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有人拎錘子沖過來,公安廳長:不對,快走

2023-12-11歷史

1965年,已經離開井岡山36年的他沈重地說:「這些日子經常夢到井岡山,想回去看看。」這年5月21日,毛主席結束了在長沙的工作,在湖南省委的第一書記張平化和汪東興等人的陪同下去了江西。

1.往事

毛主席是1927年秋收起義後去的井岡山,在這裏生活了很長時間,他和賀子珍就是在這裏結合的。當然,對於井岡山,也有很多往事。

1928年冬,由於敵人的封鎖,井岡山斷了經濟來源,敵人想把紅軍困死在山上,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毛主席發起了挑糧運動。

當時正是冬季,轟轟烈烈的挑糧上山運動開始了,從寧岡到大井小井,來來回回幾十裏,都是坎坷不平的小道,還要翻越黃洋界,別說是扛著東西,就是空手也很難走。

為了鼓勵大家,毛主席和朱德就身先士卒加入了挑糧的隊伍中,每天天還不亮,毛主席就和朱德下山挑糧了。

看到毛委員親自挑糧,大家的熱情很高,原本要挑15斤的人,加到了20斤,可以挑20斤的,加到了25斤,在毛主席和朱德的鼓勵下,原本一周的糧食,很快就運走一半了。

據有人回憶,毛主席在這個運動中曾說了三句話。

有一次休息時,有個小孩子問毛主席:「毛委員,我們為啥要挑糧啊?」毛主席擦擦他額頭的汗說:「是為了對付敵人,現在我們多流汗,將來就可以少流血!」

聽到這話,大家都站起來,一鼓作氣繼續走,毛主席說:「大家累不累!」挑糧的人異口同聲:「不累!」

後來毛主席又問那個孩子:「站在這裏,能看到哪裏?」那個孩子說:「看到江西和湖南。」毛主席說:「是啊,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幹革命就是這樣,我們不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還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

就在這時,這個孩子又問:「毛委員,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勝利呢!」毛主席告訴他:「你看這裏的水,慢慢流,終究會流到大海裏,我們幹革命的火,一點點點燃,一定會從這裏燒到全中國!」

有了毛主席的鼓勵,大家幹勁十足,井岡山也成了一個持久的根據地。

2.井岡山奇遇

去井岡山那晚,毛主席先是來到茶陵縣,住在縣委大院辦公室,由於生活習慣,警衛員還是給毛主席搭建了一個木板床,毛主席看了一夜的書,3點多才睡下。

一張又寬又大的木板床,上邊放著一個蕎麥皮做成的白布枕頭,一床打著修補程式的毛巾被,一床陳舊的軍用毛毯,一塊白布包邊的床單,這就是開國領袖毛主席簡單的臥具。

一直到第二天,毛主席才坐車進入井岡山區域,到了井岡山,很多幹部已經來迎接毛主席。

5月22日下午,毛主席帶著一些遺憾隨車行駛,按照警衛的安排,在茅坪的岔口拐了進去,大概就是八角樓附近,司機踩了剎車停了下來。

毛主席側著身子向外望了望,點點頭說:「是八角樓,到了。」

他剛要開啟車門,準備下車,突然從對面步雲山的方向,沖過來一群人,大概有幾十個人,手裏拎著錘子和鏟子。

警衛員馬上護在毛主席車前,一個領導也在納悶,這是怎回事?難不成是有社員接到通知來迎接毛主席?可是迎接毛主席,帶著錘子鏟子幹什麽。

這時候,毛主席車上的黃慶榮發現不對勁,他認為毛主席上山的保密的,怎會有人知道?不對!是不是有壞人?

黃慶榮擔任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謹慎的他立即讓司機打暗號,讓他快走,司機快速按了幾聲喇叭,前後的車都馬上啟動往前走了。

一會到了山上,見到汪東興,汪東興也對黃慶榮說,剛才看見一群人風風火火帶著工具,這路上一個警衛都沒有,出事了怎麽辦,而且也並不是完全保密,畢竟已經見了很多人了。

但是黃慶榮就是擔心,萬一有人走漏了訊息。

毛主席下車後十分不高興,他覺得那可能是正在幹活的群眾,毛主席向來是喜歡到群眾裏取得,但是也沒辦法,有時候,他不得不服從警衛安全部門的意見,畢竟保護毛主席是他們的職責。

就這樣,毛主席還沒有去看看八角樓,就依依不舍的離開了。

當年毛主席去剛去井岡山的時候,袁文才為了方便毛主席工作,專門讓賀敏學把八角樓讓給毛主席居住。

毛主席就是在這裏,和賀子珍逐漸相識。或許是因為眷戀,毛主席希望再去看看。

那麽那群拿著錘子的人到底是誰呢?

黃慶榮在2002年曾接受記者采訪,回憶了當年的故事。

毛主席再次來到八角樓,又看到了那群人,那群人拿著鏟子錘子都沖過來了,這次毛主席要求,慢點開車,不要「跑了」。汪東興下令慢點開車,毛主席開啟窗戶,聽到了外面的呼喊聲:「毛主席回來了,毛主席回來了!」

黃慶榮回憶說:「那些拿著錘子的人都停下來了,站在路邊揮手,原來是正在幹活的鄉親們,因為有紀律,沒有讓毛主席下車,只是緩慢地走。我們小車上的很多人都落淚了,沒有想到這裏的人們這麽淳樸,善良,他們和毛主席心連心。」

後來他還和汪東興說起來這個事,說過於謹慎了,原來這些人有的是工人,聽說毛主席來了,都想去看,但是又不能把幹活的工具扔了,索性就拎著跑來了,這才把警衛人員嚇了一跳。

3.見見兩個嫂子

山路彎彎,不一會車子開到一個路口,看到這裏有個木牌子,上面寫著一行大字:「井岡山墾殖場1959年義務修路紀念」。大家才明白,原來這條公路是1959年修的,是江西省委專門修的上山的路,群眾們義務修的,毛主席微笑地點點頭。

可能是走的時間太長,一輛車突然拋錨走不動了,毛主席得知後顯得很有經驗地說:「給它加點水就好了。」可是這公路上,哪裏有水呢,毛主席笑著說:「那就先把我的水給他喝吧。」司機只能按照毛主席的辦法,把毛主席的水「餵」給了汽車,果然車子恢復了。

毛主席的車在井岡山參觀,在八角樓舍不得離開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附近鄉親們的耳朵裏,尤其是附近袁耀烈的家裏。

袁耀烈是袁文才的獨生子,袁文才去世的時候,他才5歲,現在已經40歲,和母親謝梅香在一起生活,解放後,國家給了謝梅香老人烈屬待遇,生活還過得去。

還沒有等謝梅香提出見毛主席,毛主席就想起了這個嫂子。

他對汪東興說,要安排見一見井岡山的老幹部老黨員,還有烈士遺孀,他專門強調,要見見兩位嫂子。

說的就是袁文才和王佐的妻子。

茨坪離茅坪不遠,頂多幾十裏路,但謝梅香很少上山,看到有人來接她上山見毛主席,她感動不已。

謝梅香見到毛主席後,十分激動,毛主席叫了一聲「袁嫂子」,謝梅香老人眼淚「嘩」地流出來了。

他們坐下來慢慢聊,聊的很多的都是回憶。

期間謝梅香還聊到了賀子珍,因為當年在井岡山,謝梅香和賀子珍的感情很好,甚至親如姐妹。

原來毛主席和賀子珍的婚姻,謝梅香還是半個紅娘呢。

當時毛主席第一次遇到賀子珍,由於賀子珍還十分年輕,他還以為這是袁文才的女兒呢,後來才知道,原來賀子珍是自己的同誌,是一名黨員。

賀子珍在井岡山認識了很多好姐妹,比如曾誌,當時井岡山的女紅軍並不多,她們形影不離,感情很深。

當時賀子珍還會打槍, 所以毛主席對她十分喜歡,兩個人在永新做調查時,慢慢培養了感情,這一些都被袁文才看在眼裏。

賀子珍是永新人,她的哥哥賀敏學是袁文才的左膀右臂,曾參與永新暴動,都是革命的好戰士。

袁文才知道兩個人互相愛慕,所以就做了這個媒,1928年夏他們在井岡山結婚。(賀子珍和毛主席經歷了革命最艱苦的十年)

當然,說起袁文才,毛主席還有很多事都記得。

他記得從一團抽出20多人到2團工作,還派了司務長幫助搞夥食,此後還成立了士兵委員會,王佐後來提出入黨要求,還是毛主席親自批準的。對改造井岡山的地方武裝,袁文才和王佐都費了很多心血。

據說回到家,謝梅香抱著袁文才的遺像大哭,喊著他的小名悲痛地說:「選三,你可以閉眼了,毛委員回來看你了。」

5月29日下午,毛主席和一些群眾合影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井岡山。

4.追憶

多少年過去了,毛主席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還鐫刻在井岡山的一個紀念碑上,「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如今讀起來仍然感受到一股力量,讓人心潮澎湃。

這次去井岡山,毛主席又揮筆寫了兩首詩詞,如今也是赫赫有名。

【念奴嬌·井岡山】裏的名句豪情萬丈:猶記當時烽火裏,九死一生如昨。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裏的名句也已流傳千古: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的詩詞都是這樣的豪邁大氣,讓人敬佩!

據說1958年賀子珍曾多次邀請陳毅去井岡山,但陳毅因為公務繁忙無法去,他說,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來,我會派代表到井岡山去。

此後,陳毅的夫人張茜曾代表陳毅去過井岡山,她說不想麻煩當地政府,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她感嘆地說:「這些都是毛主席和陳毅一起戰鬥過的地方。」井岡山檔案館中赫然記錄著:「1960年3月30日,北京張茜秘書2人,采訪兩天。」

因為陳毅也是井岡山時期的老人,當年和朱德一起上井岡山,也是毛主席早期的戰友。陳毅逝世後,毛主席親自參加追悼會,在追悼會上握著粟裕的手說:「井岡山時期的戰友不多了。」

毛主席晚年,一直想回去井岡山看看,但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未能如願。

其實新中國成立後,朱老總,譚政,蕭克等老前輩,都曾回到井岡山參觀,都去看望了謝梅香,他們對革命烈士懷有深深的敬意。

重溫過去,感受歷史,毛主席重上井岡山半個世紀過去了,井岡依舊,紅星閃閃,在毛主席誕辰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