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石峁遺址新釋(8)

2024-01-21歷史

石峁遺址新釋(8)•五帝當在「華夏文化」中

中國古史系統湧現多種「五帝」說,透過長期研究,我確認一種前人所列的「五帝」世系是正確的,與周前考古發掘的遺跡、上古歷代文字、殷商甲骨文、金文等各方面互證吻合。

這「五帝」世系即【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①【禮記·月令】的「五帝」說也與此一致。

②王符【潛夫論】所載「五帝」世系亦如此,除此之外,他還羅列了「五帝」之後的古代各帝王,分別納入「五帝」血緣系統之下。

③五色幀始有名字,見於【春秋緯·文耀鉤】:

- 蒼帝曰靈威仰,

- 亦帝曰赤熛怒,

- 黃帝曰含樞紐,

- 白帝曰白招拒,

- 黑帝曰汁光紀。

這也與上述序列一致。

④【禮記·大傳】提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對於中國古史系統是否有「五帝」的問題,漢代文學家、史學家、太史公司馬遷有過總結,他指出學者多稱五帝,但【尚書】獨載堯以來,百家言黃帝,其中文不雅馴,有些學者難以言之。但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馬遷自己曾遊歷各地,認為盡管地方傳說不盡相同,但都涉及到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然有異,但總體來說不離古文者近是。他觀察【春秋】【國語】,發現其中有關【五帝德】【帝系姓】的篇章,認為這些記錄是不虛的,盡管書缺有間,但在其他傳說中時時可見。他強調,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難以為淺見寡聞之道,因此將其著為本紀書首。

中國近代考古學是「西來東漸」的學問,目前將殷商前的考古遺址都歸納為各種「文化」。這遵循了國際考古學界的慣例,即以「第一次發現的典型遺跡」的小地名命名大多數考古學上的「文化」。因此,我們見到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等命名的「文化」遺址。

然而,僅僅依靠當前的考古學「文化」無法構建中華古史系統。幾十年來,對各種「文化」的研究並沒有解決中華古史系統的問題,也未出現一次古史所涉及的關鍵「人物」。

隨著更多的考古學挖掘,我們只會看到更多的「文化」浮現。然而,這些所謂的「文化」似乎與中華的「三皇五帝」無關,也與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堯舜禹等傳承已久的古史「人物」毫無關聯。

如果這是事實,那麽考古學該如何深入探索人類文明呢?

考古的正確思路應該是,在每個「文化」裏,首先找出「人」的蹤跡。對於石峁文化也是如此。前文已經成功找到了炎帝、黃帝、少昊帝等關鍵人物,並梳理了石峁人的族屬,確定石峁人的族屬關系為「黃帝」。

「黃帝」族後裔「少昊帝」在石峁文化中被「顓頊」所取代。石峁城主「阿威」是「少昊」的後裔,因此對於「阿威」來說,與「顓頊」族的關系就成為「仇族」,而「仇人」則是「顓頊帝」。

【詩經】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古代王權的現狀,因此即便石峁的「阿威」建設了堅固的城池,也不敢自稱王。他必須向「顓頊」族表示臣服,納貢,並且絕不敢公然雕刻象征炎帝圖騰(上篇文章中的「馬人」)的標誌物。這種行為將表明他對「王權」的敵意。

因此,「阿威」這位屈居一隅的人物,只能將內心的「失國之仇」潛藏在心中,透過神台祭祀來發泄仇恨。雖然埋在城墻腳下的女性頭顱的遭遇我無法得知,但「阿威」對「顓頊帝」的仇恨之證據我已經找到!

簡述石峁考古出土遺存「鱷魚骨板」:

出土情況簡介:

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後陽灣房址附近發現一塊鱷魚骨板,呈正方形,正面有多個點狀小孔。這是包括陜晉中北部、內蒙古中南部在內的河套地區的首次發現,表明這條鱷魚可能來自南方。研究人員認為,這與上古時代的鼉鼓制作可能有關,而「鼉」即為揚子鱷的古稱,是一種等級象征。鱷魚骨板的出現可能與當時上層社會的奢侈品交流有關。

骨板解析:

1. 鱷魚是顓頊帝的「龍」圖騰。顓頊德水,鱷魚作為水中之王,是顓頊的水獸圖騰,被稱為「龍」。

2. 鱷魚骨板呈正四方形,象征顓頊有天下四方,是四方王的標誌。

3. 鱷魚不生於黃土高原,來自南方,與史傳顓頊王天下的中心在南方的說法相吻合。

4. 「阿威」無法殺敵取首,於是選擇以顓頊圖騰作為出氣物件。鱷魚骨板正面的點狀小孔是「阿威」在神台進行詛咒時,用火炙燒顓頊圖騰的證據,既是泄恨又是對「敵人」的詛咒。

5.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鱷魚是水神之一,也是「龍」的化身之一。它被認為是主管水的神明,常以「鱷首人身」的形象管理水域,是人類的保護神。

結論:

透過解析這一出土遺物,我們發現石峁的「阿威」選擇以顓頊的圖騰物進行詛咒,表達了他對「失國之仇」的深刻仇恨。這塊鱷魚骨板不僅反映了當時上層社會的奢侈品交流,更為我們提供了揭示石峁文化中人物、事物關系的線索。繼續透過逐一解析遺址上的「事物」,對應古史系統中的「人物」,將有助於更全面還原歷史、揭示文明。(連刊文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