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德國為何不顧一切進攻蘇聯?看看蘇聯在德國眼皮子底下做了啥

2024-02-07歷史

回顧德國為何不顧一切進攻蘇聯?看看蘇聯在德國眼皮子底下做了啥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規模空前的世界大戰。在這場沖突中,法西斯主義國家,如德國和日本,對其他國家發動了肆意的侵略和破壞。而這兩個國家最終陷入失敗的泥淖,一些觀察家認為是因為它們不惜挑戰了兩個本不應該輕視的強大國家——美國和蘇聯。

對於日本敢於挑戰強大的美國的行為,許多人感到困惑。實際上,隨著戰爭的發展,日本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維持戰爭。唯有孤註一擲,挑戰美國才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因此,日本的豪賭和最終的失敗似乎註定了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在歐洲戰場上,納粹德國為何選擇挑戰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呢?

在二戰爆發之前,歐洲各大主要國家對納粹德國采取了綏靖政策,其中蘇聯在成為納粹德國在歐洲地區最大威脅之前就已經顯露出了強烈的遏制態度。

慕尼黑協定的簽署成為英法綏靖政策的高峰,導致蘇台德地區被德國吞並,而隨後的捷克斯洛伐克也迅速淪為納粹德國的掌控。鮮為人知的是,蘇聯在納粹德國吞並蘇台德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遏制作用。

希特勒提出「生存空間」和「納粹主義」理論後,史太林對其表現出高度警惕。為了遏制納粹德國的擴張,蘇聯與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法國甚至希望與蘇聯共同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來聯合遏制納粹德國。

蘇台德危機於1938年3月爆發,當時蘇聯已與捷克斯洛伐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盡管英法采取了綏靖政策,但希特勒的野心在1938年未能實作主要是由於蘇聯的遏制。在危機爆發當月,莫洛托夫明確告知捷克政府,蘇聯將履行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英法通報了相關決策,然而法國希望與蘇聯商議後再做決定,卻未得到回應。

蘇聯直接建議英法兩國進入緊急狀態,試圖共同扼殺納粹德國在萌芽階段。如果英法采納蘇聯建議,二戰可能不會以軸心國對同盟國的形式爆發。英法對蘇聯的建議置若罔聞,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1939年9月,蘇台德危機達到頂峰,蘇聯曾考慮采取獨立行動。蘇軍集結在蘇聯與捷克邊境,等待著史太林的指示,準備對第三帝國進行淪陷性打擊。史太林期待著捷克方正式請求援助,然而由於英法的影響,捷克政府最終未發出邀請蘇軍入境的請求。蘇台德問題一直拖到1939年9月才得以解決,這一推遲讓蘇聯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更加堅定。

因此,在蘇聯未點頭之前,希特勒根本無法奪取蘇台德。蘇聯的強硬立場使得希特勒對蘇聯越發警惕,認識到蘇聯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此外,希特勒也深知史太林的野心難以滿足。

在二戰爆發之際,蘇聯並未坐等,反而積極展開領土擴張。從羅馬尼亞的披薩拉比亞開始,史太林似乎嗅到了領土擴張的機遇。在這個時期,蘇聯在歐洲東部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占領了波蘭東部、波羅的海國家以及芬蘭的東部領土。

在這一時期,納粹德國和蘇聯幾乎同時進行領土擴張,這也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提供了重要背景。史太林希望透過與希特勒簽署協定,在東方確保一席之地,以便蘇聯能夠在東歐地區更加安心地進行領土擴張。

希特勒對史太林在羅馬尼亞領土問題上的侵犯感到難以容忍。在這一領土問題上,希特勒希望能夠與史太林保持一定程度的和平,特別是他強烈期望蘇聯的擴張方向是朝著南方而非西方。希特勒認為,南歐地區是他與意大利墨索裏尼許諾的「地盤」,希望史太林能夠在這方面給予某種程度的合作。

史太林對希特勒的提議並沒有做出明確回應,反而表達了對南歐地區的濃厚興趣。

史太林甚至希望獲得對保加利亞的控制權,或者將其變為蘇聯的傀儡國,以進一步掌握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這引起了希特勒的不滿,因為保加利亞是希特勒已經承諾給意大利的「地盤」。

蘇聯的野心也延伸到了波斯灣地區,這意味著中東也成為了蘇聯的目標。對於希特勒來說,蘇聯的這些要求讓德國在「陽光下的地盤」上所剩無幾。

希特勒看透了史太林的真實意圖,認為蘇聯並非真心與德國建立友好關系,而是想在榨取德國最後一絲價值後徹底對其展開攻擊。因此,希特勒做出了進攻的決定,而這場戰爭正是向希特勒證明蘇聯的軟弱。

冬季戰爭成為了蘇聯進一步測試德國耐心的「誠意之作」,然而最終結果卻並非如蘇聯所願,反而讓德國看透了蘇聯軟弱的本質。數百萬蘇聯士兵被困在一個小小的芬蘭領土數月之久,這讓德國徹底認識到蘇聯的困境。

盡管在冬季戰爭中蘇聯可以算得上贏家,但芬蘭也未盡輸。曼納海姆防線,一個由「破木頭」構成的防線,居然讓蘇聯損失數十萬士兵。蘇軍的傷亡人數與芬蘭軍隊總人數幾乎相當。

希特勒對芬蘭軍隊的戰鬥力印象深刻。他看到了一個合格的盟友,這些芬蘭士兵甚至能夠協助德軍從北方攻占列寧格勒,為德軍完成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提供了支持。

冬季戰爭後,芬蘭摒棄了原本的中立政策,徹底改變了對蘇聯的立場,為希特勒提供了巨大的利用空間。從1939年開始,希特勒不斷地試圖爭取芬蘭成為自己戰略計劃中的一部份。同時,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產生了過高的輕視,甚至曾言過:「蘇聯就是一棟破房子,只要我輕輕踹上一腳就會轟然倒塌。」

當時的蘇聯剛剛結束了「大清洗」,高級軍官中有一半以上都被史太林親自槍斃。蘇軍的核心力量幾乎都是剛從軍校畢業的新兵。「蘇軍實力薄弱」雖是外界傳聞,但希特勒不能輕信沒有實質依據的傳言。

冬季戰爭為希特勒提供了實際證據,驗證了關於蘇聯軍隊實力的一系列傳言的真實性。大清洗實際上已經極大地削弱了蘇軍的戰鬥力,使其變得笨重而愚蠢,就像一頭失去靈活性的野獸。這一形象的蘇軍與人類的對抗顯然對蘇聯不利,而冬季戰爭為這一點提供了明確的例項。

盡管外界對蘇聯軍隊實力的傳言早有耳聞,但冬季戰爭揭示了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大清洗導致蘇軍中許多優秀的高級軍官喪生,使得蘇聯軍隊的指揮層面喪失了許多經驗豐富的將領。戰爭中,蘇聯軍隊表現出明顯的戰術和戰略上的不足,這與外界之前對其實力的推測相符。

蘇聯軍隊的相對薄弱在二戰初期得到了驗證,這也使得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進行了重新評估。盡管蘇軍後來在蘇德戰爭中迅速恢復並展現出強大的實力,但冬季戰爭期間的表現無疑讓希特勒對蘇聯的軍事能力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盡管希特勒尚未解決英國問題,但蘇聯領導人史太林卻對希特勒對蘇聯的進攻持懷疑態度。史太林甚至在向希特勒提供戰爭物資的同時,暗中與英國的丘吉爾保持默契。這進一步激怒了敏感的希特勒,因為他一直在警惕蘇聯和英國可能聯手對他進行雙線進攻。

就在這個時候,蘇聯趁著第二次維也納仲裁的機會,向羅馬尼亞提出領土要求。特蘭西瓦尼亞的廣大領土因此落入蘇聯手中,納粹德國為避免兩線作戰只能無奈接受這一現實。這一系列的外交動作使得希特勒感到憤怒和困惑,他對蘇聯的真實意圖愈發感到不安。

蘇聯看到了納粹的「軟弱」,甚至向希特勒提出對土耳其的領土要求。希特勒如何可能忍受,蘇德兩國終於走向了戰爭的深淵。1940年,希特勒本想進行「巴巴羅薩」行動,但由於墨索裏尼在巴爾幹的行動被迫推遲。

1941年,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展開蘇德戰爭。希特勒在時機選擇上至少沒有犯下錯誤,因為蘇聯當時確實也在籌備對納粹德國的行動。這場戰爭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場「先發制人者占優」的博弈,而在第一圈交鋒中,納粹德國至少取得了一定的優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