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公連出妙招,贏得陜北民心,穩固根據地

2024-02-05歷史

毛公連出妙招,贏得陜北民心,穩固根據地

在陜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吳起縣的中部,有一個古老的小鎮——吳起鎮。相傳,在公元前400年左右,魏國大將吳起在此駐兵多年,因此得名。

這裏曾是軍事要塞,見證了歷史上無數的戰鬥和故事。 1935年10月19日,寒風料峭。小鎮上的十幾戶人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因為他們知道,今天會有重要的人到來。

沒錯,那就是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他們是一支由長征中的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主力改編而成的軍隊。他們的到來,猶如一股清流,給這個戰爭頻發的小鎮帶來了希望和生機。

中央紅軍歷經艱險,終於在哈達鋪找到了落腳點。此時,他們急需精神食糧,以便更好地了解前方的情況。於是,毛主席交給偵察連連長梁興初一個任務,讓他去尋找最近的報紙和雜誌。

梁興初率領紅軍偵察連偽裝成國民黨中央軍,來到了哈達鋪。在那裏,他們得知了陜北有劉誌丹等人領導的紅26軍、27軍及蘇區根據地存在,而且十分活躍。

與此同時,徐海東等人領導的紅25軍已經與陜北紅軍會合。這一重大訊息,對於中央紅軍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在哈達鋪召開會議後,中共中央決定向陜北進軍,與劉誌丹的紅軍會合。這就是中國革命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一張報紙定去向」。

10月7日,中央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擊敗了敵人的追擊,掃清了障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他們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

之後,他們繼續向前,於10月19日終於到達了吳起鎮。在這裏,他們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這標誌著中央紅軍成功地完成了長征。

吳起鎮,這座歷史的見證者,見證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回到自己家"的那一刻:中央紅軍歷經千難萬險抵達吳起鎮,只剩下7200人。毛主席接見了保安縣遊擊隊隊長張明科,希望他們能配合殲滅尾追的國民黨騎兵。

張明科曾是劉誌丹家的長工,在劉誌丹的引導下參加革命。毛主席對張明科的熱情難以言表,他關心劉誌丹的下落,張明科告訴他們劉誌丹被關押了。

毛主席聽聞後大驚,急切地想要知道劉誌丹被關押在何處。

龔逢春在吳起鎮會師的深夜,向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匯報了陜北「肅反」擴大化的情況,以及當時陜甘邊區和陜北根據地紅軍的發展狀況。

這些匯報讓中央領導人全面了解了西北根據地「肅反」擴大化的嚴重性。原來,在1935年9月15日,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的紅25軍與劉誌丹領導的紅26軍、紅27軍在延川縣永坪鎮會師,組成紅15軍團。

然而,在「左」傾錯誤思想的指導下,中共陜甘晉省委發動了錯誤的「肅反」,將劉誌丹看作右傾人物,成為了首要目標。

劉誌丹:瓦窯堡危機中的勇敢抉擇 剛剛指揮完嶗山大捷的劉誌丹,突然接到瓦窯堡開會的通知。然而,當他拆開交給他的秘密命令,發現竟是要逮捕他時,他並未選擇逃避和對抗,而是選擇了紅軍內部的團結。

他冷靜地將信封好,交給送信的通訊員,並坦然騎上戰馬前往瓦窯堡。 盡管劉誌丹被撤銷了一切職務,被捕入獄,但他的勇敢和堅定,使這場瘋狂的「肅反」得以及時制止,挽救了眾多無辜幹部和群眾的生命。

他的事跡,使陜甘蘇區的局勢得以穩定,並為接下來的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內部肅反釀恐慌,中央紅軍勇破局 西北根據地陷入危機,內部矛盾重重。25軍謠傳被殺,群眾疑慮恐懼;地主富農乘機挑撥,根據地大片淪喪。

在15軍團內部,也在醞釀內訌,賀晉年表示如果中央不來,他們將與25軍打起來。 外部形勢同樣嚴峻,蔣介石調遣多路軍隊「圍剿」紅軍,形勢十分危急。

面對內外壓力,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會議,決定兵分兩路,化解危局:一路由毛主席、彭德懷率領中央紅軍主力與15軍團會師,合力粉碎國民黨軍的「圍剿」;一路由張聞天率領中央機關進駐瓦窯堡,全力解決肅反問題,穩定內部。

10月30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離開吳起鎮,沿洛河南下,於11月2日到達甘泉縣下寺灣。11月3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西北軍委宣布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紅15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

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毛主席兼任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下轄紅1軍團和紅15軍團。不久,紅一方面軍總部和紅1軍團即從下寺灣地區向甘泉以南道左鋪地區紅15軍團駐地開進。

毛主席、彭德懷在紅15軍團駐地會見了徐海東、程子華等人,給予了親切的勉勵。

直羅鎮戰役是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根據敵軍的部署,巧妙運用計策,成功將敵軍誘入「口袋」,並在追擊中將其殲滅的一場戰役。

該戰役是紅軍在陜北地區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地提高了紅軍的士氣和戰鬥力,也為後期的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直羅鎮戰役是毛澤東軍事指揮才能的一次典型體現。戰役爆發前,毛主席審時度勢,準確判斷了國民黨軍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集中兵力,首先消滅沿葫蘆河東進的4個師中的1至2個師後,再轉移兵力尋找機會逐個消滅敵人的方針。

由於把握住了葫蘆河這個既能粉碎國民黨軍兩線封鎖計劃,又能為紅軍後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撐的關鍵點,紅軍最終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重大勝利。

在毛主席指揮紅軍粉碎國民黨的「圍剿」期間,中共中央負責人張聞天率中央機關,於11月7日到達瓦窯堡後,成立了「五人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陜北的「肅反」問題。

「五人委員會」當天首批釋放了劉誌丹、高崗、楊秀山等18人。陜北老百姓聽到劉誌丹和他的戰友們被釋放的訊息後,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老劉得救了,陜北有救了。」

11月30日,張聞天在瓦窯堡主持召開了黨的活動分子會議,為劉誌丹等人平反,並分別給予在「肅反」中犯有嚴重錯誤的戴季英和聶洪鈞最後警告和嚴重警告處分。

同時宣布根據「五人委員會」的報告形成的【西北中央局審查肅反工作的決定】。然而,由張聞天主導形成的【審查肅反工作的決定】,對劉誌丹等人的平反是不徹底的,導致他們在隨後幾年仍然受到不公正對待。

劉誌丹犧牲後,他的檔案上甚至還寫著「此人犯有嚴重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判詞。毛澤東在指揮直羅鎮戰役取得勝利後,於1935年12月13日來到瓦窯堡。

在江西中央蘇區,毛澤東也深受「左」傾路線推行者的打擊,但他堅信劉誌丹沒有犯什麽「右傾錯誤」。為了表示對蒙冤入獄的劉誌丹的慰問和支持,第二天,毛澤東不顧旅途勞頓,立即接見了劉誌丹,對他表達了深深的慰問和關懷。

在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後,他們首先著手解決的問題就是「肅反」。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文藝作品的藝術手法,它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在「肅反」解決後,陜北人民歡快舒暢的心情。

這個經歷讓西北根據地的幹部和群眾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滿天烏雲風吹散,毛主席來了晴了天!」這兩句歌詞的深刻含義。

從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抵達吳起鎮,到11月24日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裏,毛主席就文武兼備地實施了兩大妙招。

在「文」的方面,他果斷處理了陜北「肅反」事件,穩定了根據地內部,增強了團結,贏得了民心,這是政治上的奠基。

在「武」的方面,他部署和指揮了直羅鎮戰役,粉碎了蔣介石的「圍剿」,鞏固和擴大了西北根據地,這是軍事上的奠基。

這兩大組合式的妙招,充分展示了毛主席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的高瞻遠矚和雄才大略,讓經過一年多艱苦轉戰、初到陜北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成功在陜北落腳,並很快站穩了腳跟,從此中國革命開啟了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