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楊振寧12字總結毛主席功績:感人至深!

2024-01-24歷史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訊息傳來,楊振寧遠在美國,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他默默坐在書房裏,回憶起與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見面,心中充滿感慨。實際上,楊振寧一生都敬仰毛主席的卓越智慧。1945年,楊振寧赴美留學,此後便難以回國。

盡管在美國成為備受矚目的新星,提出了無數影響深遠的理論,1957年還榮獲諾貝爾獎,楊振寧始終懷念祖國。然而,由於美國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嚴加防範,楊振寧沒有機會回國。70年代,隨著中美關系的緩和,楊振寧看到了回國的機會,但美國政府卻多方阻撓。

然而,周總理對於楊振寧的回國計劃非常支持,認為這符合兩國科學界的交流以及建交的需要,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周總理迅速與美國交涉,才勉強使楊振寧得以回國。然而,這漫長的26年離開了祖國的歲月已經過去,當他的飛機進入中國領空時,楊振寧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牽掛著他的嶽父杜聿明和老同學鄧稼先。

周總理親自安排了他們相見的機會,這讓楊振寧感到緊張不安,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杜聿明,只能恭敬地稱他為「杜聿明先生」。周總理哈哈大笑,提醒他應該稱呼他為「嶽父」。透過杜聿明的口述,楊振寧了解到了新中國政府的政策,即使是像杜聿明這樣的國民黨將領,也能得到寬大處理,有機會重新融入社會。

楊振寧深深地佩服這一點,從中也明白了新中國政府之所以能夠贏得人民擁護的原因。至於他一直牽掛的老同學鄧稼先,周總理已經將他接回北京。當他們相見時,激動之情難以言表。回憶起多年前,一個選擇回國,一個選擇留在美國,如今故人終於再度相聚。

然而,楊振寧一直心中有一個問題,他想問鄧稼先:中國成功研發核武器是否真的有某個美國科學家的功勞?盡管知道這是國家的機密,但他仍然希望從老同學口中了解真相,而又不想給鄧稼先帶來任何麻煩。楊振寧曾向鄧稼先詢問外國是否參與了中國的核武器研發。

這個問題關乎到中國的尊嚴,鄧稼先開始堅定地回答「沒有」,但隨後向當局和周總理請示,答案並不簡單。楊振寧以為這個問題就此解決,沒想到在他飛往巴黎的途中,收到了鄧稼先緊急送來的一封信,證實除了早期蘇聯的部份援助外,中國沒有外國人參與核武器研發。楊振寧感動得淚流滿面,感到中國對他的信任。

周總理囑托他「架設一座連線中美兩國的交流科學和增進友誼的橋梁」,楊振寧回國後致力於推動兩國科學界的交流,消除了兩國之間的隔閡。此外,作為一位全球知名度高的科學家,他到世界各地演講,宣傳中國的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改變了許多人對中國的印象。

楊振寧數次回到中國,他渴望拜見毛主席,而毛主席也一直想與他交流。最終有一次,毛主席抽出時間,楊振寧激動得幾乎睡不著覺。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打破了枷鎖,創造了嶄新的世界。在楊振寧的少年時代,中國充滿了內憂外患,政府更替不斷,但毛主席成功地解決了中國的問題。

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煥然一新,徹底擺脫了過去被欺淩的困境,這是楊振寧以前無法想象的奇跡。為了更好地了解毛主席,楊振寧渴望與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終於有一天,周總理親自陪同楊振寧進入了毛主席的辦公室。楊振寧激動地快步上前,緊緊握住了毛主席的手。

毛主席詢問他正在研究什麽問題,楊振寧毫不隱瞞地回答:「我正在研究與粒子結構有關的問題。」 這個問題異常復雜,非專業人士難以真正理解其本質。楊振寧內心擔心毛主席對物理學問題可能沒有興趣,然而毛主席卻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一個熱門話題:「質子是否可分割?

」這個問題是科學家們提出的一個猜想,雖然可能性很大,但無人有能力去證實它,即便是楊振寧這樣的物理學巨匠也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然而,毛主席卻從哲學的角度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解釋:「在我看來,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莊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是表達了這個意思。

過去人們說原子不可分割,後來的研究卻指出原子是可以分裂的;而後又有人說原子核不可分割,但結果呢,又發現了它可以分開;現在如果質子不能分割,那麽你們科學家就要失業了。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宏觀和微觀世界的事物都是無限可分的。

」毛主席的這番話讓楊振寧深感震撼,他從未想過物理學的問題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得到解釋。他對毛主席深深地敬佩,也體會到了心靈上的啟迪。楊振寧心中充滿感慨,他熱望這次與毛主席的交流能夠持久延續。盡管毛主席年齡比他大許多,但在思想上,楊振寧深信毛主席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全世界任何一個人。

他們的談話跨越了哲學和物理學等領域,令人百感交集,每句話都深深地印在了楊振寧心裏。盡管只有一次見面,但毛主席的思想深深地觸動了楊振寧,成為了他一生難以忘懷的經歷。這次會面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每一分鐘都如同一枚珍貴的寶石。然而,會面結束的時刻到了,毛主席的秘書輕聲提醒他還有其他工作要處理。

毛主席和楊振寧都有些不舍得結束這次交流。毛主席堅持要親自送楊振寧到門口,盡管他已到了遲暮之年,甚至站起來都有些吃力。毛主席轉過頭,對坐在他右邊的楊振寧說:「能扶我一下嗎?」 楊振寧立刻伸手扶起毛主席,盡管他走路緩慢而艱辛。楊振寧這時才意識到,毛主席已是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

盡管如此,毛主席的思維敏捷,邏輯清晰,常常說出讓年輕人自嘆不如的論點。楊振寧依依不舍地走到門口時,毛主席笑著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現在,老百姓祝我萬壽無疆,你說這是科學的嗎?」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這當然不科學。楊振寧斟酌了一下後回答:「這是大家對您的美好祝福,我也要祝您萬壽無疆。

」毛主席看了楊振寧一眼,突然爽朗地笑起來,再次握住他的手,說:「別說這些不科學的話。」毛主席意識到他們即將分別,提議拍一張照片作為紀念。於是,攝影記者為他們拍下了唯一一張合照,毛主席拉著楊振寧的手,對他說:「年輕時,我也曾經夢想在現代科學方面做出一些貢獻,可惜沒有實作。

我很高興你在這方面有所成就。」 這句話讓楊振寧幾乎要落淚。之後,他常常想起這次與毛主席接觸的機會實在太少了。毛主席,是一位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的人物。他不僅在物理學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而且在哲學領域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事實上,毛主席是人類歷史上不可替代的偉大思想家。

因此,當毛主席去世的訊息傳來時,楊振寧感到深深的痛心,這對中國和全人類來說都是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楊振寧關閉了自己的書房,整整一天都無心進行工作。他不停地回想起毛主席曾經對他說過的話,仿佛這些經歷就發生在昨天。在毛主席的追悼會上,楊振寧代表發表了悼詞。

他總結了毛主席一生的成就,講述了毛主席如何帶領人民從舊社會的苦難中走向新社會,並介紹了毛主席深邃而偉大的哲學思想。最後,他用簡潔而有力的12個字概括了毛主席一生的偉大成就:「他是人類歷史上一位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