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遵義會議救了紅軍,毛主席向他請教定都問題

2024-01-24歷史

1935年1月,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我軍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之一。這次會議糾正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指導,確立了毛主席作為紅軍主要領導人的地位,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前途。但在遵義會議之前,毛主席的政治生涯陷入低谷。那麽,毛主席是如何在遵義會議上扭轉乾坤,成為黨和紅軍的核心領袖呢?這一切都歸功於一位人的努力。

「遵義會議上沒有他不行。」這句話,是毛主席在建國後經常掛在口中,指的就是王稼祥這個為遵義會議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那麽,王稼祥又是何許人也?他在遵義會議上做了哪些貢獻呢?王稼祥於1906年出生在一個家境雖不富裕但也不缺乏溫飽的家庭。從小就熱愛讀書學習的他,先後考入小學和中學。

19歲時,王稼祥離開安徽老家來到上海大學附屬中學就讀。在這個大城市,王稼祥的視野被開啟,思想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同年,他加入了共青團,踏上了革命之路。由於在學生運動中表現突出,上級對他十分器重,隨後將他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正是這次留學經歷徹底改變了王稼祥的命運。

在蘇聯學習期間,他結識了許多人,其中包括王明、博古、楊尚昆等人。1930年,王稼祥回國,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幹事。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召開了會議,討論派遣人員前往中央蘇區工作的問題。王稼祥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前往蘇區。於是,他從上海千裏迢迢來到江西瑞金。當時,王明的「左傾」思想在中央蘇區盛行。

盡管王稼祥和王明等人是同學,但他的表現卻出人意料。一到中央蘇區,他就受到了重用,先後擔任了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中革軍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盡管中央蘇區的幹部一開始都把他當成是王明的人,但後來他的表現卻讓人大吃一驚。

王稼祥曾經認為王明的方法是正確的,但他在中央蘇區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按照毛主席提出的方案進行各項事務能夠事半功倍,而按照王明的方式則往往適得其反,這讓他深思不已。1932年,中央蘇區局全體會議在江西寧都舉行,要求撤銷毛主席擔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讓他專心從事政府工作。

在所有人投票同意時,王稼祥發表了反對意見,這讓毛主席和其他人都很驚訝。實際上,王稼祥只關心革命是否正確,而不是同學情誼。盡管毛主席最終被撤職了,但王稼祥經常去看望毛主席,與他交流革命和國情,兩人也產生了相見恨晚之感。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時,王稼祥受了重傷,博古、李德等人想將他留在蘇區,毛主席得知後非常生氣,堅持要擡著他走。

雖然毛主席的權力不是很大,但他的威望很高,周恩來當即表示同意。王稼祥被安排在毛主席所在的軍團,他們透過與毛主席的對話,在這段時間裏深刻認識到,如果想要改變革命,使其回到正確的軌域上,必須讓毛主席重新掌握大權。於是,王稼祥先找到了張聞天,張認為博古、李德領導不行,必須請毛主席出來。

隨後,王又找到了周恩來、聶榮臻、彭德懷和楊尚昆等人,大家都表示必須請毛主席回來。這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舉行,博古在發言中認為紅軍的失敗是由於敵人太強大,而周恩來則承擔了指揮失誤的責任。在革命戰爭時期,毛主席曾痛斥博古和李德的瞎指揮,因為這導致了紅軍的失敗。

當時,王稼祥毫不猶豫地支持毛主席,並提議任命他為紅軍的政治局常委和軍事指揮負責人。在遵義會議上,毛主席成為了黨和軍隊的領導人,而王稼祥的關鍵一票功不可沒。毛主席高度評價他是最早支持自己的人。遵義會議後,王稼祥、毛主席和周恩來組成了軍事指揮部,負責指揮中央紅軍,這顯示了王稼祥在軍隊中的高地位。

盡管他為遵義會議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王稼祥一直保持低調,從未刻意宣傳。隨後,他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等職。1949年,他參加了七屆二中全會,並被毛主席請到自己的住處詢問國都問題。最終,王稼祥認為北京最適合成為新中國的首都,毛主席對此非常滿意。新中國成立前夕,毛主席再次詢問王稼祥的工作安排,他選擇了到蘇聯擔任大使。

毛主席曾寫信給史太林介紹王稼祥,這段歷史在中國外交史上有著獨特的意義。毛主席親筆寫下的這封信凸顯了王稼祥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