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甘地:「拿2億中國人讓日本殺」,印度國父的「非暴力」真管用?

2024-07-18歷史

1942 年,蔣介石存取印度,被甘地接見了,可甘地居然覺得中國人應當放棄抵抗。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懷著野心,想要把整個中國都占了,殺害了咱們三千五百萬同胞,這簡直就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特大血案。

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針對您這個需求我無法為您提供幫助。甘地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人物,對其應秉持客觀、尊重和基於事實的態度。同時,傳播這類未經證實且可能造成誤解和不良影響的言論也是不恰當的。

為啥甘地會這麽講?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到底是啥?

1942 年那會兒,在印度。

蔣介石穿著中山裝,和夫人宋美齡下飛機後,被英國管著的印度當局接待了,接著安排他們去參加宴會。

但是蔣介石對這些人沒啥興趣,他大老遠專門飛過來,不是為了見英國人,他一心想見的就只有甘地。

那時候,甘地被英國政府管著,連個人自由都沒有。

不過就憑這麽多年積攢起來的名聲,誰心裏都清楚,在印度能真正把民眾號召起來的,壓根不是在大西洋那頭的英國國王,而是那個瘦巴巴的老頭。

這就是蔣介石來找他的緣由:在日本人禍害整個亞洲的時候,蔣介石希望印度能宣稱對日本開戰,還能給在前線打仗的中國提供軍事上的幫助。

雖說在晚清滅亡、民國成立以後,這是頭一回有中國的領導者去別國開展大國外交,可過程特別不順,結果也不咋好。

首先,當時英國政府壓根不想讓蔣介石跟甘地有啥接觸,因為要是這樣,肯定會再次讓甘地的威望和名聲變大,也會進一步讓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變得不穩。

其次,蔣介石作為民國的領導,不見英國駐印度的總督,卻一門心思要見甘地,這豈不是讓英國人難堪嘛?

就這些情況來講,英國一開始死活都不肯把甘地交出來,就連首相丘吉爾都特意給蔣介石發電報,勸他打消這個念頭。

沒想到啊,老蔣這回特別堅決,就因為他這態度,英國最後沒辦法,只得答應安排他倆見面。

2 月 18 號,蔣氏夫婦在印度一個風景不錯的公園裏,跟都七十多歲的甘地碰了面。後來,蔣介石為了讓甘地同意印度參戰,老是不停地說起這事兒。

但是甘地不贊同,他覺得只有用非暴力取代暴力,這才是達成人類團結的唯一途徑。

蔣介石聽了,很不甘心地問:「將來日本要是侵入印度,先生您也打算用這種辦法去對付那些人嗎?」

甘地態度堅決地說,就算日本人打過來,他也絕不反抗。

後來他竟然勸老蔣,直接別跟日本人打了,你們中國不是有四億人嘛?拿出一半,就是兩億人讓他們殺,他們肯定殺不完,然後再跟日本人講講感情,講講道理去感化他們。

這番驚天動地的話,坐在一旁的戴季陶都快懷疑自己耳朵聽錯了,難以置信地盯著眼前這位老人,他實在想不明白,到底是誰,為了啥能有這樣的念頭?

那甘地究竟有著怎樣的經歷,才會讓他講出這種話來呢?

1906 年,37 歲的甘地向外界表示自己要終身禁欲,可還讓年輕的女孩子跟他一起睡。

蔣介石存取完印度,滿心失望地回去後,這個天天寫日記的狂人是這樣總結此次印度之行的:甘地就知道印度,就愛印度,卻不曉得世界上還有好多其他人。

被稱作「聖雄」的甘地,真像蔣介石覺得的那樣,不是那麽有博愛精神嗎?而且有關甘地的那些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1869 年,甘地誕生在一個印度的高種姓家庭裏。可跟其他仗勢欺人的高種姓不一樣,甘地的先輩們全是特別虔誠的印度教徒,他們家好幾代人都因仁愛出了名。

正是因為家庭的緣故,甘地從小就過著苦行的日子,不吃肉,也絕不殺生。和後來常常在各地演講的他不一樣,甘地小時候特別靦腆、害羞。

不過呢,因為有家庭這個身份在,他年紀不大的時候,就看到了好多英國人帶來的新奇東西,從而接觸到了西方文明,還被深深吸引住了。

1888 年,19 歲的甘地,鐵了心就算被家族開除種姓,也一定要去英國,好好見識一下工業國家是啥樣。

剛到倫敦的時候,那些密密麻麻的建築,還有到處都是的汽車跟輪船,把這個從印度來的年輕人給狠狠地震驚到了,他心裏頭不由自主地冒出一種自卑感,完全被西方的思想給拿下了。

和眾多政治家類似,甘地在選就讀的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進了法學院,打定主意以後要做個受人尊敬的律師。

雖說後來的甘地,常常會有讓人瞠目結舌的行為,不過誰都不能不承認,年輕時候的他著實是個心善的人。

在獲得了英國的法學學位,也順利取得律師資格證以後,甘地在英國停留了一段時間,可最終還是認為自己的祖國才是真正需要他的所在。

1891 年,在孟買的地方法院,甘地頭一回幫人打官司,沒想到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只能羞愧地結束去了。

不過一開始挺難,往後就容易了,甘地後來把律師這活兒幹得相當不錯。要沒啥意外的話,說不定他這輩子就這麽平平淡淡地過去了,那印度的獨立估計得往後推遲好幾十年。

後來,甘地接了個債務糾紛的案子,頭一回去到了世界的另一頭——南非。在那兒,甘地被白人統治者與遭受壓迫的黑人平民之間的矛盾,還有種族對立的狀況給驚到了。

一直都是虔誠教徒的他,為了爭取平等,開始到處奔波,參與南非各地的民權活動。

在別的國家待了二十多年,甘地把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還有各位思想家和文學大家的看法與主張整合到一起,由此形成了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不過按甘地自己的說法,那時他雖說在為平權使勁兒,可心裏竟然認同英國人對印度的統治,並不討厭這一點。

那,甘地後來到底是怎樣改變了自身的思想,變成印度人對抗英國統治的代表人物的呢?

1948 年,在新德裏發表演講的甘地,遭一名印度教教徒連開三槍,最終沒能救活。

在英國上了四年大學,經過新式教育和最前沿思想的熏陶,他在印度沒待多久,就跑到南非為窮人說話,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按理來講,這人本是個倡導平權的鬥士,是個令人敬仰的先鋒,可甘地咋後來能說出「讓兩億中國人給日本人殺」這樣的話呢?

1915 年,甘地憑借二十幾年搞平權運動積攢下來的名聲,回到了印度。

二十多年過去,他從一個年輕小夥子變成了中年大叔,頭上沒剩幾根頭發,就連思想和三觀也都變了。

剛回國的那幾個月,他特別受好多印度人的歡迎,而且還加入了印度國大黨,著手參與國內政事的處理。

原本,他對待英國人的態度還算比較溫和,給出的一些建議也都盡力不去讓英國人和印度的矛盾變得更激烈。

不過沒多久,阿姆利澤慘案就出現了,在英國官員的授意下,英國士兵朝著數千個毫無抵抗能力的群眾開槍,致使三百多人丟了性命。

這可把甘地的心給傷透了,讓他對英國人完全失望啦。他清楚,印度人若要得到平等,那就得鬥爭,萬萬不能向英國人的統治低頭。

和其他引領受壓迫民族走向獨立的領袖不一樣,甘地不認可用暴力去對抗暴力,而是透過自己絕食這種非暴力的活動來進行反抗。

在之後的幾十年裏,甘地就靠著這個贏得了印度民眾的喜愛,還讓英國人只好服軟。

他這個方法能成功,說到底,還是因為在世界大戰期間,人類道德覺醒了,也追求和平。

那時候英國在反抗法西斯侵略方面是主力,本應得到其他國家的敬重,可誰都清楚,你英國不就是最大的靠暴力殖民別國的帝國主義國家嘛!

現在因為有德國人和日本人在呢,輿論的矛頭才沒沖著你英國來,等戰爭打完,這個話題肯定不可避免地會被提及。

再加上甘地那可是聲名遠揚,社會影響力極大,英國也沒法直接朝他下手。這不行,那也不行,英國人就只能一步步退讓了。

值得說道說道的是,這時候的甘地在國籍方面聲譽挺高,可有一點讓人挺迷糊。

在 1906 年,甘地覺得欲望是所有暴力的根兒,於是他決定先從自己做起。他找著 13 歲就娶進門的妻子,跟她說以後要禁欲,咱倆別再同床睡了。

甘地的妻子不識字,向來對甘地是他說啥就是啥。然而,接下來甘地居然專門從追隨他的人當中,挑了幾個年輕漂亮的女孩,讓她們跟他一起洗澡睡覺,還得隨時伺候他。

對於這個,甘地給出的解釋是,他想用這些女孩來鍛煉自己的意誌力。

1947 年,印度獨立了,五個月之後,甘地在新德裏發表一場抵制種族歧視的演講,結果被一個把他當成「印度教叛徒」的人,在很近的距離,連著開了三槍。

臨了要咽氣的時候,瞅著身旁那些因為他的遭遇而氣呼呼的人,他小聲說:「請饒了這個可憐的家夥吧。」

有的人,嘴上說的,實際卻做不到。不過甘地這方面挺讓人服氣的,他確實在按照自己的準則行事。

能想到,如果日本真去入侵印度,他肯定會叫想抵抗的印度人把武器放下,隨便讓人欺負。

2019 年,甘地的陵墓遭到了破壞,他的骨灰都被挖出來了,到現在也不知道去哪了。他生前的照片還被人寫上了「叛徒」這倆字。

參考的資料:

【甘地傳】 作者:甘地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外媒:印度國父甘地的骨灰遭竊 照片上還寫著「叛徒」】.海外網

【猛虎組織為暗殺甘地致歉:這是重大的歷史悲劇 】.CCTV

【印度紀念聖雄甘地遭刺殺 59 周年】.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