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仁宗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16歲的邵雍隨父親遷家至衛州共城,定居蘇門山(今河南省新鄉市輝縣),長達10余年。
某一個春日,邵雍遊共城,見煙村之景,因感而作【山村詠懷】。
詩雖短,且「很懶」,卻是千古名篇,還被收進了教材,為適齡兒童必讀之作。
10個數碼規則排列,簡簡單單,多一筆則肥,少一筆則瘦,筆墨輕拋,就把一路所見美景描繪得入木三分。
清人鄭板橋在【詠雪】中也曾用過數碼: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但相較於邵雍這首「詠懷」詩,鄭板橋就有點相形見絀,稍顯潦草。
邵雍在北宋文壇享有盛譽,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齊名,並稱「北宋五子」。因一生未曾入仕,且精通易學,所以邵雍的詩也透著一種淡然和寧靜,如是那首著名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邵雍除了是文學家、詩人外,還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數學家,他在易學上的造詣,堪稱鼻祖級。
而邵雍的一生經歷則更加傳奇。
02.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2年1月21日,邵雍出生在相州林縣上桿莊,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
他父親是一位隱士,不曾為官,所以家境貧寒。
隱士不同於農民,他們雖然也窮,也需要耕種謀生,但卻重視讀書,不但博古通今,還知曉天下局勢。
因此,邵雍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苦讀,異常勤奮,而且興趣廣泛,什麽書都讀。
遷居蘇門山以後,邵雍開始交遊,拜訪名士、名師,增長自己的閱歷。及冠之年以後,邵雍喪母,於蘇門山百泉上守孝,著布衣,躬耕自給,吃粗茶淡飯。
此時的邵雍在當地已經小有才名。
有一天,共城代理縣令李之才前來拜訪,特意問他,你刻苦讀書,但不知所學是哪一方面?
邵雍據實回答,除了典籍之外,沒有其他研習。
李之才又問,那你從書中讀到了宇宙萬物發展規律和生命之間的聯系了嗎?
邵雍搖頭,懇請李之才賜教。
李之才為北宋圖書學派易學家,因此他收邵雍為弟子,傳【先天圖】,後邵雍又習【河圖】【洛書】,以及伏羲六十四卦。
但實際上,邵雍此時所學只是皮毛,他更多的見解為後期自己所悟,所以才能和周敦頤、張載、二程這樣的大儒齊名並提。
03.
在共城居住到快入而立之年後,邵雍突然感到困惑:昔人尚友於古,而吾獨未及四方。
因此,他決定遊歷天下,探求生命的真理,於是過黃河、汾河、徒涉江淮、漢江平原,後又考察西周列國遺址,七八年後突然領悟,高呼:道在此矣!
公元1049年,38歲的邵雍蔔居洛陽,靠打柴為生奉養父親。
剛到洛陽時,邵雍的日子過得極苦,只是用棚草簡單搭建了一所茅屋,夏不遮雨,冬不避寒,吃的也都是粗糧野菜,家中無一長物。
盡管如此,邵雍每天依舊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這令周圍的鄰裏很難理解,視為怪人。
有一天,閑隱洛陽的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也聽說了這個「怪人」,於是相約前來拜訪,一探究竟。
幾番交談下來,這幾位文壇、政壇巨公竟然被其廣博的學識所折服,從那以後就常與邵雍交往,並重新為他安排了住所。
公元1062年,王拱辰與富弼、司馬光一起出資,在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置辦了一處宅院,請邵雍入住。
邵雍為此宅取名「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後世之人把家形容成「安樂窩」,就是因此而來。所以邵雍有詩【安樂窩中吟】:
安樂窩中三月期,老來才會惜芳菲。
自知一賞有分付,誰讓黃金無孑遺。
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
這般意思難名狀,只恐人間都未知。
邵雍這一行為曾在當時風靡洛陽城,引得許多人紛紛效仿,為自家的宅子取名「行窩」「暖窩」各種窩。
定居下來以後,邵雍開始以教學為生,閑暇時便乘坐小車四處閑逛,成為了洛陽城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因街坊們都熟悉邵雍的車輪聲,每過一家都會有人低呼,是「邵先生」,從來沒有人直呼他的姓名。
04.
當時司馬光威望很高,大家都稱他為「司馬先生」,可司馬光卻稱邵雍為兄長,因此當時人們教育孩子時常說,你做不好的事,恐司馬先生、邵先生會得知。
隨著邵雍的名聲越來越大,外地來洛的士子不會先去拜訪知府大人,而是先到邵雍處求教,希望他能指點一二。
邵雍也不避諱什麽,對誰都是一般態度,坦誠相見,知無不言,久而久之忠厚之風就更為時人所敬。
後來,宋仁宗下令求才,王拱辰便舉薦邵雍出任將作監主簿,掌管當地官吏俸祿。邵雍婉拒,王拱辰再薦其為潁州團練推官,可邵雍依舊假病推辭。
然而,邵雍並非不關心國家大事,王安石變法遇阻時,許多官員紛紛辭官以抗衡,邵雍就勸他們說,新法固然嚴苛,可為官之道應對百姓寬厚,就這樣罷官、辭官,百姓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言下之意是,你們不應該把自己和王安石的恩怨,加置到百姓身上。
由此可見,邵雍是一個開明的飽學之士,正如他在【人生一世吟】中所寫:
前有億萬年,後有億萬世。中間一百年,做得幾何事。
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如何不喜歡,強自生憔悴。
晚年邵雍病危之時,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這些人輪流照料守護,並商議厚葬邵雍。邵雍聽聞此事,就強爬起來,把兒子邵伯溫叫到跟前說: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應當從於先祖的墳地,一切從簡。
公元1077年7月27日,邵雍病逝,終年67歲,神宗追贈秘書省著作郎,賜謚號「康節」,故世人稱邵雍為「邵康節」,後從祀孔廟。
作為布衣草民,邵雍所取得的成就後無來者。
縱觀邵雍這一生,前半程悟道,後半生誨人,享有清譽,大隱於市,不為世俗所染,卻不棄世俗。
在易理方面,邵雍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具有很高的參考和研究價值。另外,邵雍還著有詩集【伊川擊壤集】,錄詩三千余首。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幹。
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
這首【心安吟】可以說是邵雍處世心境的真實寫照,他不喜功名,屢拒薦官,寧可在洛陽城內安享風月,惠及諸子,也不願被紅塵羈絆。
他探索真理也追求真理,生命不在於短長,而在於你從中悟到了什麽,有沒有找到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些都是我們從邵雍身上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