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5年羅榮桓提議部隊更名為解放軍,不久被緊急叫停,事後才知高明

2023-12-11歷史

1945年8月15日,經過全國軍民多年艱苦卓絕的戰鬥,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勝利!日本侵略者終於被趕出我們的家園,祖國大地上千千萬萬的百姓為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歡欣鼓舞。

時任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羅榮桓立即向延安的黨中央提出申請:將部隊番號更改為「人民解放軍」。

他的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中央軍委批準,但沒過幾天,延安方面又傳來訊息,緊急叫停了這一行動,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又是為何?

圖|羅榮桓

中國工農革命軍

自從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這是共產黨人獨立創造革命軍隊的開始,也是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從此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部隊幾易番號。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公然背信棄義,公開背叛革命,背叛人民,讓無數共產黨人與革命誌士身陷困境。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革命於危亡之中,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毅然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份國民革命軍,發動武裝起義。

當時共產黨人掌握和影響的軍隊主要集中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主要包括第四軍、第十一軍、第二十軍,其中葉挺為第十一軍二十四師的師長,賀龍為第二十軍軍長。

起義爆發前夕,中共臨時中央常委會會議決定:「以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葉挺率領的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和朱德領導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為基礎,在南昌發動起義。」

8月1日,在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等領導人的指揮下,南昌起義爆發。數千將士奮起進攻,南昌城炮火連天。

毋庸置疑,南昌起義的意義是重大的、非凡的,無論之於當下,還是之於未來。這場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的標誌,而這一天後來也成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南昌起義的主要力量是部份國民革命軍,葉挺、賀龍所部為主力部隊。起義成功後,按照周恩來、賀龍、葉挺等人組成的參謀團共同商議決定,起義軍仍然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

圖|南昌起義

起義結束後的8月3日,起義部隊按照中央原定計劃,分批撤離南昌,一路南下戰鬥。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起義部隊相繼發動一系列武裝起義,但當時分散於各地的起義軍名稱不一致,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軍隊稱號。

8月20日,毛主席向中共中央致信,提出建議:「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他特意強調一點:「立刻堅決地樹起紅旗號召革命,建立工農兵政權!」

9月9日,他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領導廣大農民自衛軍、工人糾察隊、以及革命士兵,發動秋收起義。這支部隊有農民、工人,合稱為「工農革命軍」。

就在秋收起義舉行前的9月初,廣大軍民聚集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山口鎮,召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建軍編師大會。

那一天鎮上人頭攢動,十分熱鬧,百姓們歡欣鼓舞,所見之處墻上都用紅紙貼滿標語,熱情歡迎部隊的到來。編師大會上,氣氛熱烈,會議決定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何長工、陳樹華、楊立三還受命在修水縣城商會會館設計部隊的軍旗,三人不斷討論,反復修改、推敲,最終還確定下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的最終模樣。

以鮮紅色為底色的軍旗象征著革命,也寓意著革命的希望;軍旗中央是五星,代表共產黨人;五星內有繪了鐮刀斧頭,代表著龐大的工農力量。軍旗左側的白布上赫然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代表著共產黨人領導下的武裝力量,代表著我們自己的部隊。

圖|「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軍旗設計好後,何長工等人當即組織縣城裏的數十位裁縫師傅趕制軍旗、以及紅領巾、紅袖章,為湘、鄂、贛、粵四省秋收起義做準備。為支援起義,布店老板甚至無償捐獻出紅布料,連續幾天不眠不休地趕制,終於在起義前夕順利縫制完成100面嶄新的工農革命軍軍旗。

毛主席9月初抵達安源,對秋收起義做出具體部署。9月9日淩晨,他領導廣大農民、工人和革命士兵揭竿而起,發起秋收起義。戰士們頸上系著紅領帶,頸佩戴著紅領帶,高舉軍旗,視死如歸,奮勇作戰。

參加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就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是首次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也是首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這支在起義中組建起來的「工農革命軍」,後來成為工農紅軍的基本骨幹之一。

圖|秋收起義

1927年12月,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葉挺、葉劍英等人率領南下部隊,再次對國民黨反動派發起又一次英勇反擊,舉行廣州起義。遺憾的是,經過三天激戰,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最終失敗。

但在這次起義中,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人學習蘇聯革命,成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並首次打出「紅軍」的旗幟。起義失敗後,起義部隊撤離廣州,「紅軍」的稱號沒有延續使用,而是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師。

當然,這次起義留下來的武裝力量也成為日後中國共產黨革命部隊日益壯大的骨幹之一。

圖|廣州的蘇維埃政府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

秋收起義後,毛主席率領工農革命軍一路上井岡山,開始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余部、以及部份農民軍,也來到井岡山,與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勝利會師,兩支革命隊伍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彼時分散於全國各地的武裝起義部隊,基本上都被被統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這是屬於廣大人民的隊伍。

直到1928年5月25日,依照共產國際的意見,中央決定: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

從此,各個革命根據地原來的工農革命軍、以及其他的工農武裝隊伍,陸續都改稱為「紅軍」。1930年又逐漸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工農紅軍」這一名稱,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隊伍的稱號。

圖|井岡山會師

紅軍所到之處深受老百姓的熱烈歡迎,許許多多的年輕人都毅然選擇加入紅軍的隊伍,亦或者說,紅軍的到來改變了許多生活在困境中的年輕人的命運,當時就有許多人堅定擺脫被剝削的命運,毫不猶豫地踏上革命征程,成為紅軍戰士。

國共內戰時期,紅軍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到1930年夏天,中國工農紅軍已經發展到約10萬多人,組成第一方面軍(曾稱中央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等紅軍部隊,也先後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及湘鄂西、鄂豫皖等多個革命根據地。

國民黨蔣介石將日益壯大的紅軍力量視為眼中釘,糾集部隊,對各個革命根據地、以及紅軍不斷發動進攻,也一次次都被紅軍粉碎,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打破。

遺憾的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此後為擺脫國民黨軍的包圍追擊,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開始撤離,踏上長征之路,歷經千難萬險,無數紅軍戰士都為此犧牲性命,最終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紅軍轉戰陜甘革命根據地,從此紮根陜北,開啟新的戰鬥。

八路軍、新四軍

1936年底西安事變的爆發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蔣介石被迫停止內戰,這場震驚中外的事變也迫使國民政府再次展開國共合作,聯合抗日。並且為配合此次合作,中國共產黨拿出最真摯的合作誠意,與國民黨達成協定,願接受紅軍改編。

「七七事變」爆發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這民族危亡之際,共產黨人公開發出宣言:「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線職責。」在山河破碎之際,一切以「保家衛國」為重要。

「七七事變」之後的一個月,也就是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即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也就是後來威名赫赫、令日寇聞風喪膽的「八路軍」!

圖|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誓師抗日

這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前身原本是廣東地方軍閥部隊,原總指揮是陳濟棠,下轄三個子師:59師、62師、63師,三位師長分別為余漢謀、香翰屏、李揚敬。後來這支部隊的番號被蔣介石撤銷。

改編後的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分別為:第115五師、第120師、第129師,這以前都是東北軍的番號,在西安事變後也被蔣介石撤銷。如今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的何應欽向蔣介石提議,將這3個已經撤銷的番號授予八路軍。

115師,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後改任政委;120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關向應任政委;129師,劉伯承為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鄧小平任政委。這三支部隊成為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

圖|朱德的委任狀

八路軍的總指揮是朱德,副總指揮是彭德懷。1937年8月25日,朱德、彭德懷正式發表就職通電,通告全國人民:「八路軍將效命疆場,誓驅日寇,收復失地,為中國之獨立自由幸福而奮鬥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通告發表後沒多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又下達命令:將八路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因此,「八路軍」其實也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彭德懷的名稱也隨之改為「總司令、副總司令」。1937年9月14日,朱德、彭德懷再次釋出命令,宣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但「八路軍」這個稱呼還是被沿用下來,戰士們和群眾們已經習慣。

圖|八路軍臂章

根據國共兩黨的協定,當年沒有參加長征,留在南方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開展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雖然沒有被編入八路軍,但在1937年10月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也就是新四軍,軍長是葉挺,副軍長是項英。國民黨蓄意挑起皖南事變後,葉挺被關押,項英被殺害。

當時蔣介石甚至大言不慚地宣布要取消新四軍番號,但中國共產黨進行堅決鬥爭,嚴厲譴責他們的惡劣行徑,並宣布重建新四軍,重建後的新四軍陳毅為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

八路軍、新四軍一經成立,立即開赴前線,加入抗日鬥爭。千千萬萬的將士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用生命守護我們的土地,著名的「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夜襲陽明堡」等等,都是八路軍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的戰鬥,正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最後的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這麽多年艱苦卓絕的戰鬥,無數英烈長眠於戰場,我們終於盼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全國各地無不歡欣鼓舞。

圖|新四軍臂章

人民解放軍

顯而易見,八路軍、新四軍都是因聯合抗日而設,如今抗日戰爭已然取得了勝利。就像當初西安事變後,蔣介石不僅關押張學良,還為削弱東北軍的力量,改編部隊,將其17個步兵師整編為10個,並撤銷番號。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有很大機率會「舊戲重演」,撤銷八路軍、新四軍的番號,打算、虛弱我軍力量。

考慮到此,時任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的羅榮桓當即向延安領導人提出申請:將部隊番號改為「人民解放軍」。

幾天後中央軍委答復:同意。於是各個軍區的部隊開始更改番號為「人民解放區」。但沒過幾天,延安方面發來通知,緊急叫停這一行為。

圖|毛主席重慶談判期間的合影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蔣介石不顧人民渴望和平、安穩生活的願望,意圖爭奪勝利果實,挑起內戰。

蔣介石道貌岸然,既想挑起內戰,又不想背負罵名。他幾次發來邀請,邀請毛主席前往重慶和平談判,本意是借著談判之名,將內戰的責任推卸給我們。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部隊改番號為「人民解放軍」,恐怕就會被蔣介石反咬一口,進行汙蔑。

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親赴重慶。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冒著生命危險,率領共產黨代表團從延安飛抵重慶,與國民黨展開談判。事實證明,蔣介石就是「假和平,真內戰」,他雖然公開邀毛主席來談判,卻並未做太多準備。

重慶談判後沒多久,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談判簽訂的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拉開解放戰爭的序幕。

此時便是最好的時機。

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部隊,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1947年10月,毛主席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釋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提出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遊擊部隊三類。隨後全軍進行統一整編,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登上歷史舞台,其稱謂沿用至今。

解放戰爭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人民解放軍」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守護著千家萬戶。

圖|開國大典上的「人民解放軍」

從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幾十年一路走來,歷經起義、事變、改編、戰爭,這支偉大而雄壯的隊伍邁過歷史的層層面紗,走到我們的身邊,成為百姓永遠的「守護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偉大且充滿力量的7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