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七亙村伏擊戰,3位指揮員成為元帥大將中將,團長營長犧牲太早了

2024-06-08歷史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西安兵諫,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在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四萬萬中華兒女開始了前赴後繼的抗日戰爭。

1937年8月25日,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也就是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副參謀長左權,副主任鄧小平。下轄3個師,115師師長林彪,120師師長賀龍,129師師長劉伯承。

圖 | 抗戰中的八路軍戰士

很快,八路軍顯示出對日軍作戰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1937年9月25日,115師平型關大捷。10月17日,120師雁門關大捷。10月19日,129師385旅769團夜襲陽明堡。三戰三捷,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信心。

此時,129師386旅旅長陳賡看到兄弟部隊接連打勝仗,心裏羨慕嫉妒恨。772團團長葉成煥和副團長王近山也是憋住一股勁,就等著好機會來臨。

圖 | 129師師部合影

1937年10月下旬,為配合國民黨作戰,129師師部率386旅來到了山西陽泉娘子關以南和東南地區,準備尋機伏擊日軍。

在娘子關南部50多公裏處,有一個七亙村。由於漢奸告密,129師771團在這裏遭到日軍突襲。師長劉伯承得知情況後,到七亙村勘察地形。發現這裏公路四面環山,地形非常險峻,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日軍行軍的必經之路。

圖 | 七亙村地形

師長劉伯承決定在這裏打一個伏擊戰。他找來386旅旅長陳賡,兩人決定把任務交給772團,由該團一個營埋伏在七亙村打日軍的伏擊戰。

772團的副團長王近山,外號「王瘋子」,此前他是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3師師長。他主動向團長葉成煥請戰,率領3營和特務連執行伏擊任務。葉成煥批準後,王近山帶著3營營長易良品等連以上幹部到七亙村進行戰場勘察。

10月25日,王近山透過上級情報得知。26日,日軍第20師團後方輜重部隊約1000余人經過七亙村,遠遠超出之前他們預定的伏擊日軍人數。

此時,王近山手上只有1000余人,再向上級請示調兵已經來不及。他臨時決定,所有人在山上隱蔽,在峽谷地段伏擊日軍,爭取最小傷亡情況重創日軍。

10月26日上午9時,日軍後方輜重部隊在步兵的掩護下,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王近山設下的伏擊圈。隨著王近山一聲令下,三營和特務連全體官兵的子彈噴著火舌射向日軍,一顆顆手榴彈在山下爆炸。

圖 | 七亙村伏擊戰第一次經過圖

日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突襲,由於道路狹窄,日軍戰鬥隊形迅速被打散,兵力無法展開,火力不能發揮,匆忙就近組織射擊和撤退。

王近山一看時機已到,迅速讓司號員吹響沖鋒號,他第一個向山下沖去,易良品隨後跟上,後續的指戰員像小老虎一樣沖下山坡。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王近山僅以傷亡10余人的代價,殲滅日軍300余人、繳獲騾馬300余匹及大批軍用物資和華北、山西兩份軍用地圖,取得了他指揮部隊對日作戰的第一個勝利。

圖 | 八路軍戰士在伏擊日軍

雖然八路軍取得了勝利,但是國民黨軍卻相當不給力。國軍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兼13軍軍長湯恩伯電話告知劉伯承,他們已決定全線放棄娘子關,並勸129師也趕緊撤退,免遭日軍突襲。但是,10月26日,劉伯承得到情報,日軍近期要補給軍物資,還要再次經過七亙村。是伏擊還是不伏擊呢?

「用兵不復」是作戰基本原則,也就是說,不能在同一個地方連續進攻對方。但是,劉伯承和陳賡討論後,決定再次在七亙村設伏,打破這一原則。最終,任務由王近山率領同批人馬來完成。

事實證明,日軍確實沒有想到八路軍會違反「用兵不復」原則,在同一個地方兩次設伏。

圖 | 七亙村伏擊戰第二次經過圖

1937年10月28日上午11時,日軍輜重部隊在100多名騎兵和300多名步兵掩護下,沿著原路過來,再次鉆進了王近山的伏擊圈。當先頭騎兵部隊進入伏擊圈後,敵人戰鬥隊形緊密,處於警戒搜尋狀態。

王近山沈著冷靜,提醒部隊不要著急,等騎兵透過後,輜重部隊進入伏擊圈後。他迅速指揮部隊進行猛烈攻擊,隨即乘勢猛攻沖殺。最後,這次伏擊殲滅日軍100多人,繳獲騾馬幾十匹。由於當日天雨路滑,129師增援部隊未能及時趕到,否則戰果更大。

劉伯承聽到勝利的訊息,高興地說:「又是這個王近山打的這個好仗」。

七亙村戰鬥結束後,劉伯承將部份戰馬、軍刀、大衣等戰利品作為禮物,專程送給第二戰區副司令衛立煌。以此證明,八路軍從後方有力支援了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鼓舞了軍民士氣,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

衛立煌收到禮物後,對劉伯承違反「兵家所忌」原則進行「重疊待伏」贊嘆不已,連說還是八路軍的遊擊戰好使。

圖 | 七亙大捷紀念碑

劉伯承在3天之內於同一地點,用陳賡的同一支部隊,由王近山率領連續兩次伏擊同一股敵人。這一因勢用謀、大膽違反用兵原則,不僅入選為「世界經典百戰」,還被英國軍事家列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

七亙村的3位指揮員,在建國後1955年授元帥大將中將軍銜,但是團長和營長犧牲太早了。

圖 | 劉伯承元帥

129師師長劉伯承位列10大元帥第四,抗日戰爭後,先後任中原野戰軍、二野司令員和南京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386旅旅長陳賡位列10位大將第四,先後任中原野戰軍4縱司令員、二野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

圖 | 陳賡大將

772團副團長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在60年代初,因為家庭原因被處理過重,撤銷北京軍區司令員職務。

圖 | 王近山中將

1969年,在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堅持下,毛主席讓王近山重新參加工作,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後又被任命為南京軍區顧問。1975年5月,因病在南京逝世。鄧小平親自審定了他的悼詞。

772團的團長葉成煥和3營營長易良品犧牲太早,沒有見到新中國成立。

圖 | 團長葉成煥

1938年4月17日,葉成煥在保衛太行的戰役中壯烈犧牲,時年24歲。如果他不犧牲的話,授銜為上將軍銜,因為他和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是同期的團主官,陳錫聯是上將。

圖 | 營長易良品

1940年,易良品任八路軍新編第七旅旅長。1942年,在河北省棗強縣率部反「掃蕩」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如果他不犧牲的話,授銜為少將軍銜,和他同批的772團連指導員尤太忠授少將軍銜,尤太忠曾任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

向革命老前輩致敬,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現在我們的和平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