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趙匡胤之死,宋皇後或是真正的元兇

2024-04-09歷史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最權威的參考資料【宋史】中只有一句話: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字越少,事越大。

隨著【續湘山野錄】中「燭影斧聲」大行於世,【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又采納,趙匡胤之死便越發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當下,多數學者認為是宋太宗趙光義謀殺了親哥哥。

但事情過去了一千多年,史料匱乏且相互抵牾,沒有人能百分百確信趙匡胤的真正死因。

深入了解這段歷史後,筆者發現,宋皇後也有點可疑,或是真正的兇手,懷疑理由有三。

第一,宋皇後有作案動機。

宋皇後何許人?左衛上將軍宋偓之長女,母乃後漢皇帝劉知遠的女兒永寧公主,出身高貴,大家閨秀,宋史對她的評價甚高,乃曰「性柔順好禮」。

公元963年,17歲的宋氏被納入趙匡胤的後宮,冊封為皇後。

13年後,趙匡胤崩。

趙匡胤與趙光義你來我往鬥了多年,到底是傳位給兒子還是三弟光義,也困擾了趙匡胤多年,他猶豫踟躕,始終沒有拿定主意。

這對於殺伐果斷、雄才大略的老趙來說,是極為反常的表現。

他內心裏肯定是想要傳位給兒子的,奈何他是個至孝之人,而母親杜太後一向偏愛趙光義,且又是個耐不住寂寞的老太太,跟西漢竇太後和北魏馮太後有一拼,很早就對繼承人進行強行幹預。

杜太後臨終前問皇帝:「你知道為什麽你能得天下嗎?」

老趙哽咽不能對。

杜太後一直問,太祖吭哧癟肚地敷衍了一句說:「都是祖上及太後您積的德。」

杜太後笑著公布了答案:「那是因為柴榮的兒子太年幼,否則,你安能得天下?所以,為了政權穩固,你百歲後務必傳位給你三弟。」

老趙哭著說:「敢不如教。」

老太太怕他反悔,叫趙普記下來,約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密人掌之,乃曰「金匱之盟」。

金匱之事倒未必,不過,她肯定不止一次交代過趙匡胤要兄終弟及,因為史料證明她極為偏愛趙光義,大概是光義常年陪在她身邊,又愛讀書、聽話,噓寒問暖,善於討好老太太吧。

事實上,在中國傳統家庭中,老大總是付出最多,但最不受待見。

說到底,母命難違。

同時,宋朝的國際形勢十分嚴峻,虎狼環伺,西有北漢,北有契丹,南有盤踞福建的陳洪進。

對於兩個不成器的兒子,老趙缺乏信心,擔心他們無法應付如此復雜而兇險的局面;

再有, 如果傳位兒子,趙光義或許會狗急跳墻、孤註一擲,舉兵造反 ,導致建國之初宋家就自相殘殺,這都是老趙不願意看到的。

這是他始終沒有立儲的根本原因。

綜上,以大局為重的老趙決定把位子傳給三弟。

史書有證,公元976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三月,之前不怎麽重視兒子的老趙,突然提拔德芳為校檢太保、貴州防禦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沈義倫為大內都部署,王仁瞻權判留司、三司兼知開封府事。

這兩個人都是跟隨老趙出生入死的兄弟,趙光義繼位後,兩人的待遇一樣,先升後降,被攆出了權力核心。

緊接著,趙匡胤去了一趟西京洛陽,封賞了德芳的老丈人焦繼勛,後者能征善戰,掌控洛陽,是德芳集團的重要勢力。

關於這次西巡,【宋史】中沒有提遷都洛陽之事,但【長編】對遷都之爭濃墨重彩。

很明顯,老趙是在釋放一種政治訊號,打擊趙光義的勢力,然後遷都洛陽,對趙光義集團釜底抽薪。

趙光義集團自然極力反對,紛紛勸諫,趙光義更是一句「在德不在險」讓老趙差點沒噎死。結果,事寢。

四月,四弟趙光美、趙德昭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德芳加食邑,薛居正、沈義倫、曹彬、潘美等都再次進封,這都是老趙的心腹,是值得托付的顧命大臣。

老趙提高了兒子和四弟的職位,並安排了重臣輔佐,明顯是在抑制趙光義。

然而,不知道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麽,兩個月後,老趙步行至大內西北角的晉王府邸,與晉王飲酒,似乎有安撫拉攏之意。當月,他還去了秦王趙光美的家。

七月,老趙再一次幸光義第,後因光美生病,三次探望。

中間又隔了兩個月,到了九月,趙匡胤不豫,讓內侍王繼恩找人做道法祈福。

然後,老趙再次幸光義第。

接著就是十月二十日,趙匡胤與三弟在集英殿飲酒密談後,龍馭賓天。

反反復復多次,老趙最終還是選擇了趙光義來繼承皇位。

這期間的反復與猶豫,一定與枕邊人有關。

據傳,趙匡胤與嬌妻宋皇後感情融洽。

宋皇後因久不生育,將德芳養為己子,那麽,宋皇後必然希望乃至運作德芳繼承帝位,為此,她一定給老趙吹了不少枕邊風,導致老趙徘徊不定。

然而,最終,老趙還是顧全大局,服從理智,傳位給趙光義, 說實話,這是最為穩妥也最符合大宋利益的選擇。

但在燭影斧聲之夜,他還是叮囑三弟要「好做,好做」,可以解讀為「我百年之後,你好好幹」,也可以解讀為「善待我的後代」。

他為何如此交代?因為宋皇後代表的宋氏集團和德芳早已與趙光義集團水火不容,如果趙光義繼承大寶,極有可能對德芳及其支持者進行殘酷清算。

當晚,與三弟夜宴之後,老趙留宿萬歲殿,即後來的福寧殿,距離皇後的寢宮坤寧殿只隔著一座萬歲後殿,即後來的柔儀殿。

據宋史記載,每天不管多晚,宋皇後都鳳冠霞帔,立於殿門口迎候丈夫歸來,且「佐禦饌」,事發當晚應當亦是如此,況且是單獨與趙光義飲酒密談之後!

「佐禦饌」是重點,即伺候老趙吃喝。

是夜,宋皇後一直在等待丈夫與小叔子的談判結果,內心是極為惶恐不安的,當得知老趙兄終弟及的心意已決,明日將頒布公布時,她絕望了。

一旦趙光義當了皇帝,她的太後美夢必將破滅,甚至與德芳一起小命不保。

於是,她看到老趙大漸之際,心想反正你也活不了幾天,幹脆早點送你上路,於是一咬牙,采取了極端措施,在服侍老趙用「禦饌」的過程中,將早已準備好的毒藥加入湯藥或茶水中。

如果說要毒殺皇帝,趙光義絕對不是最便利之人,那得打通多少關系、買通多少人?現實中,有幾個人能見得到皇帝?又有幾個人能接近皇帝,更難有幾個人敢於毒殺真龍天子?

況且,趙光義即將得到繼承權,沒有必要弒君。

而皇後見過老趙吃喝拉撒,在她眼裏,皇帝也是凡人一個,對其敬畏感應該是最低的;

從天時地利方面來說,最方便的下毒之人也是皇後,最了解老趙病情的是皇後,而老趙最沒有防備的人恰恰也是枕邊人。

歷史上,皇後毒殺皇帝的案例並不鮮見,比如韋皇後湯餅毒殺唐中宗,北魏胡太後毒殺皇帝元詡,等等。

綜上,宋皇後有動機有條件,孤註一擲,毒殺趙匡胤,以免翌日頒布傳位給趙光義,待老趙駕崩,她就可以第一時間宣召德芳入宮繼承大寶。

這不光能保住她的太後之位,還會讓宋家無限做大,並占據巨大的政治優勢,再也不用擔心鬥不過趙光義了。

第二,宋皇後有野心。

根據宋史記載,宋皇後第一個得知趙匡胤駕崩,第一反應是請德芳入宮,而非長子德昭。

說明什麽問題?說明她有私心、有野心,因為德芳是被她當做養子養在宮中的,而且兩家形成了利益集團,與趙光義為了繼承權明爭暗鬥。

趙匡胤為何遲遲不立太子?

最大的可能是,他無法平衡德昭、德芳與宋皇後、趙光義三方的利益關系。

根據立嫡立長原則,當立德昭,可宋皇後不同意。德昭「喜怒不形於色」,其實就是木訥,後來他沒有眼力價地為北征將士申領獎勵就是明證。

立德芳吧,趙光義又不同意,反正除了他繼承皇位,其他人三弟都是不支持的。

宋皇後每晚皆鳳冠霞帔恭候老趙下班歸來,表面看是「柔順有禮」,實則反映出兩個問題:首先,宋皇後把老公看得很緊;

其次,「每帝視朝退」意味著什麽?老趙處理完政務接受皇後禦饌伺候,期間,會不會談論政務?老趙會不會聽取她的意見?她會不會問?

唐太宗時代,李二就是這樣的,回到後宮,有疑難雜癥或憤憤不平之事就會跟長孫皇後分享。

所以,宋皇後應該是幹預朝政的,只是史書沒有記載。

再有,為什麽說宋皇後把老趙看得很緊?

老趙一生共立了三位皇後,其他嬪妃史書沒有記載,本來他黃袍加身時,後宮不足三百嬪妃,又遣散數十人,妃子不算多。蔡東藩在【宋史演義】中將宋朝延續三百年的原因,第一條歸結為「整肅宮闈,沒有女禍」,即是如此。

老趙第一任妻子賀氏(929年―958年),生前受封會稽郡夫人,後追謚孝惠皇後。

賀氏生育了滕王趙德秀(早夭)、燕懿王趙德昭、舒王趙德林(早夭)、老四趙德芳以及昭慶公主、延慶公主(後封為秦國、晉國公主)。

老趙的兒子僅有上面四位,還早夭兩個。

第二任妻子為王氏,958年成婚,趙匡胤稱帝後封其為皇後,963年病逝。生子女三人,皆早夭。

趙匡胤共有6個女兒。

其中,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皆早亡;

昭慶公主於970年下嫁左衛將軍王承衍,延慶公主於973年下嫁左衛將軍石保吉;972年,永慶公主下嫁右衛將軍魏鹹信。

按照宋代婚嫁年齡,最小的也應該是14歲以後出嫁,所以,她們中最晚於959年出生,皆在趙匡胤稱帝前。

也就是說,稱帝後,趙匡胤的子嗣沒有一個成活的。

963年,王氏薨,納宋氏,封皇後,此後的13年內,老趙再也沒有子女誕生,哪怕是早夭或者早亡都沒有任何記載。

納宋氏時,老趙36歲,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而宋氏19歲,如花似玉,如果兩人每天顛鸞倒鳳,怎麽就沒有愛情的結晶呢?

這是不是不正常?

老趙的生育能力並不差,身體素質那也是超越常人的,前期碩果累累,後期為何寸草不生?

只有一個原因:宋皇後善妒,不讓老趙翻其他妃子的牌子,但她又沒有生育能力,且野心勃勃,要三千寵愛在一身,更要做北魏馮太後,掌控朝政,甚至垂簾聽政。

所以,老趙讓她選一個兒子當做養子,她選的是德芳,而非德昭,除了避嫌, 更多的可能是德芳年幼,便於控制。

宋皇後絕非等閑之輩,更非耐得住寂寞的普通女人。

第三,宋皇後有資本。

前文說過,宋皇後的父親乃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母親是後漢永寧公主。

五代十國,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宋偓不僅能征善戰,總是能棄暗投明,做出正確的選擇,無論是郭威、柴榮還是趙匡胤,他選的主子全部都贏了。

永寧公主去世後,宋偓的兩任繼室皆是高官之女。

宋皇後有9個兄弟,皆在宮裏當親衛官,是皇帝身邊人。

宋皇後的10個妹妹,三個早夭一個出家,其余都嫁給了將軍之後或者宮廷侍衛官。

其中,八妹嫁給了名將曹翰之子,九妹嫁給了高懷德之子。

高懷德是趙匡胤的妹夫,尚燕國長公主!乃功勛卓著的一代名將!

所以【宋史】中說:(宋氏)近代貴盛,鮮有其比。

至此,宋家枝繁葉茂,根基深厚,在朝廷內外,影響力很大,支持者也眾多,宋皇後有想法實屬正常。

此外,宋皇後聯合德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德芳是焦繼勛的女婿。

李燾在【長編】中說,天寶九年三月太祖幸洛陽,看到洛陽宮殿被焦繼勛建設得富麗堂皇,非常高興,當面嘉獎之,加封為彰德節度使,作者補了一句:這都是因為德芳娶了他女兒的緣故。

可以說,宋家與焦家早已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所以焦繼勛才會極力推動遷都洛陽。把宮殿建設得如此漂亮,不就是為了讓老趙動心嗎?

除此之外,宋皇後的支持者可能還有其他人,相關證據隱於書後,有待進一步考證。前文提到的,宋太宗上位後貶黜打擊的多數都是宋氏和德芳集團的人。

不管怎麽樣,宋皇後終究是失敗了。

她錯付了王繼恩,老趙一死,命他請德芳緊急入宮,誰知道,王繼恩是個雙面間諜,或許他真的得知老趙「傳位晉王之誌素定」,於是跑去開封府把趙光義帶到了萬歲殿,並不斷催促晉王行動,可見他深知宋皇後在搶時間。

然而,宋皇後顯然是低估了趙光義,聽到有人進來,高興地問:「德芳來耶?」

結果一看是趙光義那張大黑臉,嚇得花容失色,還好她見過大世面,非尋常女子,自知大勢已去,忙舉手投降,連口虔誠地叫「官家」,然後,梨花帶雨地說:「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宋皇後變得多快啊!

表演藝術家趙光義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承諾說:「共保富貴,勿憂也!」

老趙終於駕崩了,趙光義心中長長舒了一口氣,於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於老趙是如何死的,已經不重要了。

趙光義為了政權的合法性,需要皇後及其背後集團的支持,更需要政權實作平糊過渡,所以沒有立即清算宋皇後。

當過了這個檔口,又不好再以弒君的名義搞掉宋皇後,如此,自己也脫不了幹系,所以,趙光義將她打入冷宮,又東宮西宮遷居多次,最終導致宋氏郁郁而終。

宋皇後駕崩時,趙光義不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臨喪,完全不合禮儀,後來既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廟。

實在是涼薄至極。

當然,如果真的是宋皇後毒死了趙匡胤,這個待遇已經相當溫柔了。

或許,當晚,在趙光義的逼問下,宋皇後曾跪地叩頭表忠心:妾身已為官家登基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於是,趙光義滿意地點頭許諾共富貴。

或許這就是宋皇後不為人知的一面,而這就是宮廷政治。

相當來說,德芳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不到五年,德芳寢疾薨,死得跟老趙一模一樣,年僅二十三歲。死因不明。

另一種可能。

關於趙匡胤之死,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筆者也不能確定是宋皇後所為,即便很多人都說是趙光義毒殺了趙匡胤,也是沒有十足把握的。

趙匡胤之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心臟病突發,就是在睡夢中死去。

德芳死法跟他一樣。

德芳這一脈,多個子孫沒有活過三十歲,或許是心臟或者突發腦溢血之類的遺傳病傳到了他這一支。

看看宋朝皇帝極差的生育能力就知道了,早夭、早亡的現象簡直觸目驚心。老趙家跟李唐家一樣,有重大疾病家族遺傳病史。

不管怎麽樣,個人是很喜歡老趙這個皇帝的,他宅心仁厚、大氣磅礴,曾著手積攢財富,把幽雲十六州給贖回來;還曾說,不遷都,不出百年民力殆矣。可見他的大智慧。所以說,他決定傳位給趙光義,是極有可能的。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往期:

玄武門之變有十一環,缺任何一環李世民必死

大明王朝是被二十萬皇族吃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