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湘江戰役前,毛澤東提出一「大膽計劃」,如被采納,就沒有長征了

2024-03-01歷史

長征,是紅軍歷史上風雨飄搖的一段旅程,期間遇到的重重風險,連我們這些後輩們讀起來都覺得緊張無比。

長征,一開始不叫「長征」,起初的目的地也不是陜北。

湘江戰役前,毛澤東曾提出一個「超級大膽的計劃」,如果采納,就沒有後來的長征了。

1、「長征」的目的

紅軍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中表現非常出色,因為指揮者是擅長遊擊戰、運動戰的毛澤東和朱德。

第四次反圍剿戰役時,毛主席已經沒有了軍權。即使如此,在周恩來、朱德兩人利用成熟的遊擊戰、運動戰經驗時,依然獲得了勝利。

一句話,在那個時代,毛主席那一套作戰方式非常適合紅軍使用。

第五次反圍剿時,情況變了,指揮者成了博古和李德。博古當時是黨的最高領導人,李德是博古最為器重的軍事顧問。

要說李德沒點墨水,那是不客觀的,但是,這個德國人有個毛病:認死理,喜歡生搬硬套德國、蘇聯那一套,喜歡打陣地戰。

在李德看來,用曾經有過的經驗用在中國這片大地上,一切ok了。

博古不懂軍事,他全面依賴李德指揮,於是,第五次反圍剿的慘劇出現了,損失慘重。

第五次圍剿紅軍,蔣介石的隊伍打了大勝仗。看當時的趨勢變化,如果不進行一些改變,勢必,中央紅軍會走向淪陷的深淵。

經過商議,在1934年7月,中央先派出了紅七軍團,改其名為「北上抗日先遣軍」,這是,為了吸引敵人的註意力,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這個紅七軍團有一位後來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戰神粟裕,當時擔任參謀長。

除此之外,派出蕭克領導的紅六軍團向湘西進發,爭取和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匯合,建立湘西革命根據地。

派出這兩個軍團的目的有兩重:

一是,吸引敵人的圍追堵截,減小中央蘇區的壓力,看能否有生存空間;

二是,如果紅六軍團在湘西表現不錯,爭取到湘鄂西建立大的革命根據地。

不得不說,紅七軍團和紅六軍團的風險特別大,特別是紅七軍團,完全是往敵人的心臟處靠近。

但是,大局面前,沒法顧忌那麽多了。

1934年9月,形勢日趨緊張,中央蘇區的風險越來越大,於是,決定進行「戰略轉移」,方向是西部。

所以,在當初就是進行「戰略轉移」,方向是西部。(當時,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還沒有成功會師。)

從1934年到1935年間,對整體行動,采用的詞不是「長征」,而是「轉移」、「突圍」、「西征」等。其中,「西征」用的比較多。

第一次使用「長征」一詞是在1935年5月,在大涼山彜民區,紅軍總司令朱德釋出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其中有這麽兩句詞:紅軍萬裏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第二次使用「長征」是在1935年6月12日,當時,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第一次成功會師,【紅星報】刊登了一首會師歌曲【兩大主力會合歌】,其中一句歌詞,就是「萬余裏長征」。

但是,「長征」仍然沒有大範圍普及。

1935年11月,在陜北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毛主席進行了精彩的發言,其中說道:根據統計,走得最多的紅軍隊伍,走了兩萬五千裏,這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前所未有的長征。

從此之後,「長征」這個詞廣為流傳,「兩萬五千裏長征」也成為紅軍口口相傳的熱門「長詞」。

2、湘江戰役前,毛主席提出一個大膽的策略

中央紅軍是從1934年10月10日開始轉移的,一場壯麗的史詩篇章拉開了序幕,長征開始了。

當時,總共有86859人參與長征。

長征的方向,先是南下,然後是往西。

南下之時,已經和陳濟棠的人做了交流,陳濟棠承諾:只要不是往廣東地區深度進入,只是路過的話,盡量給予一定的方便。

因為雙方有著一定默契,沒怎麽纏結,紅軍順利透過了第一道防線:桃江防線。

第二道防線是:湘粵兩省交界的汝城、仁化、城口之間

這道防線上有了湘軍,還有出工不出力的粵軍,但是,粵軍主要是防止紅軍南下,至於西征,並不在意。

因此,紅軍也是快速透過了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是:湖南郴縣、宜章之間建立的一道防線。

蔣介石火了,命令四川軍閥何鍵和廣東軍閥陳濟棠兩人一定要擋住紅軍。可是,蔣介石的美好願望又落空了,紅軍再次透過了第三道防線。

紅軍計劃向西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企圖太過明顯了,以至於蔣介石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蔣介石感覺這下穩了,因為前面有三道大河,一是瀟水、二是湘江、三是漓水,這三條大河就是自然的屏障。

就此,蔣介石開始調兵遣將,安排湖南何鍵,廣西李宗仁和白崇禧,廣東陳濟棠,還有中央軍的薛嶽、周渾元部隊一起圍追堵截紅軍。

對於敵人的動向,我軍也有所耳聞了,此時,李德和博古準備「明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的策略,好像就是要比一下誰的拳頭硬。

毛主席雖然沒有軍權,但還是可以表達意見啊,毛主席說道:

趁著各路大軍都在忙於調動,特別是薛嶽、周渾元部隊還未靠攏,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來個「回馬槍」。如此,尋殲敵一路或一部,變被動為主動。

這個計劃太過大膽,博古和李德連連表示不同意。

但是,彭德懷非常支持毛主席的建議,認為之後可以進入湘南地區,迅速向北攻擊,此時的湘軍主力在湘西北,湘南是空虛的。

按照毛主席的說法,結合彭德懷的建議,先來個中心開花,然後,既可以往西和紅二軍團、紅六軍團匯合,還能繼續在湘南折騰。

計劃太大膽了,博古和李德做不了決定,最後堅持繼續向西。

沒辦法,紅軍繼續向西開進,在湘江戰役中大受損失,紅軍戰士銳減為三萬多人。太可惜了!

如果當時采納了毛澤東的建議,可能就沒有後來的長征了。只是,博古、李德完全不敢啊!可惜了在湘江戰役中傷亡的三萬多戰士。#優質作者榜#