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恩來侄孫:大爺爺一貫堅持家風,家屬絕不搞「特殊化」

2024-02-02歷史
中新社廣州2月2日電 題:周恩來侄孫:大爺爺一貫堅持家風,家屬絕不搞「特殊化」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近日,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內,來自海內外的參觀者絡繹不絕。周羽坐在軍校的教室裏,眼神註視著前方畫著步兵戰術圖解的黑板。這一刻,時光仿佛被拉回至百年前。
「我的大爺爺(指伯祖父)周恩來和爺爺周恩壽曾在軍校任教或學習,他們踐行黃埔精神,奔赴戰場,保家衛國。」近距離感受祖輩們心系蒼生的家國情懷和非凡人格,他們的人生教誨讓周羽受到深深震撼。
近日,周恩來侄孫周羽參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學生課室。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1924年,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年僅26歲的周恩來對工作認真負責,事必躬親的作風,贏得了學員們的敬愛。兩次東征中,周恩來都在前線與廣大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成為黃埔軍校廣大師生學習的楷模。
周恩來的胞弟周恩壽,正是在周恩來的革命思想影響下,從天津赴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隨軍參加北伐戰爭。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周恩來的「十條家規」對後輩影響至深。
在周羽的記憶中,周恩來有一貫堅持的家風,就是家屬絕不可「特殊化」,絕不可「走捷徑」,周羽的爺爺周恩壽和父親周秉鈞深受其影響。
1961年夏天,周秉鈞準備考大學,同時還參加了空軍飛行員的體檢和考核。當時農村勞動力不足,中央決定當年只在城市征兵,復員軍人也全部返回農業生產第一線,支援農業生產。
「我父親在填寫大學誌願書時,大爺爺過問了此事,詢問父親願不願意參軍。」周羽回憶道,「後來我父親才知道,當年(指1961年)召開的恢復生產發展的會議上,周恩來提出希望幹部帶頭送子女參軍,以保證農村勞動力。」
周秉鈞曾經為了報名當兵詢問過周恩來的衛士長。衛士長當即回避了周秉鈞的問題,周秉鈞便明白了其中原因,「如果大爺爺的衛士長給武裝部打招呼,那我父親肯定是個特殊兵。這點特殊一定是不能搞的。」周羽說。
在周恩來的鼓勵下,周秉鈞根據國家需要參了軍,被空軍錄取為飛行員,飛了20年戰鬥機,在部隊工作了31年。
作為一名軍人,同時作為周家的後代,周秉鈞繼承周恩來和周恩壽所踐行的黃埔精神,致力於國家的建設,他也遵循周家不成文、但是每個人都內化於心的教誨,就是要自食其力,低調處事。
「當時父親口述他的經歷給我聽,讓我感悟到作為周家後人,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周家的‘十條家規’來嚴格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建功本職崗位。」周羽說,不僅要守校風,還要遵家風。
這些年,作為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理事,周羽時常會到黃埔軍校舊址,尋跡黃埔初心。
「我認為,黃埔軍校之所以能夠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行程中產生重要影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確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黃埔精神,這是先輩們用鮮血、生命鑄就的歷史,是黃埔軍校的魂。」周羽說。
「我曾經在幾所小學和中學進行課題調研,也順帶向學生問黃埔軍校的由來,學生們都知道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創辦的,但再問得深一點,接近90%的學生答不上來。」周羽認為,可以透過研學的方式,例如舉行以黃埔軍校為主題的假期班,讓學生重走「來時路」,以進一步加深對黃埔精神的了解。
今年是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周羽稱,海峽兩岸應開辟更多渠道,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