒篤城,程咬金、王文度殺降謀財時,「唯定方一無所取」;都曼投降時蘇定方曾答應饒他性命,戰後他力求高宗赦免其死。

5、論治民

蘇定方雖然沒有當過行政長官,但他每攻占一地,雖然不能說對百姓秋毫無犯,但也能做到勸課農桑,百姓喜悅,比如在滅亡西突厥後,定方讓「諸部各歸所居,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復生業,凡為沙缽羅所掠者,悉括還之,十姓安堵如故」,上馬可為將,下馬也能安民。

大家認為史上還有哪些名將堪稱完美?敬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