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建國初期蘇聯向中國逼債,要求還86億軍火債,毛主席:五年內還清

2024-01-25歷史

翻開歷史,遙望中蘇關系歷程,是微妙的,在中蘇關系的前期,兩國以同誌相稱,雖友誼中也有利益交織,但基本上可以說是那個年代較為純潔的革命友誼了。

不過在赫魯曉夫執政後期,蘇聯方面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再加上蘇聯想要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企圖控制中國軍事力量,中蘇關系開始惡化,蘇聯再也不是那個純潔的革命朋友。

到1960年時,中國經濟發展還處在困難時期,蘇聯開始頻繁的向中國索要欠下的89億軍火債。而對於這89億巨款的軍火債,毛主席大手一揮:「五年內全部還清。」

那麽,當時中國這這麽困難,應該用什麽辦法湊齊這89億呢?蘇聯在這個時期頻繁索要是不是因曾經的矛盾生下的怨恨呢?

革命友誼破裂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時間就與蘇聯建交,在當時,中蘇革命友誼是堅硬如鋼鐵一般的,也是同為社會主義核心陣容的兩個國家。

毫不誇張的說,在建國之初,中蘇關系之中,中國是受保護一方,因為蘇聯成立時間早一點,各方面發展也走在時代的前端,所以中國稱蘇聯一句「老大哥」也是情理之中。

或許有人認為,自立自強發展難道不是更有魄力、尊嚴嗎?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放在國家和國際層面,不適用。那個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如同狼虎一般,緊緊地盯著東方這個剛起步的大國。

在領土方面,美國對中國的台海地區虎視眈眈,還曾計劃越過北韓劍指中國東北。在中國沿海地區的貿易方面,美國也試圖挑起一些亂子,以幹擾中國的發展。

所以,「站隊」社會主義陣營是當時一個對中國起步有幫助的決定。

史太林曾經說過:「中蘇是友好的朋友,如果中國有難,蘇聯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在韓戰爆發後,中國發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派出中國誌願軍出兵北韓抵抗美軍。

其實按道理來說,在北韓戰場上抵抗美軍,不應該是中國做出主動,而是蘇聯。在二戰後,美蘇冷戰形成,在政治因素下,美蘇將北韓半島分成了南北兩座島,美國管南邊,蘇聯管北邊。

韓戰,美蘇已經處在冷戰之中,為了避免面對面起沖突造成三戰的爆發,雙方在韓戰中都有所避讓,美軍化身「聯合國軍」入侵北韓,而蘇聯沒有做過多表示,只是向北韓提供了一些軍事援助。

可是,蘇聯不出兵,北韓是絕對打不過美軍的,在韓戰沒多久,美軍就將北韓人民軍打到了鴨綠江邊。為了讓事態的發展不進一步嚴重,中國決定出兵北韓。在中國誌願軍到北韓戰場後,取得了優勢,蘇聯這才敢向中國誌願軍提供軍事裝備,並把戰鬥機改成北韓的旗幟在中朝邊境幹擾美軍。

蘇聯的這種做法,我們不好做評論,但終究蘇聯還是在其中發揮了一部份作用。

後來,蘇聯派出過大量的專家來到中國,為中國的發展作出指導,也在科研技術中為中國做了不少工作。當時中國百廢待興,所需要的太多太多,蘇聯也明白中國的苦楚,對中國還援助了一些資金。

對於蘇聯的這些幫助,雖不能短時間的使中國快速崛起,但也對於中國的發展有了較重要地作用。可以說在赫魯曉夫執政的前期,響應了史太林的決策。

毛主席也曾公開表示,很感謝蘇聯對中國的幫助。

那麽蘇聯對中國付出這麽大的幫助難道真的是無償援助嗎?其實在1954年赫魯曉夫自己就把事情挑明了。

「蘇聯對於中國不是無私奉獻,應該說是有私援助,中國強大對於蘇聯來說也是幫助,從根本上說,是蘇聯幫助了自己。」

可以看出,赫魯曉夫對於幫助中國是願意的,不過不是出於友誼,而是出於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赫魯曉夫想要依靠幫扶中國發展,來映襯蘇聯的強大,從任何角度來看,赫魯曉夫都透露著私心,從這時開始,就預示著蘇聯日後肯定會對華作出一些事情。

1958年,蘇聯的野心開始逐漸顯露,蘇聯提出在中國的領土上建立長波電台實作共管艦隊,引起了中國的反對。

從表面來看,中蘇共管似乎證明了中蘇的友誼強大。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蘇聯之所以要建立長波電台,是因為長波電台的範圍有限,蘇聯想要在太平洋活動,就要有長波電台在軍艦和指揮中心之間活動。

而要將長波電台建在蘇聯,那麽軍艦在太平洋是收不到訊號的,所以蘇聯便打起在中國建一個長波電台。

而共管艦隊,完全是蘇聯的一個幌子。艦隊共管,就相當於允許了蘇聯軍艦在中國的海岸線自由活動,這涉及到了主權問題,不得不考慮蘇聯下一步的打算。

並且,60年代的中國,海軍實力沒有那麽強大,和蘇聯比起我們的海軍實力不值一提,而且中國艦隊也不需要遠洋活動,根本就用不上長波電台。

再加上建立長波電台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積,而中國對於長波電台技術不熟悉,那麽長波電台中蘇聯就會派兵駐守定時維護。所以從任何層面來看,蘇聯的這個提議太自私,有想要控制中國軍事的嫌疑。

對於蘇聯的提議,中國自然是不能同意。

自此次事件之後,蘇聯以中國發展已經向好的理由,撤回了在中國協助科研的專家,導致中國研究到一半的科研專案瞬間中斷,造成了巨大損失。

還沒完,蘇聯還多次向中國索要曾經對中國援助過的89億資金,並要求中國盡快還清。

那麽,我們是如何欠下這89億的援助的呢?

債務來源

提到中國欠蘇聯的債務,就不得再次回憶赫魯曉夫當年說的那句「蘇聯對中國不是無償的奉獻,應是有償的援助」。

或許從那時起,赫魯曉夫就開始一撇一捺的開始在「小本本」上記下中國欠蘇聯的賬了。

從工業方面來說,蘇聯為中國工廠的建設,及重、輕工業方面投入了不小,在造武器、汽車等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幫助,但其實中國的工業發展本身就有一定基礎,加上蘇聯的點撥才更上一層樓。

不過,專業技術方面確實有依靠蘇聯。由於上半個世紀,中國一直處在動亂當中,甚至學校都會受到影響,一些高層次人才自然是在中國沒有安全保障的,所以許多人都去了法國、美國等國家留學。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十分艱難,確實有一大部份學成的科學家們回到國內做貢獻,但一部份科學家只是基礎理論知識,很少真正的實踐起來。而蘇聯,他們的科學家們基本在一些研究上都取得了成果,有著豐富的經驗。

所以蘇聯派至中國的一些專家和技術人員,在科研方面只能說是協助我們,而真正科研所需的東西其實蘇聯還是對我們有所保留,例如重武器、原子彈等。

所以在蘇聯撤回了專業人員後,即便我們沒有了「老師」,自學也能成才。

這些種種蘇聯對中國的援助,赫魯曉夫一一記下了,就連專家每天的工作和一些補助都要中國來償還,這些援助經過折合,一共達到了40多億人民幣。

此外,韓戰的援助,蘇聯也算作在內,在韓戰中,我們也說到過,蘇聯剛開始是不願出兵的,是看在中國處在上風才決定暗中出兵。可是,蘇聯作為北韓的支持者,在韓戰中給出的援助,居然也算給了中國,這期間的援助大約也有幾十個億。

在後來是中國向蘇聯主動借的14億貸款,那麽在這點上我們沒什麽好說的。

所以這種種的對中國的援助,蘇聯一起加了起來一共是89億,為了這89億,蘇聯可真是較勁了腦汁經常暗示中國還錢,甚至友誼都不要了,就要中國還軍火費。但是在那個年代,中國能穩定住經濟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裏還有多出來的還給蘇聯呢?

砸鍋賣鐵還援助

「還,必須還,五年之內全部還清。」

這是毛主席在一次中央的大會上作出的決定,許多與會人員想了許久也想不明白,當今中國到底該從哪裏擠出這89億。

在當時,自蘇聯成立之時,就將重心放在了重工業和武器制造業上了,對於農業的發展,蘇聯總是那麽不在意,畢竟有了錢,能「買飯」吃就不浪費勞動力去「做飯」。

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天大的事都沒有吃飯重要,並且我們的先輩們也經歷過挨餓的滋味,更明白糧食對人民對國家的重要性。

這樣一來,蘇聯糧少,中國糧多,幹脆就用糧食去抵債。

60年代左右開始,中國便開始大力發展農業,村裏組成集體生產隊,一起投入到勞作當中,人人平等,透過勞動積攢公分,換取糧食。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勞動最光榮,每個生產隊的隊員都幹勁十足,一個比一個爭第一。

就這樣,在國家的帶領下,全國地區的糧食產量都有所提升,中國便抽出一部份糧食送往了蘇聯,以便抵債。但只是糧食還不夠,中國還將一些家禽牲畜送給了蘇聯,雖然數量不多,但也能夠抵一部份軍火費。

但是,依靠便宜的糧食終究是抵不完的,中國又從自然資源上,向蘇聯還債。中國地域廣闊,資源雖不能說豐富,但還債還是能夠的。當時,中國就在西北地區不斷地尋找金礦,由於采礦器材較少,中國便用人力采礦。

當時,這一訊息被蘇聯得知,也許是出於對曾經的革命夥伴的同情?蘇聯居然向中國延長還債時間到十三年,不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大丈夫說到做到,豈能食言,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中國終於向蘇聯還清了這89億的援助。

對於這些援助,中國沒有怨言,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可能中國的發展還要晚上個幾年。如果沒有蘇聯在北韓戰場的援助,可能美國大兵就已經跨國鴨綠江再次入侵中國了。

還清了援助,看似是流失了89億,實際上中國那些年獲得的、學習的遠比89億值得,所以還是一定要還的,中國也從來不是欠錢的「老賴」。

蘇聯在接到中國的89還款後,瞬間啞口無言,但蘇聯永遠也不知道,這89億,在那個時期對於中國,是有多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