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央選拔山東軍區領導人,朱瑞為何直言:陳光在115師沒有威望

2024-04-06歷史

陳光是我軍著名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以來,關於他的爭議很多,一方面是關於他能力的爭議,另一方面則是關於一些歷史事實的爭議,比如陳林沖突的前因後果等等。

先說陳光的軍事能力。

在一些文章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作者對陳光軍事能力的質疑,這些質疑集中在以下這3件事:

1、1938年的陸房突圍中,陳光因判斷失誤,所率部隊差點全軍覆沒;

2、47年1月的焦家嶺之戰,此戰6縱因情報失誤導致攻堅不利,陳光因此受到了野司的批評,不久後被洪學智換下;

3、一下江南期間,陳光擔任司令員的6縱凍傷多達3000多人,而「陳光不顧六縱凍傷3000多人,仍然堅持按照原作戰方案作戰」;

但實際上,陸房突圍並非敗仗,而是一場值得稱道的大勝仗,陳光在此戰中貢獻很大,堪稱挽狂瀾於既倒。

當時5000多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侵入我泰西根據地,將我山東部隊共3000多人包圍。陳光於是決定率部向西南方向突圍。

當時充當突圍先鋒的,是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六支隊,到5月10日,第六支隊順利過河,完成突圍。

然而第六支隊渡河之後卻沒有及時把自己的情況和敵人的兵力部署匯報給師部,導致主力部隊未能第一時間抓住戰機,趁機全力跟進突圍,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因為行動稍緩,主力部隊遭遇了日軍。

在這種情況下,陳光當機立斷決定掉頭向北。因為西南方向多是平原,如果在這裏和大股日軍作戰,於我軍不利。而向北則是山地,利於我軍發揮。

在不明白西南方向具體敵情的情況下,這是一個謹慎持重的判斷,不必過分指摘,真正的問題還在六支隊沒有及時匯報敵情,如果知道西南方向敵人薄弱,陳光是斷然不會北返的。

陳光沒有想到的是,日軍已經估計到了我軍會走山地,當我軍轉移到陸房村時,便陷入了日軍的包圍。

陳光之所以北返,就是估計到在山地作戰我軍更為有利,從後來的事實看,情況也確實是這樣。陳光下令部隊在陸房東北的鳳凰山構築陣地,並連續打退日軍的9次沖鋒,期間一股敵人幾乎沖入陸房村,打到了陳光的指揮部。然而陳光指揮特務營果斷反擊,最終打退了這股日軍。

夜色降臨後,日軍由於不擅長夜戰停止了進攻,陳光於是決定率部偷偷突圍,而且這次突圍也是非常成功的,所損失的只是一些輜重、騾馬之類。

此戰中日軍傷亡共計1200人,其中包括50多名軍官,而我方實際傷亡360人。戰後,蔣介石給朱德、彭德懷打電報,表示「殊堪嘉慰」,並獎勵3萬多元,這標誌我軍在山東的合法地位已成既定事實。

說此戰危險則可,畢竟我軍3000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力被包圍,但說此戰是敗仗,則完全不知從何說起。

另外還有文章說,焦家嶺戰鬥中,6縱未能將被圍敵軍全部殲滅,屬於作戰不利;一下江南時,陳光因考慮不周導致部隊大量凍傷,然而陳光還堅持要按照原計劃作戰。

事實上,焦家嶺戰鬥和一下江南並不一定就是陳光指揮的。

47年1月8日15時,四野首長給6縱發電,要求6縱全殲焦家嶺之敵,所使用的擡頭是「楊、劉」,即楊國夫、劉其人,當時為6縱的副司令員和副政委。6縱給野司的回電,擡頭用的也是「楊、劉」,並不見陳光的名字。

在1月8日之後,野司給6縱的電報再也沒有出現過陳光的名字,由此可知,陳光在1月8日之前,實際上就已經不再承擔指揮6縱的職責了。

由此來看,一下江南凍傷3000多人和陳光並無關系。據【第四十三軍軍史】記載:1月20日,第6縱隊奉命轉移,於24日到達指定地點。「行軍途中,因其後嚴寒,氣溫降至攝食零下40°,部隊缺乏防凍常識,致凍傷3000余人。」

6縱凍傷發生在1月20日到24日期間,而陳光在1月8日前就已經不指揮6縱了,這件事怎麽也不能歸咎於他。

綜上所述,無論陸房突圍、焦家嶺戰役還是一下江南,都非陳光指揮失誤。

至於著名的「電台事件」,一般被認為是陳林沖突的開始,然而有資料表示,提出呼叫陳光電台的並非四野首長,而是彭真和羅榮桓。

45年12月4日,彭真、羅榮桓向四野首長致電提出:「你們電台忙不過來,可將陳光電台調你處工作。陳光可用二師電台。如何?請你決定。」

也有文章質疑,既然總部電台不夠用,為何還能多次向陳光要電台,還直接發電報指責陳光。況且當時四野首長和各部隊之間都存在聯絡不暢的問題,四野首長命令陳光於11月28日率領二師主力到大虎山集結的命令,都不是直接發給陳光的,而是透過彭真、羅榮桓轉告陳光的。

到12月4日,彭、羅感到四野首長通訊不便,於是提出呼叫陳光電台。毋庸諱言的是,直到月底,陳光都沒有上交電台,而黃克誠在得知總部缺電台後,在12月5日便抽調了一個騎兵排護送這一個建制的電台人員和器材到了總部。

二者相比,黃克誠的大局觀顯然更強,而陳光也確實在此事上犯了錯誤,縱使四野首長因此批評他,也屬於有感而發,不能完全視為個人恩怨,挾私報復。

陳光在軍事指揮上是有才能的,但他的缺陷也很明顯,即受教育不多,性格急躁固執,還常常難免於驕傲。

紅軍時期,陳光先後和幾位同誌搭檔,時常發生爭論,關系難說融洽,尤其他和彭雪楓的政治,在王平將軍和張震將軍的回憶錄中都有記載。

後來在115師和山東期間,陳光和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山東軍區政委黎玉的關系也頗為緊張,時常發生爭執乃至吵架,羅榮桓雖然有心居中調停,但很難起到作用,陳光有時候脾氣上來,也不看羅榮桓的面子。這讓大家都感到陳光不是一個善於團結同誌的人,更進一步說,就是難以勝任更大的職責。

1941年,負責統一指揮山東部隊(115師、山東縱隊)的徐向前奉調回延安,山東部隊的指揮權再次陷入分散,雖然中央命令115師指揮山東縱隊,但實際上他們由於作戰區域不同等原因,實際上並未統一。陳光、朱瑞和黎玉三人也因此常常在作戰指導上發生爭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希望能盡快選出一個主要領導,然而在推薦人選的時候,朱瑞在給中央的電報中明白寫道:「陳光在115師威信不高」,他更看好羅榮桓。羅榮桓出於自謙,不可能自己推自己,所以他推舉的是朱瑞;而陳光推薦的則是羅榮桓。

這樣的結果對於陳光來說,多少是有些尷尬的,三票裏他一票也沒有。

解放戰爭末期到了廣東,陳光不合於眾的情況更加嚴重,最終釀成了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