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8年:若非周恩來預伏神秘臥底,彭德懷極有可能被馬家軍生擒

2023-12-11歷史

1948年,周恩來潛伏臥底,否則彭德懷可能被馬家軍俘獲。

曾經,有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他被譽為「彭大將軍」,威震四方。然而,在他輝煌的生涯中,也曾經經歷過一次生死攸關的危機。

那是1948年的5月,剛剛結束的西府戰爭讓他感到無比的後怕。馬家軍已經逼近了他的院子,副主任張德生催促他:「快,再不走就要成為俘虜了!

」就在這時,一封來自周總理的信,讓他從死亡的邊緣逃脫出來。

彭老總在陜西與胡宗南的25萬大軍周旋,兵力不足,只能靠戰術取勝。然而,雙方實力差距過大,胡宗南鎮守關中多年,地形熟悉,兵力齊全。

我軍雖然有戰術素養,但嚴重缺乏重型武器,這為之後的圍困埋下了伏筆。再加上西安易守難攻,彭老總決定采取圍攻洛川的策略,吸引胡宗南的主力部隊,然後出其不意地奪取寶雞,阻斷關中和隴右的聯系。

當彭老總成功奪取寶雞後,胡宗南立即感到了危險的氣息。對於他來說,寶雞是他的最堅實的後盾,所有的糧食和彈藥都儲存在這裏。

如果失去了寶雞,他的二十萬大軍將無處可去,只能面對饑荒的威脅。因此,他迅速集結了十個旅的兵力,準備前往寶雞進行反擊。

然而,他同時也感到一絲興奮。他認為這是一個將共軍一舉殲滅的好機會。如果能得到西面馬家軍的援助,那麽他的軍隊就可以在東西兩面夾擊共軍,使其難以招架。

但是,彭老總早已預料到了這一點,並且提前做好了戰略部署。他分別在寶雞的東面和西面設下了兵力,準備在兩軍主力相遇之前,就將其分殲。

彭老總在回憶錄中反思了這場戰役,他認為自己輕敵了,產生了急躁思想。戰役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回援的兵力太猛,蔣介石已經命令胡宗南全力消滅我軍在寶雞。

此外,彭老總低估了馬家軍的實力,雖然馬家軍和國民黨同陣不同心,只派出了兩個旅的兵力,但彭老總忽視了馬家軍的決心,因為寶雞是青寧二省的門戶,一旦被我軍拿下,馬家軍的後方就會暴露。

為了保住地盤,馬步芳派出了長子馬繼援前來進攻。馬繼援以西北騎兵的快速迂回能力,將我軍打得節節敗退。

面對胡宗南的部隊,我軍一直占據優勢,但這次面對馬家軍,我們卻缺乏對付騎兵的經驗,用步兵的戰術無法應對。

最嚴重的問題是西北野戰軍缺少重炮火力,即使在正確的位置部署,但火力不足,也無法有效應對。因此,彭老總只能命令大部隊撤退。

然而在撤退過程中,彭老總差點遭遇危險。在撤退途中,由於形勢緊急,彭老總決定留在陣地上親自指揮。他拿著無線電呼叫一個旅一個旅,一遍又一遍告訴他們怎麽走,直到所有人都安排好後,他才放下心來。

然而,等到大部隊撤退完畢,馬家騎兵已經來到了彭老總駐紮的村莊。在司令部裏,可以聽到他們帶著西北口音的咒罵。

由於其他首長已經分頭去縱隊指揮撤退,此時的司令部只剩下副主任張德生、彭老總和他的兩個警衛員。空蕩蕩的司令部裏,只有張德生焦急地催促:「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然而,彭老總卻毫不畏懼地回答:「怕什麽?大不了我們再去山林裏打遊擊!」

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幾個人成功突圍,其中還包括彭老總。他們能在敵軍重圍中逃脫,令人驚訝。但事實上,這並非偶然。

在寶雞失守前幾天,周總理發給彭老總一封電報,標註了敵軍在寶雞附近的駐紮地。再加上彭老總的勇氣和智慧,他們才得以逃脫。

這封電報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沒有它,彭老總可能會有不同的命運。我軍也因此能夠安全撤退,減少了損失。那麽,這封電報是誰發的呢?

彭老總曾向周總理詢問,但總理笑而不語。彭老總猜測可能是熊向暉,但總理沒有回答。彭老總尊重保密原則,沒有多問。

最後,他讓總理代為向發件人表示感謝。這個人是否就是熊向暉呢?熊向暉被譽為「後龍潭三傑」之首,出身於官宦家庭,1936年進入清華大學讀書。

1938年,胡宗南在一群年輕人中挑選,直到他遇到熊向暉,才找到了他認為的「得力幹將」。然而,他並不知道,這個「得力幹將」實際上是周總理根據他的個性為他挑選的情報人員。

抗戰時期,熊向暉打入敵人內部,但在解放戰爭時才開始發揮重要作用。這是周總理的要求,強調忍耐。雖然他表面上按兵不動,但一直在關註著國民黨的一舉一動。

1947年,熊向暉在蜜月期間被胡宗南召回,出示了一份蔣介石的絕密電報,上面寫著「閃擊延安」的計劃。熊向暉激動萬分,將內容銘記在心。

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違反了命令,主動聯絡中央,發送情報。在十萬火急的時刻,黨中央躲過了危機。熊向暉的第二次功績發生在洛川之戰。

胡宗南透過先進的儀器發現我軍的腦區在山西興縣,準備大舉進攻。熊向暉得知這一訊息,但他正在洛川,而他的聯絡員王石堅遠在西安,無法傳遞訊息。

在危機時刻,他毅然決然地采取了一個看似笨拙但卻充滿智慧的辦法。他將重要情報寫在信中,直接寄給了西安的書店老板潘裕然,但又怕潘裕然不是情報人員,所以他在信中囑咐潘裕然轉交給王石堅,並請求他不要拆開。

雖然他面臨著身份暴露的風險,但他沒有其他選擇。幸運的是,這封信最終送到了周總理手中,我軍再次安全轉移。

然而,彭老總的這次逃生並不是熊向暉的情報,因為熊向暉已經開始引起胡宗南的懷疑,所以總理讓他再次「冷卻」。

那麽,「呂出七人組」提供的那封電報究竟是誰提供的呢?根據現有的資料,這封情報的傳遞者很可能是「呂出七人組」,他們是一個潛伏在胡宗南內部,由呂出和他的六個同學領導的情報小組。

他們掌握了國民黨的三部軍用電台,是胡宗南最信任的人之一。然而,每當國民黨收到軍事部署後,他們第一時間傳達的人卻是中共中央,這樣的事情讓人無法想象。

但這次彭老總的撤退,同樣得益於他們的情報傳達。幾個剛畢業的年輕人,稍有差池就會喪命,但他們願意將青春的熱血灑在人民的土壤上,從不後悔。

在西北戰場上,彭老總憑借著智勇雙全的指揮才能,成功對抗胡宗南的軍隊。而在這場戰役中,後方情報人員的默默付出同樣至關重要。

他們雖然沒有姓名、功勛,甚至沒有人理解,但卻在黑暗中以一顆「紅心」堅守崗位,度過了無數個日夜。直到1983年,我們才從退役軍官張萬安的書中得知,原來國民黨的一位少將李紀雲可能就是中國共產黨成員。

他在彭老總的青化砭之戰中,帶領2500多人主動走進包圍圈,最後又孤身一人逃脫。盡管李紀雲是中國共產黨秘密成員,但由於潛伏得太深,一直沒有被人發現。

直到他的身份被曝光時,他已經跟隨國民黨南下台灣多年,甚至病死他鄉。然而,如果不是張萬安的研究,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南下台灣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在暗中潛伏,為收復台灣做最後的努力。

然而,局勢的變化使得粟裕大軍未能成功收復台灣,吳石案後,中國共產黨在台灣的力量又損失殆盡,李紀雲因此失去了與中國共產黨的一切聯系,最終在70年代老死台灣。

向所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做出貢獻的前輩,致以最深沈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