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從「亞洲之光」到「世界公敵」,日本是如何崛起與淪落的?

2024-07-26歷史

在 1600 年的時候,地點是日本。

港口熙熙攘攘,在碼頭上,一艘商船慢慢靠近過來,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住了。沒一會兒,碼頭邊上的人都停下了手頭的活兒,為啥呢?因為他們吃驚地看到:船上居然站著一群金發碧眼的老外!

正是荷蘭來的這艘貨船,讓日本的命運有了改變,「亞洲之光」慢慢冒頭。可就短短幾十年,日本又換了模樣,變成了世界的公敵……

變革的大幕拉開:非同一般的「明治維新」

19 世紀,整個世界動蕩不安,一場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正在悄悄形成。

過了一百年,西方各國把「工業革命」這把能通往新一個時代的關鍵鑰匙給找到了。可在同一時期的東方,就沒這麽好的運氣了。

就這樣,慢慢長大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盯著神秘又富饒的東方不懷好意。這裏面,頭一個遭殃的就是日本。

很長時間以來,日本一直是閉關鎖國策略的極力擁護者。這個處在太平洋上的小小島國,給自己圍起了一道看不見的墻。就算墻外有著各種各樣的誘惑,日本也始終沒動心,這種狀況持續了足有 200 多年。

不過呢,就算圍墻再牢固,也總有被打破的那一刻。

1853 年,西方列強逼著日本,日本沒辦法,只好把一直關著的國門開啟了。接著,簽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讓日本都快沒活路了。不過,在這種沒活路的情況下,倒也有了機會,這竟然成了日本開始崛起的起點。

殖民者來了之後,日本的封建體制迅速垮掉。一群有見識的人大力呼籲,得搞變法,全方位向西方取經。只有這樣,日本才有活路。

實際上,變法的引子,早在 1600 年就已經存在了。

當時,一艘叫「利弗特」號的荷蘭商船來到了日本港口,把日本的外交歷史給改變了。這是日本頭一回和西方直接做貿易,過了九年,兩國還正式確立了外交關系。

隨著交往越來越深入,西方的各種思想順著船舶航行的路線,跨越海洋傳到了日本,於是「蘭學」出現了。

「蘭學」的出現,不知不覺改變了日本歷史的發展方向。當列強敲開日本國門的時候,給日本帶來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就在這個時候,西方列強還沒發展到成熟的帝國主義階段,國內問題一大堆。美國正忙著打南北戰爭,英法聯軍在中國胡作非為,北邊的沙俄,也開始搞農奴制改革了。

在國與國相互爭鬥的空隙當中,日本得到了少見的喘息時機。

就這麽著,一場熱熱鬧鬧的明治維新,總算開啟啦。

在幕府那個時候,日本照著中國過去的制度,把社會劃分成特別嚴格的「士農工商」四個等級。武士代表著武裝力量,可除了將軍有特權,其他武士的生活通常都不咋樣,經常窮得叮當響。

跟武士處於一樣尷尬狀況的,還有商人。

資本主義的進入,讓日本出現了一批富有的商人。然而,這些人光有大把的錢,社會地位卻不咋匹配。

就這樣,這兩幫人成了推進變法的重要力量。得明白,商人跟武士常常聯姻,一個想要名聲,一個想要好處,這就讓革新派的隊伍越來越穩當了。

因為有天皇支持,1868 年【五條誓文】出台了,日本就此踏上了靠資本主義讓國家振興的道路。等級制度取消了,四民變得平等,國內行政區重新劃分,分散的權力慢慢集中到了中央手裏。關鍵的是,日本的政體發生了根本變化。

1889 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出台,就這樣,日本成了亞洲頭一個擁有近代憲法的國家。憲法表明,往後啊,君主立憲就是日本唯一認準的事兒。

日本僅僅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實作了新生,原本是落後的封建國家,一下子變成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靠著讓人驚嘆的學習能力,還有一般人根本比不了的決斷能力,在當時那可是實實在在的「亞洲之光」。

不過呢,太陽底下總會有陰影存在。日本這邊的陰影,也在慢慢形成。

不好的情況:軍國主義又冒頭了

國家的強大,雖說讓日本得到了發展,可也留下了很難消除的「副作用」。

日本軍國主義有了冒頭的跡象,這給日本變成人人都討厭的「世界公敵」打下了基礎。

但實際上,在平安時代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有軍國主義的跡象了。

軍國主義跟武士階層有著緊密的聯系,是武士道精神的極度放大和走向極端。日本武士在平安時代出現,之後慢慢變得強大,居然能超越皇權。

原因很直白,武士才是軍隊實權的掌控者,朝廷出政令,可幕府把軍令緊緊抓在手裏。

鐮倉幕府成立後,它成了首個掌控政權的日本武士集團。接下來的 600 年,日本雖說名義上歸天皇管,可實際上那就是幕府的天下。所以,尚武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日本人的骨子裏。

日本的武士,有其獨特的信仰,到了關鍵時候,連命都能不要。他們被洗了腦,覺得自己生來就是戰士,甘願為國家付出所有,推崇強者至上,是軍國主義最強勁的鼓吹者。

過去,雖說日本有軍國主義的傾向,可因為實力不足,也就只有那點壞心思,不敢真幹。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強大起來,軍國主義也開始不安分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陸政策出現了。

這項政策差不多是日本整個近代對外關系的「神聖」標準。這一特殊政策,總結起來特別簡單:啥都不管,使勁擴張。

然而日本的擴張政策,是有著它自身的一套邏輯的。

日本人覺得,要想把中國征服了,就得先攻占滿蒙地區。他們之所以要征服中國,根本上是為了去征服世界。

在國家迅速發展的時候,日本極度膨脹,覺得那小小的島國,根本配不上自己所認為的大國氣質。

日本是個島國,一直都沒啥安全感。所以呢,日本就想要陸地,越大越好,而相鄰的中國,正好成了日本眼中的最佳選擇。

日本對中國的各種資源早就眼饞得不行,不過以前根本沒那個跟中國對著幹的本事。沒想到,到了近代,情況變了,腐敗透頂的清王朝,壓根就鬥不過日本。日本高興壞了,覺得最好的機會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跟德國又有了扯不開的關聯。

德國那位鐵血宰相俾斯麥說的一番話,讓日本人一下子開竅了。

俾斯麥跟前來考察的巖倉使節團講,這世界一直都是弱肉強食的。所謂的「萬國公法」,就是裝樣子的,是用來欺負弱小的。一個國家要想獨自存在下去,不但得有錢財,還得有軍隊。武力,是把所有問題處理好的根本。

就這麽著,受著好多因素作用,日本的軍國主義穿過時間來到近代還到處張狂。日本還得意洋洋的,覺得自己懂了發展的訣竅。哪知道,它早就走偏了,走上了一條沒救的路。

永無翻身之日:淪為全球的敵人

定下目標之後,日本就踏上了自己的「路途」。

日本費盡心思,可還是害怕和忌諱中國,不敢直接沖著中國大陸來,於是就在 1874 年挑釁了台灣地區。

才過了短短一年,北韓也跟著倒黴了,那個不平等的【江華條約】,給日本的擴張計劃,補充了新的力量。

在這個時候,日本的險惡用心,完全暴露無遺。

日本想做東亞的老大,接著從東亞往外打,稱霸世界。之後,在 1881 年,日本定了憲兵制度,還頒布了一堆法律,把軍人的地位擡到了從來沒有過的高度。

另外,日本沒忘了給自己培養信奉軍國主義理念的下一代,還把這種思想融進了教育領域。

就這麽著,日本的軍國主義體制徹底搭建好了。

這不光是政治的核心所在,還是經濟的偏向以及文化的認可,整個日本就跟著了魔似的,堅決要把擴張一直搞下去。在他們眼裏,那是啥都準備好了,就差那麽一點兒火候。

就這樣,日本針對中國的侵略正式拉開了帷幕。

一場甲午戰爭,不光讓北洋水師沒了銳氣,還讓日本全國都歡天喜地,自信心一下就上來了。要知道,在日本人的心裏,中國一直都是厲害得沒法比的。但這一回,日本竟然創造了新紀錄,把北洋水師打得落花流水,能不讓人激動嗎?

隨後,日本按照自己的盤算,先從東北開始,逐步侵占中國。

一開始,日本特別張狂,放話說三個月就能滅了中國。從這類言論就能知道,伴隨著戰爭持續進行,日本越發瘋狂了。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軍國主義把日本的國家政權完全掌控了。曾經美好的這個島國,如今變成了十足的戰爭機器,軍國主義的車子,妄想從東北開始,把整個中華大地都給壓過去。不過老話說得對,要讓它滅亡,就得先讓它瘋狂。

日本的這番舉動,恰好表明,它離走向淪陷沒多遠啦。

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軍民全力抵抗,把日本的陰謀徹底打破。在這種時候,日本本來就該趕緊罷手,回歸正道。然而,陷入瘋狂的日本,早就頑固不化了。

最後,他被全世界當成了敵人。就算他在歐洲的朋友德國都投降了,可日本還是要跟整個世界死磕到底。

美國啥也沒說,上來就扔了兩顆原子彈,把廣島和長崎給炸了,徹底打破了日本最後的心理防線。

面對這麽強的軍事實力,日本只好妥協。但實際上到今兒個,日本還不像德國那樣,公開反省戰爭罪過,甚至有不少日本人,還死抱著他們的「軍國主義」不放,真是讓人又悲又嘆。

從亞洲的閃耀之星,變成世界的對頭,說到底,這全是日本自己執拗行事,所做出的抉擇。

參考文獻:1、陳俏葵的【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的比較探析】,發表於【時代人物】2020 年第 27 期,第 24 - 25 頁。2、宋誌勇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文化淵源與演變軌跡】,發表在【人民論壇】2015 年第 1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