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乾隆對哪位皇後恨之入骨

2024-02-25歷史

乾隆對哪位皇後恨之入骨

清高宗乾隆的繼皇後烏喇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後,追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的皇貴妃。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二月初十日,烏喇那拉氏出生。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孝賢皇後去世後,在皇太後的主持下,冊立烏喇那拉氏為中宮皇後,綜理後宮事務。那拉皇後比乾隆皇帝小七歲。可是,誰曾想到,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那拉皇後在隨皇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卻因故剪發激怒了乾隆,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接著,那拉皇後被打入冷宮,直至死去,也未能使憤怒已極的乾隆皇帝回心轉意。關於這段史實,乾隆皇帝這樣解釋:「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後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後性忽改常,於皇太後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見【錄副奏折】)意思是,南巡途中,那拉皇後瘋了。

乾隆皇帝這套話並不符合邏輯,他說將之打入冷宮的原因是皇後瘋了,但是,人怎麽可能無緣無故就瘋了呢?當時,他並沒有說為何會瘋,直到十三年後的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他才說出了實情:「自行剪發,國俗所最忌,而彼悍然。」(見【清列朝後妃傳稿】)也就是說,那拉皇後的失寵,是由於她剪發所致。那麽,為什麽剪發會激怒乾隆皇帝呢?原來,滿洲舊俗,只有長輩或者尊輩去世,才可以剪發,意思是以發代頭,相當於殉葬之意。在宮裏面,只有皇帝和太後去世,那拉皇後才能剪發,表示哀悼。可是,皇帝和太後活得好好的,那拉皇後為什麽要無故剪發呢?那不等於在詛咒乾隆皇帝和皇太後早死嗎?

乾隆皇帝還是不做任何解釋。可是,後來發生了一起案子,使得此事真相大白。有一個山西高平人嚴譄,曾在都察院做過書吏,服務期滿,在京師一家旅店做賬房。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他寫了一封奏折,內容涉及那拉皇後剪發案件。寫好後,他交給大學士舒赫德轉呈給皇帝。舒赫德接到呈件,因涉及皇帝私密,立即拘捕了嚴譄。在獄中,嚴譄有一段供詞:「人家都說,皇上在江南要立一個妃子,納皇後不依,因此挺觸,將頭發剪去。」(見【嚴譄私擬奏折請立正宮案】)至此,人們明白了,那拉皇後之所以剪發,是由於乾隆帝要另立皇妃,也就等於是移情別戀了。所以,那拉氏心理壓力很大,便以剪掉頭發相威脅。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乾隆皇帝自然龍顏大怒,他立即采取了措施,令人馬上護送那拉皇後回京師,不要再陪著皇帝旅遊了。這還不夠,乾隆皇帝采取了更加嚴厲的懲治措施:一是廢掉身份證明。乾隆皇帝收回了標誌皇後身份的四份冊寶:皇後冊寶、皇貴妃冊寶、貴妃冊寶、妃冊寶各一份。那拉皇後辛辛苦苦得來的身份證明,也是她最引以為自豪的資格證全部給收回了,銷毀了。二是打入冷宮。按制度,皇後身邊要有宮女十名,伺候她的起居。乾隆帝命令撤掉八人,只留二人。她的太監和廚師也被調走了,只留下了必備的人員二人。要知道,這是答應的待遇了。很顯然,皇後被打入冷宮了。

乾隆皇帝憤怒之余,咄咄逼人,效仿當年順治皇帝,就想廢掉那拉皇後。

大臣們豈能輕易接受呢?因為皇後在那個時代裏,不僅僅是皇帝的老婆,她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國母。所以,王公大臣之中的那些正義之士,紛紛上疏乾隆皇帝,請求不要輕舉妄動。

吏部尚書陳宏謀、兵部尚書讬庸、刑部侍郎阿永阿、戶部侍郎錢汝誠、禦史李玉鳴等人上疏皇帝,為皇後鳴不平。據說,阿永阿在上疏乾隆帝之前很猶豫,怕連累老母親,還是他母親深明大義,告訴他「可舍我以申其誌也」(見【嘯亭雜錄】),阿永阿才勇敢地上疏皇帝。乾隆帝是什麽態度呢?他是勃然大怒:「父母失和,為人子者,何忍於其中辨是非也?」(見【清列朝後妃傳稿】)盛怒之下,乾隆皇帝把這些人全部處理了,其中兩個人最慘:阿永阿被流放黑龍江,而李玉鳴則被戴上九條鏈鎖,發配新疆。

同時,乾隆皇帝為自己進行辯護,說他處置那拉皇後是應該的:「非因色衰愛弛。」(見【清列朝後妃傳稿】)對於朝臣的意見,他全部予以否定。

可是,發生這樣的事情,也不能全怪那拉皇後一個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乾隆的責任。那拉皇後剪發,乾隆皇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乾隆皇帝沒有處理好後宮的關系,看到那拉氏年華老去,失去了魅力,便不再寵愛她。同時,在皇太子這個問題上優柔寡斷,總不下了決心,導致那拉皇後在糾結的狀態下,總怕自己的十二阿哥爭不上皇太子之位,疑神疑鬼,失去理智。二是皇太後的責任。乾隆皇帝的母後鈕祜祿氏,一味地依著兒子。按說,她有管理後宮之責,知道乾隆皇帝要把令貴妃晉升為皇貴妃後,應該及時制止,防止把事態復混成。但是她沒有。而是支持兒子,給皇後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三是那拉皇後自身的責任。總體分析,那拉皇後心胸狹隘,雖然乾隆皇帝母子在杭州提出晉封令貴妃為皇貴妃,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她如果淡然處之,別做出格的事情,絕對不會出現意外。可惜,皇後想得太多了,她爭強好勝,絕不退讓,導致極端事件發生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那拉皇後的這個年齡,48虛歲,正處在女人更年期階段,性情不穩,脾氣暴躁,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那拉皇後的一時沖動,隨即給自己和孩子帶來了淪陷性的打擊:第一,降低喪事規格。當皇後去世的時候,乾隆皇帝正在承德打獵,他沒有回京料理,而是說「實皇後福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受朕恩禮」(見【清列朝後妃傳稿】),絲毫沒有傷心之意。並且下旨:「喪儀可依皇貴妃例行」(見【清列朝後妃傳稿】),就由禮部承辦的皇後國喪,降為由內務府承辦的家喪,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國喪是要布告天下的,全國服喪,而家喪則只局限在皇宮之內了。

第二,不許進入裕陵地宮。那拉皇後地位那麽高,卻沒有機會進入裕陵地宮與皇帝合葬。第三,沒有自己的地宮。逝去的皇後被人秘密塞進了別人的地宮。典籍不記載,葬地不明,誰也不知道她究竟葬到了哪裏。第四,不給謚號。謚號是對一個人的蓋棺定論,古人很重視這個。那拉皇後是清代唯一一個沒有謚號的皇後。

第五,不給她設神牌,不允許後人祭祀。這是最厲害的懲罰了,尤其是不允許她的親生兒子祭奠她。第六,棺材質地低劣。即使按照皇貴妃等級,她的棺材也應該是金絲楠木的等級,可是我們看到【內務府奏案】記載:「成造金棺,領取杉木。」經過實地考察,也可看出她的棺材是較低階的杉木制作的。第七,出殯極其冷清。【內務府奏案】記載,那拉皇後出殯擡棺的人數只有六十四人,是靜悄悄地出殯的,而典制規定皇後出殯應該是七千九百二十人,真是天差地別。

乾隆皇帝終生都沒有原諒烏喇那拉皇後,對她真是恨之入骨,還牽連了她的孩子。皇後的兒子永璂本來很有希望繼承皇位,可是,由於那拉皇後失寵,永璂也受到牽連,乾隆帝不給他封爵,於是,永璂抑郁寡歡,二十五歲就去世了。死後喪事也是極為冷清。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