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提到了雍正皇帝,今天繼續探討乾隆皇帝,一起來探討清代後七位皇帝留下的許多遺憾。
乾隆皇帝:在治理文弱縱橫的軍事成就也達到了巔峰,但最終卻只能眼睜睜目睹盛世的終結。
愛新覺羅·弘歷出生時便得到了幸運的機遇,當他十歲時被皇帝康熙接回宮中撫養。許多學者認為,正是因為弘歷的緣故,康熙帝才選擇將皇位傳給了雍正。
經過康熙、雍正兩代皇帝的治理,到乾隆登基時,國泰民安、人民富裕。
乾隆皇帝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他並不依賴祖先和父親的成就,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帶領大清帝國達到了巔峰。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被譽為「十大武功」,雖有虛有其表的成分,但他統一新疆、平定西藏這兩大舉措仍被載入史冊。
可以說如果不是乾隆皇帝的堅持,那麽新疆和西藏可能就不會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觀乾隆的整個一生,可以看出他的前半生幾乎毫無瑕疵,而後半生卻備受批評,驕奢淫逸,盲目使用不肖之人,最終導致大清盛世的終結。
在嘉慶元年,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仍然擁有實權的太上皇乾隆憂心萬分。
經過幾年的平定仍然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嘉慶四年初,乾隆在病床上創作了他最後一首詩【望捷】。
三載教育之旅開始,實際數碼不應被猜測。
迷信源自誤解,政府軍隊應被清除。
指揮官在觀望更多軍隊的情況下,最終無法避免災難。
審問迅速揭露了醜惡,都與逆賊歸案。
一生都追求勝利的乾隆皇帝,在臨終之際,最終未能見到他夢想中的捷豹,只能緊握著嘉慶的手,含淚告別人世。
嘉慶皇帝被尊稱為「仁宗」,他的一生幾乎被「仁」字所貫穿。嘉慶繼承了一個平庸的帝國,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
在即位初期,嘉慶積極推行新政,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就是所謂的「鹹創維新」。
嘉慶帝本人缺乏勇氣和果斷,既不具備祖父雍正的堅毅,也不像父親乾隆那樣獨斷專行。
在官僚群體的阻撓下,新政策未能實作,一無所獲。
作為統治者的最高領袖,嘉慶皇帝未能適應歷史發展趨勢,拯救奄奄一息的大清帝國,而是將希望寄托在未來君王身上。
嘉慶皇帝最大的問題在於他過於仁慈,這也造成了他沒有帝王應有的嚴厲風範。
如果說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的江山還有挽回的余地,那麽嘉慶皇帝留給道光皇帝的江山已經岌岌可危了。
道光皇帝與嘉慶皇帝同屬一個類別,都是典型的守成之君。以自律為標準來衡量,毫無疑問,道光皇帝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自律的皇帝。
作為皇帝,道光能夠堅持三十年如一日地親自倡導節儉,這實在是相當不容易的。然而身為皇帝,僅僅節儉是遠遠無法滿足要求的,他必須勤勉地治理好國家。
很顯然,道光帝在治理國家方面並不擅長,道光朝的國政十分符合「刻板」這個詞。
如果讓道光在乾隆朝代成為皇帝,他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問題在於他生活的時代正值數千年來罕見的巨變,全球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閉關鎖國這一傳統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在道光二十年,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這也是外族侵略者首次從海洋向中原王朝挑戰,道光皇帝和他的官員們毫無準備,只能屈辱地簽署了【南京條約】。
據傳,在簽約的前一天晚上,道光帝整晚未曾閉眼,他首先前往奉先殿向先祖祈求寬恕,接著在殿外的長階上徘徊直至清晨。
如果說乾隆是幸福之子,那麽鹹豐就是清朝最不幸的皇帝,他登基之際正值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大清王朝早已窮途末路,陷入了長達十四年的戰爭泥潭。
自鹹豐元年起,鹹豐皇帝對白銀短缺感到焦慮,到了最嚴重的時候,國庫僅剩下八萬兩儲備白銀,為了軍隊的開支,鹹豐皇帝倉促行動,費盡心思卻毫無成效。
是因為朝廷的財政出現了嚴重的逆差,鹹豐不得不將軍政、財政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由此導致了「內輕外重」的局面。
在鹹豐十年,國內不平,國外又有危機,英法聯軍登陸大沽口,直奔京城;鹹豐帝置群臣反對於不顧,堅持北巡,帶著慈安、慈禧與唯一的皇子同治匆匆逃至熱河。
這樣的舉動,無疑是背叛了大清的祖宗,背叛了天下百姓,在一片謾罵聲中,鹹豐無力回天、自暴自棄,在熱河期間,整天沈迷於酒色,把自己的身體也耗盡了。
僅僅過了一年,鹹豐便病倒在床,在生命垂危之際還留下了一份自以為是的遺囑,任命肅順等八位大臣為顧命之臣。
不久之後,兩位皇後和恭親王一起發動政變,自此開始了近50年的「女王統治」時代。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後三位皇帝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沒有掌握過真正的權力,因此很難評價他們的表現優劣,也沒有什麽遺憾可言。
不可否認的是,這三位傀儡皇帝恰好詮釋了國運與家運相輔相成的古話,從同治皇帝開始,後宮就再也沒有哭泣的嬰兒聲音,愛新覺羅氏的皇族血統在這裏斷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