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首位入住八寶山的革命先烈,為尋找他的遺骨,周恩來下了死命令

2024-07-26歷史

1950年10月30日上午,革命家任弼時的追悼會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廣場舉行, 任弼時逝世於10月27日。

追悼會結束後,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陳雲、羅榮桓領導和各界一些代表為任弼時靈柩執拂相送,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任弼時是八寶山革命公墓迎來的第一位領導人 。

周恩來等領導在八寶山送別了任弼時後,又特意前往此前安葬在八寶山的王荷波等烈士墓前瞻祭。

王荷波等十八位烈士是首駐八寶山的革命先烈 ,也是由周總理親自指示,經過一番苦尋後,成為八寶山的第一批英靈。

那麽,王荷波是誰?他為什麽會讓日理萬機的周總理念念不忘 ?

周總理下了死命令

1949年11月的一天,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按約定時間來到周總理的辦公室 。

新中國成立伊始,周總理事無巨細,日理萬機。

他要交給吳晗一個任務——在北京建一座革命公墓。

「這樣的小事還值得總理親自抓?」吳晗表露出了些許疑慮。

「你不要覺得這是件小事情「總理看出了他的心思,「這是件大事情,我們不能坐了江山就忘了打天下犧牲的同誌,不能讓人家戳著脊梁骨說我們無情無義,打下了江山就忘了本。要在北京找個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們的遺骨遷進去 ,讓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讓後代,時時不忘勝利來之不易。公墓不但作為烈士的安息地,還要成為教育後代的場所。現任的高級領導幹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好有一個合適的安葬處。」

周總理是真累啊!國家大事小情,方方面面,他都要盡量全面考慮到 。

吳晗明白了周總理的心意,問有什麽具體要求。周總理把想到的註意事項 大概說了說 一一不要太遠,交通要方便 ,環境要好,不能隨便找個地方就行,盡量不占用農田……

聽完指示,吳唅知道總理工作太多,便起身告辭。

周總理握住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這事就拜托你了,也算替我辦的吧!一定要辦好。」

見總理說得情真意切,吳晗也十分感動,心裏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把總理交代的事辦好 。

就在他走到門口時,有又聽到總理又叫住了他,便回過身,問總理還有什麽交代。

周總理低著頭邊回憶邊說;「我記得大概是1927年的11月吧,我們有一批同誌在北京讓張作霖給殺害了。其中就有咱們北方局負責人王荷波同誌。他們的屍骨不知埋在什麽地方,你們一定要設法找到,而且必須要找到。等公墓選好後先把他們的遺骨遷入公墓,到時候舉行個儀式,我要親自參加。」

周總理對戰友、對同誌的深情厚誼 ,讓吳晗感到到肩上責任的重大,他知道王荷波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

他又一次握住總理的手;「請總理放心,您交代的事我一定完成,回去就開始落實 。」

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鋒

剛籌建八寶山革命公墓,周總理便首先想到了王荷波,這足以顯示出王荷波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地位和功績。

王荷波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如果不早犧牲,必然會成為新中國的重要建立者 。

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一貧苦家庭的王荷波,在念過兩年私塾後就輟學在家為生活艱辛打拼,19歲時只身外出闖蕩。

他曾在江蘇、大連、旅順等地漂泊 務工,後來憤恨於所受到的壓迫,又輾轉來到浦鎮機車廠當鉗工 。

已過而立之年的王荷波高大勇武,正直剛強,而且見多識廣,逐漸成長為一個很有威望的工人領袖 。

他團結教育、組織號召工人們爭取 自己權益,領導罷工,甚至只身北上北京與北洋官員激烈爭鬥,最終憑一己之力為工人們爭取到了合理訴求。

1922年,王荷波加入組織並在此後成為重要領導人。

1927年,王荷波與毛主席等人一起 參加黨的「八七會議」,他非常贊同毛主席提出的「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主張 。

在這會議上,他再次當選為組織重要領導,並出任北方局書記。在革命低潮之際,毅然擔負起領導北方革命的重擔 。

王荷波奔波華北各地,籌劃農民暴動,組織工人發動起義。但由於反動派的瘋狂鎮壓,1927年10月18日 ,王荷波在北京不幸被捕 。

在獄中,王荷波面對慘無人道的酷刑,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嚴守組織秘密,讓反動派惱怒不已卻無可奈何 。

1927年11月11日,忠貞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荷波在安定門外荒郊,高呼口號,英勇就義 ,終年45歲 。

找尋英烈遺骨

再說吳晗接受了周總理的兩項任務後,一刻也不敢耽擱,當即著手落實。

籌建革命公墓還好說,找尋烈士遺骨卻是個棘手的事。因為王荷波已就義二十多年了,當初經手的當事人已無法找到了。

於是吳晗親自指導成立了一個由市公安局和民政局精幹人員組成的專案小組,全力以赴尋找王荷波烈士遺骨。

專案小組的成員都是經驗豐富的精兵強將。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在收編的舊警察 中了解情況,一路去查閱原京師警察廳的檔案 。

單說查閱檔案的這路人馬,他們來到存放原京師警察局檔案的地方一看。好家夥!五花八門的舊檔案堆滿了滿滿兩大屋子,泛黃的檔案散發著黴氣味,布滿了灰塵 ,手一翻 直嗆鼻子。

幾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分門別類各自尋找。在堆積如山的檔案中一張一張地找尋王荷波遇難時的記載。

就像大海撈針,而且能不能找到有關記載,誰心裏都沒底 。

夜以繼日幹了兩三天,幾個人的眼睛都熬紅了,但誰也不敢疏忽大意,生怕有所疏漏前功盡棄。

眼見沒查的檔案一點點變少卻毫無結果,就在幾個人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之時,突然有人驚喜激動大喊;「找到了,找到了!」

聽到喊聲,大家立刻圍了上來看個仔細——這份檔案中確實記載著王荷波等十八位烈士在安定門外的箭樓東側就義的情況。

總算初戰告捷,尋找烈士遺骨有了眉目 。

幾個人顧不上休息,馬上騎車趕到檔案中所記載的地點,找到附近村裏的老人打聽當時的情況。

別說,還真有幾個老人依稀記得這件事。因為過去北京槍斃人多是在天橋附近的刑場,而這次殺害王荷波等人,反動派怕在天橋行刑時出事,所以就特別放在了安定門外。

這樣的事就發生過這一次,因此有幾個老人還記得。

總算有了著落,專案組當即決定明天一早就過來挖尋,他們又找到鄉農會,請他們找些精壯群眾幫忙。

第二天一早,專案組就來到安定門外,在那幾個老人的指點下,帶領農會幹部找來的十幾名群眾動手挖了起來。

但挖了一天卻一無所獲,讓人大失所望。

好不容易找到的線索,不可能放棄。專案組又核對了一下檔案,決定第二天繼續挖 。

又挖了一上午,還是沒有任何發現 ,幹活的群眾都有些不耐煩了。

終於,在吃完午飯後的挖掘中,烈士的遺骨被找到了 。

與王荷波一起就義的有十八位烈士 ,挖到天黑前已找到十五具烈士遺骨。

轉天上午,現場繼續挖掘,同時把能找到的烈士親屬都請來了,開始一一辨認。

王荷波的遺骨首先被親屬認出,因為王荷波生前長得十分高大,遺骨中有一具很明顯粗大的骨架,必是王荷波無疑 。

但那三具沒挖到的烈士遺骨,卻始終不見蹤影,這讓大家很困惑。

直到後來,找到了三位烈士的親屬才得知。原來十八位烈士殉難後不久的一天夜裏,有親屬偷偷把三位烈士遺體挖了出,掩埋在其他地方了。為防止反動派發現,親屬們掩埋時沒敢起墳頭,找個地方平地埋了。

但日久天長,環境地貌發生了變化 ,而當時他們又沒有在埋葬地點做標記,所以到最後親屬們也找不到 這三位烈士到底埋在哪裏了。

聽現在國家要重新安葬烈士,這三位烈士的親屬懊悔不已。早知這樣,當初何必另找地方掩埋呢!以致現在連遺骨也找不到了 。

周總理親自主持移葬

烈士們的遺骨終於找到了,有關部門買了十八個上好的黑壇子裝殮烈士們的遺骨,壇口用寫著烈士姓名的紅布蒙蓋。三位找不到遺骨的烈士的壇子是空的。

吳晗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周總理交代的任務,如釋負重 ,他馬上將有關情況和移葬事宜匯報給總理辦公室。

很快,總理親自確定了移葬儀式的時間——12月11日 。

王荷波是在1927年 11月11日英勇就義的 。

吳晗不敢怠慢,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和公墓做好準備。

這是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的第一批烈士,周總理也是初次到公墓來,準備工作務求周全細致。

這時,八寶山革命公墓剛剛確定,工程還未開始動工,正在建設的準備時期,但公墓有關部門在接到吳晗的指示後,馬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短時間內了搭一個幕棚,建起一座平台,並在周圍擺滿花圈 。

1949年12月11日 ,八寶山革命公墓 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前來參加移葬儀式的各界代表早早趕到。

平台上整齊地擺放著十八個黑壇子 ,壇口的紅布分外耀眼。周總理在寒風中神情肅然,率彭真、李立三等多位領導準時參加儀式。

總理親自主祭,他莊重地和領導、群眾向烈士遺骨深深三鞠躬。李立三向人們介紹了各位烈士的生平糊就義經過。

王荷波等烈士的遺骨被安葬在墓區 。當時由於公墓建設尚未開始,整體規劃還沒設計落實,所以烈士們只是臨時安葬,並未制作墓碑。

後來,八寶山革命公墓建設日漸完善,整體規劃 一一竣工 ,為王荷波等烈士修建了一座 百平米左右的集體墓 。

烈士們的英靈有了最終的歸宿 。

珍惜當下,感恩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