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陸房突圍戰對山東抗戰的歷史作用

2023-12-29歷史

導語:陸房突圍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八路軍為挫敗日寇追擊、鞏固和擴大山東抗日根據地所進行的一次重要戰鬥。戰鬥中我軍以傷亡200余人的代價,消滅日偽軍1300余名,勝利突出重圍,保衛了八路軍一一五師及當地黨政機關、幹部,為堅持泰西根據地並開創山東抗戰新局面保存了骨幹力量,對山東抗戰乃至全國抗戰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一五師繼平型關大捷後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

1938年12月中下旬,八路軍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師部和第六八六團千裏東進,於1939年3月初到達魯西鄆城,首戰樊壩,旗開得勝。3月上旬入泰西地區後,與山東縱隊第六支隊配合,先後出擊寧陽、東平、肥城之敵,進行10多次戰鬥,迅速開啟了魯西的抗戰局面。一一五師指戰員在泰西地區連續痛擊日偽軍,直接威懾著日軍占據的戰略要地濟南和津浦鐵路的安全,引起了日軍的極大恐慌。5月初,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尾高龜藏調集8000余名日偽軍,配屬汽車100余輛、火炮100余門,分9路圍攻泰西抗日根據地,妄圖消滅一一五師主力。

5日至7日,日偽軍先後「掃蕩」了大汶河南岸的東平糊汶上地區。8日,開始向寧陽、肥城地區進犯,繼之強力向西推進,逐步縮小包圍圈。一一五師主力原計劃向東平西南地區轉移,當前衛部隊和部份彈頭隊順利突圍後,陳光感到大部隊轉移至汶(河)南平原地區不便與敵周旋,且探知前方有敵情,遂臨時決定後續部隊向西北大峰山轉移。11日零時,部隊出發,拂曉前,當先頭部隊到達儀陽區北僧台南村時,與肥城南下之日偽軍遭遇,發生激戰。陳光率部邊打邊撤,退至陸房地區。隨即,一一五師師部、六八六團(欠第三營)、津浦支隊與魯西黨政機關等共3000余人,被日軍重重包圍在肥城陸房村一帶,距尾高龜藏指揮部駐地演馬莊僅10公裏。

拂曉,日偽軍在炮火掩護下發起全線攻擊。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八路軍各部按照陳光的部署,分駐陸房西北的肥豬山、北部的風凰山、東北的東山嶺,憑險據守,沈著應戰,打退日軍多次進攻,堅守住了陣地。15時左右,日偽軍又集中兵力猛攻岈山、肥豬山制高點。六八六團浴血固守、殊死搏殺,連續擊退偽軍9次沖鋒。津浦支隊和師特務營亦予日偽軍以沈重打擊。日軍200余人曾一度突破第六八六團與津浦支隊的結合部,逼近一一五師師部隱蔽的陸房村。津浦支隊支隊長孫繼先帶1個連與師警衛連、泰西獨立團80余人,打退了突入之日偽軍,守住了陣地。雖一一五師各部自拂曉戰鬥打響後一直滴水未進,但指戰員都鬥誌高昂。

激戰至黃昏,日偽軍以重兵把守陸房周圍各要道關口,企圖待天明再次發起猛攻。此時,正在東平縣龍崮村東汶支隊檢查工作的羅榮桓發來電報,稱龍崮一帶沒有敵情。陳光等人決定,分3路向龍崮村方向突圍。22時許,部隊在夜幕掩護下開始分路突圍。第六八六團團長張仁初率部護衛師直機關和中共魯西區委翻過岈山,於次日拂曉過汶河,13日轉移到東平縣無鹽村;孫繼先率津浦支隊及師特務營、騎兵連,護衛中共泰西地委機關及田家濱部,穿過趙家村、郝家村間寬僅幾十米的狹窄地帶,順利突圍,於12日黎明時分到達汶上縣;第六支隊第二團二營突圍至東平縣榮花村。12日上午,日軍以猛烈炮火向岈山、肥豬山轟擊,隨後氣勢洶洶地沖上山頭,發現八路軍早已蹤影全無。日軍指揮官尾高龜藏實難相信,遂親赴陸房察看,方知消滅一一五師的計劃破產。日軍氣急敗壞,逼迫15名群眾穿上八路軍軍服,照相後予以槍殺,以冒充其「輝煌戰績」。

陸房戰鬥,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末期,八路軍主力部隊初到山東後的第一次戰役性的大仗,是繼平型關大捷後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在這次戰鬥中,八路軍一一五師於轉移途中倉促應戰,在毫無防禦工事的山地中,發揚紅軍敢打敢拼的光榮傳統,依托有利地形,軍民並肩戰鬥,運用近戰、夜戰等戰術制勝於敵,將被動戰打成主動戰,以傷亡200余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1300余人,其中包括日軍大佐在內的50多名軍官。這是八路軍主力部隊入魯後,以劣勢兵力和裝備戰勝日軍合圍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也是山東八路軍抗戰期間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再創了八路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更重要的是,這次戰鬥粉碎了日軍殲滅一一五師和魯西黨政領導機關的企圖,勝利突圍,保存了八路軍的有生力量,尤其是保存了師部領導和師直大批領導骨幹,對山東八路軍的發展壯大和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與鞏固具有深遠意義。同時,一一五師在被敵圍困的緊急情況下,堅決固守、待機突圍的做法,以及其山地作戰、近戰、夜戰的巧妙戰術,為部隊以後反「掃蕩」積累了經驗。羅榮桓在戰後總結道:「這是第一一五師東進以來,打得最艱苦也是規模最大的戰鬥。這次雖然面對數倍於我們的敵人被動作戰,由於全體指戰員英勇作戰,以及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勝利地突破了敵人的合圍。這個勝利的意義是極其巨大的。」然而,由於此次戰鬥我軍傷亡人員中絕大部份是經長征到達延安的紅軍官兵骨幹,是井岡山的傳人,是革命的種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我軍一個不可彌補的嚴重損失,令人抱憾。

山東戰略地位重要,鞏固和擴大山東抗日根據地,可南聯華中,北迫平津,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形成鼎足之勢。中共中央醞釀「派兵去山東」為時已久,尤其是隨著抗日烽火在齊魯大地的「燎原之勢」,抗日武裝日益壯大,黨中央和毛澤東更加認識到山東特殊的戰略地位和加強山東抗戰力量的重要性。1938年4月,當黎玉到延安向毛澤東提請派一個主力團到山東時,毛澤東高瞻遠矚地說:「看來還要多派一些。」

1938年6月,由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二營發展起來的永興支隊和一二九師津浦支隊奉命進入冀魯邊區,開展遊擊戰爭。他們是第一支進入山東的八路軍主力部隊。8月,三四三旅政委蕭華被任命為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率三四三旅直屬隊一部到冀魯邊,統一領導那裏的抗日鬥爭。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山東抗戰形勢更加嚴峻,八路軍處於日偽頑夾擊之中,派主力去山東勢在必行。1939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提出「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後,毛澤東在會上隨即提出「派兵去山東」。11月25日,毛澤東、王稼祥、滕代遠致電彭德懷,提出:「陳、羅率師部及陳旅主力(兩主力團)全部去山東、淮北為適宜。……陳、羅東開時,擬分布於新老黃河間廣大地區,包括津浦(路)東西,膠濟(路)南北在內。」按照毛澤東的設想,三四三旅兩個主力團,若一個向南,直奔魯南到新黃河一帶,一個向北,到達北沂蒙山至老黃河一帶,與八路軍山東縱隊合編,山東局面將大為改觀。28日,彭德懷復電同意,並命令已到晉東南長治地區的六八五團先出動。12月間,六八五團改稱蘇魯豫支隊,到達湖西地區。

12月19日,陳光、羅榮桓率一一五師師部和六八六團從晉西交口縣雙池鎮一帶出發東進,於1939年1月1日到達晉東南八路軍總部駐地屯留縣城附近的常村鎮整訓。朱德、彭德懷在聽取了陳光、羅榮桓東進準備工作的匯報後,明確指出:第一一五師東進的任務,是開展敵後遊擊戰爭、鞏固和擴大山東抗日根據地。但當時蔣介石及國民黨頑固派唯恐共產黨和八路軍勢力擴大,一直采取防共、限共方針,企圖以劃分防區的辦法限制共產黨的發展,因此,不允許八路軍主力部隊進駐山東和中原地區。為順利開赴山東,朱德、彭德懷決定第一一五師以護送彭德懷赴冀南處理國民黨軍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為由,以東進支隊名義挺進山東。

由於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制造反共摩擦加劇,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9年1月12日,朱德、彭德懷、左權致電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和政委黎玉並報中央軍委,指出:「目前各方摩擦增加,蔣及國民黨雖有進步,但對我限制仍未放松。蔣不允許我出山東、河南發展,因此目前不能派兵去山東。」13日,毛澤東和王稼祥致電周恩來等並告朱、彭:我們必須堅持與爭取向魯、皖及華中發展,但在目前摩擦很多、軍委會嚴令禁止八路軍入中原的時候,我正規部隊可暫緩入華中。」毛澤東此時同意暫緩入華中,但仍堅持入山東。

從八路軍主力部隊入魯過程看,當時國民黨對八路軍的防區限制要求是很嚴的,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出兵山東」是一種「先斬後奏」的方式,八路軍主力部隊在山東並沒有取得合法地位。然而,陸房戰鬥中八路軍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精神和殺敵逾千的驚人戰果,振奮了全國。蔣介石致電第十八集團軍朱德、彭德懷正副總司令:「各該部在魯西奮勇殲敵,殊堪嘉慰。」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司令官衛立煌,也給八路軍總部發來賀電。這就在事實上承認了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山東的合法地位,相應也就確定了中共領導的軍隊在全國戰場上的合法地位,從而使中國共產黨獲取了重大的政治優勢和軍事活動的更大空間,為建立山東敵後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陸房突圍密切了黨群聯系,開創了全民抗戰新局面

八路軍一一五師進入泰西後,把向群眾傳達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動員民眾抗日作為重要任務。師政治部抽調宣傳部部長陳明等配合泰西地方黨組織,以「動委會」名義到泰安(西)、肥城、東平、汶上等縣農村宣傳全民抗戰。同時,東進支隊的指戰員每到一村便迅速聯系和服務群眾,幫百姓整理院子、打掃衛生、挑水、運土、拉糞,教群眾識字唱歌,深受百姓歡迎。八路軍一一五師因英勇善戰和作風良好,很快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由於深入的宣傳和發動,陸房戰鬥中,人民群眾與軍隊生死與共、水乳交融,築起了抗擊侵略者的長城,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5月10日,六八六團二營駐大董莊村,需要軍糧千斤,在該村群眾支持下,不到3小時便籌集齊備;轉移大峰山途中,群眾自願當精靈,為部隊帶路。戰鬥中,簸箕掌村村民冒著槍林彈雨為肥豬山陣地的戰士送水、送彈藥。部隊轉移時,廣大群眾積極幫助部隊掩埋武器物資,搶著往家賴恩置傷員。戰鬥後,日軍對村莊瘋狂洗劫,燒毀民房數以百計,殺害無辜村民126人,妄圖找出八路軍的去向。但人民群眾寧可家園被毀、親人罹難,仍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了70多名八路軍傷員。突圍部隊在寧陽一帶掉隊的200余人,被當地群眾和抗日政府收留救助後均歸隊。部隊輕裝突圍時丟下的檔、槍支、布匹和藥品,也被人民群眾妥善保存。

陸房戰鬥中,八路軍指戰員身先士卒、沈著應戰,展現了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第六八六團二營七連指導員頭部負傷,仍以驚人的毅力一連刺死3名日軍。當他與一名日軍扭打翻滾至懸崖邊體力不支時,毅然抱住日本兵滾下懸崖同歸與盡。英勇頑強的八路軍令敵人聞風喪膽。日軍俘虜長谷川回憶:「他們在一天的血戰後,對固守陸房的八路軍,立即發生一種神奇的畏懼,以致他們第二天進入陸房後,擔心受了八路軍空城計而倉皇分途撤退。」

陸房突圍中軍民團結取得的勝利,八路軍浴血奮戰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贏得了泰西地區人民群眾對八路軍的信任,擴大了八路軍的政治影響。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泰西地區形成了全民抗戰的新局面。

一是人民群眾積極籌募糧秣錢款,支援部隊。為籌募錢糧,一一五師成立了以陳光為主任的募捐委員會,泰西地委暨泰安(四)、東平、肥城、長清等縣均成立了募捐委員會,各界人士及廣大群眾紛紛捐獻糧食、錢款、草料、布匹、鞋襪及其他物件。一一五師在泰西的7個月中,全區共捐款25萬元之多,僅肥城一縣即捐款5萬余元、糧食11萬余斤、軍用物資16900件。

二是地方部隊和人民群眾積極支持主力部隊補充兵員。由於八路軍一一五師戰鬥減員較大,中共泰西地委和第六支隊特別將5個縣獨立營升級,為其補充兵員2000余人。群眾中湧現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的熱潮。

三是人民群眾積極援助主力部隊對敵作戰。梁山戰鬥是繼陸房戰鬥後八路軍一一五師喜獲勝利的又一著名戰例,它的勝利也與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密不可分。戰鬥前,群眾協助八路軍嚴密封鎖訊息,保證了軍事行動的高度隱密;戰鬥中,村民積極參加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為八路軍運送傷員;戰鬥後,他們又簞食壺漿,慰勞部隊。

此外,人民群眾還為保護部隊物資而不惜流血犧牲。為保障軍隊需要,一一五師在泰西肥城、東平等縣建立了被服廠,7個月間為一一五師制作軍衣兩萬余套。東平縣被服廠工人王篤章父子為保護布匹而被日軍和頑固派殺害,羅榮桓、陳光專門贈送了挽聯,並為其開了追悼會。

八路軍在陸房戰鬥中的英勇善戰,提振了人民群眾的抗戰信心,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無私支援,使建黨、建政和民運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正如時任津浦支隊支隊長孫繼先評價的那樣:「陸房戰後的泰魯西,抗日鬥爭像烈火一樣燃燒著。」

陸房突圍保衛了泰西抗日根據地,為建立、擴大敵後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八路軍一一五師受命入魯,主要任務是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穩固的山東抗日根據地。一一五師入魯後,很快便召開會議部署根據地建設工作。3月20日,羅榮恒在東平常莊組織召開泰西地區抗日活動積極分子大會,傳達了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對建立泰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具體部署。他要求依托泰肥山區、大峰山區、平阿山區和東平湖,逐步向四周發展,使泰西抗日根據地與山東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會後,一一五師與魯西區黨委、泰西地委聯合向泰安(西)、肥城、東平、平陰等縣派出民運工作隊或幹部,積極開展建黨、建政、發動群眾和統一戰線工作。

首先,加強了統戰工作。4月6日,陳光以東進支隊司令員名義在肥城孫伯鎮孫西村召開泰西軍政聯席會議,邀請國民黨肥城縣縣長田家濱、寧陽縣縣長張子明、汶上縣縣長白育普、泰安縣縣長王永東、寧陽地方武裝閻俊德等與會,提議泰西地區有關抗日各界同仁同舟共濟,合力抗擊日本侵略者,得到了與會者的贊同。經協商,制定了【泰西地區抗日救國共同行動綱領】。

其次,加強了政權建設。5月5日,羅榮桓在一一五師召開的泰西地區幹部會議上強調:建立泰西抗日根據地有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武裝問題,二是政權問題。要求爭取泰西地區行政上初步統一,改善民生,開放民主,動員更多的人力、物力幫助軍隊抗擊日寇。根據這一指示,各民運工作隊、各部隊和各黨政部門積極開展工作,使泰西地區的黨政軍群各項工作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再次,加強整訓工作,提高了地方武裝的軍政素質。自1939年4月開始,一一五師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教導大隊多次舉辦各種類別的學習班,為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及各縣地方武裝培養了大批軍事指揮員、政治指導員、後勤供給員、鋤奸特派員等。同時,加強部隊中黨員隊伍建設,在連隊中吸收一批骨幹加入共產黨,開展紅軍光榮傳統的思想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幹部戰士的思想政治覺悟。經過短期整訓後的山東縱隊第六支隊,軍政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陸房戰鬥前,泰西地區已初步展現出抗日鬥爭新氣象。陸房突圍的勝利使魯西黨政軍機關免受破壞,客觀上保衛了泰西抗日根據地。在陸房突圍勝利後,一一五師繼續加強泰西抗日根據地建設,使之不斷發展、鞏固和壯大,開創了泰西地區抗戰新局面。

第一,建黨建軍建政工作紮實有效。陸房突圍後,一一五師一面以遊擊戰方式打擊日軍,一面協助當地黨組織和抗日政權開展統戰工作,根據地得到擴大和鞏固。運西、泰西兩區連成一片,在津浦路以西、運河兩側、黃河以南的三角地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一是黨的建設空前鞏固。至1939年底,泰西區中共黨員由年初的400余人發展到8400余人。具體到陸房戰鬥發生地肥城,縣委機關逐步健全,各區都建立了區委,多數區還建立了數量不等的中心支部。僅三區即建立中心支部8個、村支部45個,有黨員1000余人。二是部隊建設大大加強。一一五師進入泰西後,幫助第六支隊進行了兩次整編,為六支隊選派了數十名紅軍幹部,從而提高了第六支隊的軍政素質。一一五師主力部隊自身也得到快速發展,到1939年7月,一一五師獨立團與魯西遊擊第七支隊合編為一一五師獨立旅,下轄兩個團和一個補充團。三是政權建設快速發展。1939年6月後,先後建立了長清、東平、寧陽、泰安(西)、平陰、汶上等6個縣的抗日民主政府和長清縣河西辦事處(後擴建為河西縣抗日民主政府),以及一批鄉(區)村政權。同年10月,建立泰西行政專員公署。這是魯西地區第一個專員公署,標誌著泰西抗日根據地的建成和完善。各級抗日武裝,青救會、婦救會、農救會、兒童團、自衛隊、教育救國會等抗日群眾組織,也從上到下系統地發展起來。各級人民政權建立後,廢除苛捐雜稅及按戶攤派制,實行合理負擔,減輕了貧苦農民的負擔,保護了中農,調動了農民抗戰的積極性。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踴躍支前。各級政府統一征稅,統籌糧款,不僅保證了人民軍隊和黨政機關的供給,而且密切了軍民、軍政、黨群關系。

第二,統一戰線工作更加鞏固。陸房突圍後,一一五師堅決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5月20日在無鹽村召開祝捷大會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派員會見羅榮桓和陳光,經協商,一一五師派供給部秫糧科科長杜廣欽赴任東平參議長,隨後又有近10名師司政供機關幹部到各縣任職。統戰工作中,一一五師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對那些制造反共摩擦的行為,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

第三,經濟建設得到加強。一是正式成立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兩大銀行之一的泰西銀行。為解決泰西抗日根據地的經濟支撐問題,羅榮桓、陳光抓住陸房突圍後日偽軍畏戰、八路軍活動較為公開的時機,決定由一一五師供給部牽頭,籌建泰西銀行。1939年10月,一一五師六八六團配合山東縱隊第六支隊順利建立了泰西銀行,並開始發行貨幣。二是較早地發展了軍械兵工事業。一一五師1939年進駐泰西後,於4月在肥城三區葛家台建立了泰西彈藥廠,8月造出第一批手榴彈。6月,在儀陽小柱子村建立了修械所,為抗日武裝修理槍支,制造各種小炮。到1939年底,化鐵、翻砂、澆鑄、切磨、制藥、裝填、木工、導火線等已有很細的專業分工。

第四,抗戰文化如火如荼。一一五師重視抗戰文化工作,引導地方政府和抗日武裝開展了一系列文藝宣傳活動,如自編小戲、教唱革命歌曲、張貼書寫抗日標語、編寫歌謠等。泰西各縣掃盲工作和學堂建設也發展迅速,全區有50多萬人參加掃盲,建立新式學堂13處。

陸房戰鬥的勝利還推動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快速發展。劉伯承在【我們在太行山上】一文中回憶:「1938年12月以後,一一五師東進。在冀魯豫地區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1939年5月的陸房戰鬥中斃傷日寇1300余人,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也迅速發展起來。」

陸房戰鬥的硝煙早已彌散,但八路軍指戰員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軍民戮力、共克頑敵的魚水情誼,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披堅執銳、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